轴承的加油标准
滚动轴承润滑脂量标准

滚动轴承润滑脂量标准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它通过滚动元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传递载荷,从而实现旋转运动。
而滚动轴承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润滑脂的使用,润滑脂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滚动轴承的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滚动轴承润滑脂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滚动轴承在运转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润滑脂来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轴承表面免受腐蚀和氧化。
因此,确定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量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滚动轴承的润滑脂量应该能够覆盖整个轴承表面,并且在运转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润滑膜。
过少的润滑脂会导致摩擦增加,轴承温升过高,从而影响轴承的寿命和性能;而过多的润滑脂则会增加摩擦阻力,导致能量损失和轴承运转不畅。
因此,确定适当的润滑脂量标准对于滚动轴承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其次,滚动轴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会对润滑脂的量标准提出要求。
在高温、高速、高负荷的工况下,轴承需要更多的润滑脂来保证正常运转;而在低温、低速、轻负荷的工况下,则需要适量的润滑脂来保持轴承的正常润滑。
因此,在制定滚动轴承润滑脂量标准时,需要考虑到轴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所需的润滑脂种类和性能。
最后,滚动轴承的润滑脂量标准还需要考虑到轴承的封闭性和密封性。
对于封闭式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量标准需要更加精确,以确保轴承内部能够形成稳定的润滑膜,并且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润滑效果。
而对于开放式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量标准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也需要根据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来确定合适的润滑脂量。
综上所述,滚动轴承润滑脂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润滑脂的数量和质量,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轴承的封闭性和密封性。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润滑脂量标准,保证滚动轴承能够正常运转,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机润滑加脂标准

电机润滑加脂标准
1.电机润滑加油(脂)周期及牌号,每次加油(脂)量等原则上应根据电机厂家规定及要
求进行。
2.对于电机厂家无要求规定或查无实据的电机,一般可根据电机功率、转速、轴承型号规
格、负荷等情况进行加补油脂,油脂添加量要适宜,同一轴承不的加入不同油脂。
加脂(油)标准可按下列要求进行。
电机加油(脂)量:
滚动轴承电机添加量一般根据如下原则确定:
a.电机同步转速1500r/min,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1/3;
b.电机同步转速1500r/min-3000r/min时,加脂量为轴承腔容积的1/2.
电机加脂(油)周期:
电机的注油周期跟使用环境、负荷等方面都有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
流出来的废油如果很稀了,那就肯定要更换了;温度比以前运行的温度高(环境温度相同),肯定也要更换了;还可以听轴承的声音,有异声而不是均匀的刷刷声,那也说明该换了。
周期可根据如下时间制定:
2极电机可按1000小时。
4极电机可按2000小时。
6极电机可按3000小时,
8极电机可按4000小时。
电机润滑脂选用标准:
为避免油脂型号多发生混用现象,对电机润滑脂作如下标准
1.75KW以上电机建议采用美孚润滑脂。
2.75KW以下电机建议采用锂基润滑脂。
3.车间根据实际情况,由设备管理员酌情处理。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172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正式样本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生产部对各转机加油重新进行分工。
所有转机及油站正常运行时,加稀油工作由运行人员完成,所有转机加甘油工作由检修完成(电机侧由电控分厂完成、机械侧由机务分厂完成)。
具体规定如下:1. 运行分厂对所负责设备定期加稀油,发现油位低于规定油位时及时加至正常油位。
2. 转机加甘油工作机务分厂及电控分厂要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
3. 磨煤机大齿轮润滑剂二氯化钼由发电一分厂负责添加。
4. 磨煤机稀油站、液压关断门油箱由运行分厂负责添加。
5. 大型转机和稀油站加油时,需要叉车、起重工时,运行分厂提前24小时向机务打工作联系单约定具体时间,机务分厂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提供或确定答复。
6. 汽轮机主油箱用高位油箱补油,高位油箱用储油泵从储油箱补油。
储油箱加油由机务负责,运行人员只负责检查,油位低时及时通知机务加油,油料计划由机务分厂负责。
7. 运行人员发现油质不合格及时联系检修滤油、换油。
8. 设备故障检修或大、小修,需要换油时,由检修负责做计划并换油。
电机轴承加油量的标准及要求

电机轴承加油量的标准及要求电机轴承加油量的标准及要求在电机行业中,电机轴承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机的性能。
而电机轴承的加油量则是影响其寿命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电机轴承的加油量进行合理的标准和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机轴承的加油量标准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负荷和转速:电机轴承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负荷和转速会影响其运行时的摩擦和磨损情况。
负荷和转速越大,轴承的摩擦和磨损就会越严重,因此需要更多的润滑油来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轴承。
2. 工作环境:电机轴承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受到的污染程度和温度变化也会不同。
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轴承很容易受到灰尘、杂质的侵蚀,需要加大的加油量来清洗和冲洗轴承内部;而在高温环境中,润滑油的挥发速度会增加,需要更多的润滑油来保持轴承的润滑状态。
3. 轴承类型:不同类型的电机轴承,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也会影响其对润滑油的需求。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对润滑油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其加油量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对电机轴承的加油量可以有以下基本要求:1. 保证润滑:加油量要能够充分覆盖轴承的摩擦表面,保持其良好的润滑状态,减少摩擦、磨损和能量损失。
2. 冷却清洗:合适的加油量可以确保润滑油对轴承内部的污染物进行清洗和冲洗,保持轴承内部的清洁。
3. 节能环保:合适的加油量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降低能源浪费,同时减少润滑油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电机轴承加油量的标准和要求,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
合理的加油量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对能源和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我看来,对于电机轴承的加油量标准及要求,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角度来进行评估和制定,从而实现对轴承和电机系统整体性能的全面提升。
电机轴承的加油量标准及要求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需要全面评估,以确保电机轴承的正常运行和良好性能。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四篇)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电厂中的转动设备主要包括发电机、汽轮机、风力发电机等,这些转动设备的轴承起到支承和引导转轴的作用。
电厂转动设备的轴承要求具有高精度、高承载能力、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特点。
通常电厂转动设备采用滚动轴承,常见的包括球轴承和滚子轴承。
这些轴承要求采用质量好的轴承钢材制造,经过精密加工和热处理,以保证其硬度和耐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装配和润滑,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保持平稳的运转。
对于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保养,通常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包括清洗轴承、更换润滑脂、检查轴承运转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对轴承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停机事故。
油站加油规定:油站加油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加油方式和加油位置:油站一般提供自助加油和加油员服务两种方式。
自助加油时,车辆应停稳并按照标识指示将加油枪插入油箱,加油员服务时应按照加油员指示停车并将车窗摇下,由加油员进行加油操作。
2. 加油年限和证件要求:车辆加油时应满足相关年限要求,并提供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等身份证件。
3. 加油限制和安全要求:油站通常会设置加油限制,如最大限额、最小限额等,以确保加油安全和防止浪费。
在加油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禁止吸烟、使用手机等。
4. 付款方式和发票要求:加油后应根据加油金额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如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同时,油站应提供发票并按照相关规定保留加油记录。
总之,油站加油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加油过程的安全和便捷,保护消费者和油站双方的权益。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二)生产部对各转机加油重新进行分工。
所有转机及油站正常运行时,加稀油工作由运行人员完成,所有转机加甘油工作由检修完成(电机侧由电控分厂完成、机械侧由机务分厂完成)。
具体规定如下:1.运行分厂对所负责设备定期加稀油,发现油位低于规定油位时及时加至正常油位。
2.转机加甘油工作机务分厂及电控分厂要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

规章制度:________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4 页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生产部对各转机加油重新进行分工。
所有转机及油站正常运行时,加稀油工作由运行人员完成,所有转机加甘油工作由检修完成(电机侧由电控分厂完成、机械侧由机务分厂完成)。
具体规定如下:1.运行分厂对所负责设备定期加稀油,发现油位低于规定油位时及时加至正常油位。
2.转机加甘油工作机务分厂及电控分厂要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
3.磨煤机大齿轮润滑剂二氯化钼由发电一分厂负责添加。
4.磨煤机稀油站、液压关断门油箱由运行分厂负责添加。
5.大型转机和稀油站加油时,需要叉车、起重工时,运行分厂提前24小时向机务打工作联系单约定具体时间,机务分厂必须在24小时内给予提供或确定答复。
6.汽轮机主油箱用高位油箱补油,高位油箱用储油泵从储油箱补油。
储油箱加油由机务负责,运行人员只负责检查,油位低时及时通知机务加油,油料计划由机务分厂负责。
7.运行人员发现油质不合格及时联系检修滤油、换油。
8.设备故障检修或大、小修,需要换油时,由检修负责做计划并换油。
9.油的采购实行谁加油,谁做计划的原则。
10.若因油位不正常或加甘油不及时导致设备发生事故,追究责任分厂责任。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生效,生产部对各分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如违反本规定生产部将严肃处理,本标准解释权归电厂生产部。
第 2 页共 4 页电厂生产部xx-6-7电器维修工安全职责(一)、电工人员必须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上班前禁止饮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宜从事高空作业,电工操作安装必须遵守《低规》和国家有关安装规范。
切实做到装得正确,拆得彻底,检查仔细,使用安全。
(二)、工作前戴好电工防护用品,穿电工工作鞋,严禁穿拖鞋上工地。
检修电器或登高作业必须有二名电工进行工作,互相监护,而且还要指定为主要负责,登高使用梯子要有防滑措施,工具和零件不准抛扔。
电机温升、轴承加油标准

电动机加油时间、标准、振动值及运行温度、电压、电流参照表一、六级以上电机每3000小时加油一次,四级电机每2000-2500小时加油一次,二级电机每2000小时加油一次,高压电机每运行2500小时加油一次,加油的标准为电机轴承缝隙的2/3为佳,如电机轴承外侧小端盖下部有放油孔的加油至放油孔出油为止,加油太多会造成轴承内部散热不好,轴承发热影响轴承的动作,油会因内部压力过大而挤出,但是由于电机运行环境的不同就要根据电机的运行状况(声音、轴承温度)确定加油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时间。
2极电机转速3000转/分,实际转速2930-2980转/分。
4极电机转速1500转/分,实际转速1430-1480转/分。
6极电机转速1000转/分,实际转速960-980转/分。
以上转速电机铭牌上都已标注清楚二、电动机的振动与窜动不得超过下表规定值窜动一般是指电动机的轴向窜动,造成窜动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游隙过大,表现出的症状是电机振动、噪音明显加大。
二、关于电动机温升问题的技术说明要点一、说到电动机的有关温升问题,首先解释一下有关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允许温升和性能参考温度等名词术语。
1、电动机的绝缘等级是指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从低到高常见的分A、E、B、F、H级。
绕组温升限值(允许温升)是指电动机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比升高的限度。
2、性能参考温度,是指在此最高温度下,对应绝缘级别能有效保证电机可靠运行,不置影响电机性能。
3、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极限工作温度)是指电机在设计预期寿命内运行时,绕组绝缘材料允许最高点的工作温度。
如果运行温度超过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则绝缘的老化加剧,寿命大大缩短。
其对应经验值关系如下表:(因内部绕组绝缘材料无法准确测量,存在测量误差,实际运行中以比较可行的外壳温度值为依据测算,加红部分为实际运行过程中建议控制值)说明:衡量电机发热程度是用“温升”而不是用“温度”,其单位为K(开尔文),K是一个变量的单位,而℃是一个常量的单位。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模版

电厂转动设备轴承、油站加油规定模版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维护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制定本维护规定。
第二章维护目标第二条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工作的目标是保证转动设备运行平稳、可靠,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第三章维护内容第三条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轴承的定期检查、润滑和更换。
第四章维护责任第四条电厂设备维护部门负责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工作,具体细分为轴承维护组和润滑组。
第五章轴承的定期检查第五条电厂轴承维护组应按照设备使用寿命和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轴承的外观检查、运行状态监测、振动测量等工作。
第六章轴承的润滑第六条电厂润滑组应按照设备使用寿命和维护计划,定期对轴承进行润滑工作,包括润滑油的添加、油质检测和更换。
第七章轴承的更换第七条电厂轴承维护组应按照设备使用寿命和维护计划,及时对轴承进行更换工作,包括拆卸旧轴承、清洗安装部件、安装新轴承和调试工作。
第八章维护记录第八条电厂维护部门应及时记录电厂转动设备轴承的维护情况,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和设备运行状态等。
第九章维护培训第九条电厂维护部门应定期组织维护人员进行维护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维护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十章维护安全第十条电厂维护部门应加强维护作业的安全管理,确保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第十一章维护奖惩第十一条对于发现维护不到位或存在问题的维护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励或惩罚其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电厂维护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
第十三条本规定中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进行补充、修改。
油站加油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油站加油作业,确保加油安全和客户满意,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本加油规定。
第二章加油操作第二条加油人员应做到面部清洁,穿着整洁工作服,佩戴合格的防爆眼镜和手套,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加油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的加油标准凡是能降低摩擦力的介质都可作为润滑材料,润滑材料亦称润滑剂。
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剂有液体、半固体和固体等。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
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
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
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
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
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
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有机酸,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
因此,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应考虑换油。
酸值可按GB/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在贮存、使用过程中,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产生有机酸类,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
一般地讲,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否则,与水、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
这是一项定性试验,可按GB/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
(8)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
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严重时将堵塞油路、油嘴和过滤器,破坏正常润滑。
此外,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
机械杂质可按GB/T511-8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9)水分;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
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①游离水;②乳化水;③溶解水。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从而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
此外,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能变坏。
当使用温度高时,水汽化,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
水分测定可按GB/T260-88的规定进行。
;;(10)灰分;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以重量百分数表示,测定可按GB/T508-85规定的方法进行。
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
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
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既规定了基础油的最高灰分,又规定了最低灰分。
2.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
(1)抗腐蚀性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GB/T5096-85)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
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
(2)防锈蚀性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可按GB/T11143-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
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
(3)抗乳化性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一般可按GB/T7305-86或GB/T8022-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且易形成油泥。
油品精制深度差,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发生氧化,酸值增大,混入杂质等,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
因此,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在调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
;(4)抗泡性润滑油的抗泡性,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可按GB/T1257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振荡、搅拌作用,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
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润滑性能变差,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
因此,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
(5)氧化安定性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
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以氧化后酸值、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
氧化后酸值大,沉淀物多,粘度增长率大,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使用寿命不长。
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液压油、工业齿轮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等,均有重要意义。
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
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因此,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
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大约温度每升高8~10℃,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
铜、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
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
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也应避免高温、混入水和杂质等。
;(6)极压抗磨性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
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最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FZG齿轮试验机等。
(7)热安定性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
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其热安定性就越好。
热安定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
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润滑油在通过泵、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
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
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
润滑油的选用通常,设备制造厂在其说明书中对设备各部位的润滑用油均有规定,设备润滑管理人员只要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选用油品即可。
往往由于:1)某些设备说明书不齐或没有规定用油。
2)说明书规定用油落后。
3)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说明书规定用油(例如,进口设备推荐的外国油品,国内很难买到或为了国产化而需选用国产油)。
这时可按下述原则选油。
1.根据设备工况条件选用(1)负荷负荷大,则选粘度大、油性或极压性良好的油;负荷小,则选粘度低的油;冲击较大的场合,也应选粘度大、极压性好的油品。
(2)运动速度速度高选低粘度油,低速部件可选粘度大一些的油,但对加有抗磨添加剂的油品,不必过分强调高粘度。
(3)温度温度分为环境温度和工作温度。
环境温度低,选粘度和凝点(或倾点)较低的润滑油,反之可以高一些;工作温度高,则选粘度较大、闪点较高、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甚至可选用固体润滑剂;温度变化范围大的,要选用粘温特性好(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
(4)环境湿度及与水接触潮湿环境及与水接触较多的工况条件,应选抗乳化性较强、油性和防锈性能较好的润滑油。
2.参考设备说明书的推荐选油设备说明书推荐的油品可作为选油的主要参考,但应注意随着技术进步,劣质油品将被逐渐淘汰,合理选用高质油品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因此,即使是旧设备,也不应继续使用被淘汰的劣质油品;进口、先进设备所用润滑油应立足国产。
3.根据应用场合选用润滑油品种及粘度等级国产润滑油是按应用场合、组成和特性,用编码符号进行命名的。
因此选用时可先根据应用场合确定组别,再根据工况条件确定品种和粘度等级。
在润滑管理中,选好油品后一般应尽量避免代用或混用。
但有时会碰上因供应或其它原因而不得不代用或混用油品,这时应掌握下列原则:1)只有同类油品或性能相近、添加剂类型相似的油品才可以代用或混用。
2)代用油品的粘度以不超过原用油粘度的士25%为宜,一般可采用粘度稍大的代用油品,但液压油、主轴油则宜选粘度稍低的代用油品。
3)质量上只能以高代低,不能以低代高。
对工作温度变化大的机械,则只能以粘温性好的代粘温性差的;低温环境选代用油,其凝点或倾点应低于工作温度10℃;高温工作应选闪点高、氧化安定性和热安定性好的代用油品。
4)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名润滑油,其所加的添加剂可能不同,因此,在旧油中混入不同厂家生产的新油以前,最好先做混用试验,即以1:1混合加温搅拌、观察,如无异味、沉淀等异常现象方可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