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

合集下载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控制天子来命令诸侯,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一种策略,通过控制天子,可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天子的权威来号令诸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采用过这种策略,例如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组织通过控制关键人物或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读后感

挟天子以令诸侯读后感

挟天子以令诸侯读后感
《三国演义》"挟天子曹操令诸侯"读后感:曹操到洛阳护驾后,吸取了董卓失败的教训,接纳了荀彧“奉天子以从众望”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奉入自己的军中。

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一步。

董昭作为皇帝的使者来见曹操,曹操以礼相待。

董昭劝曹操奉天子迁都许昌。

曹操早已有此意图,如今听董昭一提起,立即就同意了。

原因是,曹操在许昌有深厚的基础,而在洛阳、长安却没有多少根基,将朝廷搬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可以加强控制。

再加上洛阳被董卓焚毁,从外表看,迁都倒也名正言顺。

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第二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曹操在当时已经在许昌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护驾洛阳只是一次军事行动。

如果曹操想有大的发展,从政治和经济而言,移驾许都是十分正确的。

这体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择地任势的智慧才能。

可见,曹操的政治天才,表现在他迎奉天子迁都许昌的措施上,这样做,既可以维护天下的统一象征的皇帝,又有助于铲除导致国家分裂的诸侯,还能趁机消灭异己。

正如曹操诗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本文是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感谢您的阅读!挟天子以令诸侯指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齐侯(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风,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

不虞(料也)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召音邵,召公奭)命我先君大公(姜太公)曰:五侯九伯(音霸),女实征之,以夹(音挟)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践履之界),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音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求问也)。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故里)。

齐侯陈诸侯之师。

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获也)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典故其实三国正史中最早出现的说法是“毒士”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其部将李傕等人便遣使诣长安求赦。

当时掌权的司徒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在李傕军中任职,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

李傕等以替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军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后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孔明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孔明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孔明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其中第十二章孔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其内容丰富、扣人心弦的部分之一。

本章内容主要描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孔明借助人质、巧妙谋略的手段,左右逢源,成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当时的权臣。

在这一章节中,孔明利用了自己的计谋和智慧,借助人质的手段,掌握了主动权,巧妙地左右逢源,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权臣之一。

然而,孔明的确是一个有着深厚思想、卓越才华的人,他的智慧和计谋在现代仍然被人们所称赞。

首先,我们来看看孔明借助人质的手段。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担任跨越不同地域和势力的沟通桥梁。

对于孔明而言,掌握了人质,就意味着掌握了对方的命运,这对于争夺权力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孔明的这种做法也被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意味着孔明利用了天子的名义,来让各个地区的势力顺从其自己。

其次,我们来看看孔明的谋略和智慧。

孔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通过利用敌人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三国时期,战争是家常便饭,很多人都在为争夺权力而战,而孔明则能够通过一些比较巧妙的战术来避免过多的人员伤亡,同时保证自己的利益。

比如,孔明在攻打曹操的过程中,就利用火攻来让曹操的大军崩溃,在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实力。

最后,我们来看看孔明是如何成功巩固自己的地位的。

在三国时期,权力斗争是很激烈的,而孔明则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他不仅能够利用人质来巩固地位,还善于“借刀杀人”,意味着他能够利用一些外部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孔明还能够善于掌握战争的节奏,及时切换阵地,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些因素都为孔明巩固自己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第十二章孔明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部充满卓越思想和才华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面和阶级斗争。

同时,孔明的智慧和实力也成为了后人所称赞和学习的榜样之一。

挟天子令诸侯的成语

挟天子令诸侯的成语

【逆接】:挟主行令 挟人捉将 挟冤记仇 挟冰求温 挟势弄权 挟势弄权 挟山超海 挟朋树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语】:挟天子令诸侯
【拼音】: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简拼】:xtzlzh
【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此言岂不羞乎?天下岂不知你挟天子令诸侯?”
【近义词】:挟天子而令诸侯、挟天子以令天下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政治要挟
挟天子令诸侯 成语接龙
【顺接】:侯服玉食 侯王将相 侯门似海 侯门如海
【顺接】:拜将封侯 拜相封侯 富埒王侯 富比王侯 李广不侯 谈笑封侯 万家之侯 文房四侯
【逆接】:八棒十挟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典故介绍战国中期,秦国因为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而逐渐强大起来,便开始谋求开疆扩土。

那么,先攻打哪里最好呢?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8年),大臣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就此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张仪说:“我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称为“三川”之地),堵住韩国的要塞,再让魏、楚两国配合我们,就可以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逼近东西二周的城郊,讨伐周王。

周王自知没有人能救他,必然会献出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宝器。

我们九鼎在手,地图、户籍在握,挟持天子然后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这就是王业啊!那小小的蜀地,不过是僻远之土,夷狄居住的地方。

俗话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三川和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和‘市’。

我们放着这样的好地方不去,却偏偏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去占领蜀地那个穷乡僻壤,这不是离大王的霸业越来越远吗?”司马错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事情不会像你说的那样简单。

”说着,他把脸转向惠王,伸出三个手指说:“大王,下臣听说,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富国,二是强兵,三是要天下人响应。

要想富国,就要想办法开疆扩土;要想强兵,就要使百姓丰衣足食;要想让天下人响应,就要广施德政。

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大王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就完成了。

现在大王您地少人稀,下臣觉得还是应从容易的地方入手。

蜀地地域偏远,是戎狄之邦,首领暴虐,国内混乱不堪。

我们秦兵一到,就如同猛虎进了羊群,不用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占领蜀地。

我们有了那里的土地,扩大了疆土,从那里得到的财物可以使我们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我们的军队不受损失,蜀地的百姓也不受伤害,而我们还获得了除暴安良的好名声,岂不是名利双收吗?”司马错说到这里,转头对张仪说:“你说要攻韩、劫持天子。

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简要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简要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挟天子以令诸侯简要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之一,全书共120回,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主要描绘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争霸的历史,以及各路英豪的战争故事。

小说中最突出的一条主线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虽然没有皇位,但他却控制了汉献帝,所以他一直将皇帝作为其所追求的权力之一。

曹操把汉献帝带到自己的京城,这样他就可以预防曹操的对手使用汉献帝作为自己的合法性。

与此同时,刘备和孙权两者不断竞争,这期间,刘备将自己短暂的袁绍名声作为帝皇的后继者,并成为了一个地区的主导力量。

但这些权力总是被孙权和曹操抢走。

在小说中,孙权借助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其国家,如张昭、周泰以及陆逊等人,从而建设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曹操则依靠将皇帝带在身边来压制他的对手,掌控中央集权,时刻准备集结全国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优势来搏斗。

此外,小说中还描绘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关羽、张 Fei、马超、黄忠等著名武将,以及诸如庞统、郭嘉、周瑜、诸葛亮等知名军师。

他们所展现的游刃有余、谋略精湛、决策果敢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不断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总体来说,三国演义呈现出了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小说中的故事不仅道出了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更揭示出了一些不同的人物、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的相互影响和纷争。

这些故事包容了很多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并通过逼真生动的描绘,使人们深入了解当时的人物性格、政治制度以及军事战略。

这不仅是文学史上的杰作,而且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教材。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的意思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挟天子以令诸侯”里这个“挟”的意思哈。

你想想啊,“挟”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人偷偷摸摸地把个很重要的东西给揪住了,还不撒手。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里呢,就是把天子给揪住了,拿天子当幌子,去命令其他人。

这就好比你小时候跟小伙伴玩游戏,你突然找到个最厉害的玩具,然后举着它对其他小伙伴喊:“都得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不给你们玩这个玩具啦!”这时候你就是那个“挟”着玩具的人,天子就好比那个玩具。

在古代,那些诸侯们可都野心勃勃的呀,都想称霸天下。

可这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的老大呀,要是直接不理天子,自己单干,那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啦。

所以呢,就有人想出这么个招儿,把天子给“挟”在身边,对外就可以说:“嘿,我可是代表天子来命令你们的哦!”这样一来,其他诸侯就得掂量掂量了。

这“挟天子”的人呢,就感觉自己可威风了,好像有了尚方宝剑一样。

其实啊,就是狐假虎威嘛。

不过呢,这招还真挺管用,不少诸侯还真就被唬住了。

你说这“挟”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就这么一个字,把那种偷偷抓住重要东西来给自己谋好处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那些人可真是会玩心眼儿啊,想出这么个鬼点子。

现在想想,这历史上的事儿啊,有时候就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儿挺像的。

我们也会遇到那种拿着点什么就自以为了不起,想指挥别人的人。

不过呀,大家也都不傻,时间长了也就看出他的小九九啦。

总之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就是这么个让人觉得有点狡猾、有点小心机的意思。

是不是挺好玩的呀?哈哈,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啦,下次再给你讲别的好玩的事儿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

祖父昙,任广陵太守。

少年时父亲去世。

到昙死的时候,生前的部下张权要求守昙的墓。

当时荀攸年仅十三,认为此事可疑,就对他的叔叔荀衢说:“这个官员的脸色不正常,该不会有什么阴谋吧?”荀衢醒悟过来,于是向张权追问原因,果然查出他是杀人后亡命天下。

荀衢由此以荀攸为异。

后来大将军何进当权,征集荀攸等国内有名气的人士二十多人。

等到到达后,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后来董卓作乱,虎牢关以东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于是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划说:董卓无道,比之于古时的商纣夏桀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下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有强兵保护,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

如今应当杀了他来谢百姓,然后占据肴关、函谷关来辅佐皇上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的义举啊。

”后来事情眼看就要成功时被发觉了,何颙、荀攸被捕入狱,何颙畏罪自杀,而荀攸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正赶上董卓死了被免罪。

曹操把天子接到许都,让荀攸做了汝南的太守,官制封为尚书。

曹操闻名荀攸的大名已经很久了,得知他要来效力非常高兴,询问荀彧、锺繇说:“荀攸,非常厉害,现在我得到他的协助,天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阿!”曹操封荀攸为军师。

建安三年,让荀攸跟从张绣出征。

荀攸对曹操说:“刘绣和刘表关系是唇齿相依的,刘绣的军队靠刘表供应的粮草来维持,如果刘表不能维持粮草的供应,他们两个必然互相救援。

故意示弱,把其中一个引诱出来歼灭;如果围城久了,他们肯定会出城相救的。

”但是曹操不听从荀攸的意见,直接去进攻刘绣,以之交战。

在刘绣战况危急的时候,刘表果然率领军队来救援。

结果曹操的军队出师不利,曹操对荀攸说:“后悔没有听你的劝告阿。

”后来使用荀攸的意见再次发兵出征刘绣,大败刘绣。

第2年,曹操又领军讨伐吕布,一直推进到下邳,吕布战败退守在下邳城里,曹操的军队久攻不下,因为连续的作战士兵都很疲惫,曹操准备放弃进攻返回许都。

荀攸和郭嘉对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如今他连续三场战斗都失败了,现在是他的士气最低落的时候。

三军士气已主将为主,如果主将的的斗志都没有了他的军队就更加不用说了。

虽然吕布的军师陈宫也有些才华但是太晚了,吕布的士气还没有恢复,而陈宫得的计策还没有决定,趁现在我们全力进攻吕布的军队,一定可以将它打败。

”曹操大军引沂水、泗水,水淹下邳,城墙崩溃,吕布大败被俘虏。

后来荀攸在白马救了刘延,用计策杀死了颜良。

看的出荀攸的计策有攻有守,曹操每次称赞荀攸的时候都说:“荀攸表面看起来很笨,其实他是很聪明的,没用用什么力气,全部用他的智慧就可以解决了,颜子、宁武都比不果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