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 丁 美 洲 导 学 案(教师版)

拉 丁 美 洲 导 学 案(教师版)
拉 丁 美 洲 导 学 案(教师版)

拉丁美洲导学案

一、高考目标定位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识别该区域内部的地理事物。

2.学会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

3.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4.掌握巴西的自然及经济状况

二、重点难点:拉丁美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三、自主学习与自主梳理

【读图】在图中指出

(1)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

(2)尤卡坦半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

(3)地形区: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4)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5)主要国家:墨西哥、古巴、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考纲知识梳理】

1.位置:北临美国和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

极洲相望。

2.范围:拉丁美洲是指_美国_以南的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

括_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3.巴拿马运河位于_中美地峡最窄处,是沟通_大西洋_和 _太平洋_ 著名国际航道,呈西北---东南走向

4.中美地峡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_,是连接南北美大陆_的天然路桥,属科迪勒拉_山

系中段,多火山、地震_。

5.地形区:拉丁美洲北部是墨西哥高原_;西部是安第斯山脉_;东部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_,自北向南依次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以北到赤道附近(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4).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oS-40oS(巴西和阿根廷)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40oS(智利)

(6).温带海洋性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oS-55oS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8).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

7.河流:

①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第二长河,发源于_安第斯山_,注入__大西洋__。世界__流域面积__最广、

__水量___最大的河流。上游__水力__资源丰富。

②巴拉那河:发源于_巴西高原_,注入大西洋___,河口称_拉普拉塔河_。该河上游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位于__巴西_和__巴拉圭___国之间)。

③的的喀喀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8.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及分布: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国家)

白银——墨西哥铁矿——巴西铜矿——智利、秘鲁(国家)(2)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3)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4)渔业资源: 秘鲁渔场

(5)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

(6)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7)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为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9.巴西地形区及气候: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占三分之二,亚马孙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占三分之一

四、【问题探究】

探究一: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相同点: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由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不同点:①拉丁美洲有温带气候,而非洲没有;原因:拉美最南端纬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而非洲的纬度限制了其形成温带气候;

②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而拉美气候类型更为复杂;原因:赤道从非洲中部

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海岸平直;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

地形复杂,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探究二: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沿海又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探究三:找出几处非地带性现象并解释原因

(1)中美洲高原向风地带、海地岛东部、(巴西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

①深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东南)信风影响②受墨西哥湾(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③地

形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与信风垂直为(巴西高原)迎风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2)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以东为温带沙漠气候

①中纬西风被高大的安第斯山阻挡作用强,在西部产生大量降水到东部水汽含量较少。②处

在中纬西风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③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3)南美洲西部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直到赤道附近

①副高控制,盛行下沉空气降水较少。②安第斯山高大紧逼海岸,使其分布仅限沿海。③东

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为离岸风。④秘鲁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

探究四:1.描述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位

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

覆盖好);4,无结冰期(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或高原向平

原过渡地带,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2.你认为亚马孙河内河航运是否发达,为什么?

不发达。原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航运需求小

探究五:巴西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地处沿海,海运十分便利,利于市场的扩大;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农作物;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更适宜人类居住;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东南海岸登陆,开发较早;工商业发达。

五、考点精题精练

1.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的“世界之最”,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B.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C.有世界上最长的大河 D.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界线 B.运河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

C.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D.运河是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界河3.拉丁美洲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B )

A.亚马孙平原上 B.巴西高原上 C.西部安第斯山脉 D.墨西哥高原上4.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叶”是基于其什么功能( C )

A.防风固沙 B.涵养水源 C.调节大气成分 D.保护农田5.有关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巴西、智利和古巴等均属发达国家 B.拉丁美洲各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

C.阿根廷的汽车和飞机制造业十分发达 D.单一性产品经济在南美洲诸国中已不复存在读某一国家轮廓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处是一个大型能源基地,它是(D )

A.油田B.煤矿C.核电站D.水电站

7.该国与印度相比较,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B )

A.全国气候炎热,一年中干、湿季节分明B.高原海拔不高,适宜发展种植业

C.工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D.都是世界茶叶和咖啡主要出口国下图为甲、乙两国轮廓图,回答8~10题。

8.两国所在的大洲是( C )

A.北美洲B.非洲C.南美洲D.亚洲

9.关于两国沿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国沿海干湿季分明B.乙国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

C.甲国沿海降水稀少D.乙国沿海冬雨夏干

10.乘船从乙国北部沿海到甲国西部沿海,按最近路线航行( B )

①经过直布罗陀海峡②经过巴拿马运河③先逆流后顺流④先顺流后逆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1.(2005年高考上海卷)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示意图,读图回答。(1)甲图所示的是_尼罗_河;乙图所示的是_亚马孙_河。

(2)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甲图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是受地砖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

(3)甲_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热带沙漠_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_人口高度密集于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展)、_流经国家多_。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_小_,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_热带雨林_气候区。这里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__稀少_,很少被利用。(4)甲图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阿斯旺高坝_,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土壤盐分增加(河口鱼类减少)等生态问题,而乙图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_过度砍伐热带雨林,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目前这两条大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_BCD_(多项选择)。

A.劳动力不足B.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C.城乡差异悬殊D.教育、就业压力大

12.(2006年高考上海卷)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理简图,并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国家是印度;乙图所示国家是巴西。按照其生产力水平,它们均属发展中国家,在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

(2)根据图示,两国均利用本国丰富的_铁、锰(矿产)资源出口矿石,并建立了本国的钢铁工业。

甲图①②③④四个城市中,④_(填数码)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乙图⑤⑥⑦⑧四个城市中,_⑤_(填数码)为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工业中心。

(3)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均有广大的冲积平原和古老高原_。根据图示地形判断,北部靠近板块边缘的是_甲_图所示的国家。

(4)按温度带划分,两国绝大部分都位于_热_带,但甲图所示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而乙图所示国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热带雨林_气候和_热带草原气候。

(5)在发展耕作业方面,两国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面积广大(或地形平缓),水热资源丰富,甲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西南季风进退和强弱年际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常发生水旱灾害,乙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北部广大热带雨林地区不宜大规模开发

(6)下列关于两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_ABDF___(多项选择)

A.两国均已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甲国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潜力大

C.甲国推行“绿色革命’’,粮食大量出口

D.甲国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

E.乙国咖啡、甘蔗、黄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F.乙国与邻国共同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教学文案

拉丁美洲巴西导学案 【学法指导】:1.先读自主学习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上进行标记,如有不懂地方用红笔画出。同学要认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尽量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先自主思考,形成思路,并在学案上记录,后课堂上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拉丁美洲及巴西的地理位置。 2、说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以及地形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3、说出拉丁美洲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拉丁美洲的组成和位置 2、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 3、湿热的气候特点(难点) 4、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1.拉丁美洲的范围包括哪些?并简述拉丁美洲的位置。 2.简述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的地理位置。3.简述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4.拉丁美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东西部地形有什么特点? 5.拉丁美洲受地形影响下气候如何分布? 6.为什么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7.拉丁美洲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8.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怎么独特,哪种人种占得比例大? 【探究新知】 思考一:拉丁美洲分布面积较广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分析形成原因。

思考二:为什么南美洲的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思考三: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思考四: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思考五: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以东为温带沙漠气候成因。思考六:1.描述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考七:你认为亚马孙河内河航运是否发达,为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链接】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备课人:张伟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3、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诗中意象,领悟诗中意境; 2、感受诗人指点江山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三、教学难点 1、从意象角度了解关于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思路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指导学生在诵读诗歌基础上,分析讨论诗歌中的意象,领会诗人思想情感。 五、教学方法 1、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意象,领会诗人情感; 2、鉴赏法。通过分析意象,创设意境,把握诗中情感。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风吹,秋叶落,万木开始萧条……大家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象,然后说说“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萧条、冷清、凄清、悲伤……)自古以来,文人关于“秋”的诗词创作就有很多,大家能想到哪些这方面的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牧。可以看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大家联想得很好(激励肯定学生)《山行》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古代文人常把“秋”和“悲”“愁”联系在一起,所以产生了诗歌史上常见的“悲秋”主题。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毛主席笔下的秋景又是怎样的?展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情怀?是不是符合“悲秋”这个主题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二)作家、背景介绍 作家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孔雀东南飞》学案

《孔雀东南飞》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了解文学常识 1、乐府 2、《孔雀东南飞》 二、掌握文言知识 1、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 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2、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 ..(古:今:) 可怜 ..体无比(古:今:) 叶叶相交通 ..(古:今:) 本自无教训 ..(古:今:) 处分 ..适兄意(古:今:) 3、“相”字的用法及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一些意义。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处,大致可分为三类:A.相(xi?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天不相负 ⑦不得便相许 ⑧登即相许和 ⑨蹑履相逢迎 ⑩怅然遥相望 ⑾誓不相隔卿 B.相(xi?ng)表示互相,彼此。 C.(xiàng)名词,相貌。 4、找出互文的句子 明确: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如《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冲撞。《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解惑的却不从师”。 三、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预习案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拉丁美洲和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对工农业的影响【学习目标】 动手填图||,能描述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部分||,动手填图||,归纳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重点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特征||。 2.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3.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一、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史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的相应位置||。 (1)经纬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S、40°W、70°W||。 (2)海洋与海峡: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中美地峡||。 (3)主要的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 (4)主要的地形:安第斯山脉、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圭亚那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5)描述拉丁美洲在世界的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6)将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填到图中||。二、巴西 巴西位于拉丁美洲的东部及中部||,是拉 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 ||。 (1)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2)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3)巴西的气候类型||。结合巴西的气候类型分析巴 西的农业类型及特点||。 (4)描述巴西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及特点||。 【三、知识体系】(提示:重视各知识内在的联系) 我的收获 拉丁美洲和巴西探究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巴西自然地理特征探究||,能 分析其工农业的发展||,关注世界经济形势||。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探究一、拉丁美洲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拉 丁美洲气候的突出特征 ||,并写出判断依据. 2.结合上图分析巴西的 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同时分析巴西工业及 人口的分布特点||。 3.结合下图分析AB两地 气候类型及差异的原因 ||。 4.该地区的热带雨林正 遭受严重的破坏||,试分 析其产生的后果||,并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 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导语:秋天是一个这样的季节?(收获,丰富,多愁,充满想象……)古往 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了许许多多的有关秋的诗歌, 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理解和感 悟,同学们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学生齐读文章,初步感受。 学生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2、 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一配乐朗读 比较并评价。 3、 学生自读课文 (1) (2) (3) (4) 4、 分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诵读、讨论、探究 。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2课时。 (忧国伤民) 清泉石上流。 (沉郁壮阔) (清净无为 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 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 (诗眼) 找出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句词,并体会它的作用。 提出一个自读时碰到的难题。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三、品味鉴赏上阕,体景悟情 1、赏析前三句 (1) 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 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 “独立”而 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 (2) 介绍背景,重温历史 (3)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明确:《江雪》是柳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所写,表露作 者与恶势力决不妥协的心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意 境相似,但作者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 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 明确:(万)山 一一 ——红(遍) (层)林 ——(尽)染 (漫)江一― ——碧(透) 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 一― ——(争)流 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 一— ――击长空 鱼 ■ 翔浅底 (2)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3) 想象、讨论此时正在饱览大好秋景的作者的神情、动作。同学表演。 提示:作者的“手”该怎样?倒背好,还是叉腰好?视角的转动快好还是慢 好? 评价,再表演。 (4) 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戈y 出动词,他们用的好吗?为什么? 染、击、翔 (5) 比较鉴赏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二者都着力写枫叶的火红,开朗的意境。 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但 是,《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 而毛泽东的“万 山红 遍”则暗喻革命形式蓬勃发展。 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 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 多彩,充满生机? (看) (承上启下) (忆)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答案

《孔雀东南飞》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疏通文义,落实实词,掌握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理清故事情 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男女主人公真挚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复习重点】 4、疏通文义,掌握“信”、“适”、“令“等实词,掌握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5、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和把握曲折的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于汉末建安年间。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为一体,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学习过程】 一、自主梳理学习基础。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公姥.( m?) 伶俜.(líng pīng) 腰襦.(rú) 葳蕤 ..(wēiruí) 聘.礼(pìn) 磐.石(pán) 拊.掌(f?) 否.泰(p?) 赍.钱(jī) 踯躅 ..(zhí zhú) 冥.冥(míng) 摧藏.(zàng ) 仕宦 ..(shì huàn) 奄.奄( y?n ) 自缢.( yì ) 钱帛.( bó ) 蒲苇 ..(pú wěi ) 婀娜 ..(ē nuó ) 遗.施( wèi ) 窈窕 ..(yǎo tiǎo ) 鹄舫 ..(hú fǎng ) 鸳鸯 ..( yuān yā ng ) 暝. ( míng ) 龙子幡.( fān ) 青骢.马(cōng ) 槌.床( chuí ) 蹑. ( niè ) 纨. ( wán ) 2、结合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无所施.( 用 ) 白.公姥( 告诉) 启.阿母(禀告) 致.不厚( 招致) 萦.苦辛( 缠绕 ) 卒.大恩( 完成 若见录.( 记 ) 赍.钱 ( 赠送) 否泰 .. ( 坏运气,好运气)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3、找出下面的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通“奁”。 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合葬华山傍通“旁”。 槌床便大怒通“搥”。 府吏见丁宁通“叮咛”。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 而结实。 奄奄黄昏后通“日奄” 4、辨析下列的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 ..飞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 手巾 ..掩口啼名词活用作状语,用手巾头上玳瑁光.名词活用作动词,发光卿当日.胜贵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府吏马.在前名词活用作动词,骑马。新妇车.在后名词活用作动词,乘车

拉丁美洲练习题(含答案共7页word文档)

《拉丁美洲》练习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读右图回答下列4~5题。 4.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5.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 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 7.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 的是( ) 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 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 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 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

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 A.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9.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农业技术水平高 B.以香蕉为主要食物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墨西哥城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兴起的 B.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 C.甲处为暖流 D.丁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沁园春长沙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三、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 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 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独立寒秋图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 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导语:《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沁园春长沙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把握课文内容,掌握词的上阙所描绘的两幅画面 ②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学习重点及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一、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 预习检测 1、知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2、知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及答案.doc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疏通情节,理顺结构;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3)积累本课重点文言知识。 【导读材料】 1、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 当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 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 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2、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 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 (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 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它是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缢()箜篌()()公姥()伶俜()腰襦()哽.......咽()() . 遗施()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极泰来() 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蹑.........履()() . 仕宦()玳瑁()()明月珰()纤纤()窈窕()()鲑.........() 骢马()婀娜()()便言()便宜从事()鹄舫()幡........() 二、理清文章结构,按照示例给情节加个小标题: 开端:( 1~5)兰芝被遣 发展:( 6~12) 再发展:( 13~21) 高潮:( 22~31) 尾声:( 32) 三、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

拉丁美洲及巴西导学案

拉丁美洲及巴西 1、读图识记在下图中标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 (1)用红笔画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S、40°W、80°W等几条经纬线。 (2)填出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和火地岛。 (3)填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智利、古巴国家。 2、查图找出拉丁美洲的主要地形区;3.找出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4.找出主要河流、水电站; 5.在右图中填写气候类型的名称。 6.读图识记巴西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与巴西的关系。 一、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 ?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 ?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智利等33个国家.

2、经纬度位置: 墨西哥高原(160N ---320N,900W---1150W;1000W和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西印度群岛(600W---900W;200N穿过中部; 800W穿过古巴岛) 南美洲( 400W---800W,100N---550S; 600W穿过中部,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 3、海陆位置:北临美国和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 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4、交通位置: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是南大洋的海上通道; 巴拿马运河位于790W—800W,90N---100N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 二、拉丁美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分布:北部墨西哥高原,西部安第斯山、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大陆东部:和相间排列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 思考:1.:世界上最长的山脉(9000km),最高峰。2.:世界最大的平原3.: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2)、地形剖面图 (二)气候:湿热的大陆 1填出下图中的气候类型 2、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以北到赤道附近 (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气候:东南沿海20oS-40oS(巴西和阿根廷) (5).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oS-40oS,智利 (6).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oS-55oS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 (8).高山气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 【教材分析】 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拉丁美洲导学案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专题导学案 ?利用地图分析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拉丁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树立整体性的地理观,体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

拉丁美洲位置拉丁美洲地形 1.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美大陆、火地岛 2.地形、地质作用 (1)地形 北部高原、西部高山区(海拔高)、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2)地质作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分析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3.气候

(1)讨论分析拉丁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及成因。(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 (2)标出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 延伸思考: 1.试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四方面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

2.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什么形成了荒漠? 4.水文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 仅次于尼罗河。 (1)分析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2)分析亚马孙河航运条件? 5.资源 森林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草场资源、海洋渔业资源、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硝石:智利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铁矿:巴西墨西哥:白银智利和秘鲁:铜 材料一 阿塔卡马沙漠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地区,位于智利北部地区,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1879—1883年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在阿塔卡马沙漠爆发了鸟粪战争。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和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10分)

高考链接: D湖泊(16°s,70°w)(图14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14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14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 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2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 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4分)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沁园春长沙学案

1沁园春长沙 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字形、词语,并背诵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内涵,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 3.学习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一)初读词作,读准字音。 (二)收集关于词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伴侣.( ) 橘.子( ) 百舸.争流( ) 劲.风( ) 峥嵘 ..( ) ..( ) 气势磅礴 寥廓 ..( ) 方遒.( ) 沁.园春( ) 浪遏.飞舟( ) 2.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 ③为有牺牲多壮志,。 ④天生一个仙人洞,。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吗? 2.请你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点。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3.讨论一下这些壮景与毛泽东的豪情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4.古人描写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杀凄凉、清冷惨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表现出“伤秋”“悲秋”的意绪,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呢? 5.词作是如何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峥.嵘(zhēng)携.来(xié)百舸.争流(gě) B.上阕.(juè)阻遏.(è)挥斥方遒.(qiú) C.寥廓.(kuò)惆怅.(chàng)沁.园春(qìn) D.橘.子洲(jú)百侣.(lǚ)慷慨.激昂(k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鱼翔浅底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B.谁主沉浮略输文采万户侯 C.书生义气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D.激扬文字百侣曾游原驰蜡象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5.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 B.峥嵘 ..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 ..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 ..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二、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教 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 句,1785 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 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 2.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

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学案课时:1 年级:高二 设计人:李金生审核人:王松禄编号:【地】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日期:2014.【自主学习】《图文详解》125页-——126页 1.在左下图中填注: 太平洋、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委内瑞拉、亚马孙河、巴拉那河、布宜诺斯艾利斯 2、在左下图中画出并标注: 经线:40°W、60°W、80°W 纬线:20°S、40°S、60°S 洋流:巴西暖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 3、在右图中填注: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4、地形:西部是绵长的________________;东部则是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高原、__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高原。 5、拉丁美洲是指________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的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地峡、____________群岛. 6、资源:石油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矿主要在________;铜矿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矿主要在____________;著名渔场在__________沿海,成因是: 【实战练习】

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A地气候类型是乙、丙两图的 图。 (2)A 、B 两地年降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说明拉丁美洲南部的气候受 影响较大。 (3)A、B两地全年最低气温都在 月,最高气温在 月,原因是 (4)A地自然带类型是 ____________ ,B地自然带类型是 。 2、读图,回答问题: (1)A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 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 自上而下顺序) (3)AB 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 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 1地盛行西南风时,P 2地的气候特点 是 ,流经P2地的主要 洋流是 。 3、读南美洲局部在区图,回答问题. (1)阿根廷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是( ) A. 东部 B. 北部 C。 南部 D 。 西部 (2)图中温带荒漠形成的原因是 ① ② (3)造成潘帕斯草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两地农业生产类型不同 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地势差异 B. 气候条件差异 C . 生产习惯差异 D. 国家政策 (4)图中石油大多输入东部的原因是: (5)阿根廷城市化程度很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60 年为69%,1980年为85%,该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对这一现象形 成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