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件中国古代史06.南北朝
合集下载
南北朝政治历史PPT课件

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 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宗〕 越为役门。……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元 嘉二十四年(447),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移 户属冠军县,许之。
——《宋书》卷八三《宗越传》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特点3: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 《宋书》卷四二《王弘传》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南朝灰陶牛车
南北政治大势
梁
《廿二史札记》卷八《南朝多以 寒人掌机要》
武 帝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
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
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
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
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
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
不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
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
南北政治大势
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 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
南前北秦政(治35大1-势394)之统一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觉倚之为心膂”。
南北政治大势
前秦的统一(376) 淝水之战(383) 北魏的统一(439) 瓜步之战(450) 北周的统一(577) 平陈之战(589)
十六国 304-439
北魏 386-534 西东 魏魏
北北 周齐
隋 581-618
南北政治大势
十六国
匈奴 羯
鲜卑
氐 羌賨 汉
汉北夏后前后南南西前后后成前北西 ·凉 赵燕燕燕凉秦秦凉秦汉凉燕凉 前 赵
——《宋书》卷八三《宗越传》
门阀政治与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特点3: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 《宋书》卷四二《王弘传》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南朝灰陶牛车
南北政治大势
梁
《廿二史札记》卷八《南朝多以 寒人掌机要》
武 帝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
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
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
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
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
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
不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
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
南北政治大势
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 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
南前北秦政(治35大1-势394)之统一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觉倚之为心膂”。
南北政治大势
前秦的统一(376) 淝水之战(383) 北魏的统一(439) 瓜步之战(450) 北周的统一(577) 平陈之战(589)
十六国 304-439
北魏 386-534 西东 魏魏
北北 周齐
隋 581-618
南北政治大势
十六国
匈奴 羯
鲜卑
氐 羌賨 汉
汉北夏后前后南南西前后后成前北西 ·凉 赵燕燕燕凉秦秦凉秦汉凉燕凉 前 赵
魏晋南北朝时期 优质课件

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 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 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 充分发展。
(3)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南北朝的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 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
(4)制瓷业: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北朝 烧出 成熟 的北 瓷
白瓷(公道杯)
【高考真题】(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
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
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序》。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兰亭序》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 之说
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祭侄文稿》 属于颜真卿的作品,不是柳公权的作品,A、B、D 三项表述均正确。
1、书法艺术的发展
(1)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2)楷书
①地位:
王
魏晋有定鼎之功
羲规范化、标准化、楷楷模化的字体,
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
书
③代表人物:钟繇、王羲之
作
(3)草书
品
①地位:
成熟于魏晋
②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③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东晋)
门第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
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一个人的政治地位,不是由其才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 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 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 充分发展。
(3)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 南北朝的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 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
(4)制瓷业: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北朝 烧出 成熟 的北 瓷
白瓷(公道杯)
【高考真题】(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
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
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序》。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兰亭序》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 之说
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祭侄文稿》 属于颜真卿的作品,不是柳公权的作品,A、B、D 三项表述均正确。
1、书法艺术的发展
(1)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2)楷书
①地位:
王
魏晋有定鼎之功
羲规范化、标准化、楷楷模化的字体,
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
书
③代表人物:钟繇、王羲之
作
(3)草书
品
①地位:
成熟于魏晋
②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③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东晋)
门第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
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一个人的政治地位,不是由其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政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门阀士族制度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分裂动荡的表现:政权更迭、战争不断 民族融合的方式: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中走向融合
阶段特征
三、传承中孕育创新
1、政治制度上 三省制逐渐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九品中 正制;以及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 了条件 2、经济上 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租调制等为隋唐时期经济奠 定了基础 3.文化上 魏晋玄学和三教逐渐并流,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 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 机遇;
主干知识
中国古代史 第6讲 十六国·南北朝-102页文档资料

——《魏书·礼志》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晋八王之乱中·庾衮〗率其同族及庶 姓保于禹山……峻险厄,杜蹊径,修 壁坞,树藩障,考功庸,计丈尺,均 劳逸,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 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 而身率之。分数既明,号令不二,上 下有礼,少长有仪,将顺其美,匡救 其恶……
坞壁的主要特点: ● 坞壁主身份一般是庄园主
或 有号召力的官吏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 賨: 成汉(李雄) • 羌: 后秦(姚苌)
除立国川蜀的成(汉)外, 其余十五国均在北方。
• 汉: 前凉(张寔) 西凉(李暠) 北燕(冯跋)
一、十六国
1.概况
代-北魏
·
东晋
一、十六国
1.概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西万里,水陆齐进。
大败,…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闻风声鹤唳,
皆谓晋师之至……
—— 晋书·苻坚载记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5.总评
•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 《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当日学术中心在家族不在学校,凉州一隅其秩序较中原为安全,故其所
保存者亦较中原为多。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
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传输,加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晋八王之乱中·庾衮〗率其同族及庶 姓保于禹山……峻险厄,杜蹊径,修 壁坞,树藩障,考功庸,计丈尺,均 劳逸,通有无,缮完器备,量力任能, 物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 而身率之。分数既明,号令不二,上 下有礼,少长有仪,将顺其美,匡救 其恶……
坞壁的主要特点: ● 坞壁主身份一般是庄园主
或 有号召力的官吏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 賨: 成汉(李雄) • 羌: 后秦(姚苌)
除立国川蜀的成(汉)外, 其余十五国均在北方。
• 汉: 前凉(张寔) 西凉(李暠) 北燕(冯跋)
一、十六国
1.概况
代-北魏
·
东晋
一、十六国
1.概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2.第一阶段
一、十六国
西万里,水陆齐进。
大败,…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淮北。…闻风声鹤唳,
皆谓晋师之至……
—— 晋书·苻坚载记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5.总评
•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 《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当日学术中心在家族不在学校,凉州一隅其秩序较中原为安全,故其所
保存者亦较中原为多。惟此偏隅之地,保存汉代中原之文化学术,经历
东汉末、西晋之大乱及北朝扰攘之长期,能不失坠,卒得辗转传输,加
魏晋南北朝PPT课件好看

体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繁荣。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第四节南北朝-PPT精品文档

士族有户籍
有关士族的文献资料
▲《文献通考· 选举考七》 ▲《宋书· 恩幸传序》 ▲《新唐书· 柳冲传》引柳芳《士族论》 ▲《南史· 王僧达传》 ▲《颜氏家训· 勉学篇》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分裂凡三 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 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然 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第而用之……其 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 《文献通考· 选举考七》
关中和河 东士族
北魏的手工艺品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 义遍布北方各地,名号繁多, 但主要有四支:北方边镇起义、 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 义。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起义有 力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起义 军包括了汉、鲜卑、匈奴、氐、 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对民族 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皇帝对士族无可奈何
贾 弼 之 祖 孙 专 精 谱 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士族 高门(北方)
士族的身分连同祖父两 代的官爵,都登记在户口 册黄籍上。除非特殊情况, 士族一般不服力役和兵役。 同里伍庶族犯罪,士族不 连坐。不得以士族之女为 妾,不得随意黜士族为贱 民。庶族只能入太学,而 士族得入国学,因此在文 化教育方面享受更好机会。 南朝士族得以保持其优越 门阀地位的经济基础,是 占有广大田庄山泽和附属 于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
《新唐书· 柳冲传》引柳芳《士族论》
南朝经济的繁荣
东晋、南朝时期 ,南方的农业普遍 有所发展。比较突 出的地区,是长江 中、下游的荆、扬 二州。扬州是东晋 南朝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其中都城建 康及其周围地区发 展很快
南 朝 钱 币
三 北朝的兴衰与民族融合
拓跋魏统一北方
拓跋鲜卑源于东胡。 据《魏书》所载,他们早 先活动于“大鲜卑山”, 后逐步南迁。北魏建立后, 曾派人到原居地的一座 “石室”祖庙进行祭祀。 这座“石室”祖庙,已被 当代学者确认为内蒙古呼 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嘎 仙洞。“大鲜卑山”,指 的就是大兴安岭北段。
北京版第16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PPT课件

祖冲之纪念银币
《水经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作
《水经注》以全国水道系统为主,详细地记 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 藏、风俗、史事等,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 地理的重要著作。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
贾思勰塑像
《齐民要术》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云岗石窟内佛像
龙门石窟外景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 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 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余万尊,窟龛2300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 而成功多。
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宁 可少好不可多恶。
——《齐民要术》
钟繇 (151—230年)三国魏大臣、书法家。书法,师 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尤善隶、楷。与王羲之 并称“钟王”。真迹未传,今所传 宋以来法帖刻本,皆据
晋、唐人临摹本。
王羲之临钟繇书《宣示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
祖冲之
最突出的贡献,是继刘徽的 成就之后,在世界上第一次 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 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 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这比欧洲 早了1000多年。
《隋书·律历志》中关于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记载
中国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邮票
龙门石窟
龙门 摩崖 三佛 龛全 景
龙门万佛洞正壁ຫໍສະໝຸດ 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长期战乱
均田制、租调制
吏治好转, 缓和矛盾
恢复经济, 增加收入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三长制
对人民有效控制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移风易俗,汉化 促进民族融合
平城不能适应 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迁都洛阳
加强对中原控制
.
34
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 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其后高车(北方少 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徙,逼近平城, 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
19
北魏统一北方
东晋时,鲜卑族拓跋 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 被前秦吞并。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 解。386年,拓拔部的首 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 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 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 北魏。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
20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一)总体特征:长期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二)重要制度——三省体制和九品中正制 (三)重要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
5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耕耙耱技术形成 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
(二)手工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
59
南北朝的灌钢法
生铁 熟铁
把生铁和熟铁按一 定的比例配合,加 热后再锻打,成为 质地优良的钢。
1、背景: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阶级矛盾尖锐— 宗主督护制
.
21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地主豪强, 只得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 督护农民纳税服役,但他们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 徭役。同时,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 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北朝一:北魏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 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 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 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 北齐书·魏兰根传
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
伍。…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及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 尽夷其族。其秘书郎以下尽死…… 北史崔浩传
周一良先生的考证: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为代王什翼犍, 父拓跋寔,母贺氏。拓跋寔早死,其后什翼犍纳儿媳贺氏为妃,故南朝 史书皆称道武帝为什翼犍之子。崔浩修史“直笔”,“备而不典”,当 是披露了这一类事实,引起鲜卑贵族的“忿毒”,故遭灭门惨祸。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主上…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清九流之贯。 礼俗之叙,粲然复兴,河朔之间,重隆周道……
(北魏)崔僧渊《复崔慧景书》
一、北朝一:北魏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 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刘 宋 前 期 与 北 魏 的 对 峙
二、南朝:宋齐梁陈
元 嘉 北 伐 的 失 败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 宋武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且无一 有后于世者。…宋武以猜忍起家,肆虐晋室,戾气所结,祸流于后 嗣。孝武、明帝又继以凶忍惨毒,诛夷骨肉唯恐不尽,兄弟子姓悉 草薙而禽狝之,皆诸帝之自为屠戮,非假手于他族也。卒至宗支尽, 而己之子孙转为他族所屠! 《廿二史札记》卷十一“宋子孙屠戮之惨”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侯景之乱 548~552年
二、南朝:宋齐梁陈
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 家。逮南北分裂凡三百 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 世族。如南之王、谢, 北之崔、卢,虽朝代推 移,鼎迁物改,犹卬然 以门第自负,上之人亦 缘其门第而用之。…其 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 盖所罕见……
《文献通考·选举考七》
——《魏书·礼志》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魏太武帝)诏集诸文人摭录国书,浩…等共参 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乃请立石,铭 载《国书》,以彰直笔。…遂营于天郊东三里, 方百步,用功三百万乃讫。浩书国事,备而不 典,而石铭显在衢路,北人咸悉忿毒,相与构 浩于帝,帝大怒。
南北朝评定门第的标准是婚与宦。“宦”不是完全看他
自己及其家族所任官职之高卑,重要的倒是在于所任官
职特别是出身官的清浊。…优闲而不负实际责任的为清,
办理庶政者较次,以至于浊。……(浊官)必须有才干者
任之,而有才干人却在甲族中产生不出,或者说不屑于
有才干。
—— 唐长孺《南朝寒人的兴起》
二、南朝:宋齐梁陈
张岱…弟恕,诛吴郡太守刘遐。太祖 (齐高帝)欲以恕为晋陵郡,…岱曰: “若以家贫赐禄,此所不论;语功推 事,臣门之耻!”
《南齐书·张岱传》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 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 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 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屣,坐 棊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 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第六讲 南北朝
一、北朝一:北魏 二、南朝:宋齐梁陈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一、北朝一:北魏
拓 跋 鲜 卑 早 期 世 系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1980年7月30日,考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太 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祭祖 时镌刻的祝文,确定此处为拓跋 鲜卑早期祖庙。
• 宋子孙多不得其死,犹是文帝、孝武、废帝、明帝数君之所为。至
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建武
中凡三诛诸王,每一行事,帝辄先烧香火,呜咽流涕,人以此知其
夜当有杀戮……
同上书卷十二“齐明帝杀高武子孙”
• 古来荒乱之君,何代蔑有,然未有如江左宋、齐两朝之多者。…统
计八九十年中,童昏狂暴,接踵继出,盖劫运之中,天方长乱,创
二、南朝:宋齐梁陈
• 399年 五斗米道教主孙恩在沿海聚众反晋。 • 401年 孙恩进逼建康,北府兵将领刘裕驰援,败之。 • 402年 桓温子桓玄由荆州攻入建康。孙恩败死。 • 404年 桓玄篡晋称帝,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讨桓玄,玄败死。
孙恩妹夫卢循率余部航海攻占广州。 • 405年 蜀地兵变,拥戴谯纵为主,称成都王。 • 409~411年 刘裕北伐,灭南燕。卢循乘虚北进,屡败晋军,进逼建
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 所未遑也。髙祖(孝文帝)…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 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代 人。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 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梁)陈庆之
途所隔。…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
之流涕……
北史·元深传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
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阳其
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亦愈甚,
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一、北朝一:北魏
一、北朝一:北魏
二、南朝:宋齐梁陈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535~556年
534~550年
梁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53年 西魏取蜀
552年 北齐占淮南
554年 西魏克江 陵,俘杀梁元帝, 立傀儡政权后梁
三、北朝二:、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三、北朝二:北齐与北周
康。刘裕南还迎敌,卢循败死。 • 412年 刘裕诛杀另一名北府兵高级将领刘毅。 • 413年 刘裕遣将破成都,谯纵自杀,蜀平。 • 416~417年 刘裕再度北伐,灭后秦。 • 418年 晋封刘裕为宋公,拜相国,加九锡。刘裕杀晋安帝,立恭帝。 • 419年 刘裕进爵宋王。 • 420年 刘裕篡晋称帝。
世家大族男子形象 顾恺之《洛神赋图》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二、南朝:宋齐梁陈
晋、宋之间,士庶区别日益严格,宋、齐时已达到僵化 的程度。…士庶区别的严格化发生在此时,正因为士庶 有混淆的危险。所以这里并不表示门阀势力的强大,相 反的倒是由于他们害怕这种新形势足以削弱甚至消除他 们长期以来引以自傲的优越地位。
嘎仙洞,位于大兴 安岭北段东麓,在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 市鄂伦春自治旗阿 里河镇4公里外。
一、北朝一:北魏
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 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 西北。自后南迁,其地 隔远。真君中,…遣中 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 天地,以皇祖先妣配。 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 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 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 之初,祐我皇祖,于彼 土田。历载亿年,聿来 南迁。…子子孙孙,福 禄永延……
业者不永年,继体者必败德。是以一朝甫兴,不转盼而辄覆灭,此
固气运使然也。
同上书卷十一“宋齐多荒主”
二、南朝:宋齐梁陈
萧整
梁
萧儁
萧鎋
武 帝
萧乐子
萧副子
萧承之
萧道赐
萧道生 齐高帝萧道成 齐明帝萧鸾 齐武帝萧赜
萧顺之 萧懿 梁武帝萧衍
39岁代齐 在位48年
博学能文,《隋书·经籍 志》著录其著作27种
二、南朝:宋齐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