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引起海平面上升;
④沉积物注入率和生长率的突然增加;
⑤大洋岩石圈的冷却和密度变化。
精品课件
49
2)相对海平面变化、尺度、成因
◆相对海平面(Relative sea-level)
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
间的测量值。
◆尺度可以变化很大。
◆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全球
海平面变化与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
37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1)准层序
准层序(Parasequence) 是一个以海泛面或与之相应 的面为界、由成因上有联系 的层或层组构成的相对整合 序列。
精品课件
临滨
4
滨外陆棚
3
前滨
2
临滨
1
滨外陆棚
0
临滨
38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s)
层序边界
CS
Systems Tracts HST
LST
精品课件
TST
HST
62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不同的海平面变化周期 形成相应的沉积层序
2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 247个三级层序
精品课件
63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质时间内仅沉积很薄沉积物的界面。
精品课件
23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2、整合和不整合
2)不整合
不整合是一个将新老地层分开的界面, 沿着这个界面有证据表明存在指示重大 沉积间断的陆上侵蚀削截(或与之相对 应的海底侵蚀)或陆上暴露现象。
精品课件
24
精品课件

第一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

第一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层序地层学)

1、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 : 根据露 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 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 地层分支学科。
地震地层学 生物地层学 年代地层学 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
2、层序(Sequence)
• 在滨线的区域性海进时期,密集段分布 最广泛。
密集段 (Condensed Section)
密集段主要产于海进体系域内部和高水位 体系域远端。它实际上是不断前积的、穿
时的前三角洲细粒沉积
湖盆中的密集段
含盐油页岩膏盐华、溶蚀纹理
灰黑色云质泥岩
层面盐晶、溶蚀坑与断面水平纹理
6.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
凝缩层也称密集段、或缓慢沉积段, 是在相对海平面上升到最大、海岸线 海侵最大时期在陆坡和盆地相沉积的 沉积物。
一般由沉积速率很慢的(10100mm/万)、厚度很薄的、缺乏陆源 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密集段 Condensed Section
• 以沉积速度极低为特征的一种薄的海相地 层 层 段 ( 沉 积 速 度 小 于 1 一 l0mm / 1000 年)(据Vail, Hardenbol, Todd, 1984)。它们 是半远洋和远洋沉积物组成,缺乏陆源碎 屑物质,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最大、海岸 线海侵最大时期在外陆架、陆坡和盆地底 部沉积的(据Loutit, 1986)。
2. 四个基本变量控制层序特征
基本变量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基本变量
控制作用
构造沉降
提供沉积物沉积的可容空间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相对海平面、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
一、海平面的定义
为了理解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首先必须定义: 1、全球海平面变化 2、相对海平面变化 3、水深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相对海平面、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
全球海平面变化(global eustasy)——是度量海面到 一固定基准点(通常是地球中心)之间的高差
顶积层(topset)——顶积层这一术语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的近源部分, 它具有低坡度特征(<0.1º ),顶积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水平状,通常包 含冲积、三角洲和浅海沉积体系。顶积层的近源端点通常被定义为海岸上 超点。 斜积层(clinoform)——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中发育在顶积层向盆地一 侧更陡的倾斜部分(通常>0.1º ),斜积层一般具有陆坡较深水沉积体系特 征,其坡度可从地震剖面上获得。 底积层(bottomset)——用来描述盆地边缘剖面中斜积层的底部地层, 其特征是低角度并包含深水沉积体系。
积物厚度
全球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可容空间-水深关系图 沉积物充填所产生空间的速率控制了水深,也决定了能否观察到相带的前积和退积
可 容 空 间 增 加
从时间1到时间2,由于构造沉降而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加, 但该点沉积物堆积速率大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因此从时间1到时间2 水深减小。在沉积记录中表现为海退相序
基准面的变化取决于沉积环境 1、在冲积环境中——基准面受均衡河流剖面的控制,该剖面逐渐递变到 远端的海平面或湖平面; 2、在三角洲和滨岸体系中——基准面等效于海平面; 3、在浅海环境中——虽然浪基面以“均衡陆棚剖面(graded shelf profile)”的形式形成一个暂时的沉积基准面,但海平面最终是它的基准 面。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可容纳空间(Accomadation)
可容纳空间是指可供沉积的、潜在的沉积 物堆积的空间(Jervey, 1988)。可容纳空间是 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构造沉降二者的函数。
地震层序 Seismic Sequence
在地震剖面上,顶底以地震反射终止为标志的不连续面 (被解释为不整合面及相关整合面)为界所限定的一套相 关的连续地震反射(被解释为成因相关的地层)。
A relatively conformable succession of reflections on a seismic section, interpreted as genetically related strata; this succession is bounded at its top and base by surfaces of discontinuity marked by reflection terminations and interpreted as unconformities or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
.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Erosional truncation
isis.ku.dk/kurser
Upper Boundary
Toplap Termination or lapout of strata against an overlying surface mainly as a result of no deposition (sedimentary bypassing) with perhaps only minor erosion (Mitchum, AAPG Memoir 26).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

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引言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还能够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

本文将从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1. 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层的堆积和发育规律,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探讨地层的垂直序列和水平关系,揭示地层的层序性质。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性质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地层的堆积规律、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地层的分层规律不仅受沉积条件、构造运动和物源质量等因素控制,还受海平面波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层序地层学通过对不同层序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推断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演化过程。

在油气勘探中,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有利油气形成和富集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 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的关系油气勘探的关键在于找准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而地层的层序性质往往是决定油气勘探目标的关键。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可以揭示油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聚集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开展,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2.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目标的确定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通过对地层层序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确定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复杂沉积盆地和难以区分的地质构造中,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尤为突出,对于确立勘探目标和提高勘探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实践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勘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美地区的页岩气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对于确定页岩气富集区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起到了关键作用,为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事多年的油气勘探工作,我深切体会到层序地层学在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2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2

HST


TST LST
层序地层单元基本展布特征示意图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层序和体系域
二、层序界面类型 1、不整合定义
不整合(Unconformity):一个分开新老地 层的界面,沿着这个面存在陆上侵蚀削截(在 某些地区为可与之对比的海底侵蚀面)的证据, 或者存在明确重要沉积间断的陆上暴露的证据, 并具有的明确的沉积间断。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
层序和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概念和原理——层序和体系域
一、层序定义
Mitchum(1977,1979a)的定义——由一组相对整合、连 续且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单元组成的一个地层单元,其顶底 界面均由不整合面或其相应的整合面
概念的缺陷
没有指定层序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也没有指出产生不整合面的任 何特定机理。
三、层序类型
依据层序底部的界面(不整合)类型,层序可分为两种 类型:
Ⅰ型层序 Ⅱ型层序。
Ⅰ型层序是指那些海面相对下降超过退覆坡折 点后形成的层序,其相对海面下降较大,使 层序的早期顶积层上超在早先层序的坡积层 上
Ⅱ型层序指那些海面相对下降没有超过退覆坡折 点后形成的层序,最低部位体系域称为陆架边缘 体系域(Posamentier等,1988)。该体系域可沉积 于陆架的任何位置。陆架边缘体系域的底界为Ⅱ 型层序边界,而顶界是陆架的首次大的泛滥面
一个层序沉积于一个由非海相侵蚀面为界的沉积旋回,沉积于一个“重要” 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
在大多数盆地中,基准面受海平面控制,因此一个层序是一个相对海平 面上升-下降周期的产物。
一个基准面旋回形成的理想层序
陆盆坡折边缘I型层序的地层几何形态,表现出5个分开的沉积组合,传统 的划分是三个体系域——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层序地层学-第3章 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
5 强制海退体系域(FRST) 6 海退体系域(RST)
7 密集段(CS)
最大海泛面:以退积到加积式准层序
组的转变为特征,常为HST的下超面
密集段
高水位体系域
上超、海岸上 超向下转移、 没有削蚀和下 陆架边缘体系域 切谷。微弱的加
海平面相对静止或 稍有上升期间形成
积或进积准层序。
LST
2 海侵体系域
海侵体系域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 Ⅰ型和Ⅱ型层 序的海侵体系域,在海平面 迅速上升和构造沉降共同产 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 成的,以沉积作用缓慢的、 低砂泥比的、一个或多个退 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 沉积体系是:陆架沉积、三 角洲沉积、海岸平原沉积、 以及障壁岛、泻湖沉积为主
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形成
初始海泛面:以从低
水位进积到海侵的退 积为特征
第二节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一 可容纳空间
二 层序的主控因素
1 海平面的变化
2 构造沉降
3 气候
4 物源供应
一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 (Accommoda tion):可供沉积
物堆积的潜在空间 (Jerry, 1988), 可容空间受控于沉 积背景的基准面变 化,或者是海平面 升降和构造沉降的 函数
三 层序内部的关键界面
初次海泛面(first flooding surface):是Ⅰ 型层序内部初次跨越陆架坡折的海泛面,即 相应于首次越过陆棚坡折带的第一个滨岸上 超对应的界面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 定界面被高位体系域下超,它从以退积式准 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 缩层伴生。在地震剖面上,最大海泛面对应 于最远滨岸上超点所对应的反射同相轴

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概念

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概念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4) I型和II型层序边界 Ⅰ型层序边界是一个区域性的不整 合界面,是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 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速度 时产生的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4) I型和II型层序边界 II型层序界面是由于全球海平面下降 速度小于沉积滨线坡折带处盆地沉降 速度时形成的,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未 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沉积水深是指海平面到沉积表面的距离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2、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特征
1)周期性 一级周期2个(亿年级), 二级周期14个(千万年级), 三级周期247个(百万年级)
2)不对称型 快速上升-稳定-快速下降
一级周期2个
二级周期14个
不同级别旋回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层序地层构成-- I型、II型层序
层序类型 体系域类型 低位体系域 体系域中沉积体 盆底扇、斜坡扇和前积楔状复合 体
I型层序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缓慢沉积复合体
S形、斜交前积和加积型沉积复合 体 缓慢沉积复合体 S形、斜交前积和加积型沉积复合 体

陆棚边缘体系域 前积和加积沉积复合体 II型层序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益于地 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 和沉积学的发展。
但需要指出的是,岩性地层学无益 于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层序地层学与传统地层学的区别
等时性而 不是等岩性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2.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 1)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合 为边界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是建立 全球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平面升降、气候、沉积物供给
和构造沉降及其综合作用
四个基本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制层序地层构型
不同变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 全球海平面变化是控制地层叠置 样式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1、层序及层序类型 1)层序 层序(Sequence)是一套相对整一的、成因 上联系的、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 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Mitchum,1977)。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4) I型和II型层序边界
Ⅰ型层序边界是一个区域性的不整
合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全 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大于盆地沉降速 度时产生的 (海平面相对下降)。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4) I型和II型层序边界
II型层序界面是在沉积滨线坡折带处 由于全球海平面下降速度小于(等于) 盆地沉降速度时形成的,在这个位置 上未发生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相对静止或上升)。
对应于相应级别的沉积层序。
层序边界
Relative Sea-Level
CS
层序边界
Systems Tracts
HST
LST
TST
HST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不同的海平面变化周期
形成相应的沉积层序
2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
247个三级层序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层序的概念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层序本身不包括规模甚至时间的含义;
◇层序内所有岩层都是沉积在以层序边界
所限定的地质时间间隔内;
◇层序边界及内部地层的地质年代可以用生物 地层和其它年代地层学的方法来确定。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 一个沉积层序可以包含若干个不同 类型体系域以及准层序组和准层序。
慢 中 快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7、凝缩层(Condensed section) ◇指沉积速率很慢(1-10mm/1000a)、 厚度很薄、富含有机质、缺乏陆 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
◇是在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海侵
最大时期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
地区沉积形成的。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特征
◇沉积体系是指具有成因联系的、相的三维
空间组合(Fisher,1967)。
◇体系域是一个三维沉积单元,其边界可是
层序的边界面、最大海泛面、首次海泛面
不同类型的体系域
Sedimentation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sea-level change
Relative Sea-Level
Superposition of Eustacy and Subsidence
海平面 构造沉降
“TECTONIC CYCLE”
SUBSIDENCE EPISODE UPLIFT EPISODE
可容空间
6、可容空间(与海平面变化关系) 可容空间是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 的函数;受控于沉积基准面的变化。
具特征堆砌样式的一种地层序列;
◇边界为一个重要的海泛面和与之可对
比的面,
◇准层序组可划分为进积、加积和退积
准层序组三种类型。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6、可容空间 1)可容空间 ◇可容空间(Accommodation) 指可供沉积物潜在堆积的空间 (Jerrey,1988)。 ◇可容空间受控于沉积基准面的变化, 或是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的函数
低位体系域由盆地扇、斜坡扇和低位前积
楔状体以及河流下切谷充填物组成的 。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CS
3)海侵体系域
◇ 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
简称TST)是Ⅰ型和Ⅱ型层序中部的体系域,
HST
LST TST HST
◇是在海平面迅速上升与构造沉降共同产生的
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
相对海平面变化
Relative Sea-Level
CS
HST
LST
TST
HST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周期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持续时间,Ma 周期成因和厚度 >100 泛大陆的形成和解体 10-100 1-10 全球板块运动和大洋中脊 体积变化 全球性大陆冰盖生长和消 亡、洋中脊变迁、构造挤 压作用和板内应力调整 大陆冰盖生长和消亡,天 文驱动力 米兰科维奇冰川全球海平 面变化旋回和天文驱动力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不同的沉积层序的地层对比
2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 247个三级层序,多个4、5级层序
四级、五级层序等时对比的困难 沉积速率高 沉积速率低
有较明显变化的过渡地带
沉积滨线坡折
陆棚坡折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3)层序类型:I型和II型层序
★ I型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界面为底界,
顶部以I型或II型层序边界为顶界。
★ II型层序底部以II型层序界面为底界,
顶部以I型或II型层序边界为顶界。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50-500
四级 五级 0.1-1或0.20.5 0.01-0.1或 0.01-0.2
高级序/低频
低级序/高频
据Catuneanu,2009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2、海平面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关系 ◇ 一个沉积层序是在一个海平面变化 周期内形成的;
◇ 不同级别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
沉积水深是指海平面到沉积表面的距离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2、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特征
1)周期性
一级周期2个(亿年级),
二级周期14个(千万年级),
三级周期247个(百万年级)。
2)不对称性 快速上升-稳定-快速下降
一级周期2个
2.2亿年
二级周期14个
2.2亿年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二、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与层序级别 1、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 ◇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指在一个 时间段落内发生了全球海平面的相对 上升和相对下降。 ◇一个典型的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周期 包括海平面的逐渐相对上升、静止期 和迅速的海平面相对下降。
2)相对海平面变化、尺度、成因
◆相对海平面(Relative
sea-level)
是指海平面与局部基准面如基底之
间的测量值。
◆尺度可以变化很大。
◆一个地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是全球
海平面变化与盆地沉降速率的函数。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沉积物堆积无关,
不能与水深混淆 。
全球海平面和相对海平面
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变化
3)响应于平均海平面的全球 重力场等势面的变化。
洋盆体积的变化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①大洋中脊体积的变化和大洋中脊扩 张速率的变化; ②大洋碰撞降低了大陆面积、增加了 海洋面积; ③洋底热诱导隆升降低了洋盆体积、 引起海平面上升; ④沉积物注入率和生长率的突然增加; ⑤大洋岩石圈的冷却和密度变化。
增加的速率。
◇ 底界为最大海泛面,顶界为层序界面。
三角洲沉积是典型沉积类型。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陆架边缘体系域
◇陆架边缘体系域(Shelf margin systems
tract,简称SMST)是与Ⅱ型层序边界伴
生的下部体系域(海平面相对上升或静止);
◇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
二、层序地层学基本概念 5)层序地层构成--
层序类型 体系域类型 高位体系域 I型层序 海侵体系域
I型、II型层序
体系域中沉积体
S形、斜交前积和加积型沉积复合 体
缓慢沉积复合体 盆底扇、斜坡扇和前积楔状复合 体 S形、斜交前积和加积型沉积复合
低位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II型层序
海侵体系域
体 缓慢沉积复合体
第二章
Vail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1.层序地层学定义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以不整合面或与之
相对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年代地层格架
中具有成因联系的,旋回岩性序列 间相互关系的地层学分支学科 。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层序地层学的诞生和发展受益于地震地 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沉积 学的发展。 ◇岩性地层学无益于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2.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
1)海平面升降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全球周期性海平面变化是形成以不整
合为边界的沉积层序的根本原因,是建
立全球地层对比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
一、层序地层学定义和理论基础 2.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 2)四个基本变量控制了地层 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
3)最大海泛面 最大海泛面(Maximum flooding surface) 是一个层序中最大海侵时形成的界面,是海侵 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 最大海泛面常对应于最远滨岸上超点所对应的 反射同相轴。
4、体系域 1)体系域
◇体系域(systems tract)是指一系列同期
沉积体系的集合体(Fisher, 1977)。
CS
Systems Tracts
HST
LST
TST
HST
CS
2)低位体系域
◇低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
简称LST)是指Ⅰ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