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资料

合集下载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艺术教育132浅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发展轨迹□ 赵丹青 葛朝晖内容摘要:关 键 词:文章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设计思想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的分析,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发展、高峰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建筑设计发展的建筑思想,并简要评析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与社会规律的关系以及其优缺点。

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 发展轨迹 发展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后期,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现代设计变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而一战后设计的发展逐渐走向了统一, 走向了现代主义设计。

从整体上讲,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一战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2.两次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3.“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高峰;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逐渐衰落。

一、“一战”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萌芽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广泛传播着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一些设计师也开始探索工业化时代的设计如何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也萌芽于这一期间,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即在承认工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注重建筑的功能设计。

例如美国的沙里文在1907年总结设计原则时说,设计上应该遵循“形式追随功能”。

这一背景成为新的思想和探索产生的前提。

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20世纪初在欧美展开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提倡功能性的新的建筑设计形式也在酝酿着。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建筑界逐渐倾向于新材料、新造型和新的建筑方法。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新建筑六原则:1.重视建筑的功能;2.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3.突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原则;4.反对装饰;5.具体设计中空间的考虑;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美的装饰性。

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近百年来,现代建筑风格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演进。

从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到现代主义的兴起,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思潮。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建筑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具有激进观念的建筑风格。

以功能性、简约性和形式的纯粹性为核心理念,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实用主义和技术先进。

世界各地纷纷兴建起摩天大楼、公共设施和住宅,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的兴起与流行。

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如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等推动了这一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以直线、平面和空间的组合为特点,将建筑从传统的装饰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建筑悄然兴起。

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和简洁的理念不同,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在设计中注入更多的表达和情感,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融合。

建筑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各异,结构与外观上更加重视非几何形状。

同时,建筑质地和色彩的运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和美国的弗兰克·盖里建筑作品。

三、现代建筑风格的多元化近年来,现代建筑风格进一步多元化,吸收了不同风格的元素和创新思想。

新的建筑材料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

同时,各国文化的融合也为现代建筑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发展方向。

四、现代建筑风格的原因与影响现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与演变离不开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推动。

首先,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新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另外,现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也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论点及特性分析

现代主义建筑论点及特性分析

现代主义建筑的论点及特性分析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建筑的技术与特性、主要的流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特性,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简单地说,它根植于两种新的传统,一是19 世纪末以来对现代建筑形式的探索,它包括先驱者们的各种实验,如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风格派等;另一种是由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米斯、卢斯等大师的现代建筑思想所构成的。

现代主义建筑表达出的理性价值是简洁的、单纯的、明确的。

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对意义的表述却是隐喻的、含糊的、多元的。

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崛起,人类建筑史上呈现出新气象。

由众多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建筑作品,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盖里大胆和魔术般的风格,用抽象的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与民族文化回忆的罗西,博塔的“塑造地段”的建筑理念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强化了每个建筑的样式、结构和元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这一起初只作为躲避风雨的避难所的审美情趣,在不断艺术化、理想化之后,审美超越了对形式本身的审视,对意义的捕捉过程变成了审美过程。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住宅建筑方面的成就极其辉煌。

著名的建筑作品比比皆是,罗比住宅、流水别墅、考夫曼沙漠别墅等。

尽管其中某些建筑的实用功能难以实现,不过,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更想贴近自然的心理。

解构主义建筑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思潮,有人称它为20 世纪建筑界的第三次浪潮。

解构主义建筑有哪些建筑理念、原则和形式上的共同点,在建筑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它是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传统建筑规范、原则和理念,试图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样式的新风格、新思潮。

其建筑作品都是采用极度扭曲、错位、拆解、变形、旋转等手法,使建筑在形式上表现出松散、凌乱、无序、偶然、随意的特点。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1.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结构构造等方面与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荷兰等国家,随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它在设计理念上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材料的新颖性和先进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对当时传统建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

它摒弃了繁琐复杂、装饰华丽的传统装饰风格,采用简洁明了、线条简练的设计语言。

现代主义建筑概念上提出“空间即形式”的观点,即空间本身就是一种形式。

3. 现代主义建筑与材料选择现代主义对于材料选择有着独特的追求。

它追求新颖、先进的材料,如钢、玻璃、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使得现代主义建筑能够实现更大的空间自由度和创造力。

4. 现代主义建筑与结构构造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它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使得建筑能够实现更大跨度和高度。

这种新型结构体系不仅提高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还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规划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它提倡将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功能分区和交通便利。

现代主义建筑倡导将人类活动空间分为不同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并通过良好的交通网络将这些功能区域连接起来。

6. 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自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德国包豪斯学派和荷兰“新建筑”运动。

在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迅猛,如芝加哥学派和国际风格等。

在亚洲,现代主义建筑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日本的“新陈列馆”等。

7. 现代主义建筑的争议与反思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结构构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与突破,但它也面临着许多争议与反思。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

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

浅析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与衍变摘要:本文分析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观点,同时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影响与历史价值,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变化而来的新生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建筑及新理性主义建筑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新理性主义建筑、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及主要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发展中久已存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创造新建筑的历史任务更加尖锐地摆在建筑师的面前。

在这种形势下,一批思想敏锐而且具有一定建筑经验的年青建筑师,在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向保守思想猛烈开火。

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是这些人中间的突出代表。

这些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是不承重的,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解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三)主张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合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四)主张创造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六)废弃表面的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这样一些建筑观点被人称为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建筑风格自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标志着现代化社会对建筑艺术的新探索,也代表了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涉及到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思潮。

起源于欧洲现代建筑风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那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高潮时期。

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以及市民社会的兴起,为建筑师提供了机会去重新思考建筑的形式和功能。

欧洲现代建筑的奠基者是德国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他提出了“机能主义”的概念,主张建筑应该根据功能来设计。

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建筑师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材料,如钢铁和玻璃,以及新的建筑技术,如钢结构和电梯系统。

这些新的技术和材料为建筑师们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开始尝试创造更加开放、明亮和灵活的空间。

随着欧洲现代建筑的崛起,包括荷兰的德·斯托尔等一批杰出的建筑师在内的许多人开始提倡“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

他们主张摒弃过去的装饰性,追求简洁和功能性。

这一理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建筑师,如德国的维尔纳·索比斯基和奥地利的奥托·瓦格纳,他们的作品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波浪风潮的兴起20世纪初,一场名为“波浪”的思潮席卷了欧洲。

波浪运动主张摆脱传统的建筑形式,追求流线型和自然曲线。

这一思潮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波浪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是奥地利建筑师约瑟夫·霍夫曼,他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成员之一。

霍夫曼通过将现代建筑与艺术结合,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和流动感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维也纳的斯图尔奇宫剧院和法国维尔诺伊修道院。

建筑功能和环境的综合考量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建筑风格开始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建筑师开始考虑如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相结合,以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美国设计师佩特·扬斯,他主张“地球本位”的建筑理念,强调建筑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

建筑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

建筑现代主义的概念界定建筑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和理论体系。

它突破了传统建筑姿态,以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创造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方式,表达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特征。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设计特点等方面来界定建筑现代主义的概念。

一、历史背景:建筑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到来。

传统的建筑形式无法满足新兴城市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同时,战争和城市重建等因素也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现代主义建筑成为国际范围内的主流设计风格,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建筑、文化、教育、商业和工业设施等领域。

二、理论基础:建筑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功能主义、空间平面组织和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

功能主义强调建筑应该根据其功能需求来设计,形式应该服从功能的要求。

空间平面组织上,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几何形式、简洁而纯粹的线条,以及对称和比例的应用。

此外,现代主义建筑通过使用新材料和科技手段,如钢、玻璃和混凝土等,来实现建筑的创新表达和功能。

三、设计特点:1.简洁而纯粹的形式: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简单、干净、纯粹的形式,摒弃了传统建筑的装饰性和浮夸。

建筑外观通常是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形式的组合,以实现空间的简化和明确。

2.自由平面和开放空间: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通过采用自由平面和大面积的玻璃窗等设计手段,为人们提供开放、明亮和通风的室内环境,同时与室外环境相连。

3.功能性和灵活性: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注重功能的实现和使用的便利性。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匹配功能需求,灵活性高,易于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的需求。

4.技术创新和材料应用:现代主义建筑依靠新的材料、结构和施工技术来实现创新和功能的实现。

建筑采用钢、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利用这些材料的优势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和效果。

5.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现代主义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实现良好的室内外流通和空间感。

现代建筑风格演变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演变与发展

现代建筑风格演变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风格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功能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可持续性发展到数字化设计,现代建筑正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发展,并分析一些影响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

20世纪初,功能主义成为现代建筑的主导思想。

它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致力于创造高效、舒适和适合居住的建筑。

在这一时期,建筑师推崇简洁的线条和明确的几何形状,建筑材料的选择主要以钢铁和玻璃为主。

这种风格在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德国的包豪斯学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功能主义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人们渴望更多的创造性和个性化。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崛起,成为现代建筑风格的一股重要力量。

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的象征性和表现力,建筑师试图通过形式、颜色和材料的创新来表达个人的审美观点。

建筑模式逐渐从规则和标准化向多样化和自主化转变。

例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的设计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造型赢得了国际的赞誉。

后现代主义为建筑带来了更大的创作自由,但也导致了一些建筑缺乏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和材料的使用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建筑师正在积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如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使建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例如,丹麦的奥胡斯大楼以其零碳排放的理念赢得了国际认可,成为可持续建筑的典范。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使得建筑师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设计和构建。

不仅可以实现虚拟实境中的建筑漫游,还可以通过模拟分析来确保建筑的结构和功能。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加快了设计和施工的速度。

此外,城市化和文化多样性也对现代建筑风格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ontents
1 2 3 4
摘要 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观 念的形成
剖析现代主义
PartONE源自1 Part摘要新现代主义是影响90年代世界建筑发展主流建筑思潮,同样对正逐步 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影响,但中国的新现代主义思 潮不仅仅受西方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主建筑“无限广阔的创 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以及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 传统思想的制约,因而表现出更具中国味道。
TWO Part
2 Part
现代主义简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 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 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 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 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 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 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 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 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 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 都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 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 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 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THREE
Part
3 Part
现代主义建筑观念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社会文化心理终于出现了转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各国 的绘画和雕刻方面出现种种背离传统的新浪潮。当绘画和雕刻领域已经出现新风格之后,建筑师探索新的建筑风 格就不可避免了,何况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早已为建筑风格的转变准备了物质基础。 此时旧大陆的 改革浪潮却不断推进,相应于美术界的各种新潮流,建筑界也出现了“未来派”、“主体派”、“构成主义”、 “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新的建筑观点和建筑艺术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对 建筑改革发生重要影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威玛创办一所新型的设计学校——国立威玛建筑学 校,简称“包豪斯”,他网罗当时西欧及俄国的新潮美术家和设计家,按照新的教学计划和方式培养新型设计人 才。德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以及其他青年建筑师也都积极创新。在法国,勒.柯布西耶是激进的改革 派建筑师的代表。勒.柯布西耶非常重视建筑艺术,但当时他提倡的是一种机器美学。 20年代到30年代初,出现 了一批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德国的包豪斯校舍、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芬兰帕米欧疗养院、荷兰鹿特丹万勒尔烟草工厂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几座。 从30年代起,现 代主义建筑思潮和建筑风格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在德国由于希特勒政权提倡古典主义建筑,包豪斯被视 为异端而遭解散。格罗皮乌斯和密斯等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移居美国。摩天楼是20世纪美国最具特征的建筑类型。 30年代以前,多数摩天楼里采用钢框架结构,但外表仍以砖石墙面和传统装饰雕刻装扮起来。第二次大战结束后, 摩天楼的体形趋于整齐简单,墙面改用工厂预制的轻质幕墙,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等等。传统的砖石建筑的 厚、重、粗、实的外貌被轻、光、透、薄的幕墙的新装束所替代。其中著名的有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利华大楼、 西格拉姆大厦、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被恐怖分子所毁灭)以及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后两座建筑都是 110层,至今仍是世界上层数最多的摩天楼。
$
Part FOUR
4 Part
剖析现代主义
(1)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 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 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 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2)简洁的处理 手法和纯净的体形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 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 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 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比如1975年,安藤忠雄以“住吉的长屋” 一举成名。为了在大阪旧区拥挤杂乱的环境中创造出既保证私密又能够接触大自然的居住空间,他 采用了完全封闭的混凝土“盒子”,盒子内安装了一个占地三分之一的被安藤称为“光庭”的采光天井。 在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在日本传统町家中找出原型,继承了庭院式建筑空间形式,然而却用现代的 建筑材料混凝土墙强调了建筑的封闭性,取代了木梁柱,不但用西方现代建筑广泛使用的混凝土创 造出与日本传统建筑数寄屋相类的空间,而且还赋予混凝土以素雅、洗练、质朴的东方禅意美感。 安藤使建筑没有华贵的材料和精巧的装饰仍然显得那么耐人寻味。 在中国,山本理显设计的建外 SOHO,用一种简洁的美感与安藤忠雄的气韵一脉相连。 为了寻求一种能体现新世界恰当风格、 以新观念取代旧形式的建筑风格,并且使建筑与环境彻底地融为一体,而非破坏环境,流水别墅在 设计时并未单独设计房子本身,“而是连同周围的参天林木一并考虑了进去,”达到了丰富的“借景” 效果。在长城脚下的公社、庐师山庄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原创别墅身上,我们看到了本土建筑师对现 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精神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