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1)

合集下载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的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饱览河山,满眼都是美丽的风景,心中充满厚重的家国情怀。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人们用他们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文字,带领我们穿越千年,去体味他们各自的人生百味。

1.漫步河边,我们可以体会“,君子好逑”“,在水一方”(《诗经》)的思慕渴求。

2.登上黄鹤楼,我们可以观看“,”(崔颢《黄鹤楼》)草木茂盛的秀美风光。

3.徜徉西湖,我们可以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盎然生趣。

4.亲临边关,我们可以感受“报君黄金台上意,”(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或许是松原这座城市的冬天过于长吧,绿在这座城市的门外徘徊太久,一登上松原的舞台,渐次màn(①)延起来的绿意也就如关东汉子开怀畅饮一样,豪迈得一发而不可收,好像不把整个城市都染成绿色不罢休似的。

之后没几天,绿意弥(②)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把一座城市变成了绿的海洋、绿的世界。

正所谓,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满眼绿色,草木葱茏……松花江边长堤上绿荫如盖、水韵□□,水面波光潋滟、绿意□□,给这个北方的江面增加了几分江南的娟秀与温柔。

来到镜湖岸边,虽看不到荷叶田田、芦苇荡漾,但用不了两个月,“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秀美,一定会给松原的绿带来古典的几分诗韵。

(1)给语段①处填写汉字,②处填写拼音。

①màn()延②弥()漫(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盎然氤氲B.氤氲盎然(3)“绿意弥漫在松原的大街小巷”一句中“弥漫”一词的句子成分是()A.主语B.谓语C.状语D.定语(4)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2、阅读(45分)(1)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0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江西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江西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江西卷)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分)A.zhìB.zhè C.zhé D.zhēA.膊B.搏C.博D.薄3.(2分)在文中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聚集交融B.聚集交汇C.汇聚交汇D.汇聚交融4.(1分)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期待中国的更多发展蓝图传递积极信号,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B.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蓝图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C.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蓝图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了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D.世界期待中国的发展蓝图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全球更多发展带来利好。

【答案】1.C 2.B 3.D 4.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阳和启蛰,yáng hé qǐ zhé,意思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

脉搏,mài bó,(名)心脏收缩时,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聚集”是指少数人、小范围的集中。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 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

全卷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 ~(6)题中,任选四题....。

](6分)....;在(7)~(8)题中,任选一题(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3)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5)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6)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7)光阴荏苒,岁月匆匆。

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总是能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真可谓,。

(王湾《次北固山下》)(8)人生之路常有不如意,但我们要有“,”的旷达胸襟,心怀“古仁人之心”,用聪明才智书写专属于自己的辉煌。

(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语段,完成2~3题。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guǒ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lǒng 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A. shuò B. sù)那一道道沟渠。

( )(2)纵然谄.(A. chǎn B. xiàn)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模拟测试卷(全通用模拟训练卷)(一)(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guī)宝,是中华文化的灿.(càn)烂之花。

B.人生应该潇洒地活着,不要被生活的琐屑.(xiāo)缠绕;当你面对别人无端的诘责时,我们的内心应该做到坦荡如砥.(zhǐ)。

C.你瞧,在那绿树成荫的两山之间夹着一条大瀑布,急驰飞奔的水流直泄.(xiè)而下,像奔腾咆哮.(xiào)的万匹野马破云而来,又像神话中的仙女披着银纱,在斜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D.节目会场内,观众欢呼鹊跃,人声鼎沸.(fèi);面对如此精彩的节目,面对观众的热情,台上台下的所有人都没有丝毫的倦.(juàn)怠。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近年来,展现国家形象的纪录片创作不断扩大,创作手法不断丰富,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愈加清晰完善。

纪录片这一国际通行的传播方式,积极向世界生动有趣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的发展变化,能够让世界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A.领域借助讲述日新月异B.区域借助描述与日俱增C.领域借用描述日新月异D.区域借用讲述与日俱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比赛中折桂,将首金东京奥运会记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名下。

B.通过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活动,使学校营造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氛围,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C.夏季的云南温度适宜,天高云淡,还有很多独有的秀美景观,这真是十分适合全国各地游客旅游的好地方。

D.“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大约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

4.将下列诗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卷(通用版)(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3)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4)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古诗文中表示“绿”的词语,有“碧”“翠”“沧”等,它们在色泽的深浅、明暗上有细微区别。

如“上下天光,____________ ”,描绘了洞庭湖碧波荡漾;“____________ ,蒙络摇缀”,写出了小石潭树木葱茏;“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抒发了大海中船帆高扬的豪情。

(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在《观沧海》一诗中,这两句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gān hé()了。

(2)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3)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qīng miáo dàn xiě(____________ )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4)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zhūliǎng xīchèn(____________ ),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含答案)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含答案)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含答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中考模拟题(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等级:一、积累与运用(29分)1.某班要在班会上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小勇试读时,碰到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6分)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gù________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jí________之忧哉?(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循(xún) 迢(tiáo) B.循(dùn) 迢(zhāo)C.循(dùn) 迢(tiáo) D.循(xún) 迢(zhāo)(2)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汲B.顾及C.顾汲D.故及(3)请联系文段语境,帮小勇确定画线句中“资”的解释( )(2分)A.积蓄B.资质C.凭借D.资历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4分)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

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比于耳熟能详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C.相映成趣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D.此起彼伏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定,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语文(四川成都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语文(四川成都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含解析)

语文(四川成都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斡旋(wò)粗犷(kuàng)振聋发聩(kuì)B.校对(jiào)遏制(è)花团锦簇(cù)C.憎恶(zēng)绰号(chuò)喃喃自语(nán)D.褴褛(lán)褶皱(zhě)彬彬有礼(bīn)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你几乎忘记了是在高原上行走。

C.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暄嚣的歌声,它掘土四年,才能在阳光下歌唱。

D.我正在谈木材的事情,这畜生无缘无故跳出来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北京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从容自信的中国。

开幕式上,拂动舒展的绿色春苗,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令人叹为观止;奥运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不断超越自我,赢得了观众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冬奥志愿者们以细致周到的服务助力奥运,那些感人的瞬间仍然历历在目;同时,众多科技元素也融入了冬奥,中国科技与冬奥相辅相成,科技让冬奥更节能低碳,冬奥让科技更普惠亲民。

A.叹为观止B.振聋发聩C.历历在目D.相辅相成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心灵手巧的盆景师,把植物、山石、工艺品等加工整合,创作出构思精巧的微型景观。

2024年语文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浙江卷)含答案

2024年语文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浙江卷)含答案

2024年语文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浙江卷)方式的转变,反映了民众追求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式的生活态度。

与此同时,“多巴胺××”和“情绪价值”的流行,进一步表明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开始更多关注内在情感需求和精神愉悦的重要性。

最后,“质疑××,理解××,成为××”的句式,生动呈现了大众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从质疑、理解到接受、参与的成长过程,体现了社会思潮的开放包容和个体价值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年度流行语并非孤立的语言现象,而是时代精神、社会变革与个体经验交融的生动缩影。

透过它们,我们可以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社会心理的细微波动,更能窥见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积极求变、充满活力的时代全貌。

因此,解读年度流行语,就是在探寻与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坐标,同时也是对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心灵深处声音的真诚倾听与回应。

试题3:19.写作。

(40分)【答案】参考例文记叙文例文:追赶时间的孩子夕阳如血,余晖洒落在那沉甸甸的书包上,它承载着课本、练习册,还有一颗渴望飞翔却又被束缚的心。

我就是那幅漫画里描绘的小小身影,日复一日,在生活的巨大钟表盘上狂奔,分秒必争,只为了追赶那份望不见尽头的时间承诺。

每一刻的滴答声,都在催促我不停歇的脚步,去奔赴一场场名为“未来”的约定。

妈妈亲手制作的日程表,犹如一张编织精巧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网,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各类课外活动与学科训练——从凝练千年智慧的毛笔书法,到韵味悠长的古文诵读;从提升艺术修养的钢琴考级,再到锻炼逻辑思维的奥数强化;甚至连动感十足的拉丁舞比赛也赫然在列。

每一个项目都是父母对我未来的殷切期盼,化作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时间壁垒。

记忆中那个寂静深夜,墨香四溢,我独坐书房,手中紧握的毛笔像是被赋予了千钧重量。

面对字帖上工整严谨的楷体,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无力感,它们仿佛在嘲笑我无法平息的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区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3.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4.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诉衷情》)5.轻烟老树寒鸦,。

(白朴《天净沙·秋》)6.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8、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第二句反映出词人无法再赴前线杀敌的残酷现实。

,C、下阕第一句中一个“空”字迹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9.《伤仲永》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1.仲永缺失后天教育,最终“泯然众人矣”,其原因是:(4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1)(2)(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拷皮知主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担,息树阴下。

少时,将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①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②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于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粒,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③。

注:①藉:垫。

②讼:诉讼,打官司。

③就罪:认罪。

12.根据题意完成练习。

(4分)⑴“二人同释担”中“释”的意思是。

⑵和“使争者视之”一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B.为一说,使与书俱。

C.宴子将使楚。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久未果,遂讼于官。

14.刺史用以判断羊皮主人的方法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15.下列理解错误的是:()(3分)A. 刺史准确地判断了羊皮的主人,表现了他的聪明睿智。

B. 故事启示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善于思考,从本源上寻找对策。

C. 故事讽刺了“群下们”的无所事事,愚昧无知。

D. 文中的负薪者是一个贪图小利、不知羞耻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

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②首先,它崇尚自然,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

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

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③其次,它巧妙置景,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

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

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

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

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

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第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人们于观景之外,怎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呢?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色纷呈的建筑,是观赏景致的最佳视点,也是园林景观的精彩之笔,它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往往总是匠心独运,使环境的建筑美与园景的自然美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⑩中国古典园林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16.下列选项中,与第⑧段划线句意思不符的一项是()(2分)A. 人们于观景之外,不可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B. 人们于观景之外,不会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C. 人们于观景之外,一定会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D. 人们于观景之外,哪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17.第⑤段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18.文章第④—⑦段的顺序不能互换,原因是:(6分)(1)(2)19.读懂文意,把“酿造、烘托、注重”三个词语分别填入句中的横线处。

(3分)它崇尚自然,意境美。

它巧妙置景,意境美。

它利用建筑风格,意境美。

20.请运用文中所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某个园林(如醉白池、方塔园)是怎样体现意境美的。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只有岁月才能读懂方绮(1)“阿嬷(奶奶)走了。

”深夜里,阿爸来电,声音哽咽。

(2)连夜搭车南下,车窗外一片漆黑。

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竟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才逐渐模糊……(3)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的僻远山村,痛苦必定与贫穷紧紧缠结在一起,像一张蛛网,盘踞住一个家庭,从这个角落扩延到那个角落。

(4)身染痨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阴暗的小屋,不时发出阵阵剧咳声。

受不了贫病拖累的阿母,终于狠心丢下病弱老小,远离家门。

一家的重担,全落在瘦小的阿嬷肩上。

每天,天色微亮,阿嬷就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出门,巡街扫巷捡拾一些可以卖钱的破铜烂铁。

(5)这是我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蕴藏着童年时期对贫穷的自卑与憎恶。

(6)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如人。

一个不能赚钱的阿爸,一个捡拾破烂赖以持家的阿嬷,这样的家庭组合让我感到卑微,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7)初中时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强烈的时期。

我几乎得了自闭症,从不与同学往来,怕同学了解我的状况,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嬷,她的谋生方式简直令我羞耻。

(8)有一回,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

我心中紧张极了,怕长期以来建构的帷幕一下子被揭露了。

当天,我约好老师来访的时间,刻意支开阿嬷。

偏偏,就在老师访谈结束准备离去之际,阿嬷突然推着婴儿车出现在门口,车上一大堆废纸、铁罐。

(9)“你是?……喔!老师喔,我是她阿嬷啦,进来屋内坐啦!”阿嬷热情地招呼老师。

一旁的同学却露出诧异的表情:“原来她就是你的阿嬷呀!”仿佛沉积已久的谜底,终于揭晓。

那眼神,是惊讶,是嘲弄,是……顿时,我觉得受到极大的羞辱和伤害。

(10) 送走老师后,我冲进小院,将阿嬷的婴儿车翻倒在地,愤怒地将滚落地面的铁罐踢得铿锵乱响,疯狂咆哮着:“为什么你是拾破烂的?为什么你要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你要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11)当下,阿嬷愣住了……随后把铁罐捡了起来。

(12)初中毕业后,我离家住校,靠着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大学学业。

那段日子,我亲身体会到经济窘迫时的难耐,终于理解阿嬷对金钱的迫切与拾荒的无奈心情。

(13)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获得改善,我总是将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嬷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也不止一次劝阿嬷不要再去捡破烂。

阿嬷却说:“有什么不好?当成运动,老人需要活动筋骨,才不会生病。

”(14)起初,我实在不能理解阿嬷的固执。

直到有一次,我与阿嬷上街,阿嬷看见一个铝罐,本能地弯下腰去,却被我用力拉住。

我看到阿嬷的眼神从原先乍喜的光彩转为黯淡,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捡拾”已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

理解了阿嬷的心境,我不再坚持要求阿嬷改变什么。

去年,我带着男友回南部老家,在车站巧遇阿嬷。

(15)“阿嬷!”我高声喊她。

阿嬷回头,沧桑的脸庞露出欣喜,她佝偻的身子依附着那辆婴儿车,两者之间,仿佛是难以分割的宿命。

(16)当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时,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她的阿嬷啦!”(17)望着阿嬷慌张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泪水。

童年的记忆像一把利刃,同时戳向阿嬷和我的心房。

我上前搂住她的肩,亲热地对她说:“你不是我阿嬷,是谁的阿嬷?”阿嬷看着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闪烁着泪光。

(18)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阿嬷银灰的乱发和布满zhòu纹的脸,黑黝的脸庞映出油亮的光彩。

阿嬷笑咧了嘴,露出没有门牙的牙龈,那灿烂的笑容真美,恰如绚丽的晚霞。

(19)那是一张多么动人的脸。

2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òu纹( )(2)第(14)段划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只要…就B.因为…所以C.即使…也D.既然…就22.第(8)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帷幕”在文中的意思是。

“我”当时之所以要建构这样一张帷幕,是因为。

(4分)23.“我”踏上工作岗位后,逐渐理解了阿嬷,“我”的具体表现是:(1)(2)(3)(6分)24.第(1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1)(2)第二部分写作(60分)27.题目:暖流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