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第五节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一、题型特点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二、解题技巧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三、经典例题1.(2022·全国乙·1)图4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2.(2022山东卷·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3.(2022·湖南·16)大卫的《贺拉斯三兄弟的宣誓》(图1)是美术史上的杰作。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古罗马贺拉斯三兄弟在征战前向父亲壮别宣誓的情景。

该作品的风格属于图1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4.(2022·浙江·11)读图阅史。

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

结合所学,下列选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2·浙江·20)1896年,卢米埃尔的电影作品《火车到站》(见下图)上映。

免费分享 中央美院 中国美术史历年考题1

免费分享 中央美院 中国美术史历年考题1

免费分享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史历年考题1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2010年中国美术史四、名词解释:1、张家样2、湖州竹派3、颠张狂素4、布达拉宫五、简答:1.举出一件中国古代文人雅集题材的作品并梳理此类题材的发展线索,结合具体作品阐释此类题材出现的原因、表现方式。

2.举例说明宋代宫廷绘画的社会基础、主题内容和风格特点。

2009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2009年中国美术史一、填空(1X10分)1、《图画见闻志》的是()。

2、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上绘有列女、孝子画像,有的内容和风格与传世的《女史箴图》接近。

3、在秦汉时期,许多宫殿、墓地和祠庙的门道两侧,有一种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称作()。

4、清初南京画家程正揆与()并称“金陵二谿”。

5、杜甫诗句“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中的“薛公”,指唐代画家()。

6、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壁画是辽墓壁画的重要代表作品。

7、在大汶口文化薄胎黑陶的基础上,山东()文化中出现了胎体只有1至2毫米厚的“蛋壳陶”,代表了史前时期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

8、战国时期,屈原写下了著名的《》。

根据汉人王逸的解释,这是屈原遭放逐之后,见到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中的壁画,“何而问之,以泄愤懑,舒泻愁思”。

9、明末上海官宦家族的()工艺是闺阁绣的代表。

10、1904年成立的()是迄今为止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民间学术团体。

二、选择(2X5分)1、《昭陵六骏》的是:A、赵霖B、赵孟頫C、李公麟D、任仁发2、东汉()书的用笔有“蚕头燕尾”之说。

A、篆B、楷C、隶D、行3、南北响堂山石窟是()皇室开凿的石窟。

A、北魏B、北齐C、北周D、北宋4、以下哪项瓷器装饰工艺不是明清时期创造的?A、青花B、五彩C、粉彩D、珐琅彩5、以下哪处雕塑作品不属于宋代?A、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彩塑B、山西平遥双林寺罗汉彩塑C、江苏甪直保圣寺罗汉彩塑D、山西晋祠圣母殿侍女彩塑三、判断(4X5分)1、汉代统治者在各方面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修文偃武,无为而治,所以在近来发掘的汉景帝阳陵中,只发现了一些比秦俑体量大大缩小的裸体陶佣,而不见兵佣。

高二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

高二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

高二历史汉字与书画试题1.下面几幅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其字体产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1)(3)B.(2)(4)C.(1)(4)D.(3)(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

⑴是楷书,产生于汉末;⑵是草书,产生于汉初,成书于东晋;⑶是隶书,产生于秦朝;⑷是篆书,产生于秦朝。

所以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2.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

”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

何谓肖品“可知人物画不仅追求外在的貌,跟要追求内在的品质,即神韵;C也是这个意思,所以C正确;A项“振笔直遂”指提起笔来一举完成;D项“钩勒工细,良工苦心”指画画反复起稿、描画,都与郑绩的评论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画的发展3.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点“商品经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繁华的景象,街边有进行交易的小贩,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描绘的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书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4.郑板桥赞美某人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一评价反映出此人的绘画属于()A.油画B.写意画C.宗教画D.风俗画【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即可选出B项;油画属于西洋画,郑板桥时代的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故排除A项;该画未涉及宗教和风俗,故排除C、D两项。

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及解题技巧详解,附练习例题和答案!

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及解题技巧详解,附练习例题和答案!

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

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

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一、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例题:1.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兴起了一批思想家、艺术家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参考答案见文末(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二、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例题2.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D. 使用打制石器参考答案见文末(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中国古代史识图题

中国古代史识图题

中国古代史识图题1.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A.半地穴式房屋;B.干栏式房屋。

(2)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3)生活环境的不同。

2.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一,指出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读图二,指出当时主要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创立于何时?(3)读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政府设什么机构管理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对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香港、澳门设特别行政区进行管理,这是哪一方针的初步实践?【答案】(1)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2)行省制度;元朝;(3)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

3.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上图填出ABCD的国名(2)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

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3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4)益阳市在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辖?【答案】(1) A秦B齐C楚 D燕 (2)晋文公(3朝秦暮楚 (4)楚国4.读图:(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2)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3)他有哪些主要成就?(4)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案】(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2)思想主张:①提出“仁”的学说。

②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主要成就: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④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高考冲刺】2014届高考历史(题型特点+考场破题+命题预测)15种热考题型二 图画类选择题

【高考冲刺】2014届高考历史(题型特点+考场破题+命题预测)15种热考题型二 图画类选择题

2.图画类选择题考题示范(2013·四川·T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 )(力士香皂)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答题指导】1.命题立意:本题以商品广告图片为载体,借助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获取信息(三个基本信息)(信息l)时间信息“民国时期”;题干主题“商品广告”,可判断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特点的认识。

(信息2)解读广告文字和图画,“力士香皂芬芳馥郁……以为介绍”,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人借助当红明星胡蝶宣传力士香皂的史实。

(信息3)求答词“据此(图)可知”:挖掘图片反映现象的本质及特点;关键要明确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性。

3.逐项分析(1)民国时期,明星代言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只是在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存在,A错在“都借助”。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影视明星不会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故B错误。

(3)据图片可知,民国时期胡蝶代言了力士香皂广告,体现了借助明星对力士产品功效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选C。

(4)明星代言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只是在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存在,D错在“广泛认同”。

题型特点1.从图画外在形式看,一般分三种:(1)图片类:包括人物图、文物(遗迹、遗址、遗物)图、艺术画、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例如:①(2013·天津·TIO)新闻图片②(2013·浙江·Tl9)纪念章(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寓意的漫画。

例如:(2013·北京·T23)漫画(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

例如:(2011·课标卷·T25)右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7题型专攻图片漫画类选择题

7题型专攻图片漫画类选择题

微专题7 题型专攻——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1.主要以人物图、文物图(遗迹遗址遗物图、图书刊物图、生产工具图、历史图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和雕塑等)、绘画(艺术画、广告画等)等为载体。

2.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以文补图型,即以图为主题情境,以文字来补充图片不能反映的信息;二是以图补文型,即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片作为补充;三是图文互补型,文字和图片材料都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依据,并可相互参照和佐证。

3.基本特征:试题新颖直观、生动活泼;强调对材料的正确理解,要求学生弄清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不同学科之间能力的相互渗透和融会贯通。

4.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像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1.图片类(1)审题干:快速扫一眼,初步明确题干考查的角度,以确定解题方向。

(2)读图片:论从图出,读图片要做到“四审”——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空间;审图片的文字说明;审图片的“重点部位”即关键信息;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3)搞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支撑和补充图片所反映的信息。

通过读图片所表现的内容,理清图片与教材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判定这些内容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准确推断出这些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特征和内涵。

(4)定选项:在前面三步的基础上,细心、用心查题肢,要做到“三思”——思每个题肢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2.漫画类牢记口诀:“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主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1.(2020·天津卷,7)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

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高考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及其解题路径

高考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及其解题路径
——王奇生《北伐中的漫画与漫画中的北伐》
18
漫画可以反映时代的真实
每一幅漫画作品都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经济、 文化、风俗、生活观的反映,是对思想观念的一 种夸张与幽默,以至荒诞的客观表现,无论后人 怎样评价作品内容的正确与否,其客观性却是不 容质疑的。
一一徐新民等主编《漫画的年轮》
19
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
一一蒋义海《漫Βιβλιοθήκη 与欣赏》24人民




1940
P58
TK
25
创作意图决定漫画是讽刺抑或歌颂
人们运用漫画这种形式,既可以对一件“不应 该存在的事物”进行毁灭性的讽刺和嘲笑,也可以 达到完全相反的目的――表现并歌颂伟大、崇高和 不朽。正如每一位艺术家既可以在作品中蔑视和鞭 笞人身上的卑鄙、丑恶、虚伪,也可以赞扬和称颂 人性中的善良、真诚和美德一样,描写什么和怎样 描写,是决定漫画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时间 2015.10 2016.04 2016.10 2017.04 2017.11 2018.04 2018.11 2019.04 2020.01
漫画题 选择题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选择题15: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选择题25: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选择题16: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选择题2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林帝浣《武汉一定赢》
1
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及其解题路径
2
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及其解题路径
一、历史漫画的典型特征 二、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 三、漫画试题的解题路径 四、历史漫画类试题演练
3
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及其解题路径
一、历史漫画的典型特征 二、历史漫画的史料价值 三、漫画试题的解题路径 四、历史漫画类试题演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专题训练题型特点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志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方法:1.四审图片:一审反映的时间和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审图片蕴含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及反映主题。

2.三判选项:一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实质;二是判断各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是判断各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3.准确理解图片的隐含意义:对漫画要准确判断主题寓意,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要素的构成等,准确判断所含的真实信息。

典型模拟题1.(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观察下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解析本题两图时间界定为西周与秦朝,图一诸侯国林立,体现了分封制,而秦朝区域划分为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后各朝代也有不同程度的践行分封制,A项错误;从图中并未能看出中央与地方权力斗争漫长过程和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C项错误;分封制体现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郡县制更是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制,D项正确。

答案D2.(2015·山东莱芜高三期末)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下图),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

“州”是监察区的名,又称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东汉维持并扩大了秦朝疆域B.中原地区是政治中心C.东汉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东汉全面实行分封制解析东汉设十三州对地方加强管辖,并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体现了东汉维持并扩大了秦朝疆域,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汉的政治中心在洛阳,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设监察机构可以看出东汉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三州的设立,是中央对地方监察的加强,不是全面实行分封制,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3.(2015·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民垦荒D.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解析壁画内容是牛耕画面,因为是在嘉峪关地区发现,说明在该地区出现了犁耕技术,B项正确;生产动力没有变化,A项错误;犁耕技术与均田制并不存在必然联系,C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关于曲辕犁的结论,D项错误。

答案B4.(2015·河北高三质检)图6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

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解析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人完成和一个织机等信息。

可判定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可了解家庭手工纺织的生产状况,B项正确;画像石中只有一台织机,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错误;棉纺织业在宋代以后才兴起,汉代不可能有棉纺织生产,C项错误;画像石体现了女织,并没有体现男耕,D项错误。

答案B5.(2015·安徽江南十校高三期末)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

下列有关由A到B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主要背景是毛笔、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③小篆曾经成为秦朝统一的官方文字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图示中A到B显示秦朝统一,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②正确;秦朝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官方统一的文字,③正确;造纸出现在汉朝,①错误;图示显示秦朝已经统一,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C6.(2015·江苏南通一模)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解析从中国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的误解到穿对了衣服,说明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D项正确。

二幅插画的风格都受到人文主义影响,不是变化的原因,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只是使世界市场出现雏形,而不是形成,B项错误;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等就反映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是16世纪才开始,C项错误。

答案D7.(2015·山东临沂一模)对下列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些经济现象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阶段特征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D.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解析四幅图代表前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及第三次工业规模成果,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阶段特征,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B、C项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之后的图片显示生产的工业化和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D项不符合题意。

四幅图片中只有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工厂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

答案A8.(2015·福建福州高三期末)图3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证件上化名是伊万诺夫。

当时颁发此证的俄国政府是()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解析题干时间是1917年8月,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代表俄国政府,B 项正确;1917年8月,二月革命已经结束,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掌握武装,不代表政府,C项错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是1922年成立的,D 项错误。

答案B9.(2015·江苏扬州宝应调研)观察下图,据图可以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B.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强C.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方法D.重视经验综合,轻视理论研究解析比萨斜塔昭示这实验的方法,而牛顿苹果落地,则是观察法,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生活实践经验无关,实用性也不强,但背后体现着理论探讨,A.B.D项错误。

答案C10.(2015·安徽淮北一模)观察下图漫画,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解析漫画体现的是借助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制度,与洋务运动的目的相符,A项正确;戊戌变法目的是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漫画中以封建制度为根本不符,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C项错误;清末新政虽然也是维护封建制度,但不仅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还实行了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法制改革,修订新律等一系列措施,与漫画不符,D项错误。

答案A11.(2015·重庆一诊模拟)下图是当时刊载日本宣布投降消息的重庆《中央日报》。

对该报报道的相关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美英苏等团结抗战迫使日本最终投降B.蒋介石的播讲内容肯定了抗战的正义性C.它是记录抗战胜利相关历史的文献资料D.它是研究抗战胜利相关历史的间接史料解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分不开,A项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B项不符合题意;从题干“当时刊载日本宣布投降消息的重庆《中央日报》”,C项不符合题意;间接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与题中“当时刊载日本宣布投降消息的重庆《中央日报》”不符,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12.(2015·福建厦门高三期末)图4是1942年美国的一幅“二战”宣传画。

对其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中美两国结成同盟③中国军人为民族独立而战④中国战场开始战略反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美国把中国人视为朋友,1942年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中美结成同盟,故②正确;图中译文为“这个中国人是你的朋友,他为自由而战”,可知中国军人为民族独立而战,故③正确;题干为1942年的宣传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①错误;图片未体现战略反攻,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3.(2015·山东日照校际联考)2014年11月,河南信阳农民张志良出示一张战争年代的借条(下图),借条中右边有“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字样,落款为“新四军第五师野战军政治部军令部江克成”。

判断借条,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结论是()A.其中信息有矛盾之处,真伪存疑B.应该出现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应当发生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间内D.从字样看,发生在三大战役胜利后解析结合史实可知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军队番号,存在于抗战和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故C项正确;新四军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武装军队,中共一直以“争取和平,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统一的新中国”为奋斗目标,因而信息不存在矛盾之处,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没有出现新四军的番号,B项错误;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整编为解放军,D项错误。

答案C14.(2015·四川宜宾检测)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据此可知()①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②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④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可知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①正确;广告设计借用西方自由女神像宣传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产品,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色,③正确;材料广告信息不能明确看出产品功效,②错误;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④错误;B项符合题意。

答案B15.(2015·广东汕头高三期末)图6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洋务企业的兴衰B.民族工业的产生C.实业救国思潮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图片关键词1913年、“爱国”和“南洋兄弟烟行”等关键词,反映的民国初年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的史实,C项正确;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A项错误;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界70年代前后,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最早中国化是指毛泽东思想,也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