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1]
![高考历史: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1]](https://img.taocdn.com/s3/m/ffad676c48d7c1c708a145d1.png)
高考历史图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类型:一、地图类二、数据表格类(变式:曲线图、柱状图等)三、图画类(图:人物照片、实物图片、证件等画:漫画、海报、广告画等)一、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
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 B.①③C.①③④D.②③【解析】有人说标题是图表的“眼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标题“国文教科书”及图片是文字“电话”可以作出判断,②④与材料无关,①③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例2】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关注。
图表类选择题技巧(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二、漫画
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处理漫画要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 以利于更准确表达, 从而形成全局认识。
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7 、( 2010 年全国Ⅱ卷)图 3 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
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 .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 .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三、图片
含大量照片在内的图片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
的判断。
处理该类材料要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
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
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12 、(2010 年安徽卷)邓小平曾将
34 2011 ·安徽文综·20 )图 7 改编自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3
C .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2013 年江苏高考 12 题)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B. 1950 ~ 1956 年 D . 1979 ~1999 年
图 5 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4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20 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八、关系图(趋势变化) 1 .下幅关系图体现了下列哪一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
高考历史题型地图题的解读

(13海淀期末)下列历史事件与下图 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一、考察类型
1、政治 政治形势 疆域 政治制度 军事战争 重大事件 地理位置 主题
(16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 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17丰台期末)右图为“唐朝后期形势图”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黄河流域仍是王朝统治中心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C.地方势力职能多样 D.地方割据势力较大
(西城18期末)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 城内的主要中央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①“中国”特指中原 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 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
(18海淀二模)下图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 是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 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②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 ③冲突是“冷战”格局的表现 ④冲突大多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
【方法指导】要想解答好此类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1是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从图片 中获取信息,不仅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 图片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互补,提 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 2是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再分析判断 选项。即在准确提炼出历史地图中的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 为依托,弄清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3是要强化对历史地图的熟悉和识记。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对历史图 片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积累储备必要的知识;同时把历史知识 与相关图片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掌握,运用“左图右史”的学 习方法,是很有效的。
初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8 条初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1. 哎呀呀,一定要先认真读题呀!就像走迷宫前先看清地图一样。
比如题目说“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什么什么”,那你就得仔细琢磨每个选项呢。
2. 别着急选答案啊,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好比挑苹果,得看看哪个没坏呀。
像有时候会有那种特别相似的选项,就得小心陷阱啦。
3. 注意关键词啊喂!这就好比在大海里抓住那根救命稻草。
比如说提到“第一次”“转折点”这些词,肯定很重要呀,得特别留意。
4. 知识要融会贯通呀!历史可不是孤立的哟。
比如学到唐朝的文化繁荣,那就要联想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呀,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答题了。
5. 哎呀呀,遇到不会的可别慌哦!你就想,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嘛。
然后利用排除法,说不定就能找到正确答案啦,就像排除掉坏苹果,剩下的可能就是好的啦。
6. 要对历史时间轴很熟悉呀亲!就如同你熟悉回家的路一样。
比如问你某个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你得马上能定位呀。
7. 大胆猜测有时候也不错哦!别小瞧了自己的直觉呀。
就像你感觉今天会下雨,有时候真的就会下呢,说不定猜着猜着就对了呢。
8. 做完一定要检查检查呀!可不能虎头蛇尾呀。
看看自己选的答案是不是真的符合题意呀。
总之啊,做初中历史选择题可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多动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历史地图类试题解题技巧

历史地图类试题解题技巧解题历史地图类试题的技巧主要如下:1.熟悉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理解历史地图的基础,包括各地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
了解地理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内容。
2.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试题中一般会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确定这些范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内容并进行相关推断。
3.分析地图内容:仔细观察地图中的标注、符号和线条,理解地图上的各种地理要素和相关信息。
常见的地图要素包括国家、城市、山脉、河流、海洋等。
同时,注意地图上的尺度和比例,以便正确理解地理距离和关系。
4.了解历史背景:地图是历史的产物,了解地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读地图。
包括了解地图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人口等情况。
5.运用知识进行推断:通过对地图内容的分析和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进行一些推断。
比如,根据地图上的行政界线、标注的主要城市等信息,推测出地图所示区域的政治、经济等重要特征。
6.综合分析地理与历史:历史地图类试题一般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和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结合地理背景和历史背景来理解地图。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地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地理特征。
7.练习做题:多做历史地图类试题,加强对地图和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积累经验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最好选择一些实际的历史地图进行分析,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解题历史地图类试题需要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综合分析地图内容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地图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历史地图问题。
【2020高考历史】地图、图片类选择题

口呼“立宪”,胸藏“专制”体现了清政府通过预备立宪来欺骗国人,故选D项; 清政府口呼立宪反映的不是“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排除A项;清政 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骗局,跟漫画的主题不吻合,排除B项;漫画讽刺的是 清政府欺骗国人,未涉及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排除C项。
答案 解析
13
刷最新模拟题
5
高考改编题
*
D 1.(2019·全国文综Ⅲ,31,改编)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A.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在新时代的反映 B.创作时我国已经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C.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时代风貌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 家建设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人物画,排除A项;“1953年” 时三大改造刚开始,改造的实质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说法有误, 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男女平等无关,排除C项。
根据题干中“《天工开物》中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 的工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十分重视白银,且中国白银大部分来自国外,故选C项;题 干无法反映琉球诸国的白银工艺来自中国,排除A项;外国白银流入中国是因为中国在海外 贸易中占优势,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琉球诸国制银工艺,未提及白银在商业中的地位,排除 D项。
苏格拉底没有逃走而是遵守法律,体现了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而苏格拉底 慷慨赴死则表现了他以死来捍卫思想自由和尊严,故A项正确;即使被错判为有罪, 苏格拉底也选择遵从判决,故B项错误;“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 去做”强调人的理性,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赋人权,故D项错误。
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万能公式)

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万能公式)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万能公式)一、理解题目要求首先,对于历史地理综合题,我们应该始终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和要求,确定所需的回答内容。
了解题目的背景信息和意图,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回答。
二、分析题干结构在回答历史地理综合题时,我们需要准确分析题干的结构。
注意题目中的各个部分和段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主题。
通过对题干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答案,使其清晰明了,符合要求。
三、查找相关知识针对历史地理综合题,我们需要查找相关的知识,以便提供准确的答案。
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有关历史和地理领域的信息,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确保所提供的答案是正确的,不引用不能确认的内容。
四、总结关键要点为了回答历史地理综合题,我们需要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题目要求和所学知识中提取出关键要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总结。
避免冗长的叙述,集中于核心要点,以便更好地回答题目。
五、逻辑清晰串联在回答历史地理综合题时,我们需要保持逻辑的清晰和串联。
将各个知识点和要点进行有机连接,使回答的内容流畅自然。
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词、过渡句等手段,使答案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准确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六、示范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万能公式,我们可以以典型题目为例进行示范分析和答题。
通过实例的分析,加深对于公式的理解,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一种思考和解答的模式。
七、总结答案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整个答题过程进行归纳。
简要概括所提供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准确回应题目要求,并根据需要提供进一步的讨论和建议。
以上是针对历史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思路的万能公式,希望能够对你的答题有所帮助。
在实际答题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万能公式)

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万能
公式)
一、问题分析
在回答历史地理综合题时,首先需要针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
梳理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题目要求的方向和范围。
同时,注意题
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地理概念或相关知识。
二、知识串联
根据题目要求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将相关历史事件和地理概念
进行串联。
按照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将相关事件或概念进行连接,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
这有助于构建论述框架和组织答案内容。
三、事例支持
为了增强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可以在答案中引入相关的历
史事例或地理案例。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事例进行引用,并
进行简要说明。
事例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及所涉及的知识点相符合,同时确保事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多角度思考
在回答历史地理综合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
全面且深入地回答问题,并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
五、结论总结
最后,在答案的结尾进行总结和归纳。
根据论证的过程和结论,对整篇答案进行总结,概括主要观点和结果。
同时,可以提出自己
的见解或思考,展示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创造性。
六、注意事项
1. 确保答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答非所问。
2. 不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避免引入虚假信息。
3. 把握字数限制,确保答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以上是根据历史地理综合题的万能答题思路,希望能对您的答
题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解题技巧
历史地图类选择题是近年来中考较常见的一种试题类型,该类型试题信息提供的方式有文字和历史地图,地图多数属于试题的题干部分,起辅助说明的作用。
历史地图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此类试题融知识的抽象性与图片的形象性于一体,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可较全面地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现以2008年中考中的两道试题为例,谈谈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技巧。
【例1】(2008年中考河北省文综卷22)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
回答:
右图最适合陈列在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解析】本题从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历史情景入手,配以历史地图,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认真看图,提取有效信息。
地图的主要部分在朝鲜半岛,能与此空间区域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只有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生在中国境内,西柏坡位于中国河北省平山县,平津战役发生在北京、河北、天津区域,都与图中所示的地理方位不符。
故答案为D。
【例2】(2008年中考连云港市7)若开展“与哥伦布同舟远航”的学习活动,应选择右图航线中的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历史地图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读地图反映的内容,且准确掌握哥伦布的航线。
回顾所学知识,①是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航线,②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③是麦哲伦船队环球的航线,④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故答案为B.②。
【方法指导】要想解答好此类题,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从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
从图片中获取信息,不仅包括图片本身,也包括题干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以及图片名称、来源等,尽量做到图文互补,提
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
如例1图中的“朝鲜”、“上甘岭”等名称,及左下角的“志愿军入朝路线和联合国军”等字样。
二是把获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认识,再分析判断选项。
即在准确提炼出历史地图中的信息的基础上,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弄清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隐性知识。
如例2,必须把地图中的“①②③④”与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是要强化对历史地图的熟悉和识记。
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对历史图片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积累储备必要的知识;同时把历史知识与相关图片反映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掌握,运用“左图右史”的学习方法,是很有效的。
【变式练习】
1.(2008年临沂市中考14)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
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淮海战役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与右图相关的内容是
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C.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维护国共合作局面
答案:1.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