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
(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要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作出决策。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
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即
1.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冲突就是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冲突,想吃糖又怕胖的心理冲突就是趋避式的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重趋避式冲突。
两种工作,一种地位高待遇低;另一种待遇高地位低,选择哪种工作,难以拿定主意。
(二)执行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
在执行的阶段,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心理学知识之动机冲突

心理学知识之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统一的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人在行动之前,先要在头脑里考虑为什么要行动,怎样去行动,这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轨迹。
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中常考的是“采取决定阶段”,即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行动之前会产生动机的冲突,这是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把这几个动机冲突区分清楚,主要以单选、判断题备考为主,考察概念的理解或者举例子的形式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点。
1.双趋冲突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在考试中主要表达为:“既想要A,又想要B,但是只能要其中一个。
”举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自古忠孝难两全;学生上课时,既想玩手机,又想专心听课,但只能选择一个。
2.双避冲突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在考试中主要表达为:“既不想要A,又不想要B,但是只能回避其中一个。
”举例: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进退维谷;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这种心理冲突就属于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这可以总结为“既想又不想”,这里只有一个目标A,这个目标既有想要的方面,又有不想要的方面。
举例:想吃鱼又怕刺,想吃甜的又怕;想考好的教师编制又怕考不上。
由此可见,双避冲突是两个目标都不想要;而趋避冲突是只有一个目标,既想要又害怕。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判断有几个目标。
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第十一章 动机

原始动机是与生俱来的动机,它们是以人的本能的需要为基础的。
习得的动机是指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或者说,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例如,获得赞扬、成就、交往等。
(三) 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是指发生在意识水平上的动机,即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受意识的控制
三、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一) 什么叫冲突
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二) 冲突的种类
人的意志行动通常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根据意志行动的这一特点,可以把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意志可以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成为意志行动。
一、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般把意志行动分成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标、选择行动的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定。
在意志行动中,目标的社会意义和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对意志行动有重要的意义。目标的社会意义有大有小,人对目标的自觉程度有高有低。
(四) 自制力
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第二节 动机理论
一、 本能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诚实等。(1890)
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孤独。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1926),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

意志行动的决策的例子意志行动的过程1.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有同等的吸引力,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想要③典例:高考填志愿,有人既想学文科又想学理科(2)双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是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②特点:两个都不想要③典例:进退维谷(3)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②特点:既想要又不想要③典例:既想当干部又怕麻烦(4)多重趋避冲突①含义:也称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②特点:多种目标选择时发生冲突③典例:大学毕业择业难(点击查看大图)2.确定目标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关键步骤、中心环节意志品质的培养常考题型:【论述】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记忆技巧:强目的、强养成、因材施教、组织活动、树模范、自锻炼、正确对待挫折。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在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及意志的品质是较常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例子和定义内容较多,所以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单选题。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又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这也是单选题考点。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最常考的是动机冲突这个知识点。
(1)动机冲突双趋冲突。
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简言之就是,两个都想选,只能选一个。
双避冲突。
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两个都想避开,都不想选,只能避开一个。
趋避冲突。
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即在一个选择中,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多重趋避冲突。
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趋避冲突的简单叠加,而是同一时间下的多个选择中,每一个选择即有想选择的,又有不想选择的。
(2)确定行动目的有了目的,人就会自觉采取行动,对于目标的理解和认识越深刻,越能推动意志行动。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确定目的之后,要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法、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才能实现目的。
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因为在行动过程中,会有各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必须有以下心理条件: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世界观、行动目的的性质、对行动胜利的美好前景的憧憬、执行计划的坚定性。
【考题演练】1.某学生在出国学习前,即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有不想离开父母的照顾,这是他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得。
幼儿心理学PPT课件-幼儿的 意志

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得到激励和推动,而不符合预定目的的活动 则受到抑制和阻止。
“周末的安排”
7
一、意志概述—意志的基本特征
3.克服困难:需要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困难。
外部: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 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
(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动机水平和动机冲突 1.动机
定义:是指直接推动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因和动力。 动机功能: ①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②指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和对象。 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动机维持着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调解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11
三、影响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因素
32
三、幼儿意志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积极主动性 (二)制订适宜性的目标 (三)帮助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帮助幼儿在自我锻炼中增强自信 (五)帮助幼儿完善行动的计划性
33
总结
1.幼儿意志的发展2.幼儿意志的发展特点3.幼儿意志的培养策略
34
35
定义:对各种动机权衡轻重,评定其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解除意志内部障碍的过程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情况是很复杂的: (1)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2)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13
三、影响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因素
(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动机水平和动机冲突 3.动机冲突——从形式上看
22
第二节 幼儿意志的发展、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
23
主要内容
1
幼儿意志的发展
2
幼儿意志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修订本)》(人教版)章节题库-意志(圣才出品)

2.一个高中生在分科时,既想学理科也想学文科,这时他到的冲突属于( )。[心 理咨询师 2008 年 11 月三级]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A
1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趋避式冲突指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 双趋式冲突指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 冲突。双避冲突指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 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的冲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在面临重要决策时往往能较快地下定决心,这里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答案】B
4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果断性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做决 定的意志品质。
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意志活动的是( )。 A.吹口哨 B.背诵课文 C.摇头晃脑 D.膝跳反射 【答案】B 【解析】意志活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行为。
8.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 A.果敢性
3 / 16
圣才电子书
B.坚韧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目的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计划性
C.随意运动
D.克服困难
【答案】ACD
【解析】意志的基本特征包括: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意志行动过程的有( )。 A.采取决定阶段 B.随意计划阶段 C.执行决定阶段 D.反馈执行阶段 【答案】AC 【解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确定决定阶段,包括动机斗争和确定行动 的目的。执行决定阶段,包括行动方法、策略的选择和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心理学》第9课

动机与意志
在心理学中动机和意志这两个概念既有区 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它是自觉的、
有目的的行为。 意志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只有在克服困难 的过程中,才能体现意志的力量。
第三节 动机的一般分类
达到自我实现层次者的特点
正确认识并适应现实; 自发性、简朴、自然 有使命感 有独立性需要 自主,不受所在文化或环 境的左右 不断重新评价
有惊人和颠峰式的经历 向全人类认同并有亲情 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执友 有健全的民主思想 在是与非、手段和目的问题 上有很强的道德判断力 哲学式的、无敌意的幽默平 衡的个性
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生理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 惧和焦虑等。 例如,希望得到一份较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 婴幼儿由于无力应付任何威胁,其安全需要显得尤为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敬。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精力,更 富有创造性。 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与工作效率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表现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行为的影响越大,工 作效率也越高;动机强度越低,则工作效率越低。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 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 的阻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人行动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有某种动机,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各种动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
从形式上看,一般把动机冲突分为以下三类:
(1)双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古语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譬如一个面临大学毕业的学生既想参加工作,又想考研究生,为此犹豫不定。
而双趋冲突若要解决,只能是权衡轻重,趋向认为重要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如果那个学生认为考研后继续深造意味着新的学业压力和经济负担,但长远来看,参加研究生学习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己也会有更大的收益,那他可能会放弃眼前的工作机会去选择考研。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再比如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想认错又怕挨批评,丢面子,不认错又担心被人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权衡轻重,作出明智的选择。
当这个学生认识到立即承认错误、悬崖勒马是补救的最好方法,动机冲突也就随之解决了。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比如一个人既为炒股的丰厚收益所吸引,更为股市的高风险而担忧,再考虑到自己工资微薄,没有雄厚的炒股资本,可能会就此放弃。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动机,但它们在意志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个人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常成为他的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决定着行动的方式和行动过程的坚持性,还决定着意志过程的结果。
除了主导动机外,其余的都属于行动的辅助动机。
但有时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之间可能会发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