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川2010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Cu 64 N 14 O 16Fe 56 S 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1.D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仍可进行有氧呼吸;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可以将氨气氧化为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并从该过程中获得能量,这里的氨气是硝化细菌的无机氮源;硝化细菌无细胞核,其增殖方式是二分裂;硝化细菌无染色体,不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答案:2.B本实验欲证明淀粉酶能专一水解淀粉,但对蔗糖来说,加碘液后,若其不水解,溶液为棕黄色,若水解,其仍为棕黄色,不能证明淀粉酶对蔗糖无分解作用;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叶绿素b色素带最靠下,说明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

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B.光强小于0.5 mmol光子/m2·s,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光强大于0.7 mmol光子/m2·s,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2浓度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答案:3.B表格数据显示(表中第二行和第四行),光强大于0.1 mmol/m2·s时,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对龙眼来说,光强从0.1 mmol/m2·s到0.7 mmol/m2·s 净光合速率一直在增加,因此光强为0.5 mmol/m2·s时,限制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强,而不是叶绿素含量,同理可以判断芒果也是如此;光强大于0.7 mmol/m2·s时,龙眼、芒果的净光合速率都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2.30)大于芒果(1.20),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8.50+0.6=9.1)反而小于芒果(7.6+2.1=9.7)。

2010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0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0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试卷评析:试题重视基础,立足教材,着眼于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考查,试题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层次性更强,有教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1)考点变化:本套化学试题的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所提高,计算量加大,也在考生能够接受的程度。

(2)亮点试题:试题注重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科技新进展的实际,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题、27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符合课改“关注生活、科技、社会”理念,凸现科学素养品质,这就启示我们今后学习中要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给予积极的思考才行。

(3)易错题、难题:12题计算量大,较难;13题综合性强容易出错;29题(4)技巧性较强,较难。

6.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B.关停小火电企业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等知识。

A项利用太阳能制取氢,可以减少CO2的排放;B项关停燃烧效率低的小火电企业,也可减少CO2的排放;C项举行“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可以节省能源,也可以减少CO2的排放;D项推广煤的液化技术,只能提供清洁能源,不能减少CO2的排放。

7.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场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 A个B.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N A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 A个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 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B解析: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CH2Cl2在标况下是液体,故22.4LCH2Cl2不是1mol,A错;在SO2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密闭容器中含有N A个O,则含有0.5N A个S,B对;在C3H8中C—H原子间是极性共价键,所以1mo l C3H8含有8mol 极性共价键,而17.6gC3H8的物质的量为:n=17.6g/44g·mol-1=0.4mol,故17.6g C3H8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为:0.4mol×8=3.2mol,即3.2N A,C错;电解精炼铜时阴极:Cu2++2e-=Cu,阳极杂质金属先失去电子,当阴极转移2N A电子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不等于64g,D错。

2010届高三全国大联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卷

2010届高三全国大联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卷

2010届全国大联考理综化学试题(四川卷)6.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

为了贯彻生态、环保、绿色世博的理念,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在世博园区进行大规模绿化建设,提高绿化面积B .建立空调凝结水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C .将世博园区的垃圾收集起来进行集中焚烧处理D .在建筑、布展、运营过程中应用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7.25℃时,将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浓度变化最大的微粒是 A .CH 3COO - B .H +C .OH -D .CH 3COOH 8.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用化学知识来解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明矾常用做净水剂,是因为明矾能水解产生Al(OH)2胶体B .药皂中掺入少量的苯酚,是由于苯酚有杀菌作用C .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是因为温度降低至0℃时,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到0D .低血糖患者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迅速补充营养,是因为葡萄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pH 试纸粗略测定饱和氯水的pHB .做完某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实验后,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后,再进行其他物质的焰色反应实验C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D .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入足量Cl 2后,加热蒸干即得纯净的FeCl 3固体10.次磷酸钠(NaH 2PO 2)可用于化学镀镍,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Ni H PO +-++2232H O Ni H PO H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NaH 2PO 2中P 元索的化含价为+3B .化学镀镍可以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C .化学镀和电镀都必须通电D .化学镀和电镀对镀件的导电性都无特殊要求11. 3-咖啡酰奎尼酸(别名绿原酸)主要存在于金银花、杜仲叶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倚式如图所示。

2010年高考完整版-理综(化学_物理生物)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2010年高考完整版-理综(化学_物理生物)试题及答案-(四川卷)

的体积分数 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 示反应开始时 N 的物质的量与 M 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 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 Q 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 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 Q 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 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 Q 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 Z,平衡时 Q 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A 项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使平衡移 动。B 项由图像(1)知随着温度的升高 M 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正反应吸热,所以温度升 高平衡正向移动,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项对比(1) (2)可以看出相同温度条件,压强增 大 M 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 Q 的体积分数减小。D 项 由 C 项可以判断 D 也不对。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 1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 C.水不容易被压缩 【答案】D 【解析】 空气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大, 而水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小轻微压缩都使 分子力表现为斥力。ABC 说明存在分子力。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 粒子大角度散射表明α 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 B. 氨原子跃迁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 裂变反应有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γ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答案】 D 【解析】α 粒子的散射学习现象表明大多数 α 粒子不发 生偏转,说明穿过了原子,少数 α 粒子发生偏转,说明 B.钢绳不易被拉断 D.空气容易被压缩
[键入文字]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 H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2878k 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2658k 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1746k 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1526k 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 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 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0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Cu-64【2010年高考新课标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性强,考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既考查了重要化学用语电子式、微粒结构示意图、原子组成符号和同位素的概念,同时也考查了Vm的概念、混合的法则和守恒思想。

B选项干扰性较强,它成立的前提是乙醇和丙醇按1∶1的物质的量比混合。

【2010年高考新课标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解析】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CH3CH2CH3的氢原子环境有两种,由此可知二氯取代发生在同一碳原子上和不同谈原子上的异构体各有2种,即2+2=4【2010年高考新课标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解析】考查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消去。

A项前者为取代反应,后者为加成反应;B项前者为取代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C项前者为消去反应,后者为加成反应;D项前者为酯化反应,后者为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2010年高考新课标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B.10(2a-b)mol/LC.10(b-a)mol/LD.10(b-2a)mol/L【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无机综合计算,着重考查了守恒思想(电荷守恒)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2010年四川高考理综答案

2010年四川高考理综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D.空气容易被压缩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大角度散射表明α粒子很难进入原子内部B.氨原子跃迁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入水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裂变反应有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D.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16.一列间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A、B相距0.45m,右图是A处质点的震动图像。

当A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γ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A.4.5/s B . 3.0m/s C . 1.5m/s D .0.7m/s17.a是地球赤道上一栋建筑,b是在赤道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9.6 m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甲所示),经48h,a、b、c的大致位置是图乙中的(取地球半径R=6.4 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 ,= )18.用波长为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 4.7 。

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 •s),光速c=3.0 /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5.5 Hz B.7.9Hz C . 9.8 Hz D .1.2 Hz19.图甲所示电路中,为相同的电流表,C为电容器,电阻的阻值相同,线圈L 的电阻不计。

在某段时间内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内磁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在时间内A.电流表的示数比的小B.电流表的示数比的小C.电流表和的示数相同D.电流表的示数都不为零20.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一绝缘斜面上,两相同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作用在a的中点,使其向上运动。

【历年高考经典】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四川

【历年高考经典】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四川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及微生物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是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A错。

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能利用无机氮NH3作氮源,B错。

硝化细菌无细胞核,但进行分裂生殖,不能进行出芽生殖,C错。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以只能在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

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书本实验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选项碘液只能与淀粉反应,不能与蔗糖反应,因此不能用磺液鉴定,A错。

溶解度越高,扩散越快,叶绿素b在层析液最下端,因此溶解度最低,B正确。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因在人群中随机取样,C错。

鉴定蛋白质,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

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的的是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2·sm,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2·sC .光强大于0.7mmol 光子/2·s m ,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2CO 浓度 D .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四川2010理综化学试题解析6.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B.关停小火电企业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等知识。

A项利用太阳能制取氢,可以减少CO2的排放;B项关停燃烧效率低的小火电企业,也可减少CO2的排放;C项举行“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可以节省能源,也可以减少CO2的排放;D项推广煤的液化技术,只能提供清洁能源,不能减少CO2的排放。

7.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场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 A个B.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N A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4N A个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 A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B解析: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CH2Cl2在标况下是液体,故22.4LCH2Cl2不是1mol,A错;在SO2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密闭容器中含有N A个O,则含有0.5N A个S,B对;在C3H8中C—H原子间是极性共价键,所以1molC3H8含有8mol极性共价键,而17.6gC3H8的物质的量为:n=17.6g/44g·mol-1=0.4mol,故17.6gC3H8中含有极性共价键为:0.4mol×8=3.2mol,即3.2N A,C错;电解精炼铜时阴极:Cu2++2e-=Cu,阳极杂质金属先失去电子,当阴极转移2N A电子时,阳极减少的质量不等于64g,D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氢键、晶体类型等知识。

He最外层有2个电子,位于零族,A错;CO2分子中C和O原子序数之差为2,MgCl2中Mg和Cl的原子序数之差为5,B对;HF分子间形成氢键,使其沸点反常偏高,HCl分子间没有氢键,故沸点:HF>HCl,C错;如C、Si同主族,CO2是分子晶体,但SiO2是原子晶体,D错。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D.向CH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CH2BrCOOH+OH-△CH2BrCOO-+H2O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等知识。

A项中两边电荷数和原子个数相等,并且符合反应实际,正确;B项中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应将Fe2+氧化成Fe3+,错误;C项正确离子方程式为:NH4++H2PO4-+3OH-=NH3·H2O+2H2O;D项中α—C上面的溴原子在NaOH溶液中应该发生水解反应,被—OH取代,D项错误。

10.有关①100mL0.1mol·L-1NaHCO3、②100mL0.1mol·L-1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C.①溶液中:c(CO32-)>c(H2CO3)D.②溶液中:c(HCO3-)>c(H2CO3)C解析:本题考查盐的水解,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和比较等知识。

同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程度大于HCO3-,pH(NaHCO3)<pH(Na2CO3),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相等,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A正确;在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O32-)+c(HCO3-),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中,②中c(Na+)是①中的2倍,故溶液中C9H4O5Na4,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正确。

在NaHCO3溶液显碱性,水解程度大于电离,故:c(H2CO3)>c(CO32-),C项错误;CO32-的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第二步,故c(HCO3-)>c(H2CO3),D项对。

11.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B.1molM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反应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D.1mol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产生2molCO2C解析:本题考查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等知识。

根据结构简式图,可得M分子式:C9H6O4,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8,A项错;M分子苯环上发生酚羟基的邻、对位取代,消耗2molBr2,C=C双键发生加成消耗2molBr2,共消耗4molBr2,B项错;M在NaOH溶液中酚羟基发生中和反应,酯基发生水解,生成:COONaNaO NaO ONa,化学式为C9H4O5Na4,C项对;M分子中的酚羟基不和NaHCO3反应,D项错。

12.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ρ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A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等知识。

在1L溶液中:ω=1L×cmol·L-1×17g·mol-1/1L×1000mL·L-1×ρg·mL-1=17c1000ρ,B项正确。

ω=11111722.417100022.4VLg molL molVLg mol gL mol----⨯⨯+=17V(17V+22400),HOHOO OC 项正确。

根据定义式:c=n V =11122.417100022.4/1000/VL L mol VL g mol g L mol g mLmL L ρ---⨯+=1000Vρ(17V+22400),D 项正确。

aM(g)+bN(g)cP(g)+DQ(g)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同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D .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B 解析:本题借助图像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知识。

同温同压同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y(Q)不变,A 错;由图像知:温度升高,y(M)减小,则平衡右移,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右移,y(Q)增加,B 对;由两图像知,同温同z 时,增大压强,y(M)增大,说明平衡左移,则y(Q)减小,C 错;同温同压时,增加z ,相当于可能增加N ,也可能减小M ,故y(Q)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D 错。

易错警示:题目中z 表示N 的物质的量和M 的物质的量之比,z 增大,可以增加N 或则减少M ;增加N 则平衡向右移动,减少M 平衡向左移动,故审题时要看清z 的含义否则,容易错选D 。

26.(15分)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固体单质A 与常见金属单质B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C ,C 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和气体E ,D 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

E 在足量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体G ,G 在大气中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E 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 。

溶液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发生反应,生成物之一为H 。

H 与过氧化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其溶液显黄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单质A 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2)B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G 与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消毒杀菌剂二氧化氯。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当生成2mol 二氧化氯时,转移电子 mol 。

(4)溶液F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生成H 的化学方程式为: 。

(5)H 的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 。

【答案】(15分)(1)三ⅥA (各1分,共2分)(2)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3分)(3)硫酸钠(Na 2SO 4)2(各2分,共4分)(4)4Na 2S+O 2+2H 2O=4NaOH+2Na 2S 2(或2Na 2S+O 2+2H 2O=4NaOH+2SNa 2S+S=Na 2S 2)(3分)(5)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产生浅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各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等知识。

白色沉淀D 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D 为Al(OH)3,气体E 在足量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刺激性气体G 在空气中产生酸雨,则G 为SO 2,E 为H 2S ,C 由非金属单质A 与常见金属单质B 组成,并且与H 2O 反应生成Al(OH)3和H 2S ,则C 为Al 2S 3,A 为S ,B 为Al 。

H 2S 被足量NaOH 吸收得到无色溶液F 为Na 2S,Na 2S 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被O 2氧化,得到与过氧化钠结构和化学性质类似的物质H ,则H 为Na 2S 2。

(1) S 位置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 族。

(2) Al 与NaOH 溶液反应的方程式: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3)SO 2与NaClO 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ClO 2,氯元素价态降低,NaClO 3被还原,则SO 2被氧化,氧化产物为Na 2SO 4,反应的方程式为:SO 2+2NaClO 3=Na 2SO 4+2ClO 2;由Cl +5O 3-Cl +4O 2,每生成2molClO 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

(4)溶液Na 2S 在空气长久放置,生成Na 2S 2的化学式为:4Na 2S+O 2+2H 2O=4NaOH+2Na 2S 2。

(5)H 为Na 2S 2,化学性质与Na 2O 2相似,与稀硫酸反应时,Na 2S 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生成S 和H 2S ;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