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1课 古代日本

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1课 古代日本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兴起: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统一: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2.时间:646年。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武士集团及职责: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3.幕府统治时期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4.武士道
(1)含义: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2)特点: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1 / 1。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点,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拿来先进才智,悄悄加班加点消化,乃至强化,一旦确信自己越越了别国,便出其不意“创造神话”。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又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认为,日本军在1937年南京攻克战中杀害30多万中国民众,但据当时资料,南京人口只20万,在日军攻战南京一个月后,人口增加到25万,除此外,这个事件疑点很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为在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大屠杀”。

--------摘自日本历史教科书请回答(1)日本的“第一个老师”是谁?日本在古代史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说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和意义(2分)。

(2)材料一中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他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什么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指什么条约?(2分)(3)材料二反映什么事件?请简单叙述该事件的实况?(3分)(4)结合材料一和有关时事(如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谈谈你对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感想(4分)。

1、中国、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3、南京大屠杀、南京的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4、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②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强大而奋斗,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威胁,争取世界和平(本人题为开放习题,答任意两点即可)25.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军参加的足球赛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谁?A.玻利瓦尔B.圣马丁C.伊达尔哥D.苏克雷26.如果给章西女王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A.她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B.她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大败英军C.她在攻打巴士底监狱的战斗中D.她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军AD35、材料一材料二、当英国殖民者占领孟加拉后,他们首先窃取了孟加拉的国库,仅此一项,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万英镑。

2-3日本大化改新

2-3日本大化改新

日本位于 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 北岸,一 个四面环 海的岛国。
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 本州、四国、九州4个 大岛及其附近6800多个 小岛组成,故日本又称 “千岛之国”。 2、日本国土南北狭长,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 湾。
3、日本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27亿人,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遣唐使航海路线图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1、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 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①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②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③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 央集权国家。
日本民族的特点:
善于学习、善于创新、 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 大化改新特点:
——《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六世纪末,苏我氏把持朝政,587年立崇峻天 皇。崇峻天皇不甘心成为苏我氏的傀儡 ,592年苏我 氏唆使东汉直驹刺死天皇,同年又立推古女皇。
材料三:在我国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 响,尤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人远涉重洋, 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 金榜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特点1: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 特点2:法制完备的国家 特点3:全盘唐化 特点4:自上而下的改革……
645年,孝德天皇领导“大 化改革”,推动了日本农业、 手工业、商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了天皇制中央封建集权 国家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有 “一衣带水”之称,古代时期, 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化精华, 并发展出独特的日本文明。
1、公元57年,光武帝时日本和中国开始 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 2、公元7世纪,日本开始向中国唐朝派遣使 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加速移植先进的中 国文化,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3、公元742年,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传播了盛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作出了杰 出贡献,在中日文化交流历史上留下了光辉 的一页。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但日本现已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天我们学 习古代日本的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日本人由于环境的限制,常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忧 患意识,善于学习是日本民族的特点, 在古代,日本向先进的中国学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 不断的改革创新,因而有了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每个人 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
作为治国基础。
仿照隋唐制度
政治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讨论: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日本是向 中国学习的?
建筑布局
文字
服饰
中国唐朝服饰
日本和服
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 为什么日本如此多的事物模仿中国?
参考答案:
一 衣 带 水
地理因素 经济因素
史书记载
秦朝(前210年)——徐福东渡,传说他是日本的神武天皇 东汉(57年)皇帝赐倭(wo)奴国来使印绶 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因素 大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高峰时期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 进行国制改革,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背景
时 间 发展阶段 特点
公元前 2070 年
建立夏朝
秦始皇统一, 建立中央集权 的官僚制度 先进
中国
公元前 221 年
公元1世 出现早期国家 纪前后
日本 大和统一,统 公元5世纪 治者称为天皇
大化改新的影响:
(1)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 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 封建社会。
(2)局限性 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 破坏,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课堂小结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课件
建国家。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初めまして、どう ぞよろしくお愿いし ます。
759年鉴真主持建造的 唐昭提寺
合作探究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 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 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D 2.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
是要建立( ) A. 贵族世袭制度 B. 城市自治机构 C. 政教合一国家 D. 中央集权国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
孝 德

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 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 大化。
二、大化改新
2.时间: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德 天
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①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②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③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 (1)目的: 保护自己的庄园 (2)武士: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团: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团。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 统一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的大化改新

平京 城
日本的建筑在早期模仿 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 局。 建造京都、奈良的宫 殿建筑群时完全仿照了当时 中国的建筑风格 。 右上:京都宫殿--从平安时 代公元781年开始使用,到 明治维新的1074年前,它 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 又成了天皇的行宫。 右下:紫宸殿 ---位于京都 宫殿中。建筑参考的是中国 唐朝时期的大明宫,是三殿 之一------紫宸殿。
• •
• •
武士刀与唐刀
提起日本武士大家很自然就能像想起他们手 中所持的武士刀,其实日本的武士刀最初是由唐 代的唐刀改良而成 的。因此日本的武士刀其实正 是源于中国。
刀与武士:
• 在武士道里,刀是力量和武勇的象征。 • 腰上佩带着刀就象征了此人心中已有武士道 精神。武士刀共有大小两把,大的称“刀”, 小的称“肋差”,这两把刀是武士寸步不离 的身份象征。 • 如果,刀是武士的灵魂,那么,勇敢就是包 裹刀的表面的表示武士身份的刀鞘,刀和勇 是密不可分的。
崇拜太阳神——“天照大神”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 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日本天皇是被神化的 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后到二 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 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二)交流状况
请同学们结合阅读卡第二段内容思考: 日本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学习,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道:
• 用樱花比喻武士,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 符合武士的特点。 •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 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 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 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 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 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 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 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设计2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学设计2

第3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和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日本的民族精神──“神道”、“武士道”精神,树立求同存异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

微考点: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的比较

微考点: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的比较

考点: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的比较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大化改新相同点不同点社会背景①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严重;②倒幕力量推翻幕府统治;③改革派掌权,力量强大。

①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②改革派通过斗争,夺取了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③仿照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进行改革。

背景相同:①改革前,都扫除了改革的障碍。

②改革派掌握实权。

背景不同:前者是日本在没有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自主进行的一场封建改革。

后者则是日本在遭受西方侵略后,面临极大的民族危机时所进行的异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目的为摆脱危机,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国家。

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目的相同: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

改革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后者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1868年开始7世纪中期(646)年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联合新兴地主、资产阶级等改革派和明治天皇中臣镰足等改革派和孝德天皇领导相同:改革派和天皇内容特点特点:向西方特点:向中国隋内容相同:仿效对象不同:欧美国家学习。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军事等方面。

唐学习。

内容:政治、经济等方面。

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学习外国先进文明成果。

大化改新是仿效唐朝的封建制度。

明治维新所仿效的则是西方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

大化改新主要是制度方面是改革,不着重技术的引进。

而明治维新则不仅进行制度的改革,更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

影响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影响相同: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改革方式相同:都通过改革启示日本两次改革的成功说明:根据本国需要,学习外国长处,进行改革是强国之路。

易错微析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的作用易错: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例题1 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A.目的相同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D.促进了对外扩张答案:B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作用和启示
1.大化改新的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与启示:
作用:大化改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易错微析
对大化改新标志性意义的理解易错。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例题1 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
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故①②说法正确。

大化改新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它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故③正确,④错误,此题选A。

例题2 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天皇成为政治中心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向奴隶社会的顶锋
C.大化改新使有才能的人有机会入朝为官
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答案:B
解析:大化改新后,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天皇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大化改新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故B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1.“大化改新”是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先进制度进行的一次改革。

这从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特点()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记忆力差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
3.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

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4.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摘自《田令》
(1)这是哪国、何时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1.B 解析:日本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这反映了日本善于学习他国先进文化,故选B。

2.D 解析:四个选项都反映了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变化,但由关键信息“实质性变化”可知D项正确,日本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故选D。

3.B 解析:“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这些属于改革的内容,故选B。

4.D 解析: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是大化改新的内容,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选D。

5.(1)日本,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3)中国。

“贞观之治”。

(4)特点:善于模仿学习。

变化: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日本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由材料表达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第(2)问,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材料作答。

第(3)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这次改革效仿的是中国。

公元7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盛世局面是“贞观之治”。

第(4)问,从日本大化改新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显著特点是善于模仿学习,变化可结合大化改新的作用来回答,启示答案不唯一,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