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发育不良影像学诊断
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分析

成 , 节 面 毛糙 , 退 行 性 骨 关 节 病 , 组 有 8例 髋 关 节 可 关 呈 本 以见 到 股 骨 颈 前 偏 内侧 缘 微 小 骨 赘 出 现 ; 股 骨 头 持 重 部 ⑤ 位 见 单 个 小 囊 状 低 密 度 透 光 区或 多 个 大 小 不 ~ 囊 样 透 光 区 , 组有 4例 股 骨 头 平 片 未 见 明 确坏 死 表 现 ; 本 ⑥髋 臼前 上 缘 和 股 骨 头 持重 部 位 呈 单 个 或 多 个 大 小 不 一 囊 性 透 光 区 , 沿 髋 臼 呈 串珠 样 排列 , 重 者 向 髋 骨 内延 伸 , 缘 硬 化 , 严 边 清
晰 , “ 吻破 坏 征 ” 呈 对 。
3 讨 论
疼 痛 , 有 部 分 患 者 表 现 为 以膝 关 节 疼 痛 为 主 , 膝 关 节 检 也 但 查 正 常 就 诊 , 行 x线 及 C 而 T检 查 。 1 2 检 查 方 法 : 用 德 国 影 美 克 思 一D 数 字 照 相 系 统 , . 使 R 患 者 仰 卧 , 脚尖 向 上 并 拢 , 正 位 骨 盆 平 片 ; 用 西 门 子 双 行 使
13 测 量 参 数 和诊 断 标 准 : 用 骨 盆 正位 片 测 量 , 量 参 . 利 测 数 : C 角< 2 。 确 诊 A ② 髋 臼角 (h r ① E O可 D; sap角 ) 4 。 > 5为 A ③髋 臼指 数 < 2 D; O为 异 常 。对 C 横 断 面 图 像 进 行 测 T 量 , 臼 前 断 面 角 ( S , 常 值 : 性 5 。 8。 女 性 髋 AA A) 正 男 9~ 3,
少 , “ 托 球 征 ” ④ 髋 臼唇 缘 的 骨 质 硬 化 、 尖 、 赘 形 呈 手 ; 变 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X线、CT和MRI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X线、CT和MRI检查摘要婴儿和儿童容易患先天性和发育性髋关节的疾病。
这些疾病在儿科患者中有不同的原因,由于其潜在的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儿成年后出现退行性疾病,所以早期的准确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当怀疑这种情况时最好用超声(US)和X线片来评估。
本文综述了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重点介绍了诊断、放射学评估、相关表现和分类。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出生时就存在的髋关节的非典型生长或发育。
髋关节脱位涉及一系列髋关节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伴或不伴不稳定、半脱位和脱位。
在这种情况下,发育不良指的是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足,这可能与半脱位相关。
对于半脱位,股骨骨骺(FE)和髋臼之间有部分接触,移位不那么严重。
最严重的发育不良是脱位,当FE和髋臼之间不存在接触时会发生脱位。
DDH通常发生在围产期(孕36-40周)。
2%的病例是由子宫内早期的畸胎性脱位引起的,这样的患儿通常是遗传和神经肌肉疾病共同存在。
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接近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而约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大概10名患有发育不良或半脱位。
通常这种疾病是在定期体检中被诊断出来的,包括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
但是当婴儿大于3个月后就很少发现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髋关节外展受限以及双下肢长度不等的情况。
所以大部分是通过超声评估来确诊的,当然对于高度怀疑此病的婴儿,可以通过正位X线检查来确定。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应考虑对有以下危险因素的6个月前的男婴和女婴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1)在妊娠晚期出生时处于臀位;2)有引起父母关注的症状或其他表现;3)体检中发现髋关节不稳定或Barlow或Ortolani动作阳性;4)有发育不良的家族史或有包裹不当的既往病史。
US是在FE骨化发生前进行评估的首选成像工具。
超声检查可以澄清体检中发现的可疑情况,以及在大于6周(以避免先天性髋关节松弛期)和4-6个月大的高危婴儿中检测临床上无症状的DDH。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标准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诊断标准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髋臼过浅或者髋臼覆盖不足,导致髋关节不稳定和易受损。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卡锁、步态异常等。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观察患者的步态和髋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观察髋臼的形态、髋臼覆盖率、股骨头的形态等。
此外,CT和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髋臼和股骨头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2. X线片显示髋臼过浅,髋臼覆盖率小于50%;3. CT或MRI检查显示髋臼形态异常,股骨头的形态异常等。
四、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依据进行诊断;2. 与其他髋关节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髋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骨折等;3. 对于疑难病例,可以进行髋关节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建议。
对于已经确诊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轻度病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重度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镜手术等。
综上所述,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通过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放射科儿科影像学常见疾病

放射科儿科影像学常见疾病放射科儿科影像学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CT、核医学以及磁共振等,对儿科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儿科疾病,在每一部分中将使用适当的格式来详细描述这些疾病的特征、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要点。
一、肺炎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X射线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用于肺炎的初步诊断和评估。
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局部肺实变、肺纹理模糊、以及气管支气管阴影增加等。
CT扫描可以进一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用于评估肺内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时期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腔室大小和心脏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确定异常的心脏结构以及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颅内肿瘤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儿童头颅内的肿瘤。
MRI是诊断和评估颅内肿瘤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MRI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头颅图像,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其他相关的病变。
四、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髋关节的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
超声是诊断和评估髋关节发育不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髋臼和股骨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发育异常。
超声还可以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五、骨折骨折是儿科常见的外伤性损伤。
X射线是诊断和评估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表现通常为骨折线、骨片移位和骨折端错位等。
X 射线可以帮助确定骨折的类型、部位和程度,并指导骨折的治疗。
六、腹部肿块腹部肿块是儿科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
超声是诊断和评估腹部肿块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超声还可以评估肿块的内部结构以及是否有血流供应。
结论放射科儿科影像学在儿科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指婴幼儿期髋关节发育异常或不完全,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
关节疾病。
早期诊断对预防并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及时准确的诊断,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以下
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1. 体格检查,包括进行髋关节的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Barlow试验和Ortolani试验。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潜在的
髋关节问题。
2. 影像学检查,X光片、超声波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包括髋臼的形态、髋臼的深度和髋关节的位置等。
3. 临床症状,包括髋关节不对称、步态异常、髋部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
4. 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病例,也可以作为诊断的
参考依据。
以上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般诊断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
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一旦确诊为小儿髋关节发
育不良,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将对患儿的康复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
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标准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标准英文回答:Clinical Examination.Ortolani-Barlow test: A positive Ortolani test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hip instability, while a negative Barlow test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stability. A positive Barlow test may be subtle and require careful examination.Galeazzi test: This test is performed with the infant supine. The examiner grasps the infant's feet and applies gentle traction while simultaneously abducting the hips. A positive test is indicated by a palpable clunk as the femoral head reduces into the acetabulum.Patrick test: This test is performed with the infant supine. The examiner flexes the infant's hip and knee on one side and then applies gentle pressure on the lateralaspect of the knee to adduct the hip. A positive test is indicated by limitation of adduction.Imaging.Ultrasound: Ultrasound is the primary imaging modality for the evaluation of DDH in infants. It allow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hip joint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moral head and the acetabulum.Radiography: Radiography is typically us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DDH in infants who have a positiveclinical examination or ultrasound findings. Radiograph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hip disloc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ny associated bony abnormalities.Classification.Type I: The femoral head is dislocated laterally and superiorly to the acetabulum.Type II: The femoral head is dislocated laterally andinferiorly to the acetabulum.Type III: The femoral head is dislocated posteriorly to the acetabulum.Type IV: The femoral head is dislocated anteriorly to the acetabulum.中文回答: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标准。
成人髋关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

成人髋关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展开全文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最常见的四肢畸形,发病率占存活新生儿的1~1.5‰,男女之比1:4.75,有无家族史之比7:1,受累髋发生率依次为左髋、双髋、右髋。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纠正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畸形,增加髋关节承重面积,恢复髋臼透明软骨的覆盖,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
原则上治疗越早,效果就越好。
一般认为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的最佳年龄为儿童期的5-6 岁,此年龄段骨组织的生物弹性和塑型能力最好。
但是,绝大部分病人要在成年后才会发现髋关节的症状和畸形。
尽管成年后骨的弹性和再塑型能力会显著下降,然而截骨术仍然可以缓解髋关节的疼痛,并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因此,对于成年髋发育不良的病人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争取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或恶化之前纠正畸形,延缓或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原则取决于病人的年龄,临床症状,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系以及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对于病人年龄<40 岁,髋关节疼痛,X线片显示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展位片上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度良好,股骨颈干角基本正常,骨关节炎不明显或关节间隙不窄的患者应该选择能够恢复髋臼解剖覆盖的重建性髋臼截骨术。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是由瑞士医生Ganz 设计,在1983 年开始施行的用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
Ganz 医生在瑞士的伯尔尼大学工作,因此将这种手术命名为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案之一。
国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陈晓东教授跟随Gnaz教授学习后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经过数年努力,目前已经完成手术近千例,作者跟随陈晓东教授学习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Ganz截骨术治疗技术,并于2016年有幸于天津医院参加Ganz 教授髋关节发育不良保髋手术高级班学习。
成人ddh诊断标准

成人ddh诊断标准
成人DDH指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出现髋关节脱位等症状,没有具体研究表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标准是什么,但是在临床上一般通过发病过程、临床查体,以及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1、发病过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会有明显单侧,或者双侧的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不适。
发病严重时,会出现两条腿不等长,或继发双大腿前侧、双侧大腿根辐射到膝关节前侧等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
2、临床查体: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会发现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受限。
还有4字试验阳性,即平躺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放置在伸直腿的膝上,同时下压弯曲腿的膝盖部位,会出现疼痛的临床体征;
3、辅助检查: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盆骨、股骨关节的形态出现异常,如股骨与髋臼的对应关系差、股骨头边缘有骨质增生、骨小梁结构改变等。
骨盆正位测量异常,如中心边缘角变小、髋臼覆盖角增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盂唇:在胚胎发育至7~8周时,间质细胞分化形成 关节囊和盂缘,当受到任何刺激均可使正常间质 停止吸收出现盂唇。盂唇在盂缘上方常与关节囊、 圆韧带连成一片,有时呈内翻、内卷状影响股骨 头复位。
1.新生儿期检查法
1.1外观与皮纹:髋脱位时大腿、小腿与对侧不相 称,臀部宽,腹股沟褶纹不对称,患侧短或消失。 臀部褶纹亦不相同,患侧升高或多一条,整个下 肢缩短,且轻度外旋位。
▪ 1.2股动脉搏动减弱: 腹股沟韧带与动脉交叉以下一横指可扪到股动
脉,股骨头衬托股动脉,搏动强而有力。股骨头 脱位后股动脉衬托消失,搏动减弱,检查需两侧 对比观察。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
▪ 小于6月龄患者因髋臼和股骨头主要为软骨,x线平片不能 显示,最容易通过超声检查作出形态学评估,超声还能提 供髋关节稳定性的动态观察。
▪ 半脱位时:股骨头与髋臼之间可见 较宽间隙,两者不能完全 嵌合,骨性髋臼发育不良,由于股骨头向后上方移位,髋臼受 压变形。
▪ 完全脱位时:股骨头向后上方软组织内移位,股骨头与髋 臼窝完全分离,髋臼窝空虚且变浅。骨性髋臼盖的内缘多 呈平坦型或圆形。
2 较大儿童检查:
2.1 跛行步态:跛行常是小儿就诊的唯一主诉。一 侧脱位时跛行,双侧脱位表现为“鸭步”,臀部 明显后突。
2.2 套叠试验(打气筒征):小儿平卧,屈髋、屈 膝各90度,一手握住膝关节,另一手抵住骨盆两 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压可感到股骨头向后 脱出,膝关节向上提可感到股骨头进入髋臼。
股骨头预测骨骺法
股骨头预测 骨骺法即以 股骨颈上缘 为底边,作 一等边三角 形,三角形 顶点为预测 股骨头骨骺, 再结合 Perkin方格 法判断。
股骨头预测 骨骺法
4.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 与H线相交形成的锐角,称 为髋臼指数。出生时,髋 臼指数为25.8~29.4°,6 个月婴儿19.4°~23.4°, 2岁以上者在20°内。当小 儿步行后此角逐年减小, 直到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 度左右。大于正常值者说 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 臼发育不良。多数学者认 为超过30°就有明显脱位 趋向。
▪ 国际上常用的方法是Graf法:探头置大转子上,纵轴和躯干纵 轴平行,前后平行移动探头,以获得较清晰的髋额状断面声像, 测得α、β角。
▪ 根据α、β角的大小将髋关节分为4型:
▪ Ⅰ型:α>60°、β<55°属正常髋关节,骨性髋臼发育良好;
Ⅱ型:α43°~60°,β55°~77°,即髋关节发育不良; Ⅲ型:<43°,β>77°,半脱位; Ⅳ型:完全脱位。 α角(骨顶角)是指由骨顶线(BD)和基线(AB)相交而成的夹 角; β角(软骨顶角):由软骨顶线(BC)和基线(AB)相交而成的 夹角 。
▪ 优点:对于接受Pavlik吊带治疗的婴儿,可追踪髋关节 的发育情况,减少拍片次数,并早期发现失败病例。为 无创、可重复性好的敏感方法。
▪ 缺点: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可能造成对正常髋的过 度治疗,适宜用于初步筛选。
C
d
影像学检查- X线
▪ 一直以来,X线平片是诊断发育性髋脱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其简便性、经济性使之具有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2.3 Nelaton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正常通 过大转子顶点称为Nelaton线。脱位时大转子 在此线之上。
2.4 Trendelenburg试验(臀中肌试验):嘱小儿 单腿站立,另一腿尽量屈髋、屈膝,使足离地。 正常站立时对侧骨盆上升;脱位后股骨头不能 抵住髋臼,臀中肌无力,使对侧骨盆下降,从 背后观察尤为清楚。是髋关节不稳定的体征。
▪ 胎儿髋关节髋臼指数从16周的60至新生儿降至43.3, 而园韧带长度增长3.1倍,髋臼深度只增长1.8倍。
▪ 已知维持髋关节的稳定主要有三大因素:髋臼直径、 深度与股骨头的比例,髋臼深度与园韧带长度的比例, 髋关节周围肌肉。只要有两个因素异常即可影响髋关 节的稳定性。
二、遗传因素 ▪ 多基因遗传在发病中有一定作用,患儿有家族史的是没有家族史的7倍。
肌肉和肌膜:随着股骨头的上移脱位,内收肌、髂 腰肌紧张,臀肌、阔筋膜张肌的不同程度的挛缩。
分型
髋关节脱位可分为两大型。
一.单纯型 1. 髋臼发育不良型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二.畸形型
1.髋关节发育不良
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早起常无症状,生后 有很高的比例呈现髋关节不稳定,X线常以 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有的随生长发育而 逐渐稳定,有的采用适当的髋关节外展位 而随即自愈,但是也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 着髋臼发育不良的改变,年长后出现症状, 尚需进行手术治疗。
行走后单侧者表现跋行,双侧者行走左右摇摆如鸭步。 体查患肢缩短,臀纹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患肢股骨头 凸出,髓外展受限,曲(Trende-lenbrg)氏征阳性,牵拉 推送患肢,股骨头可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
倘若每个新生儿出生后均能做常规检查,在3~7天内明 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其疗效最理想。
1岁内明确诊断,可成功治疗,日后X线检查可完全正 常,说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畸形型
均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 位僵硬,不能屈曲,双足呈极度外旋位, 为先天性关节挛缩症。有合并并指、缺指、 拇内收畸形。该型治疗困难,疗效不佳, 均需手术治疗。
临床检查 DDH患儿站立和行走较晚,婴儿期未行走时表现为大 腿内侧皮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患侧臀纹升高或较 多。Ortolani检查外展受限、可感到股骨头滑进髓臼或听 到弹响,Barlow检查有半脱位和后脱位。
2.骨盆平片测量法
▪ 如图所示两侧髋臼Y形软骨 连成为Hilg-eneriner线,简 称为H线,股骨上端距H线
之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
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为内侧
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 9.5mm,内侧间隙为4.3mm。 若上方间隙小于8.5mm,内 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
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 7.5mm,内侧间隙大于 6.1mm可诊断为髋关节脱位, 此法简易可靠。
髋臼指数
5.CE 角
也叫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即股骨头中心 点与H线的垂线,髋臼外缘 与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所形 成的夹角。其意义是检测髋 臼与股骨头相对的位置,对 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有价 值。此角正常范围为20~ 46°,平均35°。15~19° 可疑;小于15°甚至负角, 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 半脱位。
方可见三角形透亮区。 ▪ 股骨头近端骨化中心出现(4~6月龄),即可推荐。
1.Von-Rosen (外展内旋位)摄片法
婴儿仰卧位,双下肢 外展45度,尽力内旋位 摄片。正常时骨干轴线 向上的延长线经髋臼外 缘相交于腰5与骶1的平 面以下。但脱位时此线 经髂前上棘相交于腰5骶 1平面以上。
Von-Rosen (外展内旋 位)摄片法
外侧线 (Calve线)
8.Sharp 角:
该角对Y字形软骨闭合后检测髋臼发育不良有意义,它 不是诊断髋脱位一项指标,而是随访判定髋臼发育情况 的指标。即两侧泪点的连线和泪点与髋臼外缘连线所形 成的夹角。测量正常值约男为32度~44.5度,女为34.5度 ~47.5度。
流行病学
Barlow(1962)发现初生时1.08%新生儿有髋关节 不稳定,超过3.5天减少一半,自然治愈率58 %。 Ramsey(1976)检查了2.5万婴儿发现,新生儿 存在100%髋关节不稳定,这只是先天性因素, 并不完全发病。
病因学
一、解剖结构欠缺
▪ 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时髋臼深度变浅,致使髋关节 不稳定,是本病的解剖学欠缺。对胎儿的解剖观察发 现,髋臼深度值(臼深指数/髋臼直径100)从胎儿4月 的67.8,至出生时下降至46。
圆韧带:改变不一,有的可拉长、增粗、增厚,有 些病例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
关节囊:松弛,随股骨头上移而拉长、增厚,关节 囊前方髂腰肌经过处出现压迹,严重呈葫芦状, 妨碍股骨头复位。
骨盆:单侧脱位骨盆倾斜。双侧脱位骨盆较垂直、 前倾。
脊柱:单侧脱位由于骨盆倾斜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 双侧脱位由于骨盆的垂直,腰生理前凸加大,臀 部后凸。
CE 角
6. Shenton 线:
正常闭孔上缘弧
形线与股骨颈内 侧弧形线相连在 一个抛物线上, 称为Shenton线, 髋脱位、半脱位 病例,此线完整 性消失。
Shenton 线
7.外侧线
(Calve线) ▪ 外侧线 (Calve线) 即髂翼的外 侧面与股骨 颈外侧面的 弧形连线, 正常为连续 的。
骨盆平片测量法
3.Perkin象 限
当股骨头骨骺核出现后可 利用Perkin象限,即两侧髋臼 中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 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垂线 (P),将髋关节划分为四个象 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 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为半脱 位,在外上象限为全脱位。
Perkin 象限
Perkin象限
新生儿正常股骨 上端鸟嘴状突起 位于内下象限内。 若在外下象限为 半脱位,在外上 象限为全脱位。
三、激素学说 ▪ 分娩时母体分泌大量雌激素,髋关节处于松弛状态。
四、机械因素 ▪ 臀位产使髋关节在异常的屈曲位置上遭受机械压力,容易引起股骨头脱位,
并进一步引起局部生长发育的异常。
五、宫内异常 1、羊水过少、巨大儿发生率高——宫内空间狭小,胎儿活动范围减少。 2、女性比例高——女孩对母体内的韧带弛缓素敏感。
1.3 Allis征:
~ 新生儿平卧、屈膝85度 90度,两足平放床上,
两踝并拢可见两膝高低不等(患侧低于正常侧)。对于 单侧髋关节脱位有效。
1.4 Barlow试验(弹 出试验):是诊断髋 关节发育不良、髋关 节不稳定的可靠方法。
1.5 Ortolani征(外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