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操有感
读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之曹操有感_初中作文

读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之曹操有感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读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之曹操有感,感谢您的阅读!今天我读了一篇《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之曹操》,读后我了解了曹操的一生。
说到曹操,我就马上想到京剧里唱的白脸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曹操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大奸臣,又是一个大奸雄。
但是我读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之曹操》这篇文章以后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
曹操是一个政治家,为了得到权力,曹操将汉献帝迎进许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196年,中原地区由于战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粮食短缺,曹操认识到了其重要性,设置了田官,招募流民到许昌种田,恢复农业生产,位进一步壮大军事实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招官上,曹操改变了从来的招官制度,不管是农民、纤夫,还是商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上朝做官,如曹操手下的徐晃张辽……虽然这些人出身低微,但都被重用。
曹操还是个军事家。
为削平北方诸侯割据,曹操远交近攻,先消灭了实力较弱的吕布、张绣、袁术,最后再对付实力强大的袁绍。
公园200年,双方在白马大战,袁绍兵败,损失大将颜良、文丑。
袁绍大怒,调动10万大军向只有一二万人的曹操进攻,两军对垒于官渡。
曹操夜袭乌巢,火烧军粮而置袁绍于死地,袁绍手下的将军一个接一个投降曹操,顿时袁军大乱。
袁绍全军崩溃,只带800人逃回了河北。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曹操以自己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打败了劲敌,为统一北方扫清了障碍。
曹操更是个文学家。
他的诗作都为乐府诗体,继承了四言诗和五言诗的传统。
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等。
曹操的诗歌气韵称雄,质朴苍凉。
曹操那种有感而发,歌以咏志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他的提倡和奖励下,才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时期。
为什么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呢?因为曹操小时候机警聪明,而且还是个用功读书的学生,他从小就非常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的精华,所以长大后文韬武略。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读《曹操的启示》有感:时势造英雄
曹操的启示是一部充满历史感与价值观的经典之作。
通过曹操的精彩表述,深刻地展现出时代需要英雄者的重要性。
国家面临重大问题,只有有远见且勇气可以改变未来的英雄者,才能真正引领时代前进。
曹操以“非改时势,不可夺天下”的话语,醒悟人们对于时代的重要性。
在古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王者,都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从容处理任何难题,从而使自己的国家得以生存。
只有英雄者才有力量改变时代的变化,他们能够以超人的智慧及勇敢的行为,为国家带来光明的未来。
曹操也提到,要成为英雄,就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信念,乐观进取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守法纪律,勇往直前,无论怎样都不会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曹操的启示展示了英雄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应该尊重时代的变化,勇敢面对任何困难,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决心,勇往直前,获得成功。
读《曹操过华容道》有感作文

读《曹操过华容道》有感作文最近读了曹操过华容道这一段故事,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
想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领着残兵败将一路奔逃。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觉得狼狈不堪。
曹操啊曹操,平日里威风凛凛,号令天下,可这一回,算是栽了个大跟头。
话说这曹操带着他那一群丢盔弃甲的士兵,一路逃窜,人困马乏,又饥又渴。
那模样,哪还有往日的雄姿英发?就像一群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吧唧的。
曹操这一路上,心里估计是五味杂陈。
他或许在懊悔,自己怎么就轻信了庞统的连环计,怎么就没识破黄盖的苦肉计。
他那聪明的脑袋瓜,在这一刻似乎也不管用了。
他心里肯定在想:“我曹操英明一世,咋就在这赤壁栽了这么大一跟头!”再看看他身边的将士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疲惫。
他们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本以为能建功立业,享受荣华富贵,可没想到如今落得这般田地。
终于,他们来到了华容道。
这华容道啊,道路狭窄,杂草丛生,看上去阴森恐怖。
曹操心里估计也在打鼓,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条活路。
可没办法,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曹操骑在马上,不停地催促着士兵们加快脚步。
他的声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反而带着一丝颤抖。
风呼呼地吹着,吹得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嘲笑他们的失败。
就在这时,关羽出现了。
只见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地站在路中央。
曹操的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完了。
可曹操毕竟是曹操,他眼珠子一转,打起了感情牌。
他想起自己以前对关羽的恩情,希望关羽能放他一马。
关羽那一脸的严肃,让曹操心里直发毛。
关羽心里也在纠结啊,一边是军令如山,一边是昔日的恩情。
这可真是难为了关二爷。
曹操在那里好说歹说,说得那叫一个声泪俱下。
关羽的心终究还是软了,他长叹一声,让开了道路。
曹操一看,大喜过望,连忙带着士兵们匆匆离去。
那模样,就像一群受惊的兔子,生怕关羽反悔。
读完这一段,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曹操这狼狈的样子,还真是少见。
不过笑归笑,仔细想想,这里面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看曹操读后感

看曹操读后感《看曹操》是一部以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曹操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曹操的一生为主线,描绘了他的成长历程、政治斗争、军事征战以及家庭生活,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曹操形象。
在阅读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曹操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被一些人称赞为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被一些人批评为残暴的暴君。
然而,通过《看曹操》这部小说,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中展现了曹操的聪明才智、决断果断、勇猛果敢的一面,也展现了他对待家人和部下的温柔和关爱。
曹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在小说中,曹操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立体和真实。
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他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真诚,对待部下也非常宽容。
他在政治斗争和军事征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和父亲。
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让我对曹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了更多的思考。
通过阅读《看曹操》,我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他的政治理念和军事策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形象也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通过这部小说,我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总的来说,阅读《看曹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曹操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复杂,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这部小说,我对曹操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历史和文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自己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读曹操观沧海有感

读曹操观沧海有感《观沧海》是一首宣扬曹操个人进取精神并且蕴含丰富哲理的诗作。
那大家读了什么来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曹操观沧海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曹操观沧海有感篇1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汹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叹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人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逢的沧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岛屿,想到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是何等激奋!这是诗人眼前的岛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掠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英雄本色;波涛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于是诗人叹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读曹操观沧海有感篇2《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非凡之作、大家手笔。
它最大的成功是通过对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刻思考和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这是此诗永恒的魅力所在。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世宦之家,年轻时也想做一名能臣报效朝廷,但现实却令他倍感失望,先是黄巾起义,阉党之争,继而董卓之乱,汉王朝危若覆卵。
为维护汉王朝的统治,曹操曾挺身而出,清剿黄巾,刺杀董卓,不可谓不忠、不勇。
但他更清醒地看到,汉王朝的毁灭已是不可挽回。
于是他独树旗帜,挟天子以令诸侯,希望完成统一大业。
这首诗就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所写。
面对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他不会忘乎所以,更不会失意消沉,在他看来,困难与奋发都是人生历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动荡与安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关键是要有一个正视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诗言志,字里行间,我们不是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思想和态度吗?读曹操观沧海有感篇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读《曹操》有感

。
到 了极 其严重的破 坏 ,中原地 区 出现 了 “ 白骨
’
蔽平原”的悲惨景 象。 于是 曹操积极推行 “ 屯
田”政 策。 “ 屯田”政策分为 “ 民屯”与 “ 军
屯” 两种 。 “ 屯” 就是 召 集 百 姓 ,编 成 组 开 民
那些 出身卑微却 有专长的人 。如张辽、徐晃 虽
谛 (芍 嫘 ) ( )
出身于寒 门,但 因都 有一技之 长 ,均被提 拔为
大将 。所 以当时投 奔 曹操 的人很 多,形成 了猛
将如云 、谋 臣如 雨的盛 况 ,为 曹操 打天下打下
了 坚 实的基 础 。
曹操 的军事才能更是极其 突 出。在战争 中
未 湃 却l
帮
耜
谚 压
荒种地 , “ 屯民”直属 国家管理 ,收获时只交
给 国 家 四 至五 成 粮 食 ; “ 屯” 就是 边 防 战 士 军
量 莲
据 学 导 方
守边种地 ,收获的粮食全部上缴给 国家。曹操 的这一政 策 ,使 中原农 业很 快得 到 了恢复。 此外 ,知人 善任也是 曹操一 个很 突 出的优 点。他 打破 了汉末 以来官位世袭 的传统 ,重用
他 常能变被 动为主动 ,化劣势为优势 ,也创造
了许 多以少胜 多、以弱胜 强的战例 。
读 《曹操 》这本 书 ,我 不仅 全面 了解 了曹
操这 个著 名的历 史人 物 ,而且还增加 了我的历
史知 识 。
lO 0 7 8 t 2 1 . — 考 . I I
今 天 ,读 了 《 曹操 》这本 书后 ,我对 曹操
有 了新 的认识 。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1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
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
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2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读《中国著名帝王传——曹操》有感

曹操的这种快速作战风格,也影响了下属的军官,我们可以从曹操下属的一些作战案例可见一斑。
比如建安五年三月,袁绍率领大军由黎阳出发,渡过黄河,攻打于禁在延津一带部署的防寨,曹操派乐进率领5000人驰援,临行嘱咐乐进将军队全权交给于禁调度,于禁知道袁绍亲率大军,便判断袁军的行动必然迟缓,于是决定采取主动攻势,在于禁的规划下,于禁的部队秘密渡河,以疾如风的速度绕过袁绍的主力部队,连环攻击延津北岸向西的二十几座营区,并放火烧焚,斩杀数千袁军,俘虏了何茂等十几位将领,由于于禁调动部队极快,地形又熟悉,袁军根本无法捕捉,进入延津的庞大军团找不到敌人,分开驻守又经常遭到于禁部队的袭击而击溃,最终迫使袁绍把不好惹的于禁丢在一边,改从白马津渡河,攻打白马城……,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因为曹操快速反应的军事风格,已经影响了下属的各个将领,于禁虽然在关羽水淹七军中抓住并投降,好像很弱,但是从这次战役中我们能够看出于禁作为跟随曹操几十年老臣的作战风格,颇有曹操的快速作战风格,这就是曹操团队的军魂。
所以,如果真的要实现企业的业绩目标,各办事处的将领就必须要学习曹操的快速作战工作作风,遇到问题,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目标和自律的能力是办事处兵团具备这种作战素质的根本保证,记得去年有一个企业的项目经理讲述成功案例的时候,说自己把合同都拿到手了,坐在火车上,发现竞争对手以为这个项目还有机会,还在拉着设备往客户那里去跑呢,这种优秀的案例,就是快速反应的市场体现,现在的市场工作,谁快,谁就赢,比如,客户遇到一个设备问题,那么,谁第一个能给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客户就会感激其帮助而优选谁,这就是速度,这就是效率,同样的时间内,谁能快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谁就会获得竞争的胜利。
然后张辽夜募壮士八百,次日大战,张辽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张辽叱孙权下战,孙权不敢动,望见张辽所将众少,乃聚围张辽数重。张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张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张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张辽率众从早上杀到中午,吴军气势大受挫折,张辽回到城池后修理守备设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然城不可拔,便撤军还。张辽等拒守合肥,败走孙权,固然与其力战分不开,但是究其根底,实乃曹操用兵谋略的胜利,这反映出曹操在头脑冷静之时,的确具备善于度势、料敌、 知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曹操有感
今天,读了《曹操》这本书后,我对曹操这个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
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诗人,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至今传诵,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失败者,故后人称之为“奸雄”。
如果除了官渡之战外,都以败局收场。
曹操的失败,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也正因为他心胸狭窄、疑伸疑鬼、一意孤行。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此失传。
曹操骄傲自大,心胸狭窄,心理容不下别,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例。
杨修聪明过人,口才又好,但他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对于曹操也毫无顾忌。
因而曹操十分讨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赶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忆力惊人,思维敏捷,而且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嫉恶如仇,伶牙力齿。
在曹操面前毫不客气地数落曹操手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恼怒不已,祢衡面不改色,尖嘴薄舌
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睛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劝告,是耳朵脏;不懂历史,是身体脏;不容诸侯,是独自脏;想篡权,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品质、野心、肮脏也被暴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曹操的文学贡献。
也被历史尘埃所淹没,试看,经过多年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其严重这尘埃好比是人们对历史中曹操的评价,“奸雄”也成了曹操。
千古留下的骂名也不由得令人摇头叹息,感到悲哀!
以往人们提曹操,我就会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白脸奸臣,在这里,人们只看到了曹操的阴险狡诈的一面却未看到他治国有方的另一面。
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的破坏,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于是曹操积极推广“屯田”方针。
屯田方针分“军屯”和“民屯”两种。
“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
屯田农民真属国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获时只交给国家四至五成的粮食;“军屯”就是边防将士边守边种地,收获的粮食全部都上交给国家。
曹操此举,使中原农业得以很快的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是很突出的一个优点。
他打破了汉末以来官位世袭的传统,宣布重用那些出身低贱却有专长的人。
如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等虽然出身寒门,但有一技之长,都被提拔成了大将。
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曹操的军事才能也是极其突出的。
在战争中他常能以已之长补已之短,变被动为主动,化劣抛为优势。
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如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袁绍想:以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直捣曹操的政治中心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手下只有两万的兵力,当他得知袁绍要发动总攻时便同谋分析当时的形势,利用袁绍优柔寡断。
内部意见不统一的弱点,设计谋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
我这个人,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