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的演变

合集下载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李若昭 6002210019【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

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

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

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

【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

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

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

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

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

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

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

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

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

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

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

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现英国女王自从光荣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如此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国的国王、贵族并非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他们恰恰是英国现代民主制下,承载人们对文明、秩序、传统的寄托。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他们的贵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英国前现代社会的贵族,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的贵族,是旧贵族;现代社会中的贵族,是新贵族。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的两大皇族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爆发玫瑰战争,导致旧贵族所剩无几。

因此,伴随光荣革命新兴的上层中产阶级,以及旧贵族中的小贵族,两者合流就构成了新贵族。

通过剥夺旧王权制下的天主教财产,以及给予当时国教新财富和新特权,新贵族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贵族,而不再是以土地经营方式为主的封建贵族。

王权作为贵族制的象征,而新贵族是两方势力的合流,在英国转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代替了旧制度中的老贵族,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新兴的市民阶级,成为英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坚力量。

新贵族代表了当时最有创造力的生产方式,当时的贵族是土地所有者、国教人士、军官、银行家、大商人,是英国持续近百年过程中的精英团体,是社会的主导。

其实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贵族政治,属于隐秘的贵族政治。

因为美国是新世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不存在封建贵族,但这并不表明美国不会在自我生长中发展出精英力量。

美国没有英国那样因为血统而产生的权力精英,但美国仍然是精英统治,美国总统的权力要远远大过英国国王。

只是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政治家不由血缘关系连接,他们仍然是少数人,仍然遵循着“精英”圈子的特定规则。

在英国社会,贵族与国王和人民是如何协调在一起的?英国议会有三个部分:国王(王在议会)、贵族院(上院)和平民院(下院)。

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

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

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英国历史上的王权斗争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自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成功征服英格兰开始。

这场斗争展现了英国君主制度的演变和权力较量,同时也成为英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诺曼底入侵与威廉一世的王权巩固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于1066年成功征服英格兰,建立了现代英国的基石。

他通过法制改革和控制贵族的土地,巩固了自己的王权。

威廉一世引入别动队系统,有效监督贵族,并通过制定《朝廷封建法》等法律,强化王权,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亨利二世与托马斯·贝克特的争斗12世纪的英国,亨利二世成为强大的国王,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王权来控制教会。

然而,他与担任大主教的托马斯·贝克特产生了冲突。

贝克特坚决维护教会的独立地位,这导致了与国王的严重对立。

最终,亨利二世放任下属将贝克特杀害,但此举引起了各方的愤怒,并迫使亨利二世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三、英王约翰与大宪章的签订在13世纪初,约翰成为英国国王,他的统治充满争议。

贵族们对他的统治不满,加上外交失败和征税过重,导致了王权的持续动荡。

在这个背景下,约翰被迫同意签署《大宪章》,承诺不侵犯贵族特权,保护教会权益,并限制自己的权力。

这一事件被视为君主专制受到制约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续英国立宪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约洛条约与权力分享14世纪初,英王爱德华三世无子嗣,导致继位问题引起争议,形成了约洛战争。

最终,英格兰和法国的贵族达成了约洛条约,规定法国王位将归英格兰国王的王储拥有。

这一条约虽然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被废弃,但体现了权力分享的尝试和对君主专制的质疑。

五、斯图亚特王朝与议会的崛起17世纪,英国爆发了斯图亚特王朝的骚乱。

斯图亚特王朝威权主义的统治方式引起了国内外各方的不满。

经过内战和光荣革命,英国议会的权力逐渐得到增强,君主的权力逐渐被限制。

《英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批准,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英国王权斗争的一个重要节点。

总结:英国历史中的王权斗争反映了君主权力和其他力量之间的较量,塑造了今天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试分析近代以来英法政治制度的演变内涵及特点

试分析近代以来英法政治制度的演变内涵及特点

试分析近代以来英法政治制度的演变内涵及特点一、英国的政治制度内涵及特点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近代英国制度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形成是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开始的。

英国资产阶级在17世纪革命初期就把议会的下院作为与国王斗争的阵地,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这样,《权利法案》以成文法的形式宣布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的确立。

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现代议会制度形成了,可以看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与国王的斗争中,议会的权力不断扩大,最终超越国王,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二是在议会中,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

英国的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它所确立的制度和形式成为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的样板。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利法案》,对王权进行了种种限制,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除了安排王位继承顺序外,还规定:“国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做出决定了,他所有的决定只有经过枢密院成员的签署才能生效;为了避免国王的权利凌驾于法律权威之上,议会取代国王拥有了任命法官的权利;国王的赦免权也受到了挑战,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国王就不能随意赦免了。

”这就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至此,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确立。

在17世纪,英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3.现代政党形成和政党制度的发展英国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这与其议会制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出现了。

然而,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因为它们仍然只是指一些不固定的议会派别,既没有政治纲领,也没有固定的组织,更没有权威的领袖。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背景(1)历史渊源:13世纪初,《大宪章》签署,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阶级基础: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

3.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发展: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中英内阁的不同英国的内阁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中国明代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是皇权强化的体现。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完善1.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实际上是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1.古代英国王室起源- 英国王室起源于11世纪的威廉征服者,他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了诺曼底王朝。

- 英格兰王室的继承权传递规则逐渐形成,根据血缘关系和继承顺序确定下一任国王。

2.名义上的王权与议会权力- 英国王室在中世纪时期具有实际政治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议会日益获得权力,国王的权力逐渐限制。

- 英国1649年发生的英国内战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使英国王室一度被废除。

3.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君主立宪制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确立,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接受了议会的限制,实行国王与议会共治。

- 《权利法案》确保了国会的法律制定权和财政控制权,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降低。

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继位于1837年,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国王,将英国王室的影响力和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期统治期间,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帝国,并扩大殖民地和领土。

5.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 由于20世纪初英国君主的姓氏变化,国王乔治五世成立了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确定了英国王室的官方姓氏为“温莎”。

6.现代英国王室- 当代英国王室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领导,她于1952年继位,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 现代英国王室以公益事业、外交活动和代表英国的象征形象为主要职责。

附件:1.英国王室谱系图2.维多利亚女王的官方肖像照片3.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成立公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君主立宪制: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2.光荣革命:指1688年英格兰发生的政治事件,威廉三世接替国王詹姆斯二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权利法案:于1689年通过的英国法案,为国会赋予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1832年改革
1867 年改革
背 1.工业革命展开,工业资 景 产阶级兴起,要求参政。
2.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 冲击在英国掀起改革浪潮。
宪章运动等 群众运动风 起云涌。
1884年改革
1.人口素质提高。 2.工人获得选举权。 3.政党竞相改革。
内 容
降低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 资格限制;取消一些衰败 选区;给予新兴工业城镇
光荣革命前
光荣革命后
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
对国王负责 (国王控制行政权)
对议会负责 (行政权独立于国王)
国王“统而不治”
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①内阁对议会负责,掌握行政权,国王 统而不治 ;
②内阁由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 袖组阁;
三、完善--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 代议民主制发展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基本特点 (国家象征
(行政权)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君主
负 组多

责 阁数
命大贵族) 举
选民
司 法独 立
(司法权)
英国国王的职位是世袭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 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 阁和议会行使,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责任内阁 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
责任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首相由议会多 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 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首相提名 内阁,内阁成员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集体对议会负责。
政党: 两党制的形成和演变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内阁
组 织
君主 任 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18 年下院提出 《 69 三年 法案 》 ,他立即否决 。直到

闷 I 亚

19 年 , 64 出于对外战争的需
要 ,威 廉 三 世 才 签 署 了此 案 。自 10 7 7年起 , 国君 主 英 不再 行使议 会 立法 否决权 , 但在法 律 意义 上仍然 保 留 着 这 一 权 力 。而 且 ,国王 有 时还可以通过赏赐官职 、年
影响、 控制议会和政府 。 先看立法 方 面 。 “ 荣 光 革命”后议会虽然剥夺 了国 王 的许 多特权 ,但 又保 留 了
国王 的部 分 立 法 权 力 。 当时
能生效 。尽管 三方 的立法权 限并 非 均 等 。
第一位立宪君主威廉三 世 相 当珍 视他 的那 部分 立法
的曲折演 变过程 。在 1 7世
为 很 快 受 到 抨 击 ,在 议 会
里 ,激 进 派议 员 丹 宁 提 出议
案 , 出 : 国王 的势力 已经 指 “ 增 长 ,现在 正在增长 ,但应 当被 削 弱 。” 表 明 : 到 十 这 直 九 世 纪初 ,国王在 政治生 活 中仍 然起 到一定 作用 。 “ 荣 革 命 ”后 英 国 国 光 王享 有 某些 特权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首先 ,同 “ 光荣革 命 ”的性 质有 直接关 系 。这 场 革命 不 仅 是 资产 阶级 和 新 贵族 之 间的一 场合作 ,更 是 资 产 阶级 、新 贵 族 与 封 建 势 力 之 间 的妥 协 。他们 明 白 :若 是威 廉 来英 国 ,只能 做一 个 统 而不 治 的虚 君 ,否 则 英 国就 不 会 在 短 期 内实 现 政 局 稳 定 ,他 们 的 利 益 就 不 会 得 到 有 效 的保 护 ;同 样 ,如果 威廉 得不 到一名 国
保 留大量封建残余 。“ 光荣 革命 ”主要是 由土地贵族发 动的 ,新政权建立后 ,傣禄
和 官职 这些 政治上 的战利
和 《 判乱法案》的规定 ,在
18 - 10 6 9 7 2年 和 平 时 期 维
持 了超 过 规 定 数 额 一 倍 的
军 队 ,对 此议 会并 未认 真 干
预。
品 当然 在 他们 中间分 配 ,在 政 变 中扮 演 配 角 的资产 阶
个 重视 宪法惯 例超过重视
的显赫威势 ,企图恢复乔治 一 世 以来 大 大 削 弱 了 的王 权 ,为此他授意设立一个专 务 收买议 员 的机构 ,并 亲 自 审 阅议会 投票记 录 ,对 称 意
的投 票 者 加 以赏 赐 。他 的行
制议会 。英 国退 出 “ 班牙 西 王 位 继 承 战 争 ”一 事 就 是 君 主运用 上 院贵族 任命权 控 制 立 法 机 关 的典 型 事 例 。 再看行政 方 面 。 7世纪 1 末英 国出现 了一党 内阁 ,但 该 内阁始 终 没有 摆 脱 萌 芽 状 态 ,很 重要 的一 点是 ,当 时 缺 少 一 名 能 够 取 代 国王 独 自领 导 内 阁 的首 相 。威 廉 三世名义 上和实 际上都 是 政府 首脑 ,他 直 接任命 内阁 成 员 , 出席 并 主 持 内 阁会 议 ,在讨 论 重 大政 策 时 ,他 的 旨意 常 常 起 到 拍 扳 定 音 的作 用 。 7 2年 的安 妮 女 王 10 才 能平庸 ,健康 不 佳 ,但 她 并 未 因此 放 弃 职 责 。她 一 贯 坚持 “ 臣为君 仆 ” 的封 建 传 统 观念 ,屡 次根 据个 人好 恶 任 免 大 臣 ,她 先 后 重 用 的几 位 大 臣都是其宠 幸亲 信 。在 汉诺威王朝 前期 ,即乔 治一 世 和乔治二世在 位 时期
级 原 因 ,主要 是 大地 产者 长 期 掌握 国家政 权 ,政 治领域
善的情况下 ,历代 国王并未 严 格执行法 律 ,如威廉 三世 就违反 18 6 9年 《 权利法案》
中无休止 的辩论争吵 ,渐渐
失 去 了参 加 内 阁会 议 的兴
趣 ,指 定 一 位 大 臣 代 为 主 持 。随后 在位 的乔 治二 世 沉 酒酒 色 , 于政 事 。 懒 乔治三世 在 位 前 期 王

二 后, 本 过“ 济 ”“ 学 术 造 通 经 立国 、科 技 创 战 日 立国 等战 集中 发 经 使日 经济 速 ” 略, 全力 展 济, 本 迅 发 成为 展, 仅次于 的 大 济 。 着 济 美国 第二 经 强国 随 经 实 不断 强, 本开 “ 济 ” 政 力的 增 日 始由 经 大国 向“ 治大 国 和“ 事 ” 进, 经 力 为 盾, 建 ” 军 大国 迈 以 济 量 后 以 立

( 旬亘亘亘Biblioteka 聆) —仅 美国 强 军 力 在 治 加强 边 次于 的 大 事 量; 政 上, 多 外 交, 求 交 立 企图 脱“ 美 交 的 影, 谋 外 独 性, 摆 依 外 ” 阴 减弱 的 制力, 高 太 务的 导 日 美国 控 提 对亚 事 主 权。 本 谋 亚 事 导 努 不 严 影 到 求 洲 务主 权的 力, 仅 重 响 美日 同 发 前景, 且 美国 地区 主 权 盟的 展 而 会对 在该 的 导 提出 重 严 挑战。 此, 会 本 防 因 美国 对日 加以 范。日 本 国 面 狭 自 资 贫乏, 土 积 小, 然 源 其出口 型 济 导向 经 易 受 环 约。 湾海 是日 外部 境制 而台 域 本西南 航线的 必 经 路, 年通过 条航 之 每 这 线的日 易 亿吨 本贸 达5 左 右, 包 本所 0 石 这 美国 利 其中 括日 需9%的 油。 样 可以
强大的 事 量为 军 力 保证, 外 手 辅以 以 交为 段, 输出日 本文 更多 参与 定世 策, 使日 成 化, 地 决 界政 力争 本 为 世界 大国, 多 化 界的 要一 为 日 成为 极 世 重 极。 此, 本 在 济 提出 筑以“ 形 式” 主 经 上 构 雁 模 为 体的“ 亚 东 经 济圈 、环日 济圈 , 建立以日 核 、 ”“ 本经 ”力图 本为 心的 以 美 相 衡的 太次区 经 合 在 事 与 欧 抗 亚 域 济 作; 军 上, 千方百计扩充军事力量, 使其发展 在亚太地区 成为
太 上的 有海 道, 平洋 所 上通 控制日 与 南亚间 本 东 的 海 交通 控 本的 外贸 和 料 输, 而 上 线, 制日 对 易 原 运 进
影响日 经济发展。同 本的 时美国 可利用台 湾抑制日 本的 军事力量向 南发展, 制约日 本在亚太地区 称 霸。
基于 述战 素的 略因 考虑, 不 上 美国 会轻易 弃 放

A 1 乡 亚
通行的仍然是 “ 王在议会 ” 、 三位一体 的政治体制 ,即由 国王会 同两院组成议会 ,共
同执 掌 立 法权 。每 项 议 案 须 经 上 、下 两 院 和 国王认 可 方
“ 统而不治 ”的虚君 。实 际
上 ,英 国近 代 王 权 经 历 了较
为 曲折 的变化 ,就 总 的趋 势
而 言 ,是 朝 着 衰 落 的方 向发 展 着 ,但 具 体 又 有 一 个 由强 变 弱 、由弱 变 强 和 强 而 复 弱
口 河 台 第 中 杨 爱 菊 丁 敬 礼 ( 70) 南前一学 4 60 5
一般认 为 ,由于 18 68
年 “ 光荣革命 ”和一系列 限
制 王 权 法 令 的通 过 ,英 国 国 王很快 便 沦 为 政 治偶 像 ,是
纪末 至 1 纪初 立 宪 君 主 8世 制 建立 的初期 阶段 ,英 国王 权 虽 然受 到许 多法令 的限 制 ,但并非 一落 千丈 。当时 国王仍 然拥有立法 和行 政方 面 的权力 ,能在 一定程度 上
用这 不沉没的 母舰兼 个永 航空 作供应 舰…… 控制西
地 俄 斯的 位。 罗 这一战略 与美国 东 略 生了 的 亚战 发 严重 抗。台 是俄罗 远东与 南亚贸 联系 对 湾 斯 东 易 的 重 地区, 可以 要 美国 通过台 来抑 俄 斯的 湾 制 罗 经济 发 降 其在 亚的 展, 低 东 影响。 时台 海 还 俄 同 湾 峡 是 罗 斯 力 进人 海上 量 南太平洋的的 经 地, 可以 必 之 美国 用台 来阻 罗 事 南下, 缩 在 太 湾 止俄 斯军 力量 压 其 亚 的 战略空间, 其在亚太地区 扩张。 遏制 的 三、台 湾是美国制约日 本在东亚称霸的关 键地
成 文 法 的 国 家 ,而一 种 新 的 宪 法 惯 例 的形 成 需 要 相 当 长 的时 间 。确 立 君 主立 宪 政
体 的法律是 逐 步颁布 的 ,开 始 主要 是 颁 布 一 些 宪 法 性 法律 ,其 他行 政部 门的相关 法 颁 布 较 晚 ,有 一 个 较 长 的 过程 ,直 到工业 革命 完成后 才趋 于完备 。所 以国王能有 较 宽 泛 的 自由活 动 空 间 ,在 立 宪君 主政 体 法 律 尚未 完
台 因 美国 湾。 此, 将成为 解 湾问 最 我国 决台 题的 大国 际 力, 阻 会大大 增加解决台 题的 度。 国 湾问 难 但中 统 一的 流 会因 力 变向, 此, 湾问 终 解 潮 不 阻 而 因 台 题 将 决, 统一终会实现。 祖国
6 a草命, 英国 权的 变 6 20 , , Q 后 王 演
王所必须 的部分 国家权力 , 不 能实 现他借助英 国人力 、
物 力 和财 力 对 法 国作 战 的 目的 ,他 也 决 不 会 离 开 荷 兰 到英 国去 当一 个 政 治 傀 儡 。 其 次 ,是 深 刻 的社 会 阶
(74 16 )王权衰落加 11- 70
快 。尤其 是 乔治 一世 ,他来 自J 欧封 建 国家 ,即位 时年 匕 事 已高 ,对英 国事 务既不熟 悉 又无 兴 趣 ,并 且 厌 恶 议 会
金 、任 命 上 院议 员 等 手 段 控
《亘亘亘亘踌) 刽 —
权 陡然 膨胀 。这位傲慢 自大 的 国王 仰 慕 旧 时 专 制 君 主
级 未 获得 内 阁职 位 和议会
席 位 。土地贵族控 制着 国家 政权 ,为王权 的保 留提供 了 必要 的 阶级 基 础 。 其三 ,英 国长期保存王 权 ,还 有 一定 的思 想 理 论 基 础 ,其 中最重 要 的是约翰 ・ 洛克的 “ 分权”论和以威廉 ・布 莱 克 斯 通 为 代 表 的 具 有 混合 持征 的 “ 均衡制 ”宪 政 理 论 。按 照 洛 克 的分 权 论 ,国家 政 治权 力 应分 为 三 种 :立 法 权 、行 政 权 和联 盟 权 。其 中立 法 权 属 于议 会 , 行政权和联盟权应属 国王 。 其 四 ,王权 继续保 留 同 英 国法 律 制 度 的 基 本 特 点 密 切 相 关 。从 1 7世 纪 末 到 1 纪 初 英 国议 会 虽 多 次 8世 通 过 议 案 削 弱 王 权 ,但 还 以 默 认 的方 式 保 留 了 国 王 的 许多 特权 。 因为 ,英 国是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