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合集下载

英国历史中的光荣革命

英国历史中的光荣革命

英国历史中的光荣革命英国历史上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变革。

它发生在17世纪末期,对英国政体和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光荣革命的历史背景、原因、经过及其对英国和欧洲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7世纪,英国国内政治动荡不安。

国王查理二追求绝对君权,通过重税、违反宪法等手段压迫国会,引发了民众的不满与抗议。

同时,英国人普遍对天主教持谨慎态度,而查理二娶了天主教德国公主,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的矛盾。

这些因素为光荣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革命原因1.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查理一世曾经为争取绝对君权,但在军事与政治上失败。

之后,国会取得了许多权力,成为制衡君主权力的重要机构。

而查理二的统治试图削弱国会的权力,引发了国内政治危机。

2. 宗教矛盾的加剧:英国自宗教改革以来,一直存在着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

君主的宗教信仰也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

查理二信仰天主教,这在新教英国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不满情绪。

3. 经济困境:查理二通过重税等政策剥削社会财富,导致经济衰退,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而引发了广泛的不满情绪。

三、革命的经过1. 康普顿合约:英国国会派出代表与进步贵族与自由派谈判,达成康普顿合约。

合约要求国王遵守宪法,并限制王权。

2. 安娜女王的登基:查理二去世后,由其女儿安娜登基。

安娜女王表示愿意接受康普顿合约,并开始进行改革。

3. 威廉三世的入侵:为了推翻君主立宪制度,辽宁贵族威廉三世发动了一场入侵,迫使安娜女王与丈夫共同宣布在国王查理二去世后王位的继承权。

4. 光荣革命的实现:威廉三世顺利登上王位,安娜女王与丈夫被迫流亡法国。

威廉三世很快就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国会的主权和君主的制约地位。

四、对英国的影响1. 宪政制度的确立:光荣革命为英国建立了现代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

《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和国会的权力分立原则,不仅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也加强了国会的地位。

2. 宗教宽容政策的实施: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了宗教宽容政策,对于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迫害有所降低。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现英国女王自从光荣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如此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国的国王、贵族并非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他们恰恰是英国现代民主制下,承载人们对文明、秩序、传统的寄托。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他们的贵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英国前现代社会的贵族,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的贵族,是旧贵族;现代社会中的贵族,是新贵族。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的两大皇族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爆发玫瑰战争,导致旧贵族所剩无几。

因此,伴随光荣革命新兴的上层中产阶级,以及旧贵族中的小贵族,两者合流就构成了新贵族。

通过剥夺旧王权制下的天主教财产,以及给予当时国教新财富和新特权,新贵族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贵族,而不再是以土地经营方式为主的封建贵族。

王权作为贵族制的象征,而新贵族是两方势力的合流,在英国转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代替了旧制度中的老贵族,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新兴的市民阶级,成为英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坚力量。

新贵族代表了当时最有创造力的生产方式,当时的贵族是土地所有者、国教人士、军官、银行家、大商人,是英国持续近百年过程中的精英团体,是社会的主导。

其实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贵族政治,属于隐秘的贵族政治。

因为美国是新世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不存在封建贵族,但这并不表明美国不会在自我生长中发展出精英力量。

美国没有英国那样因为血统而产生的权力精英,但美国仍然是精英统治,美国总统的权力要远远大过英国国王。

只是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政治家不由血缘关系连接,他们仍然是少数人,仍然遵循着“精英”圈子的特定规则。

在英国社会,贵族与国王和人民是如何协调在一起的?英国议会有三个部分:国王(王在议会)、贵族院(上院)和平民院(下院)。

光荣革命的开创者

光荣革命的开创者

光荣革命的开创者光荣革命,是指1688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被推翻的事件,由此开创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有几位重要的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是光荣革命的开创者。

威廉三世威廉三世(William III)是光荣革命的核心人物,也是光荣革命的开创者之一。

作为荷兰王子,他娶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二世,建立了英荷联盟。

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一起登上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威廉三世在统治期间,致力于推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他颁布了《权利法案》,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威廉三世通过稳定政局,促进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为现代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约翰·洛克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光荣革命的思想家和理论支持者,也是光荣革命的开创者之一。

他是一位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以他的政治思想对光荣革命的影响尤为深远。

洛克的代表作《论人类理解》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对后来的君主立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同时强调君主应当受制于法律。

这些思想为光荣革命的成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英国议会英国议会在光荣革命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是光荣革命的开创者之一。

议会在推翻詹姆斯二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威廉三世入侵英格兰,并一致决定废黜詹姆斯二世。

议会为了确保继任君主的合法性,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室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议会的决定标志着国家权力由君主转向议会,为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光荣革命的开创者是威廉三世、约翰·洛克和英国议会。

威廉三世以其领导力和政治洞察力,成功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为英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约翰·洛克通过其政治思想,为光荣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的权利情况介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的权利情况介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的权利情况介绍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一次非暴力政变,那么你了解光荣革命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的权利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的权利情况1688-1689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权利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皇帝的英国国王已经不再是君权神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英国议会说了算,议会成为了统治英国的实权机构。

下面介绍一下光荣革命后英国皇帝权利的变化情况。

光荣革命成功之后议会将早就已经起草好的《权利宣言》和王冠献给了威廉夫妇,其寓意就是接受《权利宣言》是议会允许威廉夫妇登上王位的先决条件,因为作为皇帝的威廉夫妇是议会批准的,所以其权利自然就要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才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后来《权利宣言》被议会批准为法律,成为了《权利法案》。

在《权利法案》中强调了议会的重要性,对国王的权利作出了种种限制,其中限制皇帝的条款包括: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二、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三、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五、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辨论自由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通过《权利法案》的限制国王的规定可以看到国王已经不再是君主专制的国王,议会才是最高的权利机关,之后,议会再次通过了关于国王的财政法案,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从此开启了“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

光荣革命的发生时间光荣革命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的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1688-1689年,这场革命因为没有出现流血牺牲就获得了成功,因此被资产阶级与新贵族骄傲的称之为光荣革命,下面讲一下光荣革命时间为什么会是1688-1689.十七世纪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势力的增长要求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需要在政治上有更多的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但是当时的英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在这种政治体制之下,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政治体制的压制,于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1660年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权。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

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英国王室的历史变迁1.古代英国王室起源- 英国王室起源于11世纪的威廉征服者,他成为英格兰国王,建立了诺曼底王朝。

- 英格兰王室的继承权传递规则逐渐形成,根据血缘关系和继承顺序确定下一任国王。

2.名义上的王权与议会权力- 英国王室在中世纪时期具有实际政治权力,但随着时间推移,议会日益获得权力,国王的权力逐渐限制。

- 英国1649年发生的英国内战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使英国王室一度被废除。

3.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君主立宪制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确立,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接受了议会的限制,实行国王与议会共治。

- 《权利法案》确保了国会的法律制定权和财政控制权,国王的权力进一步降低。

4.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继位于1837年,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国王,将英国王室的影响力和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维多利亚女王的长期统治期间,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帝国,并扩大殖民地和领土。

5.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 由于20世纪初英国君主的姓氏变化,国王乔治五世成立了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确定了英国王室的官方姓氏为“温莎”。

6.现代英国王室- 当代英国王室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领导,她于1952年继位,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 现代英国王室以公益事业、外交活动和代表英国的象征形象为主要职责。

附件:1.英国王室谱系图2.维多利亚女王的官方肖像照片3.哈密尔顿-泰奇特王室委员会成立公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君主立宪制: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2.光荣革命:指1688年英格兰发生的政治事件,威廉三世接替国王詹姆斯二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权利法案:于1689年通过的英国法案,为国会赋予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光荣革命是指1688年英国发生的一次政治变革,结果是威廉
三世和玛丽二世夫妇接替了詹姆斯二世,成为联合王国的君主。

在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以下变化:
1. 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即君主的权力受到了限制,不再是无限制的君主统治。

君主需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并与议会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2. 土地贵族的权力减弱:光荣革命削弱了土地贵族的权力,使得君主和议会的权力相对增强。

先前的国王詹姆斯二世试图集中权力并维护贵族特权,但未成功,结果导致了光荣革命。

3. 《权利法案》的颁布:光荣革命后,议会制定了《权利法案》,该法案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并保护了公民的权利。

该法案规定了君主不能单方面制定法律,同时确保了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4. 建立了宪政民主体制:光荣革命为建立宪政民主奠定了基础。

英国开始将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宪法、民选议会和权利保护之上,确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人民的参与。

5. 加强了议会的权力:光荣革命使议会的权力得到了增强。

议会成为了决策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机构,议员代表了选民的利益。

国王需要与议会合作,获得其支持才能有效行使权力。

总的来说,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变得更加民主、宪政化,
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成为了权力的重要来源。

这一变革奠定了英国长期稳定的政治体制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程)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程)

(二)内阁与首相
2、首相的权力和制约因素
(1)首相拥有广泛的权力: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掌握政府人事大权 领导内阁,对重大问题作出最终裁决 控制国家财政大权,掌握预决算权 建议国王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 武装部队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2)首相的权利
内阁、党团不信任须下台
(3)首相权力受到种种制约 议会监督 国王的磋商权与警告权 舆论和反对党英国首相卡梅伦对中 国进行正访问, 2013年访华成果: 捷豹路虎签署在华销售45亿英镑合约 李克强与卡梅伦见证中英10个合作文件签署 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种猪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向中国 敞开了投资英国HS2高铁项目的大门。这条铁路 将连接伦敦和英格兰北方。
英国《卫报》委托ICM民意测验公司进行了这次测 验,大约1000名成年人于上周接受了此次调查。31% 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王室英国的情况会更好,与今年 年初相比高出了5个百分点,26%的人对是否有英国王 室持无所谓的态度。
经济危机英国皇室费用仍不断增长,被批要节俭 . 2008年王室年度开支总额达1390万英镑,包括990万薪 金在内。
思考: “光荣革命”后确定了英国 议会的至尊地位,进入20世纪以 来英国议会的世纪权力不断萎缩, 内阁权力、首相权力有所提升。 这是否意味着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已经变成了首相内阁制?
提示:
1、内阁权力、首相权力有所提升;为 什么?
2、但仍受制约
“皇亲国戚”卡梅伦 英国首相戴维· 卡梅伦的身世更加显 赫。他是英王威廉四世和情妇的私生子 的直系后裔。卡梅伦家族在英国金融界 有很长的历史,包括其父亲在内的很多 家族成员都从事股票经纪或金融投资的 工作。卡梅伦爷爷的爷爷就是当时汇丰 银行伦敦总行的首席主管。 假如威廉四世和情妇那段关系是正 式的婚姻,卡梅伦就可以列入英国王位 的继承人名单。传奇的身世加上优秀的 履历,卡梅伦毕业后3年就被借调到唐宁 街10号工作。他不负众望,不仅在工作 上屡创佳绩,还适时地迎娶了贵族之女 萨曼莎。萨曼莎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 后裔,家里拥有121公顷的庄园。

英国光荣革命君主权力的转移

英国光荣革命君主权力的转移

英国光荣革命君主权力的转移英国光荣革命是指1688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发生的政治变革,其结果是现代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在此次革命中,君主的权力得到明显的转移,权力从君主本人转移到了议会和法律体系。

这场革命对英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历史背景英国光荣革命发生在17世纪末,当时的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因其强调天主教信仰,对抗议会的态度强硬,引发了国内外的不满。

同时,议会和社会精英希望通过革命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为了保护自身权益,他们决定采取行动。

二、君主权力的转移在光荣革命中,詹姆斯二世被迫逊位,由荷兰王威廉三世和英国玛丽二世接任国王。

新国王在即位时被要求签署《权利法案》,其中规定了君主的权力应受限制,议会和法律体系将对国家事务有更大的控制权。

这标志着君主权力的转移,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三、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通过光荣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即君主虽然仍具有象征性的权力,但实际上政府的权力主要由议会行使。

议会通过法律规定国家事务的处理方式,君主则必须遵守这些法律。

此举使得政府更加民主和透明,为英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影响和启示英国光荣革命对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为后来的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各国开始重视立宪法、议会制度和司法独立等制度安排。

这表明,通过制度变革和社会合作,国家可以实现政治权力的有效分立和制衡,促进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君主权力的转移,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契机。

这场革命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成功的政治变革范本。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君主权力的重要性,还可以体会到政治改革对国家建设的意义所在。

希望大家可以从光荣革命中汲取教训,促进各自国家的政治及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现英国女王第三十届奥运会目前正在伦敦举行,可是据调查,英国民众认为2012年最重要的事是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

自从光荣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以来,英国的王室和贵族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如此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国的国王、贵族并非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他们恰恰是英国现代民主制下,承载人们对文明、秩序、传统的寄托。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他们的贵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高全喜:英国前现代社会的贵族,也就是标准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的贵族,是旧贵族;现代社会中的贵族,是新贵族。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的两大皇族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之间爆发玫瑰战争,导致旧贵族所剩无几。

因此,伴随光荣革命新兴的上层中产阶级,以及旧贵族中的小贵族,两者合流就构成了新贵族。

通过剥夺旧王权制下的天主教财产,以及给予当时国教新财富和新特权,新贵族真正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贵族,而不再是以土地经营方式为主的封建贵族。

王权作为贵族制的象征,而新贵族是两方势力的合流,在英国转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代替了旧制度中的老贵族,另一方面也不同于新兴的市民阶级,成为英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坚力量。

新贵族代表了当时最有创造力的生产方式,当时的贵族是土地所有者、国教人士、军官、银行家、大商人,是英国持续近百年过程中的精英团体,是社会的主导。

其实美国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贵族政治,属于隐秘的贵族政治。

因为美国是新世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不存在封建贵族,但这并不表明美国不会在自我生长中发展出精英力量。

美国没有英国那样因为血统而产生的权力精英,但美国仍然是精英统治,美国总统的权力要远远大过英国国王。

只是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和其他政治家不由血缘关系连接,他们仍然是少数人,仍然遵循着“精英”圈子的特定规则。

在英国社会,贵族与国王和人民是如何协调在一起的?高全喜:英国议会有三个部分:国王(王在议会)、贵族院(上院)和平民院(下院)。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人民主权以议会主权的形式出现,因此议会的组成也就是“人民”的内涵,“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议会中。

因此,议会的三部分也就自然地成为英国“人民”的三个肉身。

国王、贵族并非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而是人民的一部分,他们都是人民主权的代表,国王是象征性代表,议院是选举性代表。

在这个意义上讲,英国议会内部的斗争与妥协,始终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十七世纪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平衡;十八世纪就完全是虚君共和了,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壮大,平民院成为主导,组织责任内阁,三方权重向资产阶级倾斜,这也就促成贵族与国王的联合。

十八世纪末著名的英国父子首相皮特,就是当时兴起的资产阶级杰出代表。

十九世纪之后,无产阶级兴起、壮大,工人运动兴起,妇女权、劳动保护权等问题也不断提出来,促成国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但他们仍然向无产阶级妥协,权重逐渐向无产阶级倾斜,《济贫法》等社会福利政策出台。

到了二十世纪时,他们又与无产阶级和解,建成福利国家。

不管各方势力的意见分歧有多大,辩论多么激烈,国王和贵族始终都是人民的一部分。

虚君只是共和国的一个侧影而已。

换言之,光荣革命后,君主制在英国不是政治问题,而很好地转化为文化问题;贵族不再是一种权力阶层,而是一种尊称,一种社会秩序的象征。

他们维护了文明、礼仪、等级制下的尊严感,在这个符号下逐渐沉淀为文化传统的普遍认同。

就像荀子说的“化性起伪”。

有了这种绅士阶层的担当,社会便不会出现资产阶级的狂飙突进。

我们可以看出,近现代以来英国几乎是各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只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的阶级问题,促进社会转型。

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的光荣革命是渐进式的,一轮一轮的,仍在进行着。

它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一劳永逸,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努力消解而不是破除一个问题。

而法国则不同,国王路易十四彻底制服贵族,贵族成为国王的从属,直接面对的是第三等级的兴起,贵族(教会和土地所有者)被排斥,只有第三等级才是人民,其他等级都是人民的敌人。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贵族制,国王自然也被推翻,人民随后又分裂,各个自称代表人民的派系在争夺“谁是人民的真正代表”。

最后拿破仑顺势而起,消弭人民的分裂。

拿破仑败后共和国又起,但共和国是疲软的,拿破仑三世上台,又恢复贵族制。

自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社会总是经历着贵族制的反复、战争与和平的反复,却从没取得过国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三方妥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弑君换来了虚君共和,而法国大革命的弑君则换来了更激烈的斗争哲学,不断地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

因为贵族制是君主制的最后依托,没有贵族制就无所谓君主制,贵族必然需要君主做象征,而君主没有贵族则丧失权力依托。

因此,法国大革命中贵族制的反复,也是对君主制的反复。

英国的宪法制度总是能够吸纳社会结构中的变化,通过法律变革有效调整各阶层主体的权重。

所以英国宪制是一个柔性的和解性的制度。

而法国相对则是刚性的结构,以破坏现有制度为手段建立新制度,又不足以使新制度稳定持续地生长、发展,也就会导致新的反动。

那么,英国没有极端的保守势力或要求废除君主制的激进势力吗?高全喜:光荣革命前后,英国也有激进势力。

像克伦威尔的激进共和主义、像边沁的社会功利主义,都有激进的色彩。

英国也有斗争,像宪章运动,但它不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运动。

英国各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会激烈辩论,但到政治抉择的时候则会相互妥协;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已经把这种斗争和妥协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化了。

保守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法国迈斯特尔式的保守主义,主张所谓“神圣同盟”,是依附于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旧贵族模式;另一种是英国制度内在包含的保守主义,因为英国已经没有老贵族了,所以它没有迈斯特尔的思想,并非要回到前现代社会的贵族制中。

法国的保守主义就是极端贵族主义,反革命,也反拿破仑,完全要恢复到现代社会变革之前的十五、十六世纪,甚至更早的贵族制。

这种保守主义才是真正阻碍现代社会的一股力量。

不过,这股力量很小,也很快消沉,不再有社会力量支持。

只是他们一些思想资源在现代社会会成为可以调用的一些资源。

就像民国时期,主要是国共两党的斗争,前清遗老遗少早已没有力量了,但他们的想法与国共两党都不一样,可以提供一些思想资源。

比如现在有些人借助列奥·施特劳斯,试图调用这一资源,其实早就没有社会基础了。

至于废除君主制的说法,并不是没有,但是我们要看到,社会变革的动力是新的社会阶级兴起、发展。

英国很好地处理了这个动力与其他传统因素在一个制度框架下较好的结合。

对待王室也是如此,纯粹君主制的问题在英国历史上就不是一个中心问题。

英国实质的结构就是现代的民主制、共和制,而君主制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文明、文化、传统价值的寄托,这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要废除君主制,不是主流。

英国王室在英国国民心目中的尊崇地位,是历史的延续,美好的东西能寄托其中。

我们是否可以说,英国的贵族和王室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精英统治呢?高全喜:一个社会总是有精英和普通老百姓,社会的治理,总是要由精英来立法和治理,这是一个优良的政府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等于反文明啊!人民寻找出最优秀的群体和个人来治理国家,符合最大的民主原则。

治理者只是受托者,而不是主人。

不过要强调一点,精英的这种优秀,不是基于血缘的,而是基于能力和德性的,而且人民可以罢免。

因此,它虽然是精英制的,但是却向所有的人敞开。

十八世纪之后,英国社会中血统论已经淡化了。

英国贵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当然是靠血缘关系的。

但并非所有的贵族都是贵族院成员,在贵族中也进行选择,或曰贵族内部也要采用代议制。

而且,随着历史推演,上院的权力逐渐缩小,因为政治活动的主体——政党和内阁都在下院。

上院变成象征性、荣誉性的机构,但从权力配置来说,他们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当一些重大法律事件,如罢免、弹劾时,上院就能成为制约选举政治、政党政治的有效因素。

这正是人民所希望的。

因为选举政治和政党政治有其短视性和一时的激情,需要受到制约。

到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推行了一系列限制上院的法案,上院的权力就所剩无几了。

您之前提到法国对君主制和贵族制的反复,这似乎反衬出英国对传统的独特态度。

高全喜:西方现代政治思想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研究路向,将国家比喻为身体(bodypolitics),一个社会就像一个生命有机体。

霍布斯、卢梭都曾很生动地使用这种譬喻。

国家就像身体,社会转型就像治病救人,不能依靠割除某个器官而改变,而是通过缓慢的新陈代谢,让血液更新,这就使历史性不被中断,使文明和生活方式在既有生命的延续中变化。

也就是说,真正富有成效的、目前已经胜出的、具有扩展优势的现代社会一定要有保守性的内在品质,而非以否定性为前导的、破坏性的、革命式的暴风骤雨、闪电霹雳,这是目前对现代化的历史性理解中忽略的一点。

英国就是以这样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完成了变革,我称之为保守的现代性、渗透了传统精神的现代生活;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

这是英国人作为政治成熟、文明发达的民族所具有的智慧,以审慎原则完成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型。

而法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方式是疾风骤雨的大革命,其诉求是斩断传统,建立全新世界,但迎来的却是社会的持续动荡不安,它的结果是法国几百年都不能被整合起来。

它高昂的革命成本最终没有实现旧貌换新颜。

直到二战后,法兰西民族才真正建立较稳定、优良的政治体。

虽然二战后,英国本土由日不落帝国降格为世界二流国家,但它的这种现代社会创制模式却得到全球普遍推广,成为社会治理的一般模式,实际上扩展了英国的政治生命。

还须牢记的是,虽然全球社会是多元文明的,但它的基本底色是英国所提供的。

比如,唯有英国在退出殖民地之后,为殖民地留下稳定持续的繁荣,像加拿大、澳大利亚。

我们今天去英美,往往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不是震惊于摩天大楼和先进的科技,而是在现代生活中看到了没有被断裂的传统生活方式,这种传统不是贫瘠、愚昧和迷信的,这种传统的脉脉温情与现代文明的理性机器很好地融于一处。

换言之,现代的传统和传统的现代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社会转型,在与传统亲密无间的点滴中完成社会进步。

在社会转型中,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英国的历史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高全喜:向现代转型有三个标志性的革命: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三种革命就是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建立模式——以光荣革命和独立战争为代表的英美模式,以法国革命和普鲁士崛起为代表的欧陆模式。

这两种模式有几个主要内容,一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及其形成的秩序和规则,二是人的生活方式——理念、文明文化的生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