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英国光荣革命 介绍

英国光荣革命介绍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目录事件简述查理二世恢复专制君主制的企图詹姆斯二世的反动政策1688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意义和史学相关研究事件简述查理二世恢复专制君主制的企图詹姆斯二世的反动政策1688年“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的意义和史学相关研究编辑本段事件简述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
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
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
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
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
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
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
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光荣革命领导人之一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
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
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因为它保留了帝制,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因为它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
这种认识的依据源于帝制意味着专制、腐朽、没落,而共和制则体现了自由、民主、进步。
可历史的本来面目却是,英国革命使议会对国王的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使得“议会至上”原则和他们前辈不懈争取的其他宪政原则终于得以确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人类宪政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光荣革命前,国王詹姆斯二世由于违反前王国政府制订的有关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法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政府、教会担任要职,支持任命天主教徒出任大学教授,撤销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权利的法令(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被贵族们认为具有激进和暴力倾向)。
詹姆斯二世并且宣扬“君权神授”,逮捕新教徒,实行专制统治,导致与议会的斗争加剧。
这使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人面临选择,废除帝制是否能够成功暂且不说,引发剧烈社会动荡是肯定的,即将“把国家投入到血泊之中,把他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带回到刚刚逃出的那种危险之中”。
而且即使废除帝制,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革命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殷鉴不远,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议会在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宣布建立共和。
可是共和制并没有使人民企望的权利得到落实,克伦威尔利用通过战争积累起来的无法制约的权力武力解散了国会,以“护国公”的名义对国家实行了更为严厉的军事独裁统治。
因此,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选择了妥协,推翻詹姆斯二世以后,他们同意新教徒玛丽和其夫君威廉共同继承王位,由于威廉之妻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使得王位的继承具有了合法性的成分。
但他们向威廉提出了一系列继位的先决条件,限制其作为君主的权力,即要求王位的继承者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
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

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英国“光荣革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在随后的工业大革命中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国大革命虽然吹响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的号角,赢得了现实,却输掉了历史,人们自以为打破了旧制度,但在虚幻的新制度中过着旧制度的生活却不自知。
标签: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比较[一、英国“光荣革命”:渐进理性的胜利“英国政治的发展主要是内源性的,变化是缓慢的和渐进的,没有突如其来的、激进的变革。
”〔1〕(P58;P197)这句话概括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特点。
从古典精神推演现代观念,以科学思维促进政治发展使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渐进、有序的步伐从中世纪向近代走来。
(一)从古典精神推演现代观念从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看,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但从英国的历史来看,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只不过是重新确立起英国历史上早已形成的“混合君主制”,使得国王、上院(贵族)和下院(人民)的关系得以进一步的确定和平衡。
从约翰王颁布贵族《自由大宪章》到“光荣革命”,英国政府主要担任调和君主、贵族与人民关系的角色。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以尊重“自由”为旗帜,以“抗拒王权、限制王权”为核心的传统。
所谓“自由”,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论自由》中解释:“自由与权威之间的斗争……特别在希腊、罗马和英国的历史中,就是最为显著的特色。
……那时所谓自由,是指对于政治统治者的暴虐的防御。
……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受到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
”〔2〕(P1)被奉为英国宪政基础的贵族《自由大宪章》,是英国确立“自由”传统的正式宣言书。
虽然,它是在封建贵族反对专制王权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但它的主要原则却被后人加以阐释和利用,使得君主不得不尊重传统,一次次的妥协。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课题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课程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一、英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一)光荣革命1.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权利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2.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
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以后,英王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失去行政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历程:(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1)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
光荣革命带给我们的思考

光荣革命带给我们的思考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就是著名的光荣革命。
正是这场不流血的革命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的主权问题解决了,在此之后建立起来的议会权利超过君主立宪制度以及两党制度,真正把君权由“神授”变为了“民授”,这不仅对于英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而且对很多欧美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7世纪的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君主专制是一种普遍的政体形式。
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这些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君权神授。
至于东欧的俄国以及东方的中国等,则等级森严,绝对专制君主制更为强固。
1688年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及由此而萌发的政治思想,对欧洲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君主万能、臣民必须无条件服从等思想,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一些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如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则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虽然对东欧、俄国及东方的中国等国未发生直接影响,但当这些国家的改革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议会、立宪君主制就成了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现实源泉和效法的榜样。
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在为改革而奋斗的时候,就常常引用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楷模。
为什么英国会爆发光荣革命呢?我觉得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在英国实行封建制度初期,国王、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各自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权利,事实上他们都在遵守这不成文的规定,彼此之间保持平衡。
但在十三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但却屡战屡败的失地王约翰,他为了维持战争向贵族和市民成倍的增加赋税,这样一来矛盾激化,在1215年,贵族代表用武装胁迫约翰签订了著名的《大宪章》,把原来约定俗成的贵族和国王不成文的规定变成了白纸黑字,约束了国王的权利。
后来伊丽莎白一世也正是因为遵守《大宪章》的规定,明白君权民授的道理,所以在她那个时代社会各阶层之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在此基础之上,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将大英帝国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光荣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光荣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688年英国经过内战弒君改为民国复辟之后再经过光荣难命一切方有头绪,而英国在光荣革命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来英国成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将世界带入了资本主义的民主阶段再加上洛克的自由财民主的制度。
阿姆斯特丹形成欧洲商业资本金中心有何可学习之处十六、十七世纪之后,刚独立时却是一个民主国家在十七世纪初全部人不过只有一五○万左石,适不过中国二、三个政府那么少人口又没独立自主经验,内部之省和大公国也不过是西班牙王国的家产,可是他刚独立即有纽约,将南美洲巴西开辟为殖民地向东航行对居好望角盘距马六甲海岸掌握今日的印度尼西亚。
贡献:光荣革命、一田三主制、普通法公平法、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
荷兰:一八四○这段时间发现了这体制无法改造,不决定改强更张提及鸦片战争着重点1.战败之后割香港和英国赔款成为日后各国在中国城市里设立租界2.丧权辱国满清的君臣很少有反省从没有人章孝研先败之原因,没有一个人提议派员出洋考察从无一个人主张今后个官员的职责并重新订定。
中国是否有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中虽有商业经济成分,但历来被视为农业经济结构中的一部份,是指令性管理下的商业经济,与古希腊和中方近代资本主义先锋型国家市场原则凌驾一切的商业经济性质回然相异。
中方走出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关键是市场原则突破指令性社会结构,中国市场经济虽然在宋代很发达,但市场原则始终没有突破以君权为象征的指令性社结构。
当时的资本家没有受到法律应该有的保护,在当时的社会是君权统治,没法律的规范可循,一切以他的指令为当时的法令。
*另外我们从我们找到的资中发现商业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因为资本主义是由两个部份结合而成的:一、商业、军事、政治互相支撑。
二、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体系构成。
但中国海上商业集团却只有第一部份的支撑,缺乏了法律、金融…部份的体制,所以商业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
其实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资本主义。
中国具备商业化,以致于资本主权没办法真正的深入实施,像英国一样实施的完善。
光荣革命的意义

兵不血刃的革命——“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一、背景简述光荣革命是指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称之为“光荣革命”。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
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
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
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
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
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
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
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
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
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
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
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
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
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
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因为它保留了帝制,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因为它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
这种认识的依据源于帝制意味着专制、腐朽、没落,而共和制则体现了自由、民主、进步。
可历史的本来面目却是,英国革命使议会对国王的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使得“议会至上”原则和他们前辈不懈争取的其他宪政原则终于得以确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人类宪政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光荣革命前,国王詹姆斯二世由于违反前王国政府制订的有关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法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政府、教会担任要职,支持任命天主教徒出任大学教授,撤销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权利的法令(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被贵族们认为具有激进和暴力倾向)。
詹姆斯二世并且宣扬“君权神授”,逮捕新教徒,实行专制统治,导致与议会的斗争加剧。
这使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人面临选择,废除帝制是否能够成功暂且不说,引发剧烈社会动荡是肯定的,即将“把国家投入到血泊之中,把他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带回到刚刚逃出的那种危险之中”。
而且即使废除帝制,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革命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殷鉴不远,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议会在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宣布建立共和。
可是共和制并没有使人民企望的权利得到落实,克伦威尔利用通过战争积累起来的无法制约的权力武力解散了国会,以“护国公”的名义对国家实行了更为严厉的军事独裁统治。
因此,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选择了妥协,推翻詹姆斯二世以后,他们同意新教徒玛丽和其夫君威廉共同继承王位,由于威廉之妻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使得王位的继承具有了合法性的成分。
但他们向威廉提出了一系列继位的先决条件,限制其作为君主的权力,即要求王位的继承者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
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詹姆斯二世的行为是破坏法律的行为;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新教臣民可以配备武器;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没有奥兰治的威廉的入侵,“光荣革命”或许会是另外一种形式.然而,我们看到,从复辟以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它的主流的方向却是不可改变的.这个历史发展的主流就是:复辟君主专制的倾向和议会民主反对君主专制的斗争.从长远来看,这一斗争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复辟君主专制的企图必然失败,议会民主在有限的程度内,也就是说,类似40年代内战开始之前的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的制度必然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