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寒湿(材料特制)

合集下载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剂大全补脾胃去湿气是中医保健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每种方剂都配以相应的食谱或者偏方,详细的说明用量、制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第一种方剂: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一种肠胃补益剂,具有温中健脾、补气固表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佳、久泻久痢等症。

配方:白术(20克)、人参(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制作方法:将白术、人参、茯苓加水煎成汤,待汤剩下半碗时加入甘草即可。

食谱:四君子汤粥。

将糯米洗净后,加入适量的四君子汤煮熟即可。

每天食用一次,可补脾胃胃气,增进食欲。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为补益剂,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的人食用。

但对于脾胃湿热、痰湿重等症者应谨慎食用。

第二种方剂:香砂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是一种中等激素调理剂,具有祛痰止咳、温中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黄疸等症。

配方:党参(5克)、茯苓(5克)、白术(5克)、甘草(5克)、半夏(5克)、陈皮(5克)、香砂(5克)。

制作方法:将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香砂加水煎成汤,待汤剩下半碗时加入甘草即可。

食谱:香砂六君子汤粥。

将糯米洗净后,加入适量的香砂六君子汤煮熟即可。

每天食用一次,可温中健脾,增进食欲。

注意事项:香砂六君子汤为中等激素调理剂,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黄疸等症者食用。

但脾胃湿热、气虚便溏等症者应注意慎食。

第三种方剂:益气养阴汤。

益气养阴汤是一种肺气补益剂,具有养阴润肺、益气生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等症。

配方:人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5克)、熟地黄(10克)、麦冬(10克)。

制作方法:将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熟地黄、麦冬加水煎成汤即可。

食谱:益气养阴粥。

将糯米洗净后,加入适量的益气养阴汤煮熟即可。

每天食用一次,可养肺润燥,缓解口干。

注意事项:益气养阴汤为肺气补益剂,适合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口干舌燥等症者食用。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

20种治疗胃寒的中草药配方1. 人参汤:人参30克,干姜10克,大枣5枚,糯米50克,红糖适量。

2. 朱砂泻心汤:朱砂4克,生姜6片,大黄10克,甘草3克,黄连5克,芒硝3克。

3. 四君子汤: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4. 十全大补汤:黄精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枸杞子3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0枚,肉苁蓉30克。

5. 寒温调和汤:人参6克,白术6克,附子9克,干姜9克,甘草3克。

6. 归脾汤:黄芪30克,白术30克,淮山30克,炒谷芽30克,肉桂6克。

7. 食积汤: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枳实10克,山楂10克,玄明粉10克。

8. 陈皮姜水汤:陈皮30克,干姜30克。

9. 三黄汤:干姜30克,黄连30克,黄芩30克。

10. 保和丸:白术30克,陈皮30克,甘草30克,枳壳30克,茯苓30克,砂仁30克,白芍30克,半夏30克,生姜30克,干姜30克,大枣30克,橘红30克,白芷30克,附子30克。

11. 四逆汤:炙甘草6克,干姜9克,白术6克,附子6克。

12. 五苓散:茯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炙甘草15克,半夏10克。

13. 乌梅丸:乌梅6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

14. 寒湿下逐汤:苍术15克,白术15克,炒枳壳10克,陈皮10克,蒲公英15克,泽泻15克,草果10克,甘草5克。

15. 知柏地黄汤:知母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30克,山茱萸10克。

16. 柴胡加半夏汤:半夏10克,柴胡6克,黄芩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17. 强身健脾汤: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谷精15克,川弓15克。

18. 密陀僧饮:黄芩30克,黄连30克,炒枳壳30克,草果(去壳)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

19. 二陈汤:甘草15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平胃散10克。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是一种有效的中药配方,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抵抗湿气和改善脾胃消化的目的。

同时,通过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保健,增强身体免疫力。

一、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1、材料:(1)白术10克(2)半夏10克(3)陈皮10克(4)山药10克(5)泽泻10克(6)炙甘草6克(7)桂枝10克(8)姜片6克(9)大枣4枚2、制作过程:(1)将白术、半夏、陈皮、山药、泽泻、炙甘草、桂枝、姜片、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约30分钟。

(3)去掉锅中的渣后即可食用。

二、食谱及偏方用量及制作步骤1、食谱: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等食物,推荐菜品是草鱼、苦瓜、蘑菇、龙眼、薏米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消除湿气、健脾益胃的作用。

2、偏方:(1)草莓泥:将草莓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食用时加入适量的燕麦,调制成泥状即可。

(2)陈皮柠檬水:将陈皮、柠檬片加入清水中一起煮沸,稍待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3)山药粥:先将山药削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煮至山药烂熟后加入适量白米,再煮约半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在使用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包括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2)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腹泻或者胃肠道反应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3)对于肝肾不足、孕妇等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三、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2、每天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预防与治疗一些慢性病。

3、饮食健康:保持饮食的清淡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品,有利于减轻身体负担和促进脾胃消化功能。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我们每天都关注和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养生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有哪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是很多养生爱好者们所关注的话题。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乃是“后天之本”,对于中医养生来说,脾胃是保健的重点之一。

通过正确的用药和食疗,可以缓解和改善胃肠道及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

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材以及相关的食谱与偏方。

一、补脾胃的中药材1. 人参人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材,它被称为“天上人参”,被视为是非常珍贵的保健品。

人参具有温性,具有补气、益精、健脾、健胃等功效。

2. 党参党参又名黄参,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益肺、生津液、助消化等功效。

党参也可制成茶。

3. 茯苓茯苓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

它能够调节身体缺水的状态,使人感到舒适。

4. 炙甘草炙甘草味甘、性平,为不可缺少的中药材之一。

它具有补脾益气、止咳解毒、调和脏腑、缓解焦虑等功效。

二、去湿气的中药材1. 桂枝桂枝味辛,性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淤、开发散结等功效。

桂枝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解决寒湿所引起的各种不适问题。

2. 橘红橘红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湿热证的中药材,能够清热燥湿、解毒、去痰、消食等。

3. 薏苡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除湿和利水的功效。

薏苡仁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等湿气过多的情况。

4. 泽泻泽泻性寒,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清除湿气等功效。

它能够通过清利水道的作用,帮助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三、食谱与偏方1. 粥此方可去湿补脾,适用于胃纳不好、食欲不振的患者,具有养胃补中、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

材料:芡实、茯苓、糯米各100克,红枣适量。

做法:将芡实、茯苓加适量水煮,滤掉渣浆备用;将糯米加入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放入电饭煲内,再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状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一次,早餐前食用。

注意事项:糯米性质甘温,适量食用,勿食过多。

2. 茶此方具有健脾解湿、调理脾胃的功效,适用于全身湿热或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

材料:泽泻、茯苓、玄参、丹皮、芡实适量。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大全

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大全补脾胃去湿是中医养生中常见的一种做法,因为在人体中,脾胃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器官,而且它对于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后勤部门”,更是身体吸收营养物质,产生能量的重要场所。

而湿气则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经常出现在潮湿的环境或者长期生活在湿气重的地方的人体内,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干扰,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补脾胃、去湿气的中药方子,以及一些适合的食谱或偏方,还会详细说明它们的使用剂量和制作方法。

一、中药方子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子,主要由半夏、黄连、生姜、人参等组成。

它对于脾胃虚弱、失调,导致的各种症状,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去除湿气的功效。

用量:半夏6g,黄连3g,生姜3片,人参3g。

制作方法:将半夏、黄连、人参加水煎汤,然后加入姜汁搅拌即可。

注意事项:半夏泄留,孕妇忌用。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子,主要由四味药材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这些药材不仅能够养血,还能够健脾胃,排除湿气,是中医中常用的补益方子。

用量:人参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

制作方法:将四味药材加水煎煮,除渣取汁,煮至汁液浓缩即可。

注意事项:孕妇、高血压患者忌用。

3、芡实养胃汤芡实养胃汤是一种适合脾胃虚弱,气虚体弱的人们饮用的中药方子,主要由芡实、山药、茯苓等药材组成,对于调整身体的体质有很好的效果。

用量:芡实15g,山药30g,茯苓30g。

制作方法:将三味药材加水煎煮,除渣取汁,煮至汁液浓缩即可。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的患者慎用。

二、食谱及偏方1、糯米粥糯米粥是一种非常适合补脾胃,去湿气的食物。

对于易腹泻、食欲不振的人,添加适量的胡萝卜、香菇、葱花等食材,能够起到调和脾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用量:糯米100g,清水适量,胡萝卜、香菇各适量,葱花适量。

制作方法: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20-30分钟,将水倒入锅中,放入糯米,煮开后改小火慢煮,温度适中,要充分搅拌,避免粘锅底。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有哪些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药膳、配方以及一些特定的食谱或偏方来改善身体健康、提升身体免疫力。

对于想要使用中药治疗保健的人来说,掌握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补脾胃去湿气的配方,其中需要的食材、用量以及制作过程,同时提供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补脾胃去湿气配方首先,让我们介绍一些补脾胃去湿气的配方,它们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安全性和实用性。

1. 苍术汤苍术汤属于一种传统的丸药,最初是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提到的。

这个配方在治疗血痢、湿痹、关节炎以及其他湿气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它的主要成分是苍术,长期使用有补脾胃、消食化湿等功效。

2. 八珍汤八珍汤是一种复方,主要由八味中药组成,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枸杞、炙甘草、当归、白芍以及川芎。

这种汤配方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它对补气健脾、益血和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3. 二陈汤二陈汤是一种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方剂,主要包含芒硝、黄连、半夏、泽泻以及甘草。

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去湿,另外二陈汤也常用于治疗胃病、腹泻以及口臭等并发症。

食谱或者偏方除了中药配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食谱和偏方来进行补脾胃去湿气。

下面是三个非常有用的菜谱:1. 粥类在我们身体出现湿气问题时,尤其是在春秋季节,粥类是最好的食品之一。

各种不同材料的粥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其中最常使用的有薏米、红豆以及黑米等。

将这些材料加入煮沸的水中,煮熟后加一些砂糖调味品尝,既美味又实用。

2. 红枣桂圆茶这是一种极好的补脾胃去湿气的茶类饮品,材料简单,主要是红枣和桂圆。

在陶瓷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红枣和桂圆,煮沸后加糖适量调味,不仅口味好,还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3. 饮料对于湿气严重的人来说,饮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还可以清除湿气。

其中最好的饮料是绿茶,它具有排毒、利尿以及抗氧化的功效。

此外,还可以用菊花、薄荷等植物来制作茶类饮品,这些草药都具有去湿气的效果。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补脾胃虚寒是目前常见的一类身体亚健康状态,伴随着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容易疲劳等症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在中医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缓解症状。

本篇文章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虚寒的中药处方大全,并对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最后还将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身体调理和养护。

一、黄芪麻黄汤组成:黄芪、麻黄、桂枝、甘草、生姜。

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肺气虚寒的症状。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当归、黄芪、白术、附子、桂枝、甘草、干姜放入药袋中,放入锅中加水,煮40分钟。

2、煮好后,取出药袋,把麻黄放入锅中,再煮20分钟,用小火煮沸,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麻黄味较苦,用量不宜过多。

同时,由于此方有温化寒湿的功效,适用于气虚、阳虚的人群,但不适合阴虚火旺的人群。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需要立即停止使用。

二、六君子汤组成: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

功效:益气健脾,温暖脾胃。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苍术、白术、法半夏、干姜、炙甘草、大枣洗净,加水放入锅中,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到水量降低1/3,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再继续煮沸10分钟。

3、将煮好的汤用滤网过滤,取出药渣,饮用即可。

注意事项:此方适用于寒性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不宜过量饮用,否则会影响胃肠功能,并引起脾虚湿重。

同时在用药前须了解过敏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等,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三、四君子汤组成:白术、甘草、大枣、参片。

功效:益气健脾,补胃安神。

用量及制作步骤:1、将白术、甘草、大枣、参片用清水冲洗,浸泡2小时左右。

2、将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

3、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加入冰糖、柠檬汁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适合于脾虚、胃痛、食欲下降等症状的人群,但不适宜在患有胃溃疡、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情况下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寒湿
20
[ 标签:脾胃湿热,脾胃,湿寒]
1、口干有味,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细,是脾胃湿寒还是脾胃湿热?(舌苔黄是湿热,舌苔白是湿寒都有的话就是脾胃寒湿热吧?)
2、脾胃可以是湿寒热都有么?
3、假如脾胃湿寒热都有的话,是不是先祛除湿寒,再用清热的药物?
4、有没有可能是脾湿寒,胃湿热呢?
5,是不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身体都会有气血双虚呢?八珍汤补之可否?
问题补充2010-03-08 12:37
我看了下大家给的答案!基本上已经确认了是脾胃湿热,但是舌苔也很白啊!像豆腐一样!舌根处更厚腻,第五个问题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普遍有没有气血双虚呢?如果有的话,清热去湿后,可以用八珍汤补气血么?
问题补充2010-03-08 13:27
脾胃湿热可以用苦温燥湿法还是苦寒燥湿法?湿在中焦宜苦温燥湿也对症吧?
冰是睡着的水回答:7 人气:72 解决时间:2010-03-27 09:38 网友完善的答案好评率:0% 查看完善答案历史>>
寒湿化火症;
---
三因证;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
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环境生理;出生地,生活地。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成自然生理不同。

---
【宇宙浩然】天人合一时空节点;
人类生存混沌学问。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开创我们健康生活,
黄河魂魄天下银河。

民族智慧惠诸世界,
大器无藏共和自然。

---
一,
中医学问;统称术语,
女性血虚;男性肾虚。

男无阴萎;女无肾虚,
女有阴萎。

男有肾虚。

---
女性;【血虚//血实;】一切不适症状不能承受之范畴;男性;【肾虚//肾实;】一切不适症状不能承受之范畴;
二,
半啦中医学术不精,糊塗西医愚昧无知。

混淆医科专业术语,装莫做样用手搭脉。

无分男女乱说肾虚,不学无术昏庸低俗。

笑克莱登大学文凭,画皮贴金狐假虎威。

---
三,
一般状况;
【女性;下焦血虚寒化火症;【血虚=简称】治疗;心脾两虚】
【男性;命门虚寒湿化火症;【简称=肾虚】治疗;肝肾两虚】---
四,
禁忌,酒,腥,膻,辛辣,生冷,生发类食品;
---
五谷养生,五畜补益,五果助之。

---养生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