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

合集下载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知识点复习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学知识点复习

土壤学与土地资源知识点复习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简答题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二、简答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2.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层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二、简答题1.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其作用2.土壤腐殖质的性质3.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影响*论述土壤有机质在肥力上的重要作用并详细说明第四章土壤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土壤机械组成;土粒密度/土壤密度(容重);土壤孔隙度;物理性粘粒/物理性砂粒二、简答题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土壤结构形成的因素3.土壤密度的用途4.适合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3.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4.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5.土壤空气的组成及其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6.土壤热量的来源第六章土壤胶体一、名词解释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二、简答题1.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来源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3.土壤胶体的性质4.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5.影响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离子交换在园林土壤肥力上的意义第七章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一、名词解释土壤活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二、简答题1.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酸碱性的调节3.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土壤养分与园林土壤肥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养分;肥料二、简答题1.土壤养分的来源及消耗2.大量元素(N/P/K)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植物吸收形态3.土壤养分迁移到根表面的途径有哪些?4.施肥原则及方式*氮素/磷素的循环(主要过程及条件)第九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土壤分类、诊断层的概念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各章重点和复习范围第一章、绪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土壤,土地,土壤肥力,肥料。

7第七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7第七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
用盐溶液消除如以001mcacl2液作浸提剂消除悬液效应不太受稀释影响接近田间状态消除悬液效应不太受稀释影响接近田间状态玻璃电极与泥糊接触玻璃电极与泥糊接触土壤ph活性酸的测定?操作步骤仪器校准测定?注释p165二土壤交换酸的测定容量指标土壤用一种盐溶液处理然后用标准碱滴定滤液中的酸称总酸度包括土壤用一种盐溶液处理然后用标准碱滴定滤液中的酸称总酸度包括活性酸和潜在酸
(2)
第二步进行完后:
Na+交换NH4+,查NH4+ :确保NaCl把交换到soil上的NH4+都 洗下来。
蒸馏滴定法测铵
P156 (GB7863-87国标法)
用水将土洗入开氏瓶, 加固体MgO蒸馏,定氮。
×
操作步骤:P157-158 计算:P158 注释:P158
问题讨论:
1.NH4OAc只适合中/酸性土壤,注意施用石灰混合不匀的中酸性 耕地不能用此法。(用1:3HCl检验石灰反应)
(5)EDTA—铵盐快速法(中性、酸性、石灰性土壤都适用)
0.5M EDTA和1N NH4OAc配合液作交换剂 ,EDTA与阳离 子(Ca、Mg)形成络合物,NH4+再代换。
二、CEC的测定(NH4OAc淋洗法)
原理:
第一步进行完后:
NH4+交换,查Ca2+:确保所有交换 性阳离子已被置换完全; 乙醇洗余NH4+ ,查NH4+:确保乙醇 把多余的NH4OAc淋洗液去除完; (1)
洗交换剂
CH3COONH4
NaCl
4.CEC测定的方法
(1)总和法:
把K+、Na+、Ca2+、Mg2+ 、H+ 、Al3+相加,其中H+ 和Al3+测交 换性酸得到。 ※重点掌握 (2)NH4OAc法(适用于中性、酸性soil)

大学土壤学课件 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大学土壤学课件 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图9-1 ♣ N、P、K; ♣ 微量元素
三、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1、酸性土壤改良
经常使用石灰,达到中和活性酸、潜性 酸、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沿海地区使用含钙的贝壳灰,也可用紫 色页岩粉、粉煤灰、草木灰等。 生石灰需要量(g/m2 )=阳离子代换量*(1- 盐基饱和度)*土壤重量*28*1/1000
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
或BaCl2的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代换作用,使代换性氢 或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水解性酸:弱酸强碱盐水解时,从土壤胶体上代换出来
的H+(有时包含Al3+)所产生的酸度。 1mol/L NaOAc
pH值是土壤酸性强度的指标。对同一土壤, 盐基饱和度高则土壤酸性就弱。 土壤胶体吸附的Al3+ 被代换到溶液中水解而产 生的H+ ,是引起酸性土壤酸度更重要的原因。 改变土壤的酸性,必须中和全部酸度,其中潜 性酸是最主要的。通常用水解酸度指示土壤中潜 性酸和活性酸的总量,也是计算石灰施用量的依 据。
露地花卉可用硫磺粉(50g/ m2)或硫酸亚铁 (150g/ m2),可降低0.5-1个pH单位。也可用矾 肥水浇制。
3、碱性土壤
施用石膏,还可用磷石膏、硫酸亚铁、硫磺 粉、酸性风化煤。
第二节 土壤缓冲性
一、土壤的缓冲性(概念) 二、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第七章 土来自酸碱性、缓冲性教学目标
掌握土壤酸度的类型、土壤酸碱性的划分、
土壤缓冲性的概念; 理解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了解土壤酸碱性与园林植物生长、土壤养 分的关系。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碱度acidity/alkalinity 1、土壤酸度
活性酸pH:由土壤溶液中的H+所引起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或Al3+所引起的酸度 代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通常是1mol/L KCl、NaCl

实验: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

实验: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

实验六、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土壤液相是一种很稀的溶液,含有各种溶解的无机及有机盐类和气体分子,还悬浮着一些胶体颗粒。

在土壤溶液中以及液—固(特别是胶粒)界面上,不断进行着复杂多样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其中,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就是土壤溶液中两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们与土壤固相和气相密切相关,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酸性或碱性是指溶液的反应,即土壤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

但是,由于土壤溶液与土壤胶体处于密切联系之中,因而它的酸碱反应要比纯溶液复杂得多。

实际上,土壤酸碱性并不仅仅决定于土壤溶液反应(pH值),而主要是决定与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H+或Al3+)或碱性离子(Na+)的数量,也决定于土壤中酸性盐类或碱性盐类的存在。

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而必须联系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才能全面说明土壤的酸碱情况及其发生和变化规律。

依据H+和Al3+的存在形式和测定方法不同,可将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种。

①活性酸度是指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H+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主要是由碳酸的解离产生。

一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其他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不断产生的CO2,在土壤溶液中解离产生H+。

另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在未完全分解之前可产生多种有机酸类,如草酸、醋酸、柠檬酸等中间产物,在通气不良和真菌活动的情况下能逐渐积累并释放出H+;②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所吸附的H+和Al3+造成的,它们只有通过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产生了H+时,才显示出酸性,它们是土壤潜性酸的来源。

一方面,胶体吸附上的吸附性H+被其它阳离子置换而进入土壤溶液,土壤酸度就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胶体表面常常吸附着相当数量的交换性Al3+,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经水解能够产生H+引起土壤酸度变化。

土壤中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处于同一平衡体系中两种不同存在形式:有活性酸的土壤,必然会导致潜性酸的生成;反之,潜性酸的存在也必然会产生活性酸。

土壤学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学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 氢离子的来源: (1)水的解离: (2)碳酸解离: (3)有机酸的解离: (4)酸雨: (5)其它无机酸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土壤的酸碱性 一、土壤酸碱性的来源 (一)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 (二)土壤酸性的成因
1. 氢离子的来源: 2. 土壤中铝的活化
土壤中交换性H/Al当量比随时间的变化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致酸离子,称为盐基完全不饱和态。此时土壤的pH值, 称为土壤的极限pH值。
土壤和土壤胶体的极限pH
土壤或胶体 砖红壤 红壤 黄棕壤
蒙脱石 高岭石
极限pH 4.94 4.51 3.86
3.56 4.5~5.0
四、影响土壤酸碱度(pH值)的因素 (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对pH值的影响 1.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
potatoes=5.6 salmon=6.2; cow's milk=6.5
saliva=6.6 - 7.3; blood=7.3; shrimp=7.0 eggs=7.6 - 7.8 sea water=8.2; sodium bicarbonate=8.4 borax=9.0 milk of magnesia=10.5, ammonia=11; lime=12
土壤
0.5hr
4hr
10hr
24hr
砖红壤 红 壤(第四纪) 红 壤(花岗岩) 黄壤 灰化土(黑龙江)
0.93 0.56 0.20 0.95 0.42
0.67 0.34 0.11 0.61 0.26
0.44 0.18 0.08 0.54 0.20
0.35 0.15 0.07 0.43 0.14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石灰位(lime potential) 表示土壤酸强度的另一指标-石灰位。它将氢离子数量与钙离子数量联系起来,

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
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铝 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铝时生长受抑制;
研究表明铝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 因。
二、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在正常范围内,植物对土壤酸 碱性敏感的原因:
是由于土壤pH值影响土壤溶液中各 种离子的浓度,影响各种元素对 植物的有效性。
二、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影响。
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释放出来,进入到土壤胶体 表面,其数量比氢离子数量大得多。
长江以南的酸性土壤,主要是由铝离子引起的。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
二、土壤酸度类型 1、活性酸 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引起的酸性,常用
pH值表示。 土壤中的水分含有各种可溶的有机、无机
成分,有离子态、分子态,还有胶体态 的。
一、土壤酸度类型及来源
三、原因: 1、土壤胶体的代换性能
土壤胶体上吸收的盐基离子多,则土壤对酸的 缓冲能力强; 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为氢或铝离子时,对碱的缓 冲能力强。 2、土壤中有多种弱酸及其盐类 弱酸种类如:碳酸、重碳酸、硅酸和各种有机酸。
三、土壤具有缓冲性的原因:
3、铝体系
四、 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
1、粘粒矿物类型:含蒙脱石和伊利石多的 土壤,起缓冲性能也要大一些;
2、粘粒的含量:粘粒含量增加,缓冲性增 强;
3、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多少与土壤缓冲性 大小成正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缓冲性强弱的顺序是腐殖 质土大于粘土大于砂土,故增加土壤有 机质和粘粒,就可增加土壤的缓冲性。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2、土壤潜性酸; 3、土壤缓冲性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三、谈谈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
2、中性和石灰性土壤的人工酸化 露地花卉可用硫磺粉(50g/平方米)或硫酸 亚铁(150克/平方米),可降低0.5—1个 pH单位。也可用矾肥水浇制。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掌握土壤溶液的酸反应。

它是土壤学最基本的内容,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

从内容来看与第六章结合非常紧密。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酸碱性第二节土壤酸碱性调节第三节土壤缓冲性第一节土壤酸碱性一、土壤酸度类型及来源1、活性酸土壤中的水分不是纯净的,含有各种可溶的有机、无机成分,有离子态、分子态,还有胶体态的,因此土壤中的水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稀薄的溶液。

盐碱土中土壤溶液的浓度比较高。

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引起的,常用pH值表示,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土壤酸碱性主要根据活性酸划分:pH在6.6~7.4之间为中性。

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为界。

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

2、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进入溶液后才会显示出酸性,称之为潜性酸,常用10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潜性酸可分为两类:(1)代换性酸:用过量中性盐(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被侵提剂的阳离子所交换,使溶液的酸性增加。

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得交换性酸的数量。

(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代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是水解性酸的一部分,水解能置换出更多的氢离子。

要改变土壤的酸性程度,就必须中和溶液中和胶体上的全部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

在酸性土壤改良时,可根据水解性酸来计算所要施用的石灰的量。

3、土壤酸的来源(1)土壤中H+的来源。

由CO2引起(土壤空气、有机质分解、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体的分解产生有机酸,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还可产生硫酸和硝酸;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硫酸钾等)。

07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

07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

四.土壤酸度间关系
2. 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是属于一个平衡系 统中的两种酸,它们能相互转化。
土壤潜性酸要比活性酸多得多,相差 3~4个数量级。
第二节 土壤碱度
soil alkalinity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一)土壤碱度形成的环境因素 1. 气候因素: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其大气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 岩石、矿物的风化释放出来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简单盐类,不 能彻底地淋出土体。而大量的积聚于土壤和地下水中。这些简单 的盐类大部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盐类水解可以产生碱。
依据对植物的影响程度将土壤ph分为以下等级交换性酸度soilexchangeableacidityphkcl当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kcl或006molbacl溶液ph7浸提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与氢离子的大部分均被浸提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此时不仅交换性氢离子进入溶液变酸交换性铝离子由于水解作用也增强了溶液酸性

1
2
式中:Na+、Ca2+、Mg2+为土壤饱和水浸体液中的阳离子浓度; mmol/l 3.钠交换比(ESR-exchangeable sodium ratio)
溶液中交换性Na+与交换性Ca2+、Mg2+浓度之和的比值。
Where this occurs and exchangeable sodium is greater than 15%, we have a sodic or alkali soil. The pH values range between 8.5 and 10. This will be toxic to most pla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沿海滩涂淤泥中富含盐基,呈碱性反应
(3)母质中硫酸盐在嫌气条件下,产生碱。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二)碱度的形成机理 1.盐基离子的交换与水解
土壤 胶体

Na+ +
H2 O
土壤 胶体
—H+ + NaOH
土壤碱化与盐化有着发生学上的联系。 盐土和碱土并非一物“盐碱土”,盐土的pH值一般小于8.5, 盐土脱 盐才可能 形成碱土。
二.土壤碱度的表示
2.钠吸附比(SAR-Sodium adsorption ratio) 由于影响ESP因素很多,测定交换性钠和交换性阳离子相对较困 难,因此提出相对容易测定的钠吸附比代替ESP.
定义式
SAR
[ Na ]
[ Ca
2
Mg 2
2
]


[ Na ]
[ Ca 2 Mg 2 ] 2
二.土壤碱度的表示
(二)固相指标
1.碱化度(钠碱化度;ESP-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概念: 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 换量的百分率。
交换性钠 [ Na ] (钠)碱化度( ESP) 100 100 阳离子交换量 CEC
意义: 当土壤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可溶盐含量较低时,土 壤就呈极强的碱性反应,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恶化,称 为土壤的“碱化作用”(alkalinization)。 应用: 我国则以碱化层的碱化度>30%,表层含盐量<0.5%和pH值 >9.0定为碱土(alkaline soil) 。而将土壤碱化度为5-10%定为轻度 碱化土壤,10-15%为中度碱化土壤,15-20%为强碱化土壤。 美国把ESP>15%的土壤叫碱土,5~15%的土壤叫碱化土;俄罗 斯把ESP>20%,印度把ESP>30%为定为碱土
第七章 nd salinity of soil )
中国土壤酸碱性分布规律
中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 pH4.5~8.5 之间。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 西北碱”的规律性。
如吉林、内蒙古、华北的碱土 pH 值有的 高达 10.5 ,而台湾省的新八仙山和广东省丁 湖 山 、 五 指 山 的 黄 壤 , pH 值 有 的 低 至 3.6~3.8。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3.碳酸钠的水解 碳酸钠在水中水解,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 4.中性盐在嫌气条件下的还原
嫌气细菌
Na2SO4+R-CHO Na2S+CaCO3 Na2CO3+2H2O
Na2S+4R-COOH Na2CO3+CaS 2NaOH+H2CO3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The exchangeable sodium also results in the defloculation of the colloids, a breaking down of the structural aggregates. This puddled conditioned impedes irrigation or rain water and thus limits the ability to reclaim these acre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se alkali flats of sodic soils in the California deserts are frequently devoid of vegetation
四.土壤酸度间关系
2. 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是属于一个平衡系 统中的两种酸,它们能相互转化。
土壤潜性酸要比活性酸多得多,相差 3~4个数量级。
第二节 土壤碱度
soil alkalinity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一)土壤碱度形成的环境因素 1. 气候因素: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其大气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 岩石、矿物的风化释放出来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简单盐类,不 能彻底地淋出土体。而大量的积聚于土壤和地下水中。这些简单 的盐类大部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盐类水解可以产生碱。
一.土壤碱的成因(nature and causes)
2、碳酸钙水解
从上式可知: (1) 石灰性土壤的pH值,受CO2的偏压大小影响,在测定石灰性土壤pH值时,应在固 定的CO2偏压下进行,必须在充分达到平衡后测定读数。 (2)土壤空气中 CO2含量总是高于大气中 CO2的含量,不超过 10%,因此石灰性土壤的 pH总是在pH6.8~8.5之间。农业施用石灰来中和土壤酸度比较安全,不会使土壤过碱。
第一节 土壤酸度 soil acidity
一.土壤酸的成因
(一)土壤酸性的形成因素 1.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加速了矿物和岩石的风化作 用和盐基离子强烈的淋溶作用。 2.生物因素: (1)生物的呼吸作用:土壤中微生物、植物根系和动物生命活 动释放大量的CO2,溶于水后形成碳酸,对土壤酸度发展有重要 影响。 (2)土壤中一些专性微生物作用: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可将土 壤中硫和氮分别氧化成硫酸和硝酸,增强了土壤酸度 (3)植被影响:针叶林有机物分解产生酸性,真菌活动强烈的 森林土壤中,形成大量黄腐酸,土壤pH值很低。 3.施肥和灌溉的影响:长期使用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氯 化铵、氯化钾等,又增加土壤酸的效果。 灌溉对土壤酸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质。 4.环境影响;主要是酸雨作用
胶体
二.土壤酸度类型
3.土壤胶体上铝离子作用 Al3++H2O⇋Al(OH)2++H+ Al(OH)2++ H2O⇋Al(OH)2++H+ Al(OH)2++H2O ⇋Al(OH)3↓+H+
土壤中羟基铝离子实际上还很复杂。[Al6(OH)12]6+、
[Al10(OH)22]8+等等 土壤中交换性铝离子才是土壤潜性酸的主要贡献者。在南方 红壤土壤中占到90%以上。
一.土壤酸度成因Development of soil acidity
(二)土壤酸化的机理
1.氢离子的来源 (1)水的解离: HOH⇌ H++OH土壤胶体对氢离子吸附使得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2)碳酸解离: H2CO3 ⇌H++HCO3(3)有机酸的解离: 有机酸→ H++R-COO(4)酸雨:(干沉降和湿沉降—酸雨) (5)其它无机酸 :施入土壤中生理酸性肥料产生的无机酸 2.土壤中铝的活化 当土壤胶体上交换性氢离子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晶架结构解体,八面 体中解体,铝离子释放出来成为活性铝,被胶体吸附称为潜性酸。
四 土壤酸度间关系 三.土壤酸度的指标
1.土壤总酸度(soil total acidity)
活性酸和潜性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它是土壤的酸 度的容量指标。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
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起源,代表土壤酸度的强度; 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主体,代表土壤酸度的容量。
第三节 土壤的缓冲性能 soil buffering capacity
一.土壤缓冲性的意义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土壤的离子吸附于解析过程、土壤 施肥、有机物质分解与转化、空气的迁移、土壤动植物吸收与排 泄、分泌等土壤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实际反应。 为了作物的正常生长,维持土壤条件的相对稳定性很有必要, 土壤的缓冲性就是针对上述一系列过程,保持土壤pH在一定范 围的能力。 土壤pH剧烈变化,关系到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问题。
2. 生物因素: 主要是由于高等植物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产生的。生理 碱性肥料如NaNO3,KNO3,Ca(NO3)2等。天然植被类型(其中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对碱性土壤形成有基极作用。 3. 土壤母质因素:
(1)基性岩(SiO2在45~52%,辉长岩、玄武岩)、超基性岩 (SiO2<45% ,辉岩、橄榄岩)风化产生的盐基离子致碱
三.土壤酸度的指标
(一)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液相指标)----pH值:
依据对植物的影响程度将土壤pH分为以下等级
三.土壤酸度的指标
(二)土壤酸度的数量指标
1. 交换性酸度(soil exchangeable acidity)(pHKCl)
当用中性盐溶液如1mol Kcl或0.06mol BaCl2溶液(pH=7)浸提 土壤时,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铝离子与氢离子的大部分均被浸提 剂的阳离子交换而进入溶液,此时,不仅交换性氢离子进入溶液 变酸,交换性铝离子由于水解作用也增强了溶液酸性.

1
2
式中:Na+、Ca2+、Mg2+为土壤饱和水浸体液中的阳离子浓度; mmol/l 3.钠交换比(ESR-exchangeable sodium ratio)
溶液中交换性Na+与交换性Ca2+、Mg2+浓度之和的比值。
Where this occurs and exchangeable sodium is greater than 15%, we have a sodic or alkali soil. The pH values range between 8.5 and 10. This will be toxic to most plants.
二.土壤碱度的表示
(一)液相指标 1.pH值、 2.总碱度( Alkalinity): 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总量 ;总碱度=CO32-+HCO3-(cmol/kg土) 土壤碱性反应是由于有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碳 酸根和重碳酸根的碱金属(Na,K)和碱土金属(Ca、Mg)盐类 存在。 碳酸钙和碳酸镁由于溶解度低,所以,石灰性土壤pH值不会 太高。最高pH值在8.5。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溶解度受土壤中二氧 化碳浓度的影响。碳酸盐在弱酸条件下反应交石灰反应,这类土 壤叫石灰性土壤(Liming Soils) 。碳酸钙的迁移也是在高的二氧 化碳条件下,转化成重碳酸盐,才可以迁移(碳酸盐的淋溶机 理)。 碳酸钠和重碳酸钠是以溶性的,对土壤碱度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