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解决玻纤增强尼龙出现“浮纤”的问题

合集下载

改善尼龙玻纤分散度的方法

改善尼龙玻纤分散度的方法

改善尼龙玻纤分散度的方法改善尼龙玻纤分散度对于提高材料性能和加工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10条改善尼龙玻纤分散度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描述:1. 优化材料配比:尼龙和玻纤在材料中的比例是影响分散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调整两者的比例,可以更好地实现玻纤的分散。

通常情况下,增加玻纤含量有助于提高分散度。

2. 使用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剂可以改善玻纤的分散性。

表面处理剂能够吸附在玻纤表面,增加其与尼龙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分散度。

常用的表面处理剂有偶氮二异丙酸酯(AIBN)等。

3. 优化加工工艺: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对于玻纤的分散度至关重要。

在挤出或注塑等加工过程中,应调整温度、转速、压力等参数,确保玻纤能够充分分散在尼龙基体中,避免形成团块或束缚。

4. 使用分散剂:分散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分散性,可以有效提高玻纤的分散度。

在尼龙/玻纤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可以帮助玻纤充分分散在尼龙基体中,提高材料性能。

5. 增加分散时间:充分分散玻纤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应适当延长分散时间,使玻纤分散更加均匀。

可以通过采用搅拌、超声波或其他机械方法来提高分散效果。

6. 选择适当的混炼设备:混炼设备对于尼龙玻纤分散度的影响很大。

选择适合的搅拌器、挤出机或注塑机等设备,可以有效提高玻纤的分散度。

应注意设备的转速、温度等参数对分散效果的影响。

7. 提高填料湿润性:玻纤的湿润性对其分散度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改变填料表面性质,如增加氧化处理等,可以改善其湿润性,从而提高分散度。

8. 使用力学剪切作用: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通过引入适当的力学剪切作用,如超声波、高剪切速率等,可以有效提高玻纤的分散度。

力学剪切作用可以有效破坏玻纤之间的团块,增加其与基体的接触面积。

9. 进行预处理:根据具体要求,可以对玻纤进行预处理,如干燥、过筛等,以确保其干燥状态和颗粒尺寸分布符合要求。

预处理可以提高玻纤的分散度,减少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团聚现象。

玻纤增强PC注塑制品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玻纤增强PC注塑制品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玻纤增强PC注塑制品“浮纤”现象以及解决方案一、玻纤增强聚碳酸酯简介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但其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佳。

所以通过玻璃纤维来改善抗疲劳、抗溶剂性等性能,使更广泛运用于玻璃装配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器工业,其次还有工业机械零件、光盘、包装、计算机等办公室设备、医疗及保健、薄膜、休闲和防护器材等。

二、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浮纤”现象产生原因增强聚碳酸酯成型生产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因熔融粘度大造成的充填困难、因混炼不均造成的性能变化以及制品表面质量、翘曲变形等等。

特别是制品表面质量,对于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的产品零件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浮纤”现象是玻纤增强PC在注射成型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

浮纤浮纤也叫露纤。

在生产加玻纤的原料时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表面外观不良,主要为烧焦、露纤和料花。

而这个里面最主要的、最难解决的就是露纤了。

所谓露纤就是玻璃纤维露在产品表面,比较粗糙,外观上比较难以接受。

浮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有三种:1.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的相容性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是由玻璃纤维和聚碳酸酯所构成的复合体,两种材质差异较大,彼此混合后存在相容的问题,为了保证塑料的性能,玻璃纤维要经过表面处理才能与塑料分子产生一定的界面相容性,但偶联剂添加到一定的份量会达到一个相容力的极限,这种相容性是相对的,有限的及不稳定的,状态改变时外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破坏,玻璃纤维会因此摆脱束缚。

2.玻璃纤维与基料的比重差异“浮纤”现象是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出现的,处于粘流状态的聚酯熔体从注射机喷嘴经由模具的浇注系统注入型腔,在这个流动过程中,由于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的比重不同,其流动性也会有差异,使两者形成分离的趋势,当分离作用力大于界面粘结力时便会脱离开,而且密度小的物质浮向表面,密度大的物质沉入里面,因玻璃纤维密度较小,故浮向表层而外露,在制品表面产生白色的痕迹。

增强塑料制品浮纤现象的产生原因

增强塑料制品浮纤现象的产生原因

增强塑料制品浮纤现象的产生原因知道了浮纤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我们不难制定出解决浮去问题的方案1. 注射温度: 除热敏性塑料外,一般增强塑料的料筒温度均比非增强塑料的温度高出10~30℃,玻纤含量高的,温度应适当提高些,含量低的可略低些. 料筒温度的增加,有利与将低熔体粘度,提高充模性能,改善制品表面光洁度,提高纤维的分散性和减小取向性.料筒温度的提高,对制品的冲击性能影响不大,而对成型收缩率有所影响,趋于降低,同时物料的降解因素增加,色泽变深. 为了减少螺杆对纤维所产生的剪切作用,提高物料的塑化情况,要求料筒加料段温度略高些(比压缩段低),使物料在此阶段预热.2. 注射压力: 注射压力对纤维的充模有着重要影响.注射压力高有利于充模,纤维分散性好,制品收缩率下降,但剪切应力增加,取向性明显,易发生翘取变形,制品脱模困难,并可能导致溢边问题. 注射压力的选择与制品的璧厚,浇口尺寸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玻纤含量有关.一般纤维含量高,注射压力大,纤维长度长,注射压力也要求大些.3. 注射速度注射速度的提高有利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快速充满模腔.在快速注射过程中,一部分纤维沿物料流动方向作快速轴向运动,这对于提高纤维的分散性,减少取向性,改善接缝强度显然是有利的,所得制品的表观光洁度较好,但如果注射速度过快,在喷嘴口和浇口处易发生"喷射"现象,造成制品局部表观的不光洁,在浇口附近有块状鲁思的缺陷,这在选择注射速度时应加以注意.4. 模具温度对玻纤增强塑料而言,采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可缩小模具与熔体闲的温差,提高熔体的充模能力.防止制品中纤维淤积.鲁思,改善制品表观光洁度,增加熔接痕的熔接缝强度,同时对减少取向,防止制品的变形也有利.但随着模具温度的提高,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成型周期长,生产率下降,和成型收缩率增加等问题. 模具温度除了与树脂品种,模具结构等有关外,还与纤维情况有关,通常纤维含量大,充模有困难的情况下.模具温度应适当提高些.5.螺杆转速与背压在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的塑化过程中,要求螺杆转速不易过高,以免减切作用过大而给玻璃纤维带来伤害,特别是长纤维,易出现长短不均现象,进而使制品不稳定或同一制品各点强度不一. 为使纤维能均匀的分散于熔体中,提高物料的流动性,以得到外观理想,机械物理性能均匀的制品,可用提高螺杆背压的方法,但背压的提高对长纤的剪切作用较大,物料易过热变色降解.这是背压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通常比非增强塑料略高些就行了.纖維種類有許多,如玻璃纖維,碳纖,硼纖,金属纖維等,目的用以補強塑膠的強度,但纖維與塑膠畢竟不是相同材質,他們的流动性存在著差異,對塑膠熔體的融合性便有所差異,所以两相介面間存在著相容性問題.1.質量密度的差異会造成流动充填時,有某種分離的趋势,会造成浮纖现象.2.射出時的磨擦剪力会造成局部黏度的差異,黏度小的地方抓不住纖維時,纖維便会向製品表面逐漸累積,造成浮纖现象.3.成品表面絕大部份是由于噴泉效应所形成,纖維由内部向表面流去,模具面較冷,瞬間冻結流动层,纖維便凝固在表层,若與塑料的結合性不高時,便会有明顯的浮纖现象.玻璃纤维增强制品浮纤现象比较常见,会严重影响制品外观及喷涂作业。

“浮纤”原因和解决方法

“浮纤”原因和解决方法

“浮纤”原因和解决方法浮纤,又称为浮球纤维,指纺织品中出现的细丝状或球状杂质。

浮纤主要由于纤维束破裂或纤维弯折而产生,它不仅会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和外观,还可能在织物工艺中堵塞喷水孔、堵塞毛细管或堵塞喷嘴等,严重会导致设备故障和停工,给纺织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

浮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纤维工艺设备问题:纤维工艺设备存在异物残留、杂质堵塞等问题,导致纤维束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坏和污染。

2.纺纱工艺问题:纤维预处理、纺纱工艺参数不当,尤其是纺纱机速度过快、张力不均匀等因素,容易导致纤维的弯曲和打结,从而产生浮纤。

3.纤维品质问题:原料纤维的质量不良、长度不均、含杂率过高等问题,会增加纤维断裂和弯曲的可能性,从而产生浮纤。

对于浮纤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1.加强设备维护和清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清理设备中的异物和杂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纤维在生产过程中的损伤和污染。

2.优化纺纱工艺参数:合理设置纺纱工艺参数,控制纺纱机的速度和张力,保持纤维的均匀拉伸,减少纤维的弯曲和打结,降低浮纤的发生率。

3.提高纤维品质:加强对纤维原料的采购和品质控制,选择优质的纤维原料,减少纤维条带中的杂质和断裂纤维,从源头上控制浮纤的发生。

4.加强质量控制和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纺织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选,及时发现并处理浮纤问题,确保产品的合格出厂。

5.培训和教育: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纤维品质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浮纤问题。

总之,浮纤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设备维护、纺纱工艺优化、纤维品质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通过完善和改进纺织生产工艺,提高纤维品质,加强质量控制和员工培训等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浮纤的发生,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合格率,促进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

玻纤知识与浮纤解决方法探讨

玻纤知识与浮纤解决方法探讨

玻纤知识与浮纤解决方法探讨第一部分:玻纤知识:1、玻纤分类根据长度分类,可分为连续玻璃纤维、短玻璃纤维(定长玻璃纤维)和长玻璃纤维(let)。

连续玻璃纤维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玻璃纤维,俗称长纤维。

具有代表性的制造商包括巨石、泰山、兴旺等。

固定长度的玻璃纤维通常被称为“短纤维”。

国外改性厂和国内一些企业普遍采用。

代表性制造商包括PPG、OCF和国内CPIC。

巨石泰山也有一些零件,但质量不令人满意。

Let最近在中国兴起。

代表性制造商包括PPG、CPIC和巨石。

目前,国内金发女郎和苏州合昌产量较大。

捷士杰、温州君儿、南京巨龙正在开发中,也有小批量生产从碱金属含量分可分为无碱,低中高,通常改性增强用无碱,也就是e玻纤,国内改性一般使用e玻纤。

2、玻纤的应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原理主要是因为玻璃纤维/树脂界面上的连接必须将作用在模塑件上的力传递给玻璃纤维。

因此,玻璃纤维的长度完全用于树脂加固,但树脂基体中玻璃纤维的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玻璃纤维的临界长度,玻璃纤维的临界长度(即从基材向纤维传递力的最小长度)在0.3~0.6mm之间。

临界长度仅与剪切力和玻璃纤维单丝直径有关。

上述临界长度是指最终产品中玻璃纤维的长度。

对于塑料颗粒,该长度在0.6~0.8mm之间。

从理论上讲,临界长度与玻璃纤维的原始长度无关,如果将玻璃纤维的长度控制在该范围内,则产品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外观最佳且最平衡。

如果长度过长,机械性能会增加,但产品表面会变得粗糙和翘曲。

如果长度太短,机械性能将不足。

为了控制玻璃纤维的长度,我们应该从调整螺旋结构和速度开始。

如果玻璃纤维的长度和直径控制在400,效果最好。

3.评价玻璃纤维质量的主要指标:第一个指标:玻璃纤维拉伸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处理剂通常被称为润湿剂。

润湿剂主要是偶联剂和成膜剂,以及一些润滑剂、抗氧化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

成膜剂的组成和其他添加剂的种类对玻璃纤维有决定性的影响。

玻纤外露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分析

玻纤外露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分析

玻纤外露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分析一直以来,为了提高产品的强度和耐温性等性能,使用玻纤来对塑料进行增强改性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大量事实也证明了玻纤所带来的良好性能。

但是,玻纤与塑料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材料,自然也就产生了二者的相容性问题。

玻纤外露(或叫浮纤)就是二者相容性问题的直接体现。

而玻纤外露也是加纤材料注塑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且困扰诸多朋友们的一个问题。

那么玻纤外露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可能一些朋友没有见过直接的玻纤,简而言之,从玻纤的形态上来说玻纤有长纤和短纤之分,是一束一束的,是白色的(具体的这里就不多讲了)。

加纤料就是将玻纤和树脂共混造粒而成的。

在射胶的时候,料的流动是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方式。

大家应该看过河流里面,在河流里有一些树枝等杂物时,经常会在沿岸边有一些这类依附河岸而停留。

如果在注塑中,就是玻纤外露。

这是因为玻纤相对于塑料的流动性要差很多,而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动是从夹层中间往前流,俩边往外翻动的方式流动的,所以流动性最好的肯定是跑到最前面,而流动性不好的就会停留在模具表面(注:这段话是借用别的朋友的话,在此表示感谢)。

同时,玻纤有促进结晶的作用,而PP、PA都属于结晶性材料。

结晶快冷却就快;冷却快,玻纤就难以被树脂束缚和掩盖住,那么就容易产生玻纤外露。

原因弄清了,那么咱们就该去解决了,对吧?目前通常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材料方面:1、考虑玻璃纤维和基体的相容性,对玻纤进行表面处理,如加入一些偶联剂和接枝物;2、加入润滑剂,润滑剂主要是考虑到玻纤的分散问题以及一些润滑剂本身具有外润滑作用,在成型时候容易跑到制品表面来形成光滑的一层。

3、还有其他一些填充剂也有改善的效果,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注塑加工方面:1、提高料温和模温;2、高压高速;3、采用快速冷热成型技术(RHCM)。

因为如果熔融塑料在接触模壁时固化太快,玻璃纤维就无法被完全包覆,即产生表面浮纤现象。

而对于RHCM成型,由于高模温使得型腔界面处玻璃纤维完全可以被塑料熔体包覆,且由于该部位处于熔融状态,使得玻璃纤维的定向趋于一致,保证了收缩均匀性,进而保证了成型品质。

玻纤增强尼龙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

玻纤增强尼龙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

玻纤增强尼龙1、玻纤增强尼龙主要控制因素玻纤的分散,玻纤与基料尼龙的黏结,玻纤的尺寸及分布,各种助剂的正确应用,工艺条件的调整,螺杆组合及转速的控制等因素均会影响产品的性能。

1)玻纤的直径一般控制在10~20微米2)玻纤的长度一般控制在2~3毫米为最好,从理论上讲,玻纤长度越长其增强效果越好,但将带来制品表面粗糙,以及翘曲等问题。

玻纤的长度与其原始长度无关,而与螺杆组合结构及转速有关。

3)玻纤的表面水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将使PA产生水解反应,导致PA降解,从而降低增强PA的力学性能。

4)偶联剂的用量对缺口冲击的影响,缺口冲击强度随偶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5)玻纤含量在30%以内随玻纤含量的增加增强PA6热变形温度随之提高,超过35%以后其热变形温度随玻纤的增加变化不大。

6)玻纤含量增加时,增强PA的成型收缩率随之减小,几乎所有增强PA都有同样的规律,一般玻纤含量达到35%时其成型收缩率大致为0.2%。

7)共混温度对增强PA的影响挤出温度太低,玻纤的包覆效果差,往往会出现玻纤外露现象,带条表面粗糙,无光泽,颗粒疏松,脆性大,产品冲击强度底,挤出温度太高,则易造成PA的热氧化分解产品力学性能下降,外观变黄,甚至变成灰色共混挤出温度选择的原则是控制在略高于基料熔点的温度范围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玻纤入口融体流动状况来确定熔融区温度,根据挤出带条光泽度来确定计量段,压缩段各区温度8)螺杆转速对增强PA性能的影响螺杆转速太低时,螺杆的剪切作用小导致玻纤分散不匀,物料不能得到充分的塑化与混合,使得增强PA性能不均,螺杆转速太高时,其剪切混合作用增强,但由于螺杆的高速转动会产生很大的摩擦热,导致螺杆温度过高而使其基料及部分助剂产生热分解,影响产品质量,一般低玻纤含量时可适度提高转速,对于阻燃增强由于阻燃剂容易产生热分解,宜采用低转速。

2、玻纤增强尼龙制造技术的要点如下:1)控制体系水含量,防止熔融共混过程中,尼龙受热水解而导致产品力学性能的下降。

玻纤增强塑料断条原因和解决方法

玻纤增强塑料断条原因和解决方法

机理二:玻纤分散不均匀
玻纤分散不均匀最严重的情况是束状玻纤的内部不能被树脂有效润湿,这样以束状玻纤存在的应力集中物会导致断条。体系黏度过大会出现这种情况。玻纤分散不良的另一个可能性是基体树脂黏度太小,不足以传递螺杆的机械动力来切断和分散玻纤。所以,选择合适黏度的pp树脂也是重要的。切断gf、加强gf分散是消除这一机理影响的基本方法。在玻纤增强树脂体系中添加少量滑石粉或者钛白粉以强化分散和剪断效果是有利的。加强螺杆剪切力也是有利的。
Hale Waihona Puke 大家都知道,熔体在口模中的流动前锋呈抛物线形,这是应力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沿口模壁附近的熔体受到最大应力,料流中心的熔体受最小的应力。黏度大的玻纤增强体系不仅强化了这种边壁效应,而且玻纤取向更加限制了边壁聚合物分子的松弛。这样,口模两边的料条由于高应力状态而出现卷曲,从而也更容易断条。估计在这样的体系中添加外润滑剂会减轻这一机理的影响。增加滤网,打乱料流的规律性运动,使层流变成紊流,我想,也应该有利。堵边眼既可以改变料流运动路径,也改变了速度梯度。
机理三:料条内聚强度小
当pp中添加了大量滑石粉、poe等可以降低pp复合材料的内聚强度时,料条也容易断掉。 这是因为大量的高黏度poe和滑石粉不仅很难被pp粘附,而且其团聚体也很容易被破坏。于是,体系的内聚强度很低,发生断条也就是必然的了。机头压力低会导致熔体不密实,内聚强度低,也会造成断条。所以,做这种体系要格外小心。方法主要是注意配方设计,不要采用黏度太高的体系,同时,要增大机头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浅析如何解决玻纤增强尼龙出现“浮纤”的问题
在尼龙中添加玻璃纤维、增韧剂等填料可显著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

但在玻纤增强尼龙注射成型过程中,“浮纤”现象经常出现。

浮纤也叫露纤,即玻璃纤维露在产品表面,比较粗糙。

由于玻纤外露,使得此类产品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主要应用于高强度的结构件。

而凡是用加纤材料做外观件的,都是亚光面或蚀纹面(例如电动工具),因为普通加纤料难以做到亮丽的外观。

玻纤增强尼龙出现“浮纤”现象的原因,最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种:
1、玻璃纤维与基料的比重差异
在塑料熔体流动过程中,由于玻纤与树脂的流动性有差异,而且质量密度也不同,使两者具有分离的趋势,玻纤浮向表面,树脂沉向内里,于是形成了玻纤外露的现象。

2、玻璃纤维与尼龙的相容性差
由于塑料熔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螺杆、喷嘴、流道及浇口的摩擦剪切力作用,会造成局部粘度的差异,同时又会破坏玻纤表面的界面层,熔体粘度愈小,界面层受损愈严重,玻纤与树脂之间的粘结力也愈小,当粘结力小到一定程度时,玻纤便会摆脱树脂基体的束缚,逐渐向表面积累而外露。

3、喷泉效应
尼龙熔体注入型模时,会形成“喷泉”效应,即玻纤会由内部向外表流动,与型腔表面接触,由于模具型面温度较低,质量轻冷凝快的玻纤被瞬间冻结,若不能及时被熔体充分包围,就会外露而形成“浮纤”。

因此,“浮纤”现象的形成,不仅与塑料材料组成和特性有关,而且与成型加工过程有关,有着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玻纤增强尼龙出现“浮纤”的问题的方法如下:
1、改善玻纤与尼龙的相容性
在成型材料中加入相容性、分散剂和润滑剂等添加剂,包括硅烷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脂肪酸类润滑剂及一些国产或进口的防玻纤外露剂等,通过这些添加剂来改进玻纤与树脂间的相容性,提高分散相的均匀性,增加界面粘结强度,减少玻纤与树脂的分离,从而改善玻纤外露现象。

如研究表明,在基体中添加相容剂,改性后材料玻纤在基体中相容性较未添加材料明显提高。

2、改善成型工艺条件
①增加充填速度
在增加速度之后,玻纤和塑料虽然存在流速不同,但相对于高速射胶而言,这个相对速度差的比例就小了。

②升高模具温度
这个作用是最大的,增高模具温度,就是为了减少玻纤和模具接触阻力,让玻纤和塑料的速度差尽量变小。

并且让塑料流动时的中间熔融层尽量厚,让两边的表皮层尽量薄,这样就好像光滑的河岸无法留住树枝一样的道理。

RHCM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做到外观无浮纤的。

③降低螺杆计量段的温度,减少溶胶量
这是让塑料和玻纤分离的可能性尽量降低,一般来讲对于浮纤影响最小,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大。

但是,这个可以很好的解决烧焦。

这是因为增加玻纤后,所以很容易堵住排气通道,所以在最后很难排气,并且玻纤在高压高氧气体环境中是很容易燃烧的。

3、模具方面
将产品外观面刻意做成亚光面或蚀纹面,减少玻纤外露的视觉反应。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qxb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