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配合比设计分析报告
水稳碎石目标配合比报告

水稳碎石目标配合比报告一、引言水稳碎石是指以碎石为主要骨料,通过特定的配合比和工艺进行混合搅拌后用于基层的一种道路材料。
水稳碎石的配合比对其性能和使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报告旨在研究水稳碎石的目标配合比,并分析不同配合比对水稳碎石性能和使用效果的影响。
二、目标配合比的确定2.1骨料配合比骨料是水稳碎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水稳碎石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实际需要和已有的骨料资源,确定了水稳碎石的骨料配合比,主要包括粗骨料、中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
2.2沥青配合比沥青是水稳碎石中起到胶结作用的关键材料,对水稳碎石的抗水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混合实验和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水稳碎石中沥青的配合比。
2.3添加剂配合比为了提高水稳碎石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助剂,如增粘剂、改性剂等。
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技术要求,确定了水稳碎石中添加剂的配合比。
三、配合比的试验研究与分析为了验证目标配合比的合理性和性能优化效果,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3.1骨料试验根据确定的骨料配合比,制备了一组不同配合比的水稳碎石试件,并进行了相关试验。
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骨料配合比对水稳碎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理的骨料配合比能够提高水稳碎石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3.2沥青试验根据确定的沥青配合比,制备了一组不同配合比的水稳碎石试件,并进行了相关试验。
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沥青配合比对水稳碎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沥青的用量能够提高水稳碎石的抗水性和耐久性。
3.3添加剂试验根据确定的添加剂配合比,制备了一组不同配合比的水稳碎石试件,并进行了相关试验。
通过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添加剂配合比对水稳碎石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合适的添加剂能够提高水稳碎石的抗裂性和抗老化能力。
四、配合比优化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优化了水稳碎石的配合比方案。
主要包括调整骨料比例、增加沥青用量和适当添加其中一种添加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报告
1.确定基层的设计要求: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
的强度等级和稳定性要求。
2.确定碎石的级配范围: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碎石级配
范围,以满足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确定水泥用量:根据基层的设计要求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
定水泥的用量,以达到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4.确定水胶比:根据水泥用量和碎石级配范围,通过试验确定水胶比,以保证水泥的充分反应和碎石的骨料填充效果。
5.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确定的水泥用量和水胶比,进行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重复进行试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
2.注意试验条件的控制:控制试验环境和试验条件,确保试验结果符
合实际施工条件。
3.注意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的质量对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必须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要求。
4.注意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基层材料的加工和贮存条件对配合比
试验结果有影响,必须保证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可以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佳配合比,提高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同时,配合比设计也为施工提供了指导,保证基层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施工图纸设计、施工规范及施工路段基本情况,对K33+225~K52+000路段所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结果如下。
一、检测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T 17671-1999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全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7、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段一期工程)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8、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开封段一期工程)路面施工图纸。
:二、原材料性质检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原材料为(10~30)mm碎石、(10~20)mm 碎石、(5~10)mm碎石、石屑及水泥。
其中碎石、石屑产于禹州;水泥为新乡平原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
三、矿料级配设计根据矿料筛分试验结果,依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矿料级配设计。
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在合理水泥剂量下提高其强度并减少、干缩开裂,同时为了提高其抗冲刷能力,矿料级配设计时,增加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并限制粉料用量。
本次矿料级配设计见表1表1 矿料级配复核表四、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采用振动压实方法,确定设计矿料级配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振动试验仪参数设置振动试验仪为上置式振动压实设备,可近似模拟振动压路机在材料表面的作业状况,其仪器参数见表2表2 振动试验仪参数设置$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确定按照表2振动参数,采用振动压实型方法,分别按%、%、%、%和.%五个不同的用水量,水泥剂量为%进行振动压实,试验结果见下表:求得最佳含水量为%,最大干密度为 g/cm3五、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振动试验结果,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规程》JTG E51-2009试验方法设计%的水泥剂量下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强度试验,成型试件按照98%的压实度控制。
水稳配合比报告

水稳配合比报告1. 引言水稳配合比是指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和掺合料配合的比例和方法,它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水稳配合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以下方法对水稳配合比进行研究:2.1 骨料试验通过对细骨料和粗骨料进行筛分试验,确定其粒度分布曲线,并计算骨料的均值粒径。
2.2 水泥试验通过对水泥进行标准稠度试验,求得其标准稠度,计算水泥用量。
2.3 水泥胶砂比试验通过对不同水泥胶砂比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水泥胶砂比。
2.4 水灰比试验通过对不同水灰比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水灰比。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骨料试验结果根据骨料试验得出的粒度分布曲线和均值粒径,确定了细骨料和粗骨料的配合比。
3.2 水泥试验结果通过水泥试验得出的标准稠度和水泥用量,确定了水泥的配合比。
3.3 水泥胶砂比试验结果通过水泥胶砂比试验,得到了不同水泥胶砂比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从中选择了最佳的水泥胶砂比。
3.4 水灰比试验结果通过水灰比试验,得到了不同水灰比下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从中选择了最佳的水灰比。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对骨料试验的分析,确定了细骨料和粗骨料的配合比。
2.通过水泥试验得出的标准稠度和水泥用量确定了水泥的配合比。
3.通过水泥胶砂比试验和水灰比试验选择了最佳的配合比。
4.最佳的水稳配合比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和耐久性。
5. 参考文献1.国家标准: GB/T 50080-201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2.《混凝土技术与实践》,李春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3.《混凝土原理与设计》,刘斌,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以上是本次水稳配合比报告的内容,通过实验和分析,我们得出了最佳的配合比,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泥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二、原材料试验2.1 集料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的规定,结合指挥部、监理组相关要求,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我部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与试验,本次设计全部采用恒固生产的安山岩质集料(规格为:1#料9.5mm~31.5mm,2#料4.75mm~9.5mm,3#料4.75mm以下)。
各种集料的室内试验的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列于表2-1(水泥稳定碎石集料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2水泥本次设计选用的水泥为南京宁峰建材有限公司产的P.C32.5缓凝水泥,其实测值及采用指标值列于表2-2(水泥稳定碎石水泥试验项目结果汇总表)中。
2.3粉煤灰采用溧水电厂生产的粉煤灰,粉煤灰试验数据见实验报告(附表)。
2.4级配根据各种集料的筛分的结果进行试配,提出满足要求的集料配比。
各种集料的原始筛分结果及合成级配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3(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及配比计算结果汇总表)中,合成级配曲线见图(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筛分级配范围及合成级配图)。
三、混合料试验3.1 标准击实试验按照表2-3中的集料配比进行了4组标准击实(水泥:粉煤灰:集料=3.5:1.0:100,4.0:1.0:100,4.5:1.0:100,5.0:1.0:100 ),并进行了EDTA滴定,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3.2 强度试验根据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了7d无侧限抗压成型、抗压试验,其结果汇总于表3-1(水泥稳定碎石标准击实、强度试验结果汇总表)中。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配合比设计报告一、设计要求1.砼强度等级:C302.抗渗等级:S123.结构设计寿命:50年4.施工条件:环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70%,空气浓度适宜。
5.力学性能:强度合适,抗渗性好。
6.配合比要求:合理配合比,保证砼性能,并控制砼成本。
二、原材料选用及性能1. 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28天抗压强度≥42.5MPa,初始凝结时间110min。
2. 粗骨料:选用规格为Φ20mm的碎石,坚硬,骨料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污染物。
3. 中骨料:选用规格为Φ5mm的机制砂,细度模数为2.4-2.8,复合砂含量≤35%,粉质含量≤3%。
4. 细骨料:选用规格为Φ1.18mm的天然砂,砂率满足相应要求,含泥量≤1%。
5.水:选用无色透明的水,PH值在6-8之间,不含有机杂质。
6.外加剂:适量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
三、水稳配合比设计1.按砼抗渗等级选用低水灰比设计,初步确定水灰比为0.452.根据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空气中水的含量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0.953.计算砂率:粗骨料体积与总骨料体积之比为0.4,计算得到砂率为37%。
4.根据细骨料的砂率和水泥的含水率计算混凝土的含水量,修正系数为0.985.根据混凝土密实度要求确定用量系数,初步确定用量系数为1.0。
6.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用量,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能。
7.确定配合比为:水泥:粗骨料:中骨料:细骨料:水=1:1.74:0.52:0.42:0.45四、配合比设计验证1.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制作试块进行强度检测。
2.制作试块时应控制好砂浆的均匀性和保证砼的填充性。
3.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试块养护时间为28天。
4.检测试块的抗压强度,检验是否符合C30强度等级要求。
5.对养护后试块进行抗渗检测,检验是否符合S12抗渗等级要求。
五、结论根据水稳配合比设计,配制出符合C30强度等级和S12抗渗等级要求的混凝土。
通过试块的强度和抗渗性测试,证明配合比设计符合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引言水稳底基层是指铺设在地基上的一层水泥混凝土基层,用于提供均匀、坚实的基础支撑。
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报告旨在对水稳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强度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上层荷载并均匀分布到地基上。
强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
2.稳定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基层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变形和破坏。
稳定性要求可以通过抗剪强度来衡量,一般要求基层的抗剪强度不低于1.2MPa。
3. 耐久性要求:水稳底基层需要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以保证在长时间使用和各种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耐久性要求可以通过水泥用量和抗渗性能来考虑,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抗渗等级为P6或以上。
三、配合比设计1. 原材料选择:水稳底基层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子和石子。
水泥选择标号为P.O42.5的硅酸盐水泥,砂子选择细度模数为2.6的优质中砂,石子选择直径为5-10mm的碎石。
2. 水泥用量计算:根据要求的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进行计算。
假设使用水泥用量为350kg/m33.水灰比计算:水灰比是指水泥用量与水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水灰比,一般在0.4-0.5之间。
假设使用水灰比为0.454.砂石比计算:砂石比是指砂子与石子的质量比。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择适当的砂石比,一般在1.5-2.0之间。
假设使用砂石比为1.85.配合比计算:根据上述参数进行配合比计算。
水泥用量 = 350kg/m3水灰比=0.45砂石比=1.8砂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1+砂石比))石子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1/(1+砂石比))水用量=水泥用量/(1+水灰比)6.各组分的具体用量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并进行试验确认。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嘉绍北岸接线施工养护一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报告一、配合比设计依据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21 3、《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E51 -2021 4、《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21 二、设计要求根据室内振动成型法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含水量W0及最大干密度ρd,根据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经过六天标准养护条件下浸水一天后,其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强度Rd≥4.0 Mpa ,基层为5.0Mpa~6.0Mpa,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重视级配提高强度,减少因水泥用量过高而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并确定施工延迟时间。
三、原材料检测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 1、水泥根据《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要求,采用嘉兴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级缓凝水泥,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试验室自检结果如下: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比表初凝终凝 3天抗折3天抗28天抗28天抗指标要面积时间时间安定性强度折强度折强度折强度求≥300 ≥180 ≥360 <5mm≥2.5Mpa ≥11Mpa ≥5.5Mpa ≥42.5Mpa 检测结果 397 304 373 0.5 5.8 23.3 7.846.92、集料采用德清安顺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档原材料,1#碎石规格19-31.5mm。
2#碎石规格4.75-19mm,3#碎石规格2.36-4.75mm,4#石屑规格0-2.36 mm,各种原材料经过试验室检测,指标符合《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DB33/T836-2021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及检测结果见下表:原材料检测结果指标及要求检测结果检测项目压碎值(%)表观相对密度针片状大于9.5mm(%)针片状4.75~9.5mm(%)<0.075颗粒含量(%) 1#碎石 / 2.64411.0 / 0.2 2#碎石 18.4 2.647 9.6 11.5 0.3 3#碎石 / 2.656 / / 1.2 4#碎石 /2.654 / / 11.7 设计要求≤25 ≥2.50 ≤15 ≤25 粗集料≤2.0,细集料≤15 3、水采用自来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设计报告
设计项目: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概述
受如xx交通运输局委托,xx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研究所承担了225省道xx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
集料为现场取样,分为1#(9.5~31.5mm)、2#(4.75~9.5mm)、3#(2.36~4.75mm)、4#(0~2.36mm)
主要设计依据: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3.级配设计
依据《XX改建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管理手册》的设计要求,水泥用量选择了3.5%、4.0%、4.5%三种,进行了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表2-3为设计级配,图1为级配曲线图。
表2-3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设计水泥剂量分别为3.5%、4.0%、4.5%,采用重型击实成型法确定各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各水泥剂量下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图3、图4所示,试验结果汇总如表2-4所示。
图2水泥剂量3.5%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图3 水泥剂量4.0%含水量和干密度关系
图4 水泥剂量4.5%下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曲线图
根据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中关于静压法成型强度代表值应大于3.5MPa的技术要求,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以及现场摊铺施工控制精度有限,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参照以往的经验,综合考虑本次成型方法所得强度试验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水泥剂量取为4.0%。
三、设计结论
225省道如东段改建工程1标北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
汇总如下:
表3-1水泥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综上所述,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用量较低、强度性能良好,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