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食品营养学绪论
食品营养学

疾病类型病名传染病爱滋病 结核病 鼠疫 人禽流感 甲肝 乙肝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Ⅱ型 蛔虫病 蛲虫病 血吸虫病 肝吸虫病 肺吸虫病 猪带绦虫病 囊虫病等慢性病高血压 Ⅱ型糖尿病 冠心病等地方病碘缺乏症 氟中毒等食品营养学第一章 绪论1、如何正确认识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2、作为生物专业师范生怎样理解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一、教学目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加强了有关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教育,我们作为培养未来生物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相关学院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就能够满足师范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普通中学教育中的工作需要。
另外,通过《食品营养学》课程进行营养与健康教育,还能达到弘扬民族饮食文化、促进民族繁衍昌盛;大力开展营养科学知识普及;同时满足师范生的个人需要的多重目的。
(调查类报告)结论:2002年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湖北省居民膳食质量总体有所提高,其中动物性、奶类、水果、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均有所增加。
问题是粮谷、蔬菜类食物摄入量下降;粮谷、蔬菜、水果、禽畜肉、蛋类、豆类、奶类等食物仍然都达不到我国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反而油脂和食盐摄入量严重超标。
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要求。
行为和膳食不当会危害健康甚至引起大规模流行病进行营养与健康教育的意义:能达到满足教育者的工作需要;反思民族饮食文化、促进民族繁衍昌盛;大力开展营养科学知识普及和个人需要的多重目的。
目的:彻底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到自觉科学的饮食习惯,以达到获得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二、相关概念1、食品(food 食物):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的作用:一是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营养功能);二是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如色、香、味、形等(感官功能);三是对人体产生如兴奋、镇静和过敏等不同的生理反应(调节功能)。
食品营养学--绪论

ppt课件
4
1、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ppt课件
5
食品分类
①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
如糕点、面制品、调味品、茶叶等
②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原料(包括半成品)。
如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类等
根据卫生部 2002 年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共 87种, 如生姜、枣、黑芝麻、甘草、白果(银杏)、鱼腥草、薄 荷、罗汉果等。
质,对指导人们营养与食疗有重要价 值。
明代姚可成《食物本草》:列出 1017
种食物,并以中医的观点逐一加以描 述,分别加以归类。
ppt课件 22
《圣经》:将肝汁挤到眼睛中治疗
眼病。
古 希 腊 名 医 医 学 之 父 Hippocrates (公元前300多年):“食物即药”。
18 世 纪 营 养 学 之 父 法 国 化 学 家 Lavoisier :生命过程是一个呼吸过
桃;畜:牛、犬、羊、猪、鸡;菜:葵、
韭、薤、藿、葱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公元493年):以肝 补血、补肝明目
ppt课件 21
唐 代 名 医 孙 思 邈 ( 公 元 581 - 682
年):主张“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了 350 多种药食两用的动植物,并区分
为寒、凉、温、热、有毒和无毒等性
所选择的食物对人体是 有累积作用的。到65岁 时,这些累积作用就会
50吨.
在我们的身体上显现出
来。
ppt课件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营养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食物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正确的饮食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食品营养学绪论的课件,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食物营养成分等。
2. 案例材料:收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讨论话题:制定小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食品营养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 案例分析: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营养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观念。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让学生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食品加工、烹饪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2. 演示法:展示食品加工、烹饪的过程,分析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合理选择食物和烹饪方法,以保持营养成分。
九、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各类食物营养成分及作用的课件。
2. 演示材料:准备食品加工、烹饪的实物或视频材料。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第一章:食品与营养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食品与营养学的关系理解食品营养学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食品的定义与分类营养素的概述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的基本特征能够列举主要的营养素及其功能能够解释食品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1.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品与营养学的相互关系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品与营养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章:营养学的基本原理2.1 课程介绍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学习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2 教学内容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3 教学目标能够阐述营养学的基本原理能够了解营养学的科学基础能够掌握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营养学的应用领域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学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学的应用领域的认识第三章:食物中的营养素3.1 课程介绍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含量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分布与作用学习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3.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营养素分类及特点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3 教学目标能够列举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及其特点能够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掌握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3.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与特点实物观察法:观察食物样品,了解营养素的分布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摄入与利用的认识第四章: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4.1 课程介绍掌握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学习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意义4.2 教学内容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3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膳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了解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能够理解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应用与意义4.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实践操作法:进行膳食与营养状况的评价实践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五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5.1 课程介绍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2 教学内容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与内容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制定与实施5.3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重要性能够掌握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能够学习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的应用方法的掌握第六章: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6.1 课程介绍理解食品安全与营养质量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学习营养质量的评价方法6.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6.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能够解释食品污染的类型与来源能够掌握食品安全保障措施与营养质量评价的方法6.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实验演示法:展示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七章: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7.1 课程介绍理解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掌握食物选择的原则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7.2 教学内容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策略能够解释营养平衡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学习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与建议7.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食物选择的原则与知识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关系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食物选择与营养平衡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营养平衡的实现方法的认识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8.1 课程介绍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掌握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8.2 教学内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概述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特点能够解释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方法与原则能够学习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与实例8.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实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特殊人群的营养干预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九章: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9.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掌握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9.2 教学内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概述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能够解释慢性疾病的营养风险因素与机制能够学习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与原则9.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基本概念与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实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状况与慢性疾病的关联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方法的掌握第十章: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10.1 课程介绍理解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掌握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2 教学内容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3 教学目标能够描述营养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能够解释营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能够学习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营养教育的定义与知识实践操作法:进行营养教育与营养干预的实际操作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营养教育的理解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营养干预的策略与应用的掌握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食品与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学的科学基础、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与作用、膳食与营养状况评价以及膳食指南与营养建议。
食品营养学-第1章_绪论

65岁时,这些累积作
达50吨.
用就会在我们的身体
上显现出来。
为什么要关注营养?
• 每天,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广告当 中眼花缭乱的食品广告在诱惑我们,我们 到底该如何选择食物?
为什么要关注营养?
•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 • 学习营养知识,可以
让你知道哪种食物对
有助于你增进健康,
你有益,你可以运用
(二)我国的营养状况与措施
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飞 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国民的 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1997年4 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正式公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而后又相继公布了《特定人群膳食 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年进行修订。
一、基本概念
• 全世界一致公认的健康标志有13方面 :
一、基本概念
6. 亚健康 • 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
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 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一、基本概念
引起亚健康的原因:
• 生活空间变小 • 环境污染加重 • 工作超负荷 • 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 • 资讯爆炸 • 人际关系紧张 • 枯燥的生活方式 • 情感危机 • 自我期望值过高 • 意志薄弱
• 1949年,日本战败后提出“学生奶计划”,50年后,日本 20岁青年平均身高反而比中国人高1.9厘米,“一杯牛奶 振兴一个民族”。
三、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 我国目前营养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 城市儿童的胖墩现象,高血压、高 血脂和糖尿病人增多,这些现象值 得研究。“文盲不断减少,科盲引 起重视,营养盲非常严重。”
•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公元493年):以肝 补血、补肝明目
食品营养学知识要点整理

⾷品营养学知识要点整理《⾷品营养学》⽼师上课提问的知识要点整理以课本的章节为顺序整理,和⽼师ppt顺序可能有所不同!第⼀章绪论1.⾷品的特点2.⾷品的概念3.营养的概念4.营养素的概念和六⼤营养素5.膳⾷摄⼊参考量DRIs(EAR、RNI、AI、UL)6.健康的概念和⽅⾯7.亚健康的概念8.营养不良的概念和两种表现第⼆章⾷物的体内过程1.消化的概念和两种⽅式2.吸收的概念3.消化系统的组成4.唾液的作⽤5.胃液的组成和相应功能6.⼩肠是⾷物消化的主要器官7.胰液中的酶有哪些8.胆汁的作⽤(胆汁中⽆消化酶)9.碳酸化合物、蛋⽩质和脂肪的开始消化的场所(三者有所不同)10.⾷物吸收的主要部位11.主动运输及哪些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12.主要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第三章能量与宏观营养素1.三⼤产能营养素分别是2.三⼤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3.机体的能量消耗由哪四个⽅⾯组成(注意正常成年⼈与孕妇、⼉童等⼈群的不同)4.基础代谢的概念5.基础代谢率的概念6.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有哪⼏个⽅⾯7.基础代谢的计算8.体⼒活动的能量消耗是⾃主活动9.中国成⼈活动⽔平分级,了解10.不同⾷物的特殊动⼒作⽤,⼜称⾷物的热效应(脂肪、蛋⽩质、碳⽔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物热效应分别是多少)11.体重评价⽅法及其计算公式(BMI)12.三⼤宏量营养素的功能⽐分别是13.可消化利⽤和不可消化利⽤14.碳⽔化合物的⽣理功能有哪⼏个⽅⾯15.什么是抗⽣酮作⽤和什么物质具有抗⽣酮作⽤16.膳⾷纤维和功能性低聚糖在来源上的区别17.功能性低聚糖的⽣理功能18.⾎糖⽣成指数19.⾷⽤糖或者纯糖制品的营养素密度低20.膳⾷纤维的概念21.膳⾷纤维的⽣理功能22.脂类包括?类脂包括?23.脂类的⽣理功能24.三⼤营养素在胃中的排空速度25.什么是必需脂肪酸?⼈体的必需脂肪酸有哪些?26.花⽣四烯酸是必须脂肪酸吗?27.必须脂肪酸的⽣理功能和缺乏危害28.⼆⼗⼆碳六烯酸有?⼆⼗碳五烯酸有?29.DHA和EPA的良好⾷物来源有?30.脂类的营养价值评价有哪些⽅⾯31.于⼀般成⼈的,SFA、MUFA和32.氨基酸池33.完全蛋⽩、半完全蛋⽩和不完全蛋⽩34.蛋⽩质的⽣理功能35.氮平衡概念和公式36.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须氨基酸的概念37.必需氨基酸的种类38.条件必须氨基酸不仅仅是半胱氨酸和酪氨酸39.氨基酸模式的概念40.限制氨基和第⼀限制氨基酸的概念和应⽤41.蛋⽩质的互补作⽤42.功能性氨基酸有哪些43.蛋⽩质营养价值的评价(6点)44.营养学上主要从哪三⽅⾯全⾯地对蛋⽩质进⾏评价45.氨基酸评分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氨基酸评分的参考蛋⽩是?46.参考蛋⽩的概念47.PDCAAS48.PEM是?49.蛋⽩质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有哪两种?分别是由于缺乏什么引起的?各⾃的症状是?50.51.⽔的⽣理功能?52.正常⼈每天饮⽔量?53.体内⽔的来源包括哪三⼤部分?第四章微量营养素1.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概念2.7种常量元素是3.8种微量元素是4.钙(重点)5.钙的⽣理功能6.钙的吸收⽅式有哪两种?7.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三个⽅⾯,有利和不利的例⼦分别是?8.钙的缺乏与过量,缺乏病,过量病9.钙的⾷物来源和良好⾷物来源10.磷的⽣理功能11.影响磷吸收的因素12.磷缺乏和低磷⾎症13.体内铁的分类和分布14.⾷物中的铁的存在形式15.影响铁吸收的因素16.铁缺乏是的三个损耗阶段17.铁缺乏和缺铁性贫⾎18.铁的⾷物来源19.锌的⽣理功能20.锌的缺乏症21.锌的膳⾷来源22.克⼭病发病的基本因素是?23.克⼭病:以⼼肌坏死为特征的地⽅病24.硒的缺乏病和良好⾷物来源25.碘的⽣理功能26.碘缺乏和过量27.氟的⽣理功能28.氟缺乏与过量29.铬——葡萄糖耐量因⼦1.维⽣素的概念2.维⽣素的3种命名系统3.⽔溶性维⽣素有4.脂溶性维⽣素有5.脂溶性维⽣素摄⼊过多可在体内蓄积6.维⽣素A的别称7.视黄醇当量及其计算公式8.维⽣素A的缺乏症有哪些9.维⽣素A过量症10.维⽣素D的别称有哪些11.维⽣素D的缺乏症有哪些12.维⽣素D的膳⾷来源13.维⽣素E的别称14.维⽣素E的⽣理功能15.维⽣素E缺乏症16.维⽣素B1别称17.维⽣素B1缺乏症18.维⽣素B2的⼜称19.维⽣素B2缺乏症20.尼克酸的别称21.尼克酸缺乏症22.维⽣素B6别称23.维⽣素B6缺乏症24.维⽣素B12缺乏症25.叶酸缺乏症26.富含叶酸的⾷物27.维⽣素C别称及其缺乏症28.膳⾷纤维的概念29.膳⾷纤维的⽣理功能30.膳⾷纤维的⾷物来源第五、七、⼋、九章(略)第六章各类⾷物的营养价值1.什么是“⾷物的营养价值”?2.营养质量指数的意义?3.影响营养素⽣物利⽤率的因素4.⾕粒的结构组成及各结构层的主要成分5.多种⾕类的第⼀限制氨基酸是6.⼤⾖蛋⽩质富含什么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是7.⾖类中的抗营养因素有哪些8.蔬菜⽔果的抗营养因⼦有9.鱼类中脂肪酸的特点10.甲壳类⾷品是锌、铜的良好来源。
食品营养学绪论

三、食品营养学的现状
向第四阶段过渡
宏观 群体 组织 局部 静态
微观 个体 细胞、分子 整体 动态
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如环境营养学、 免疫营养学、微生态营养学、分子营养学等。
四.食品营养学研究展望
继续开展营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 开展各种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与膳食结构研究; 营养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 加强社区营养及必要社会措施的研究;
不断认识和研究在食物中新出现的污染问题; 提高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水
平; 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机
构
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DRI)
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四个内容(P1): 平均需要量(EAR) 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社会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
特殊营养学
老年营养学
3、营养学——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
植物
土壤
食物链 动物
人
农业生产: 营养物质的流向与转移。 现代农业: 营养物质的快速和高效转移与回流。
4、营养学——生命科学的组成部分
营养过程 = 生命活动过程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养分 营养学:物质资源利用科学
二、营养学
1、概念
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 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措施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
2、营养学分支
植物营养学
营养学 微生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植物生产
食品营 养学
动物生产
农业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实际需要,营养学又分为:
食品营养学
营养经济学
食品营养学绪论-教案.总结

教案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授课对象13级食工主讲教师龙门2015 学年度 2 学期首次课介绍自我介绍:龙门邮箱:课程介绍:简要说明:这门课的课程分配以及原因。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际是两门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即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
概括地说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生理作用和有益影响;而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虽然它们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食物与人,但它们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各不相同,因而实际上是两个学科。
营养学的内容包括: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素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人体的营养需要量、宏量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能量代谢、特殊人群的营养需要及其膳食指南、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的有关理论、技术和社会措施等社区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问题、各类主要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中的有关卫生问题、各种性质的食品污染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而进行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
学习这门课的好处:一、从专业发展角度:1、是很多门专业课的的基础课,前置课程。
(食品加工,食品工艺,乳制品加工等等)2、考研是很多学校的专业课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术语,为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
二、自身发展角度:1、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身材、健康、将来育儿)2、营养膳食平衡的宣传的能力,以便能够对一般性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需要帮助人群进行课堂要求:1、考核方式为笔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评定包含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
2、不定时的点名,三次没到平时分0分。
3、上课的时候电话静音或关机,不要坐在一起交头接耳。
4、如有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加平时分。
第一章绪论课时名称:绪论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任务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 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