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摘要:维生素是动物机体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保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是饲料添加剂中最早使用和目前最常用的品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本文将以饲料中维生素的特性,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予以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安全

引言: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通俗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它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作为一类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人体和动物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也有其自身特性,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正确审视。

维生素概述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对家畜家禽的饲养需要维生素才能维持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各种饲料中,含有而各种不同的维生素,它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的要素。假如在饲料中缺乏其中任何一种维生素,都能引起家畜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在日常的配合饲料当中,应该格外注意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2]

维生素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 A、VD、VE和VK等。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VB 、VB 、烟酸,烟酰胺、VB、VC、叶酸、泛酸和VB等。[1]

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亦称美容维生素[3],脂溶性。由Elmer McCollum 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绿色蔬菜。[4]

维生素B1:硫胺素,水溶性。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蔬菜、蛋类

维生素B3:烟酸,水溶性。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多存在于菸硷酸、尼古丁酸酵母、谷物、肝脏、米糠[17] 维生素B4(胆碱):水溶性。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多存在于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

维生素B5:泛酸,水溶性。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蔬菜

维生素B6:吡哆醇类,水溶性。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多存在于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维生素B7:生物素,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水溶性。多存在于酵母、肝脏、谷物

维生素B9:叶酸,水溶性。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多存在于蔬菜叶、肝脏。

维生素B12:氰钴胺素,水溶性。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多存在于肝脏、鱼肉、肉类、蛋类.[14] 肌醇:水溶性,环己六醇、维生素B-h。多存在于心脏、肉类。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亦称为抗坏血酸多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13]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5],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多存在于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6]

维生素E:生育酚脂溶性。主要有α、β、γ、δ四种多存在于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7`8]

维生素K:萘醌类,脂溶性[9]。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多存在于菠菜、苜蓿、白菜、肝脏。[15]

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几年二恶英、瘦肉精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安全绿色食品已逐步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追求。要生产出绿色安全的畜产品,就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和安全关。

作为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维生素亦有其自身的安全性为题,我们以几类脂溶性维生素的安全性为例说明

维生素A的安全性

维生素A缺乏时动物的上皮组织增生,角质化,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道、尿道及生殖器官等黏膜上皮受影响最大[9]。泪腺上皮角质化后,眼泪的分泌停滞,使眼睛干燥,引起干眼症;由于上皮组织不健全(特别是呼吸道黏膜的破坏),细菌易入侵而引起感染,动物抗病力下降[10];摄入量超过正常量的50-500倍时会产生毒性[11],少量的维生素A对于维持膜脂与蛋白质交叉连接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大剂量的维生素A与膜的脂蛋白结合,进而与外源蛋白结合则会溶解红细胞产生病症。[12]

维生素D的安全性

维生素D不足时,既使钙、磷充足,动物也不能很好的利用钙、磷、镁在骨骼中的沉积会下降;幼龄动物的成骨作用发生障碍,出现佝偻症和软骨症,牙齿发育不良,生长受阻[19];成年动物发生骨质疏松症,易骨拆,关节变形;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高尿钙、厌食、恶心呕吐。口渴、多尿、乏力、关节疼痛及一般定向障碍,过量的维生素D引起血钙过高使多余的钙沉积在心脏、血管、关节、心包或肠壁,导致心力衰竭,关节强直或肠道疾患,甚至死亡。

维生素E的安全性

动物缺乏维生素E会使多种机能发生障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受损,心力衰竭,缺硒能促使症状加重。维生素E与硒同时缺乏时,会引起动物急性肝坏死;生素E相对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无毒的[20],多数动物摄入超过其日常供应量的100倍都不发生有害反应。但过量摄取维生素E可能会抑制维生素A及维生素K的吸收,且摄入量大于1200 mg/d生育酚当量时,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能力,增强某些抗凝剂的作用,引起术后出血。

减少维生素安全隐患的措施

1.原料质量的控制,应制订较为详细、全面的饲料原料安全卫生标准,

强化对霉菌毒素、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检验,禁止使用劣质、霉变及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18]。

2.添加剂的剂量控制,严格按照《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标准

剂量添加,使用违禁药品或者未按规定剂量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冷的有关罚则》予以处罚

3.生产条件的控制,饲料生产企业应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验收,

并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熟悉动物营养、产品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特有工种从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厂房建筑布局合理,生产区、办公区、仓储区、生活区应当分开;要有适宜的操作间和场地,能合理放置设备和原料;应有适当的通风除尘、清洁消毒设施。

4.产品质量控制,饲料生产企业应按照饲料生产有关制度的要求,引

入HACCP体系,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质检部门应设立仪器室、检验操作室和留样观察室,要有严格的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要强化对有毒有害物质及添加剂的检测

5.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饲料包装要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

防潮性能,以免因风吹雨淋引起霉烂变质和吸附有毒有害物质。装运前要清洁运输工具,做到“五不装”,即:运输工具不完好不装;运输工具有毒、有异味不装;运输工具未扫干净不装;受污染变质的饲料不装;包装破漏的饲料不装。建议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配备专用运输车辆,实行统一配送、一站式服务,直接将饲料产品送到养殖户手中,减少中间周转环节。

小结

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是动物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因此课件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须得微量物质。其安全性直接关乎动物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状况,因此维生素对饲料的安全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民勇等. 新编维生素矿物质实用全典[B]. 2009

[2] 沈延成. 家畜家禽与维生素[B]. 1957.

[3] Arana AMe n d i z a b a l J A ,Alzon M ,e t a 1 .The effect of

vitami n A supplementation on post —natal adipose tissue development of lambs .J Anita Si ,Published online first on August 1,2008 .

[4] Gorocica Buenfil MA ,Fluharty F I ,Re y nolds C K ,e t a 1 .Effect of dietary vitamin A restricuon on marbling and conJuga —ted linuleic acid content i n Holst in steers .Anim Sci ,2007b,85:2243~2255.[5] Canorna MT ,Zhn Y,Fr uicu M ,e t a1.vit amin D status,1,25 一dihydroxyvitamin D3 ,and the immune system [ J ] .Am J Clin Nutr,2004,80( 6):1717 S- 1 7 20S.

[6] Xue XD,ed .Pediatrics [ M3 .People `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5 ,94 —95 .[ 薛东,主编.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4 ~95.]

[7] 武江利,王安,张养东.维生素E对育成金定鸭生长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J ] .动物营养学报,2008,20( 6):686 —691.

[8] Abdukalykova S T,Zhao X ,Ruiz —Fe ri a C A.Arginine and vi t amin E mod ulate the subpo pulations of Tlymphocytes in broiler chickens [ J ].Poultry Science,2008,8 5:50.55.

[9] 玉井浩. 维生素A欠乏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102~103.

[10] Reynolds J EF. Martindale 31Ed ,1996 ,1379.

[11] 玉井浩. 维生素A过剩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119~120

[12] 小宫山纯. 吡多辛欠乏症与依赖症. 日本临床,2000 ,Supple 2 :87~90.

[13] 燕方龙. 维生素C生产工艺研究进展[J],医药综述,2007,10

[14] 曾碧榕,何旭敏,夏海平等.维生素B12工业生产技术的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8):421-424

[15] 小宫山纯 . 维生素 K欠乏症 . 日本临床, 2000 ,Supple 2:112~115

[16]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s for vitamins and minerals[s] .Parma ,Euro.pean Publications Office,2006.

[17]应国清,石陆娥,唐振兴等. 核营酸的生产及其在医药食品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

[18] 凌雪萍,冯杰.膜过滤技术在维生素B12生产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8,28(2):92-94.

[19]汪求真,马爱国,孙永叶等.大剂量维生素 E和C抗氧化活性及对 DNA损伤影响的研究[ J ] .癌变·畸变·突变,2006,4:265—268 .

[20]蔡辉益,林济华.不同剂型剂量维生素A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 J ].动物营养学报,1990,2( 1 ):1 – 6。

河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郭庚茂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本办法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相关资料,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查询提供便利。 第七条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纳入政府建设工程管理程序的其他一般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 第八条下列建设工程(具体项目见附件)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交通工程;(二)能源工程;(三)通讯工程;(四)公共设施工程;(五)特殊工程;(六)其他重要工程。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第十条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工程建设概算。 第十一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应当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不得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 第十二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对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后,应当编制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建设单位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 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定,确定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未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必须重新评价,并承担所需费用。未经审定或者审定未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依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采用的资料和有关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全面; (三)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收取评价费用,不得扩大收费范围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或者停工的建议。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有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参与验收。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民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城乡结合部村(居)民建房的管

标准解读-《发酵饲料技术通则》等四项生物饲料团体标准

标准解读-《发酵饲料技术通则》等四项生物饲料团体标准 2018年12月1酵饲料技术通则》、《饲料原料酿酒酵母培养物》、《饲料原料酿酒酵母发酵白酒糟》和《饲料日,中国生物饲料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发添加剂植物乳杆菌》四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1、导读 我国生物饲料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我国生物饲料现行标准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为促进我国生物饲料产业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作用,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团体标准,在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组织领导下,2018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生物饲料产品分类》团体标准,是我国生物饲料领域首部团体标准,填补了我国在生物饲料领域标准的空白;201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发酵饲料技术通则》等四项生物饲料团体标准,加速了生物饲料标准化进程,更好地规范了生物饲料产业健康发展,将为发酵饲料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关于真菌毒素 在最新实施的《发酵饲料技术通则》等四项团体标准中对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卫生指标中的必检项目,这说明真菌毒素对生物饲料领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真菌毒素也称为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动物、人类和农作物具有较大毒性。它们可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等。 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霉菌毒素就有三百多种。其中以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伏马霉素、T-2毒素最为受人关注。 3、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饲料原料酿酒酵母培养物》(T/CSWSL003-2018)酿酒酵母培养物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地震资料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现代构造应力场 历史地震影响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区域地震区、带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构造法 历史地震法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潜在震源区划分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场地条件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地震环境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小区划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报告中不应出现错字。 3 报告图件要求 报告中图件只对文字的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替代文字说明;凡文字说明不可取代图件表示的地方,必须给出相关图件。 图件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的大型图件,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维生素与饲料安全性的关系 摘要:维生素是动物机体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保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是饲料添加剂中最早使用和目前最常用的品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本文将以饲料中维生素的特性,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予以综述。 关键词: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安全 引言: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通俗讲即维持生命的元素,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它是维持动物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作为一类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人体和动物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也有其自身特性,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正确审视。 维生素概述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是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 人体犹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 对家畜家禽的饲养需要维生素才能维持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各种饲料中,含有而各种不同的维生素,它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的要素。假如在饲料中缺乏其中任何一种维生素,都能引起家畜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在日常的配合饲料当中,应该格外注意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2] 维生素的理化特性 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 A、VD、VE和VK等。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VB 、VB 、烟酸,烟酰胺、VB、VC、叶酸、泛酸和VB等。[1]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全收粪法测定猪配合饲料表观消化能

I C S65.120 B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6438 2010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全收粪法测定猪配合饲料 表观消化能技术规程 F e e d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a p p a r e n t d i g e s t i b l e e n e r g y o f f o r m u l a f e e d f o r p i g s b y t h e t o t a l c o l l e c t i o nm e t h o d 2011-01-14发布201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76)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二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发二朴香淑二胡琴二赵峰二马永喜二李鹏飞二王丁二张荣飞二朱滔三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全收粪法测定猪配合饲料 表观消化能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中用全收粪法测定猪饲料表观消化能的技术要求三本标准专用于全收粪法测定猪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能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缺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3102.4热学的量和单位 G B/T5915仔猪二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 G B/T6435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 B/T10647饲料工业术语 G B/T14699.1饲料采样 G B/T16765颗粒饲料通用技术条件 G 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G B/T20159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N 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I S O9831:1998动物饲料二动物性产品和粪或尿总能的测量氧弹式热量计法(I S O9831:1998 A n i m a l f e e d i n g s t u f f s,a n i m a l p r o d u c t s,a n df e c e so ru r i n e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g r o s sc a l o r i f i cv a l u e B o m b c a l o r i m e t e rm e t h o d) 3术语和定义 G B3102.4和G B/T10647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全收粪法t o t a l c o l l e c t i o nm e t h o d 收集正试期内的全部粪便,以测定饲料中养分消化率的方法三 3.2 饲粮总干物质采食量g r o s s d r y m a t t e r i n t a k e 饲粮总干物质采食量按式(1)计算三 G DM=M1?D M (1) 式中: G DM 饲粮总干物质采食量,单位为克(g);

猪饲料中合理添加维生素

猪饲料中合理添加维生素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用好维生素是较为令人头疼的事。一般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饲养标准来确定的。饲养标准所列的维生素需要量应是**需要量,是养殖动物处于中立温度区,健康良好条件下从饲料中获得的量。但在生产中,出于环境条件、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储存时间、饲料组成、生产水平及饲养对象健康情况变化较大,所以根据生产经验,其饲料中的添加量要比饲养标准中建议的需要量高。 日粮中维生素的推荐量一般均大于饲养标准中的需要量。生产维生素产品的公司所提出的推荐量均大于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一般应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饲料中按维生素生产厂家推荐的添加维生素量可能对饲养动物健康与体内储存有一定好处,但在经济效益上不一定达到理想结果,维生素的合理添加会大大促进饲养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生产者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和生产饲喂效果,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含量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1.一般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即使经包囊技术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也容易失活,所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推荐量比需要量应大几倍到十几倍。维生素K、维生素E推荐量比饲养标准应高3倍~5倍。 2.维生素B2与维生素B5添加量应高于饲养标准的需要量,提高1.5倍~2倍。 3.常用饲料中维生素B1、维生素B6含量丰富,为了降低成本,用量可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一些。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饲料中含有较多胆

碱,所以添加量应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为宜;同时氯化胆碱呈碱性,与其他维生素添加剂一起配合时,影响其他维生素的效价,一般不予混合在内,应单独添加。 4.生物素在饲料中含量丰富,可以比需要量降低一些;生物素价钱高,添加一定量时未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商用维生素中均不加生物素。 5.其他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泛酸可按需要量添加,饲料中含量作为一个安全量看待。 维生素添加剂添加量一般每吨饲料中添加200克~300克。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方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精 料补充料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从原料采购到产 品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第四条企业应当及时收集、整理、记录本规范执行情况和生产经营 状况,认真履行年度备案和饲料统计义务。 有委托生产行为的,托方和受托方应当分别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对企业实施本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原料采购与管理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对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 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 以下简称原料)的采购管理,全面评估原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 量保障能力,建立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填写并保存供应商评价记录: (一)供应商评价和再评价制度应当规定供应商评价及再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记录等内容; (二)从原料生产企业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及生产地址、联系方式、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评价单一饲料、饲料添 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原料通用名称 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三)从原料经销商采购的,供应商评价记录应当包括经销商名称及注册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注册号、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评价内容、评价结论、评价日期、评价人等信息; (四)合格供应商名录应当包括供应商的名称、原料通用名称及商品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供应商为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 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生产企业时填写)、评价日期 等信息。 企业统一采购原料供分支机构使用的,分支机构应当复制、保存前款

2019-2020年整理生物发酵饲料企业标准汇编

备案号: 江西高安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生物发酵饲料 发布实施 江西高安生物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江西高安生物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启平、杨林海。

生物发酵饲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发酵饲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玉米粉、豆粕粉、麦麸、米糠为主要原料,配合而成发酵配料,再加微生物发酵剂菌种,加水,密封,发酵而成的生物发酵饲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6435 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15699-1-93 饲料采样标准方法 GB 10648 饲料标志规定 GB/T20191-2006 饲料中嗜酸乳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3 要求 3.1 原料 本品所使用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3.2 感官指标 浅黄色,湿润,无发霉,无异物,有一定酸香味和醇香味。 3.3 理化指标 3.3.1 水分≤45% 3.3.2 理化指标 乳酸含量≥3亿/克

3.4 卫生指标 按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规定执行。 3.5 对激素和添加的规定 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尚未批准在配合饲料中使用的激素、药物和添加剂。 4 试验方法 4.1 感觉指标 采用感官评定。 4.2 水份 按GB6435-1986规定执行。 4.3 乳酸菌活菌计数检验方法 4.3.1 设备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0.01克; 震荡器:往复式; 恒温培养箱:33℃±1℃; 冰箱:1~5℃; 高压灭菌锅:0~3Mpa; 电炉:可调式 灭菌移液管:1ml 10ml 25ml; 恒温水浴锅; 灭菌三角瓶:100ml 250ml 500ml; 灭菌玻璃珠:直径5mm; 灭菌试管:16×160mm; 灭菌培养皿:直径90mm; 酒精灯; 显微镜:400~1000倍以上;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 ...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中震发防[2005]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的行政许可行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日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 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的行政许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是指省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据工程建设单位的行政许可申请,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组织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审定,确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核准的行为。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有关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的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等活动,应遵守本细则。 第四条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为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中国地震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地震局)。 第五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本项行政许可实行分级实施。 中国地震局负责附表一所列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省级地震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附表一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附表一详情) 中国地震局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依法须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核准的,在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后,依据本细则的第六条规定,工程建设单位应向省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申请。 工程建设单位可委托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提出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申请。

猪饲料中维生素要合理添加

猪饲料中维生素要合理添加 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用好维生素是较为令人头疼的事。一般营养性添加剂是根据饲养标准来确定的。饲养标准所列的维生素需要量应是最低需要量,是养殖动物处于中立温度区,健康良好条件下从饲料中获得的量。但在生产中,出于环境条件、饲料加工工艺、饲料储存时间、饲料组成、生产水平及饲养对象健康情况变化较大,所以根据生产经验,其饲料中的添加量要比饲养标准中建议的需要量高。 日粮中维生素的推荐量一般均大于饲养标准中的需要量。生产维生素产品的公司所提出的推荐量均大于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一般应科学工作者或品种公司的推荐量。饲料中按维生素生产厂家推荐的添加维生素量可能对饲养动物健康与体内储存有一定好处,但在经济效益上不一定达到理想结果,维生素的合理添加会大大促进饲养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生产者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和生产饲喂效果,每千克饲料中最低维生素含量建议考虑以下因素:1.一般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即使经包囊技术的维生素A 和维生素D也容易失活,所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推荐量比需要量应大几倍到十几倍。维生素K、维生素E推荐量比饲养标准应高3倍~5倍。 2.维生素B2与维生素B5添加量应高于饲养标准的需要量,提高1.5倍~2倍。 3.常用饲料中维生素B1、维生素B6含量丰富,为了降低成本,用量可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一些。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饲料中含有较多胆碱,所以添加量应比饲养标准需要量低为宜;同时氯化胆碱呈碱性,与其他维生素添加剂一起配合时,影响其他维生素的效价,一般不予混合在内,应单独添加。 4.生物素在饲料中含量丰富,可以比需要量降低一些;生物素价钱高,添加一定量时未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商用维生素中均不加生物素。 5.其他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泛酸可按需要量添加,饲料中含量作为一个安全量看待。 维生素添加剂添加量一般每吨饲料中添加200克~300克。

原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原料安全性评价制度 1.目的 为了对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规范原料安全性评价活动,制定本制度,从而确保原料质量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料安全性评价管理 3. 管理职责 3.1 品管主管负责组织人员对原料安全性进行评价 3.2 化验员负责对原料的卫生指标进行定期检验或外部委托送检。 4. 具体条款规定 4.1 原料卫生指标的定期检测 4.1.1品管员每3个月至少选择5种原料,进行取样送化验室检测。 定期检验卫生指标的5种原料选择原则:要根据原料的特性、配方使用量、季节变化、库存周期,原料价值等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来选取原料,如:配方中使用量较大的玉米、小麦、豆粕要定期抽查;在潮湿季节,要对易霉变的面粉、米糠进行抽查;对于库存周期较长的棉粕等原料要进行定期抽查;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鱼粉、肉骨粉等进行定期抽查;对重金属、霉菌毒素易超标的硫酸锌等矿物质、玉米DDGS等玉米副产品进行定期抽查;对价值较高的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进行定期抽查。 4.1.2化验员要及时对送检样品的主要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对于不能检测的项目,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 4.1.3 化验员要根据检测结果编制检测报告并及时上报自行或委托检测报告。4.2 原料安全性评价 4.2.1若有一项及以上卫生指标不合格,品管主管要根据检测结果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对该原料及其成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原料安全性评价的几种情况:评价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检测结果合格,此时的原料安全性评价报告除了肯定原料质量保障体系外,也要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防;二是,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评价: (1)该原料还未使用:立即封存,不得使用,及时进行处置,找出原因,并提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的研究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的研究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素,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被添加在饲料中的益生素。 各国微生态学家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益生素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经由其它粘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作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将导致畜禽、水产、种植业、环境保护和医学等领域的根本变革。国际上把它誉为“拯救地球的技术”。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对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防病治病,改善饲料适口性和转化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该技术的最大功绩在于,它可以逐渐替代农用化学物质,取代激素和抗生素,生产出绿色食品。用于畜禽水产养殖,可以预防畜禽、鱼虾疾病,净化水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胆固醇含量,消除粪恶臭,减少环境污染;用于种植业,可以改良土壤,改善植物品质,达到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用于医药,可解除大量抗生素使用和滥用所造成的对人体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包括菌种资源的调查、优良菌种的筛选和改造、作用机理研究、理论基础研究及在各种饲养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热点。可以预见,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作为无公害的“绿色”饲料代饲用的抗生素,其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外对微生物菌种(菌株)的有关规定 菌种是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功能和质量的基础,也是产品安全的首要保证,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和严格管理。 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公布了44种“可直接饲喂且通常认为是安全的微生物(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主要有细菌(bacteria)、酵母(yeast)和真菌(fungi)。其中乳酸菌28种(包括乳酸杆菌11种、双歧杆菌6种、肠球菌属2种、链球菌5种、片球菌3种、明串珠菌1种)、芽孢杆菌5种、乳球菌1种、丙酸杆菌2种、拟杆菌4种、曲霉2种、酵母菌2种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eae)11种:短乳杆菌(L.Brevis)、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干酪乳杆菌(L.Casei)、纤维二糖乳杆菌(L.Cellosus)、弯曲乳杆菌(L.Curvatus)、德氏乳杆菌(L.Delbruekii)、发酵乳杆菌(L. Fermentum)、罗特氏乳杆菌(L.Reuterii)、乳酸乳杆菌(https://www.360docs.net/doc/3f10841987.html,ctis)、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等。②双歧杆菌属(Bifi dobactirium)6种: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动物双歧杆菌(B.animalis)、长双歧杆菌(B.longum)、嗜热双歧杆菌(B.thermophilum)、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③肠球菌属(Enterococcus)2种:粪肠球菌(E.faecalis)又称粪链球菌(S.faecium)、屎肠球菌(E.faecium)又称屎链球菌(S.faecium)。④链球菌属(Strep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第五章

第五章 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5.1 概述 该工程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约9km 的八拜乡境内。地貌上是处于大青山冲洪积扇的边缘带上,呈北东—南西微倾,坡度2°左右,地面平坦,海拔高程在1047~1053m 。现今的地貌景观是大黑河冲积、湖积及大青山冲洪积的产物。地下水埋深在3~5m ,西北浅,东部深。 在工程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剪切波速测试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等野外工作,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及剪切波速测试钻孔位置如图5.1所示。 图5.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及地震钻孔位置示意图 5.2 地层岩性 根据地震钻孔资料和区测报告,工程场地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粗砂、细砂、砾砂(Q 4al+pl )和上更新统湖积粉质粘土、粉砂(Q 3l )组成。按照其岩土组成、成因和时代的不同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图5.2 地震钻孔DZ1柱状图

图5.3 地震钻孔DZ2柱状图

al+pl):黄褐色,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分选好。 ①粉土(Q 4 al+pl):黄褐色,中密,稍湿—饱和,局部含有少量砾砂。 ②1粗砂、细砂(Q 4 al+pl):杂色,密实,湿。 ②2粗砂、砾砂(Q 4 l):灰绿色,可塑,湿,局部夹薄层粉砂。 ③粉质粘土(Q 3 l):深灰色,中湿,局部含有有机及炭质斑点,层理清楚,据水平 ④淤泥质土(Q 3 层理。 l):灰色,可塑,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有层理。 ⑤粉质粘土(Q 3 l):灰色,密实,湿,局部颗粒粗,含矿物成分。 ⑥粉砂、细砂(Q 3 工程场地地震钻孔柱状图见图5.2、图5.3。 5.3 活动断裂探测 本次工程场地活动断裂探测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阻率方法,它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数据量大,信息多,观测精度高,探测的深度灵活。在识别断层、破碎带等方面非常有效。 5.3.1 方法原理 高密度电法探测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野外工作时,首先沿剖面按10m间距一次性布好多根电极,观测时,仪器可按照特定的装置方式接通电极,依次测量剖面上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处理、分析,便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划分地层、圈闭异常等。 5.3.2 使用仪器 本次野外测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和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所构成的WGMD-1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系统硬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②输入阻抗:>50MΩ;③从电脉冲宽度:1~60秒,占空比为1:1;④转换电极数:60路;⑤绝缘性能:≥500MΩ;⑥最大工作电压:400V DC;⑦最大工作电流:2A DC。 5.3.3 测线布置及地质解释 如图5.1所示,在工程场地的东侧和南侧分别布设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P—P′和R—R′(表5.1),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2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及其地质解释剖面(图5.4、图5.5)。

3饲料维生素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维生素饲料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维生素添加剂饲料的注意事项 1、控制维生素饲料的存贮环境 维生素的不稳定性,使存贮环境成为维生素损耗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在维生素添加剂饲料存贮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因素。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与其它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饲料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包装袋衬内膜),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光照环境,控制环境(仓储)温度,等措施。其中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并在短期内用完。购买维生素添加剂饲料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性购买不要太多,遵循现购现用原则,以防因存储不当,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区分维生素的需求量与供给量 养殖场在使用饲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维生素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实践证明,在维生素添加饲料使用过程中,供给量通常是需求量的二倍。导致的原因看似复杂,实际上主要在于饲料中维生素的损耗与维生素的效价。 3、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添加方式 全价饲料中维生素已经按照科学比例进行添加,而预混饲料一般都需要自行添加维生素。在这里需要注意维生素添加剂的添加方式。 维生素在预混饲料中占的比例很小,并且在使用前添加效果较好,使用维生素添加剂要事先用少量玉米粉、麦麸等载体预混,之后添加到粮食饲料中。要求在混合过程中一定要均匀搅拌,以防止搅拌不匀造成某些个体采食过多,或某些个体采食不足。 维生素添加剂如不进行预混或预混不均匀,均会造成某些个体维生素缺乏症。充分预混能显著减少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机会,因此《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饲料中的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和其他微量组分的少量成分必须事先制成预混合饲料再生产。 4、维生素饲料不能替代药物 很多养殖场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发现各种病变现象,并通过自己对于维生素方面的储备知识,补充各种维生素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以上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养殖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养殖经验过度依赖往往会造成误判;其次,兽医对于畜禽发病原因及症状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检查体系,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病情。 二、维生素添加剂饲料的使用方法 1、在制粒(膨化)后添加维生素 经过饲料企业检测证明,在饲料制粒(膨化)前使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中的维生素会膨化过程中的产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维生素的大量损失。 而在饲料制粒(膨化)后添加维生素,能够降低在制粒过程中造成的维生素的损耗。 2、尽量使用最新的饲料维生素 不仅维生素饲料在储运过程中造成损耗,维生素添加剂本身由于保管不善也会造成有效成分的损耗,为了保证饲料制作过程中有效成分充足,建议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短,渠道来源正规的维生素添加剂。 3、注意维生素的效价 对鸡来说,与人工合成维生素A比较,人工合成的维生素A效价为100%。则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生物效价仅为30~75%。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维生素添加剂有多种,有单项的,有复合的。更多的是复合的,使用时也要注意其有效成分含量。

发酵生物饲料标准参考

发酵生物饲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酵生物饲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等菌种与豆粕、玉米、麸皮等饲料原料混合后,经固体发酵后生产的发酵生物饲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917.1-2008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 GB/T6432-1994饲料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6433-1994饲料粗脂肪测定 GB/T6434-2006饲料粗纤维的测定过滤法 GB/T6435-2006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 GB/T6438-2007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10648-2013饲料标签 GB/T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14699.1-2005饲料采样 GB/T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 B1B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18246-2000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8823-2010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GB/T18869-2002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20195-2006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2)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要求 3.1原料 符合《饲料原料目录》的要求 3.2感官 粉状,黄褐色,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结块及异味、异嗅,具有特殊的发酵气味。 3.3水分 发酵生物饲料:≤42.0%。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地震资料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现代构造应力场 历史地震影响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区域地震区、带

v1.0 可编辑可修改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构造法 历史地震法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潜在震源区划分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场地条件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地震环境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地震小区划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5第五节-维生素饲料

第五节维生素饲料 维生素是畜禽养殖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品种的改良,生产能力的提高,机械化、规模化的饲养,对维生素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化学医药工业的发展,维生素生产工艺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使维生素在配合饲料中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同时,研究表明,维生素在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发病、节约饲料、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全世界的维生素总量中,饲用维生素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一、维生素饲料质量控制 在配合饲料中常需添加的维生素主要有脂溶性维生素A、D3、E、K3;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维生素C和肌醇等,维生素易受氧、潮湿、热、光照、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其活性,为满足其在配合饲料及预混料中的生产工艺的要求,几乎所有的维生素添加剂或预混剂都需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以保持维生素的稳定性与活性。 (一)维生素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很多维生素都不很稳定,很易氧化、变质或失效,研究饲料中各种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并通过贮藏与加工中的技术措施来保持其稳定性,或者把这种稳定性差的问题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有程度,是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属于维生素本身的不同制剂与剂型的;有属于外界条件的,如空气与氧、自然光照与紫外线、贮藏的温度与饲料加工中的热处理、载体与饲料中的含水量、酸碱度(PH)以及饲料或预混料中是否加有矿物盐类或氯化胆碱、有无氧化剂与还原剂等;最后,维生素的稳定性和贮藏的长短等也有密切的关系,表1-48列出了各种维生素的稳定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