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带头人
浅谈如何培养好致富带头人

浅谈如何培养好致富带头人浅谈如何培养好致富带头人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引导和汇聚任何一股力量投入脱贫攻坚战场,都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认为,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致富带头人队伍,并领导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致富带头人,广大基层要坚持实施发展脱贫产业,通过加强培训、正向激励、示范带动,培育发展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为脱贫攻坚铸就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加强培训,提升致富带头人带富能力。
各基层党组织要采取邀请上级单位进行系统培训、组织自行培训、远程教育开展个性化学习、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演练等方式,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不断更新致富能人的技术知识,让其带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要围绕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农业辅导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帮扶,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举办党建扶贫培训班,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在致富带富中缺思路、少技术的问题,分类设置培训内容,从企业策划和管理、资金筹措和扶持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和跟踪帮扶,营造积极向上的创业带富氛围。
强化激励,激发致富带头人带富潜能。
在管理和激励上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拓展致富带头人就业创业空间,努力营造示范带动的良好环境,激发出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
对确定为致富带头人的能人,挂“致富带头人示范户”标识门牌,对受帮扶的群众挂“致富带动户”标识门牌。
通过挂牌的形式,增强致富带头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方便群众与致富带头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党支部联系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联系贫困群众”两联工作模式。
各村党支部与致富带头人建立指导联系机制,定期了解致富带头人带富情况。
同时各村按照贫困户的类别特点建立带富小组,通过传、帮、带、教,解决群众发展资金、技术等问题,帮助和引导群众致富增收。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带创业富动力。
对致富带头人实行目标管理、考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创业带富评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典型,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优惠政策,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农村致富带头人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指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人物。
他们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优秀农民、村民小组长、合作社理事长等,并以其自身的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周围的农民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脱贫致富进程。
农村致富带头人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和实际行动能力,他们勇于创新、发展生产,善于整合资源、合作经营,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通过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带动和影响了周围的农民,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有许多成功的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拓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村特色的致富之路,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他们建立了种养基地、技术示范点、农家乐等项目,带动了农村的两头三地等产业链发展,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农村致富带头人也是当地群众的学习榜样和致富希望。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案例,激励了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农村的生力军,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者。
希望
更多的农民能够向他们学习,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共同实现农村的振兴与致富。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
农业致富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是指在农业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的事迹。
以下是一个农业致富带头人的个人先进事迹:
李明,安徽省某农村村民,自幼从事农业生产。
在1990年代初,农村经济仍然相对落后,村民们普遍生活困难。
面对困境,李明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村民的生活。
李明首先针对自己的土地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了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生长的适宜性。
经过调研,他发现该地适宜种植某种特殊的香菇。
他毅然决定放弃传统的稻谷种植,在自己的土地上尝试种植香菇。
为了确保成功,李明主动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并购买了专业设备和种子。
他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并与其他农民合作分享经验。
在种植过程中,李明注重细节,精心照顾每一个香菇,确保产量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明所种植的香菇因其鲜美的口感和高品质被市场广泛认可。
他与外地的商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逐渐扩大了香菇的产量和销售规模。
他还通过市场调研,不断调整种植计划,提高经济效益。
得益于李明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改善。
他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带领其他农民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他积极推广自己的种植经验,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正是由于李明的先进事迹,当地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以自己的努力向村民们证明了农业致富的可行性,带领大家走上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他为大家树立了农业致富带头人的榜样,成为了当地农民心目中的英雄。
扶贫致富带头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我们村的扶贫致富带头人,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讲话。
首先,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村的关心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村的扶贫工作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村在扶贫政策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一名扶贫致富带头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心,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坚定信心,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二、发挥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们村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但生态环境优美。
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等。
通过这些产业,我们可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近年来,我们村在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教育是扶贫工作的根本。
我们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素质。
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关爱力度,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助力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扶贫工作的战斗堡垒。
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总之,作为扶贫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为实现我们村的脱贫致富目标而努力奋斗。
脱贫致富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
![脱贫致富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4cb3f8f78a6529657d53ae.png)
脱贫致富事迹材料[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六篇她在茶园长大,在茶堆滚大,二十年如一日,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企业,撑起了无数茶农的希望。
她就是**县**茶厂女掌门、省十三届、市四届人大代表**。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1999年春正值茶忙时节,正在**上大二的**接到家人电话,父亲病重,无法支撑茶厂经营,速回家。
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不得不选择退学回家,一边照顾重病的父亲,一边支撑着茶厂的运转。
一个柔弱的小姑娘硬生生地被逼成了“汉子”,清早把加工好的茶叶背到市场上卖,下午收鲜叶,晚上在车间加工,还要抽时间到茶山查看鲜叶长势。
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对一个刚走出校门,毫无任何企业管理经验的弱女子来说,支撑一个企业运营已经很不容易了,加上父亲病重,员工对茶厂发展失去信心,茶厂前景堪忧。
记得有一次,几百斤的成品茶要租船运到县城,已经凌晨1点多了,员工们拖着、闲着,耗着时间。
那时,她茫然无助,但也别无选择,硬是咬着牙自己把茶叶一袋一袋地扛到河边的船上。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坚毅中和倔强中,她赢得了员工的支持,茶厂逐渐好转。
2001年,**县第一届茶文化节上,****茶厂生产出来的毛尖茶斩获“茶王”称号。
**后来说:“**茶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继承好、发展好是我们一代代**人坚守的梦想。
目前**茶还存在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我既然回乡接手了茶厂生意,再艰难,我都要把它做下去。
”大胆革新建立行业标准2000年前后,**富硒茶没有固定的门店,产业规模小且分散,都是县内自产自销,经济效益低,外来的假富硒茶乘虚而入,不断侵占茶叶市场,**富硒茶生存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
**大胆革新,走品牌专卖路线,勇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2002年初,她在**县城开了第一家茶叶专卖店,专门经营****茶,生意出奇的好,经济效益也好于以往的散兵游勇,年底她又在**开了第二家专卖店。
白大路村农民致富带头人

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材料——薛家湾镇白大路村潘秀明潘秀明,60岁,薛家湾镇白大路村人。
由于早年家境贫寒,年轻时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因家庭负担重,继承父业开始种地,但因耕地只有3.5亩,位置偏,产量低,全家7口人生活非常困难。
但他具有刻苦、勤劳的风格,通过参加旗就业局关于农民种植培训班的培训后,他看准了发展种植这条致富之路。
在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下决心依靠科技种植,2010年,他通过和白大路村委会协商,在沙坪社试种了30余亩洋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011年,在原有种植种类的基础上,他增加了种植的品种,有西红柿、茄子、黄瓜、青尖椒等近百亩,部分蔬菜通过外销输送到城镇区的超市,经过2年的努力,现年纯收入五万余元,潘秀明同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潘秀明用自己的热血和辛勤汗水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十多户农民大力发展种植业,他也从一位贫穷的普通农民人一跃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自从潘秀明认准了种植这条路,就开始埋头苦干。
他每天早出晚归,白天搞好种植管理,晚上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致富本领,同时他积极参加种殖技术的学习,订阅了10多种植技术书,并通过报纸、杂志、多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的资讯。
每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他必到场向农技员咨询科技信息,较全面掌握了种植蔬菜的科技知识。
就这样,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灵活的头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勤于服务,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潘秀明同志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创业理念“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他将学到知识结合自己经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学的技术,在田边,在村委会向其他村民传授科技知识、种植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爱国爱党观念,教育村民加强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靠自己的双手,科学种田,科学种植,依靠科技致富。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
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
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
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
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十大楷模人物及事迹

脱贫攻坚十大楷模人物及事迹脱贫攻坚十大楷模人物及事迹:1、高村晓红:她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名英雄。
通过多年的努力,她从一名贫穷的农民家庭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领导人,带领着村民们一步步脱贫致富。
2、张秀芳:她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教师。
她为村民们搭建了文化教育平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促进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水平提高。
3、谭晓东:他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企业家。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带领贫困地区的企业家们一步步走上富裕之路。
4、苏翠萍:她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妇女。
她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宣传妇女权益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上,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了福祉。
5、刘志强:他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企业家。
他利用自己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帮助贫困地区的企业家们解决资金上的难题,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王秀芹:她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妇女。
她利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建立了贫困地区的就业服务中心,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7、赵耀红:他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企业家。
他利用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和农业相结合,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了福祉。
8、李秀娟:她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妇女。
她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妇女的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的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9、孙晓红:他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企业家。
他利用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带领贫困地区的企业家们成功转型,实现贫困地区的企业发展。
10、张志明:他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位英雄政治家。
他利用自己的政治手段,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社会化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群众带来了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致富带头人
——张江顺同志事迹材料
张江顺,男,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
夏县尉郭乡苏庄村支部书记,自2004年上任以来,连续多年被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农村农业工作带头人”等,是苏庄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一是找准发展项目,突出产业扶贫。
根据本村及周边村果树和其他树木及修剪枝条多的实际,利用近25亩的废弃河道,投资100万元建设山西尉苏青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增加了集体收入。
二是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新村。
筹集资金15万元,硬化道路6公里;投资15万元,建设80吨位水塔一个,完成改水工程;安装80余盏路灯,实现亮化;投资7万元,建设文化广场;筹资新打两眼深井,使全村600多亩旱田变为水浇田;投资近20万元重新修缮了中心小学,添置了新媒体等教学设施,更换了教室铝合金门窗、硬化学校前院、操场等。
三是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他认真落实“三包二到一支撑”要求,多次深入贫困户详细了解情况,联系外地厂商,积极介绍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协调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300元,为贫困户发放棉被、化肥、果树种植书籍等。
- 1 -
用爱浇灌祖国花朵
——郭辉同志事迹材料
郭辉,女,1976年生,中共党员。
夏县胡张乡冯村儿童福利主任及村妇联副主任。
多年来她致力建好“儿童之家”,布置符合儿童特点的墙面,设立“爱心家长”、“儿童活动乐园”、“小小志愿者”等版块栏目;配置各种图书、玩具、音乐器材等。
建好“儿童档案”,建立“爱心家长队伍”,开展人文关爱、健康娱乐活动。
利用节假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业辅导,定期开设各种兴趣课程,用彩色纸粘贴图案,用各种颜料口吹梅花,画简笔画,练习书法、唱歌、跳舞,组织他们下棋、打羽毛球、乒乓球、手抓球等。
组织村里一些妇女加入“爱心家长”的队伍中,定期走访一些留守儿童,帮助一些性格孤僻的孩子走出困境。
2017年“爱心家长”共走访了60多户,并和100多名儿童进行贴心交谈。
在留守儿童中,冯紫珊、郭雅欣她俩的母亲因为贫穷而离家出走,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她和爱心家长给予两个孩子特殊照顾,使两个孩子变得开朗了。
孩子程志龙,两岁时妈妈去世,家里特别穷。
她向民政部门申请,去年六月份给这三个孩子办理了贫困补助。
她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孩子王、好妈妈、好老师,她的工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五省十二县到村
- 2 -
视察工作组”的好评。
- 3 -
发展生态旅游繁荣乡村文化——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新创同志事迹
安新创,男,汉族,1959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他创建了中条德兰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原南大里乡小王村“德兰度假村”的基础上,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了“中条德兰生态农庄”,该农庄占地100余亩,设有原生态禽类养殖园、水面养殖园、垂钓园,马术俱乐部、名人蜡像馆、陶艺馆,美术馆、动物园、儿童游乐园、9DVR科幻新体验、镜子迷宫世界、12级台风体验,小孩淘气堡、旱冰场等。
举办每年一度的“中条德兰春节庙会”,庙会内容丰富,有杂技团、马戏团、蒲剧团、艺术团、杂耍以及各种小吃、烧烤,前来逛庙会的游人,在这里既可以畅游德兰庄园的各个场馆,又可以欣赏各种民俗艺术,还能吃到精致可口的农家菜肴。
这种集“吃住行”于一体,汇“游娱乐”在其中的文化旅游,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
现在,周边各大小旅行社纷纷前来洽谈业务,游人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庄园知名度,他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化局合作,举办音乐舞蹈大赛;与县教育局、夏县中学合作,举办中小学生游德兰庄园作文比赛等,扩展企业文化外延,增强企业文化含金量,推动企业迈上新台阶。
中条德兰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不仅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而且丰富了小王村村民的精
- 4 -
神文化生活,带动周边乡村文化、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文化发展之路。
- 5 -
情系家乡造福桑梓
——北京民辉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继胜事迹材料
宁继胜,48岁,夏县南大里乡上董村人,北京民辉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些年,宁继胜始终践行着“事业成功在于努力,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格言,他把炽热的桑梓情怀倾注于家乡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
为缅怀桑梓先贤,激励后人,他捐资10万元,为上董村西埋葬革命先烈和历代为村里做出贡献的党员、知名人士的墓地进行修缮,村民、小学师生每年清明都进行缅怀纪念,使之成为上董村的精神家园。
他致富不忘乡亲,1997年,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周转困难时,捐款2000元为村修路;1998年,为上董村小学捐款2万元;今年春节村里修建门楼,他又积极参与。
他还是群众的贴心人,乡亲们无论谁去北京办事、看病,他总会尽心竭力帮忙。
在北京事业有成后,他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关系,多方联系,为家乡的温室蔬菜寻找销路,扩宽销售渠道,将蔬菜销往太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他邀请相关专家人士做规划,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走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相继成立了禹欣蔬菜有限公司、董青蔬
- 6 -
菜专业合作社,上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之乡”。
回乡创业为家乡共同致富为百姓
——王慧芳同志事迹材料
王慧芳,女,49岁,夏县鲁因村人,夏县山野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4年,她从省城回到了家乡,成立了山野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裴介镇姚村流转土地200余亩从事钙果(欧李)的育苗、种植和加工销售, 种植有农大钙果和夏欧钙果苗40000余株,深加工产品有“钙韵”钙果酒和果酱等产品,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
建设有夏、冬桃、猕猴桃、葡萄、枣园、无花果等采摘园区和一个30余亩生态花园,年收入100余万元。
2017年3月,被运城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评定为“运城市旅游观光采摘示范点”。
她树立“以社为家,科学管理,勤劳致富,共同发展”的理念,每年冬季组织社员及周边钙果种植户进行一次钙果种植技术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种植知识,提高钙果品质和产量;每年聘请两位钙果专家最少两次来基地考察指导并进行培训授课,确保钙果育苗、种植、加工等环节良性发展;每年对每个钙果种植户无偿进行技术、信息等服务不少于三次;每年吸纳和推荐当地100名以上妇女到合作社务工就业,每人收入不少于4000元。
通过基地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钙果产业,推动全县钙果产业走上
- 7 -
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道路。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