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2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科普视频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提问:“为什么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它与我们生活中的碳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好奇心。
2.教学内容:
-简要回顾已学的碳元素知识,如碳的化学性质、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等。
-介绍本节课将围绕碳及其氧化物展开学习,强调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实验验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碳及其氧化物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2.教学内容:
-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性质、反应原理和应用。
-环保意识、绿色化学观念的渗透。
3.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熟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式、结构及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碳相关的现象,如碳燃烧、碳酸盐的形成等。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得出结论】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阅读并汇报: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
观看。
动手实验:观察铅笔芯并在白纸上书写,用小刀刮下来一点石墨,并用手搓一搓粉末,感受石墨的性质。
学生代表拿铅笔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灯泡亮起。
在学习任务单上整理记录。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感受物质的多样性。
2.通过实验探究、模型推理,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差异、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
3.通过了解新型碳单质的研究进展,感受科来自发展是无止境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金刚石、石墨和C60,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倡议】为卖“碳”翁写直播带货解说词。
【提问】“碳盲盒”里为什么有机会开出金刚石?
聆听。
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布置写解说词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物质具有多样性。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具有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可燃性:①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②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
(填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够 还原 CuO,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可以历经千年 而不变色,为什么字画能保存这么长时间?
观看电视时,我们常常会听 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 传”的广告语,这又说明了 单质碳有哪些化学特性?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A )
A. WO3
B. H2
C. W D. H2O
①失氧的物质是_氧__化___剂,具有_氧__化___性,
发生的是__还__原__反应。
②得氧的物质是__还__原__剂,具有__还__原__性,
发生的是__氧__化__反应。
特别提醒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 研究化学反应的,不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碳的化 学性质,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碳单质的稳定性
思考
前面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 它们说明了什么?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单质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接触, 都不容易发生变化。
思考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 性质不活泼呢?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 电子,它要成为稳定 结构,得4个电子或 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 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古人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 中的碳( D )
×A.具有可燃性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氧化性
√D.常温下性质稳定
解析: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 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2.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碳的氧化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是九年级化学中化合物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九年级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本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等性质。
未知知识及方法: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再次体会物质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学会在解决化学问题中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续表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三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吹干,观察现象。
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反应的原理:CO2+H2O 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反应的原理: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以上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下面我们来了解干冰的性质。
【讲解】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
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难点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与区分 【温故知新】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10分) 1.金刚石、石墨和C 60(1)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2) 、 、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很大差异。
(3)木炭具有 结构,它具有 能力, 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 来吸附毒气。
(4)C 60分子是由 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③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能与Fe 2O 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
知识点二:碳的氧化物 (20分) 1.二氧化碳的性质⑴物理性质: 色, 气味 状态 ,密度比空气 ,溶解性 。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固态二氧化碳叫 ,可用于 。
⑵化学性质:①“三不”:不 、不 、不 。
②与水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其生成物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③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与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⑴用途:主要表现在 、 、 、化工原料等。
⑵温室效应: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
②危害:导致两极的 ,使 ,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 、农业减产等。
③缓解措施: , , 。
4.一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 色 味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可燃性:CO + O 2 =与CuO 等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CO +Fe 203 = 现象 毒性:CO 易与人体内的 结合,便 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新人教版 (II)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新人教版 (II)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学习目标: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
2、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二、学习重、难点: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3、C和CuO的化学反应。
三、情景导入:1、什么是单质?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04-106页内容,小组完成[实验6—1],能回答出以下问题:用途2、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做吸附剂?3、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4.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交流学习]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观察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交流与讨论:碳在常温下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你能否从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到结论?[自学与交流]自学课本第107—108页,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交流提高]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五、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六、精讲点拨:1.某物质经鉴定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A.肯定是一种单质B.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肯定是纯净物D.可能是化合物【解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绝对不可能是化合物,D错;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氧气和臭氧不是一种物质,金刚石和石墨不是一种物质,它们都属于混合物,A、C皆错;所以B正确。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学习目标:1、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3、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习指导: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提出共性问题。
知识准备:1、什么是单质?单质的定义:2、物理性质包括:3、化学性质包括:新课学习: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纯净的金刚石的外形,硬度情况:相应用途、石墨的外观、、、。
石墨硬度用于、有感可做、优良的性适用于。
重要的含石墨混合物用于、用于、用于、用于。
C60是由子构成的。
金刚石、石墨是构成的。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应用举例加热后有①可燃性,相关化学方程式,现象。
②还原性,相关化学方程式,现象。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1)石墨、金刚石物理性质差异巨大的原因?(2)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是否理解还原性定义?不理解要请教老师。
达标检测:1.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C.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不活泼的D.单质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A.纸的质量好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C.保存方法得当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墨写的字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化学性质活泼B.碳和氧化铜中的氧结合成二氧化碳,而被氧化,碳是氧化剂C.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同一种单质5. 冬天在室内烧火取暖,若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煤气中毒,这是由于通常情况下CO() A.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B.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C.无色无味有剧毒D.难溶于水(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6)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归纳总结:分组总结,选出代表叙述本节课的收获,最后老师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2导学案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常听到“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但是你能把璀璨的钻石和黑乎乎的木炭联系起来吗?学了这一节,你将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新的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在物质世界中,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的例子呢?
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碳的单质包括:金刚石、、C60。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的物质。
石墨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木炭具有的结构,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的比木炭还要强。
2.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由于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但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3.(1)可燃性:碳在氧气充足的时候燃烧,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在氧气不充足
时燃烧,能与氧气反应生成。
(2)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反应时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澄清石灰水变。
得出结论:1.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新课导入】问题: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气体,在学习二氧化碳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那么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
课前预习:1.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中,反应物状态为,反应条件为。
3.检验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若产生,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4.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到,若木条,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得出结论:1.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采用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3.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4.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用燃着的木条。
参考答案
《金刚石、石墨和C60》
1.石墨大疏松多孔吸附能力
2.不活泼
3.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红色浑浊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固体和液体常温
3.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
4.集气瓶口熄灭
本单元知识巩固
【问题导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六、七单元的知识,看看下面这些内容你都掌握了吗?
【知识归纳】
一、碳的单质
(1)天然存在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在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
①金刚石:自然界中最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作钻探机的钻头。
②石墨:最软的矿物之一,耐高温,有润滑性、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池的电极、
电车的滑片等。
③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2)无定形碳: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包括具有强烈性的活性炭、木炭,作为轮胎添
加剂,能增加轮胎耐磨性的炭黑,用于冶金工业的焦炭。
(3)化学性质
①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②具有可燃性: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氧气不充足时,
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C + O22CO)。
③具有性,应用于冶金工业。
2.碳的氧化物
(1)二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能溶于水,高温低压下可得固体即干冰。
②化学性质: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H2O】;能与灼热的炭反应(C+CO22CO)。
③制法:(工业)煅烧石灰石,反应原理为CaCO3CaO+CO2↑;(实验室)反应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用型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验满;检验时,则是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④用途: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光合作用、气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2)一氧化碳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②化学性质及用途:有毒;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
参考答案
1.(1)排列方式硬导电(2)吸附(3)CO2 还原
2. (1)大 CaCO3 固液不加热口(2)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