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

济叫作“ R 经济 , 3” 即减量化 ( eue 、 R dc ) 废物再 资源 化利用 ( e R- ue 、 s) 资源循环利用 ( eyl) 这也就是 运用 生态学 规律 , R cc , e 将经 济活动组成一个“ 资源开发 一产品生产 一资源再生利用 ” 的反馈 式流程。甘肃省作为西 部重要 的资源工 业大省 , 要在 “ 一五 ” 十
翟 晓岩
( 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 兰州 706 ) 300
[ 摘要 ] 循环经济的根本 问题是节约和降低发展成 本 , 因此 , 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是 实现经 济增 长方式转 变的重要 途径。必须把
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的问题放在 经济发展的 战略重点的位置 , 围绕循环 经济制定工业、 业、 农 服务 业、 科技 产业等 方面的经济发展 战略
这一期间 , 肃工业基 本建 设投资 额 占全 国工业 基本建 设投资 甘
额 的比重为 4 6 , . % 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 中, 9 .2 有 54 %投资于重 工业 ; 农业基 本建设投资额仅 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额 的 9 5 % , .3 这又强化 了“ 高级循 环” 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 明 , 种经济增 长 这 模式虽然 比较快地形成 了甘 肃经 济的主 体 , 决了 甘肃太落后 解 的问题 , 但是 , 却带来了极 大的资源消耗 成本。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9期 总第 16期 5兰 州 学刊 N . 2 O o9 O6
Ge e a . . 5 n r1 No 1 6
L nz o u a a h u x e k n
・
经 济学 研 究 ・
大 力发 展 循 环 经 济是 转 变 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 根本 途 径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的深层考察

污 染 的 主要 来 源 . 剧 了 我 国生 态 环 境 问 题 的严 加
重性 。
三、 实现 经济 发展 方式转 变 的有 效途 径
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 是要 实 现 主要 靠 资金 和 就 自然 资源 支 撑 的经 济 发 展 到 主 要依 靠 人 力 资 本 的 投 入 、 动者 的素质 提 高 和技术 进 步来 支 撑 经济 发 劳 展 的转 变 . 传 统 的“ 源一 产 品消 费一 废 弃 物 排 使 资 放” 的线 型 经 济 流 程 转 变 为 “ 源一 产 品 一 消 费一 资
豳盈圜
}
关 转 济 展方 建 循环 的 层考 于 变经 发 式 设 经济 深 察
李婕妤
【 摘 要 】 过探 讨 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转 变与 循环 经 济之 间 的联 系、 通 目前 我 国 经济 发 展 中存 在 主要 问题 、 的 实现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具 体措 施 三 个方 面来 全 面 论 述 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 式 与 建 设 循 环 经 济 两 者之 间 的互 动 关 系 .从 而 正 确认 识 并 处理 好 它们之 间 的 关 系 , 照科 学发 展 观 的 要 求 , 实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 式 , 正 做 到 以人 为本 , 全 面 协调 可持 续 按 切 真 走
经 济发 展 方式 是 指 推 动经 济 发 展 的 各 种生 产
要 素 投入及 其组 合方 式 .实质 是依 赖什 么要 素 、 借
利用 常 常是粗 放 的 、 次性 的 。而循 环 经济 则是 一 一
种 建 立在 物 质 不 断循 环 利用 基础 上 的 经济 发 展 模
助什 么手段 、 过什 么途径 、 通 怎样实 现经 济 的增 长 。 通 常把经 济发展方 式分为粗 放式 和集约式 粗放式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21 年 1 月第42卷第1期Jan. 2021Vol.42 No.1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张燕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北京100000)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超级全球化进入下半场,冲突对抗风险上升,世界经济进 入了长期停滞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
大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开放大国要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首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国内大循环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 大内需和投资、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要深耕东亚、“一带一 路”、美欧生产网络交互推进、提升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跨境创新网络等。
“十四五”时期要实施 双循环自贸区战略,胸怀两个大局,使得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相互促进,处理好双循环的十大关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开放与自主、共享与发展博弈关系,构建高质量双循环自贸区网络。
因此,要 落实好双循环这项长期战略部署,明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重要任务和作用路径,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集聚流转的综合枢纽和战略纽带,充分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自贸区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 2021) 01-0010-0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o [1]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中华复兴、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部署。
发展循环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意义探析

能源保护 、工程设计 、建 筑施工等具体事 项进行有效 的研究 , 真正将全 面性的工作 经验 运用到实践工 作 中去 ,使其 中的经济 建设能够结合起来发展 。 进行对 循环经济 的全面 发展 的研究 ,就 应 该将其 中的重点 事项进 行有效 的结合研 究 ,尤其是对环 境保护 、能 源利用等进 行 把握 ,将其 中的各 项技术性 的工作 渗透进行有效 的把握 ,将 创新 的节能环保 的技术进行有效 的利用 ,放远 眼光 ,使 各种技 术 能够 真正为社 会中的循环经济建设做 出贡献 ;把握在 进行循 环 经济 的利用过程 中 ,出现 的一些 问题 进行渗透 ,真正将较好 的发展 事项进行 自我发展的建设研究 ,总结经验教 训 ,不要怕 失败 ,使循环经济 的利用 、发展 与建 设过程 中的实 际情 况展现 出来 ,根据在 自身建设过程 中的建设 要求 ,进行 自主创 新技术 的研发 ,比如对 污 水过滤 技术 的研 发 、对 天然 能源 的循环 利 用 等技术进行有 效的 自主研发 ,使 自身的建设事项 能够不断强 化。 ( 三) 促进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完善形成 进 行循环经济 理念 的完善渗透 ,就要 将科学技 术的各项方 法 的发展进行有 效的提升 ,真 正将经济 发展 系统 内部的各项 技 术 ,进行有 效的科学发展观 的渗透 ,这就要 求领 导层加强对创 新 技术 的研 发能力的提升 ,建设 有 自身发展特 色的技术创新理 念 ,真 正将 自身的发展与 技术 的创新结合起来看 。 加 强循环经 济 中的科学 发展观 的建设 ,就要将 其 中的各个 事 项都进行有效 的监督检查 ,使 内部的建设 能够 科学地进行 管 理 、科学地进行 建设 ,使企业 、工厂 内部 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 平 不断提升 ,加 强对 员工 的综合 素质的提升 ,使 自己在进行 生 . 产 、制造过程 中不断进行有效 的 自我发展研究 ,在 遇到较大 困 难 的时候 ,能够 勇于承担责任 ,在进 行有效的生产 、制造 、建 设过程 中不断进 步 ,根据实 际情 况、共荣性 三 循环 经济 的利用 发展 ,就必 须将循环经 济与社会 的发展进 行有 效的考虑 。对社 会经济有较好 的影响 ,主要表现 在循环经 济能够不断对新 型的经济发展方 式进 行改善 ,使社 会经济在容 纳、接受循环 经济的同时 ,也在循环 经济的发展 中找到的经济 进 行 自我渗透 ,真 正将循环经济与社 会的发展 的共荣 性发挥 出 来 ,使 经济社会 的进步能够更好地进行提升。
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

滦 县 是 资 源 大 县 , 自然 资 源 和 矿 产 资 源 比 较 实 际 出 发 ,确 立 了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理 念 ,准 确 把 握
模 式 。今 年 以来 , 全 县 新 建 资 源 、 能源 、再 生 资 家 钢 铁 产 业 政 策 在 调 整 控 制 产 业 规 模 、提 高产 业 源 利 用 项 目2 个 , 总投 资 达 1 97 元 ,分 别 占新 集 中 度 、 优 化 品 种 结 构 等 方 面 的 分 析 , 视 调 整 0 8 .亿 上 项 目总 量 的4 .%和 6 .%,单 位 工 业 增加 值 能 为 机 遇 , 以淘 汰 落 后 产 能 为 突 破 口, 引进 跻 身全 08 06 0强 耗 为 36 41 .5 1  ̄标准 煤/ 元 , 同 比下 降1 .7 万 32 %,经 济 国 5 0 的唐 钢 集 团为 战 略 投 资 者 , 实 施 产 能 替
发 展 质量 显 著提 升 。
一
换 , 通 过 整 合 、改 造 和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先后 拆 除
善 于 洞 察 大 势 ,敏 锐 把 握 机 遇 , 为循 环 停 产 规 模 小 、能 耗 高 、 工 艺 老 的 落 后 企 业 4 0 0 多 经 济发 展 提 供 广 阔 空 间适 者 生 存 ,新 的 经 济 形 势 家 ,转 换钢 铁 产 B l O 吨 。二是 把 握 河 北建 设沿  ̄O万
路 ,进 行 科 学规 划 ,立 足 以资 源 优 势 换 取 产 业 优 省 、 国家 及 世 界 经 济 大 潮 ,创 造 了有 利 条 件 。一 势 ,努 力 构 筑 三 次 产 业 相 互 融 合 的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是 把 握 国 家 制 定 出 台产 业 政 策 的机 遇 。基 于 对 国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篇1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摘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的压缩性工业化特征,分析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我国现有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了根源性的探索,提出利用制度创新来防范和解决我国建立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体制一我国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特征1.压缩性工业化和环境滋涅茨曲线②联合国开发署环境专家DOConner指出,早期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完成的工业化,在东亚国家却只花了数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这种缩短的工业化被有关专家称为压缩型工业化。
压缩型经济社会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程超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转变、资源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这种赶超型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库滋涅茨曲线显示出来。
西方环境经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推算出EKC曲线转折点的人均GDP范围约在5千至1万美元。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曲线的A点至E点,即EKC上升阶段。
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
既有与贫困落后相关联的农业环境破坏问题,也有与高水准工业化相关联的现代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背景、时代、条件、文明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下面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对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根源性探析。
首先,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
我国是历史上的农业大国,农业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长期的刀耕火种、毁林开荒活动不仅造成土地贫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生态破坏事件,还使人们更加贫困。
其次,发达国家进行资源掠夺和生态侵略使我国环境状况更为恶劣。
我国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在时间维度上与发达国家转嫁环境不友好技术相契合。
曾经一段时期,发达国家将我国的市场当作世界工厂的原料地和垃圾场,使我国在发展自己的工业时负重前进,换而言之,以中国为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先行的发达国家占据或破坏了。
浅谈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经济循环

浅谈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经济循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如何做到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于是,发展循环经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标签:经济发展趋势因素分析循环经济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型为主,在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的形势下,这种模式的弊端已渐渐在国民各领域建设中凸显出来,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寻求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一、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已经构成严重的制约,具体表现如下:1.土地和水资源锐减。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国民生存的根基。
但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人放弃农业进入城市,大面积的耕地被闲置而浪费。
加上工业场地建设的占用以及由于环境恶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减少。
其后果就是我们的粮食供应受到了威胁。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率很低,加之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由于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导致的水污染问题严重,使得水资源紧缺问题加剧。
2.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很丰富。
但由于我们长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大面积的森林被乱砍乱伐,作为生态功能的屏障遭到了破坏。
我们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加大,但在人均占有量上明显存在劣势,加上不合理的开采造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使得我们的矿产资源在储备上严重不足。
3.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
环境是我们来与生存和发展经济的基础。
但随着经济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只追求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忽视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
以至于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危害人类社会健康的严重问题。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本文论述了推进循环经济科学内涵,给出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标签: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绿色GDP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单位GDP的能耗、物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如果继续沿用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我国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迫在眉睫的任务,关系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和整体国力提升等重大问题。
但解决这一影响中国全局性、根本性矛盾,并非易事,它涉及到经济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也触及到管理制度、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权利和利益等经济体系。
因此,面对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强约束,从战略高度认识和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战略义和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反馈式流程,“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具有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效率、再利用和再循环为特征,以高效利用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它把资源融入到了一个包含了生态资源、环境因素及社会、技术、制度、政策共有的经济大循环之中,将自然力体系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市场经济运行和变化。
通过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可以尽量减少资源消耗量,提高经济的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危害程度,这也就加强了经济安全,减低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外的依存度,从而也就相应的避免和减少了国际经济贸易摩擦的损伤。
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思考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一次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全面性的变革,是自然力利用方式的改革,也是一次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是一次技术创新革命,也是一次制度调整、发展战略优化、思想观念和传统习惯的转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和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与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100872,北京)
《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清华大学,20 10年6月15日上午)会议论文(有修改)
摘要: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是一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革命,我国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绝大部分政府政策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英国和美国在经济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的历史经
验对我国具有重大借鉴价值,中国需要效仿美国19世纪爱护国内市场和民族企业、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和实施内部改善等为核心的内需进展战略。
为此,必须对我国过去15年奉行的“国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进行完全的批判。
为了扭转依附型国家和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通过几年的战略调整,最终实现向“国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的大转型。
目前在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需要实施如下措施:强制性地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国家通过直接干预统筹对外贸易,建立中国出口产品特不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卡特尔(即价格联盟);回购外资企业;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撤消政府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承诺,坚决把跨国公司或外国资本排除在自主创新支持之列。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国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经济大变革,而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应该是中国“后危机时代”总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人们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传统思维,我国对以后经济进展的长远战略缺乏研究。
为了对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提供一种深邃的历史视野,本文首先讨论了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批判。
深刻认识国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的致命弊端是加快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的思想前提。
最后,本文提出了国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的构想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的具体建议。
一、英国和美国崛起过程中转变对外经济进展方式的历史经验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外国直接投资和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遭遇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应对危机,但这些措施的绝大多数部分都值得商榷。
首先,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这些措施尽管取得了某些成效,但却造成了严峻的房地产泡沫,
为以后的都市化埋下严峻的隐患,得不偿失。
其次,政府重新恢复出口退税,是一种饮鸩止渴式缓和危机的做法,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在依附美元霸权的殖民地经济而推迟进展模式的转型。
1[①]再次,今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深远的恶果。
2[②]最后,美国发动贸易爱护战和汇率战的目的是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其目的是要让中国放弃自主创新政策和诱使中国在金融自由化的泥潭中愈陷越深3[③],在2010年5月23-24日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目的最终得到了实现,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实际上差不多被跨国公司所埋葬4[④]。
总之,我国政府实施的大部分政策措施都讲明,目前
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仍没有跳出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思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缺乏长期战略,其缘故就在于没有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是一场进展思维的革命。
在这方面,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读过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人都明白,英国在崛起前曾与外国商人、投资家和金融家操纵其经济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斗争。
16世纪上半叶,英国自由贸易的政策尽管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却造成了严峻的不利后果:德国、尼德兰和意大利商人分享了伦敦半数以上的出口额,伦敦成了安特卫普的“卫星”,英国经济受制于低地国家,并从16世纪中期开始陷入频发的经济与社会危机。
英国对安特卫普的供过于求在1552年导致英国呢绒出口下降36%,政府关税收入减少40%,许多纺织手工业者失业或破产,1556年为了缓和呢绒积压,英国甚至停航了所有开往尼德兰的船只达四个月之久。
这种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危机最终引发了英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革命。
“16世纪5 0年代的失调揭开了英国经济史上的新篇章,……开发了新的时期,经济政策假如不是完全逆转,也至少是激烈地改造了,……
(其中)最显而易见的特征便是经济民族主义的迸发”5[⑤],这种经济民族主义最终凝固为爱护国内市场、进展高端产业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商主义经济进展模式,并最终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
美国的崛起也也同样得益于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危机的“因祸得福”。
美国在独立后的三十多年时刻里,实际上仍没有摆脱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对英国经济的依附地位。
重大的转变起因于1807年的《禁运法案》和1812年的美英战争,这两个重大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业,造成了严峻的经济危机。
但正是这两个事件使美国人切实地感受到了独立自主的工业进展关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使美国转向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以贸易爱护主义、排斥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资本生产率立国、工农业协同进展和内部改善(统一国内市场)为核心的内需进展战略,从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成功地从昔日的英国殖民地崛起为世界的产业帝国,从而为落后的进展中大国树立了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
榜样。
我们明白,尽管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91年在闻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早就提出了爱护稚嫩工业、独立自主进展国民经济的政策方针,但直到这两个“意外的”历史事件发生后,美国才开始有意识地实施推动民族产业进展的高关税制度,逐步扭转了以初级产品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依附地位,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式进展,并为20世纪美国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这两个“意外”事件在当时给美国人民所造成的痛苦决不亚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以廉价商品出口导
向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危机,但正是这种“因祸得福”使美国幸免了拉丁美洲直到今天仍没有摆脱的依附型经济的命运!
二、“国际大循环”经济进展战略批判
英美上述进展战略的革命性转变是其经济崛起的起点和基石,这种历史经验也讲明,在遭遇重大外部需求危机时,对难以为继的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的差不多特点是:制成品出口特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一直在不断
地恶化,它不仅通过低廉的价格给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
的福利补贴,而且由于价格竞争所导致的通过人为压低工资所产生的“冲向底部的竞争”也使我国试图通过提高工人实际工资实现国民财宝增进的目的成为泡影。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巨额的外汇赢余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再投资不仅为美国的过度消费和在中国周边建立军事基地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肆收购我国企业并进而操纵我国产业特不是高端产业提供了融资。
关于我国经济进展来讲,这种外向型经济进展模式无疑是自杀性的,它不符合我国长期进展的全然利益。
6 [⑥]
我国早在12年前就差不多提出启动内需的口号,但什么缘故一直无法实现?那个事实本身就讲明:由于路径依靠,外向型进展模式自身全然就不具有改弦更张的自我变革的动力。
但愿目前的危机能够产生深刻的结构变革,引发我国从国际经济大循环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转型!英国和美国都曾遭遇与我国目前具有惊人类似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危机,但英国和美国通过大辩论和困难的斗争,终于摸索到了国家富强之道,导致了经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