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步骤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所谓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大量生产要素投入的积聚,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 设备、增多劳动力等方式 , 来实现提高产出的增长方式。其特征主 要是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总 量单纯增加轻资源合理配置,重短期增长轻可持续发展。它也被称 作“速度型增长方式”。 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 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提高产出水平的增长方式。 其特征主要是重速度更重效益 ,重数量更重质量 , 重近期发展更重可 持续发展。它也被称作“效益型增长方式”。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
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
十三 大
基本实现 现代化
战略步骤
小康
温饱
比较富裕
21世纪中叶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
十五大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小 康生活国家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
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 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二)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战 略 措 施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从全局出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
在经济方面: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劳动就业压力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 居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的问题急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 力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地 区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第六章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农渔 、业 林之 、间 牧的 、关 副系 、
农三 村产 内业 部之 第间 一的 、关 二系 、
解发 决展 好不 区平 域衡 间的 农关 业系
发保 展护 小耕 城地 镇间 建的 设关 与系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工业结构性调整的五个环节
二是一四 三 五遵是是循继采积市续取极场加有推经发强力进济展基措行规新础施业律, 综合兴设加改运产施快组用与业 企 ,多基业促和种础技进高手工术重技段业改点术,建造行限产设,业制业并提没有
第一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战略目标是:
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发展 战略的提出
1979年12月 邓小平在会见日 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提出了中国 到本世纪末实现 现代化的蓝图问 题。
发展战略思想进 一步完善阶段 第三步战略目 标提出阶段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几个主要关系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几个主 要关系
四三一二是是是是物科短经质教期济文兴利核明国益算建和设 与可与与关精持长自系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然文发利资明展益源建的的存设关关量的系系的关系
五、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 的
经济人资环发口源境展战战战略略略 控尽建建制快立立人实与资口现发源数由展节量粗阶约,
提放段型高型相国人向适民口集应经素约的济质型环体,转保系开变体, 发确制人立力以资经源济为中心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 略必要性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计划要突出农业的首要地位
一是要在思想上引起对农 业问题的足够重视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确定了战略目标之后,还必须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步骤,这种战略步骤将总的战略目标再加以分解以确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先讲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一)邓小平关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设想我们党曾经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认真思考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步骤问题。
开始也是“两步走”的设想。
到了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的谈话中第一次明晰地构画了他“三步走”设想,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点,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他还说,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
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
这次谈话,标志着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成熟。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对男“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做了完整的表述。
这个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进步。
它既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达到富强的目标;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发展高尚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文明的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三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实现富强,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实现民主和文明的物质基础;实现民主,是为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它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社会条件;实现文明,既为物质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条件。
(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多选)邓小平在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经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
(三)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多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新三步走"战略。
"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是指:从200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3年第27题:"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多选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具体内容可能因国家和时期而异,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
战略目标:
1. 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富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 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3. 社会进步: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明的现代社会。
4. 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步骤:
1. 制定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目标和路径。
2.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4. 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开放领域,吸引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5.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人才。
6. 保障社会权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可能因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国家发展战略的概述国家发展战略是指为了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统一、系统、全面的路线图和行动计划。
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均衡发展。
二、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逐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2.社会进步目标:通过改进社会管理机制、强化社会服务领域建设和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国家安全目标:注重维护国家主权、边疆安全和海洋权益,强化国防能力,确保国际地位和形象。
三、国家发展战略的步骤1.确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整体实力和地位,结合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和内外部环境因素,明确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
在目标制定的同时,要考虑战略的可行性和资源保障能力。
2.分析现状:分析当前国家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劣势,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以此为依据制定可行性、科学性的战略方案。
3.调整政策:根据目标的设定和现状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调整国家的总体政策,包括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等,以推动实现发展目标。
4.制定措施: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落实对重要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发展提供综合服务的建设等。
5.监测和评估:制定国家信息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系统、定期、科学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和调整战略执行的方向。
总之,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是指为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制定的统一、系统、全面路线图与行动计划,其确定目标、分析现状并制定措施、制定具体措施和步骤、以及监测和评估等步骤很重要。
通过这些手段,国家可以更好地评估自身实力,合理利用资源,制定科学决策,推动国家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授课时数:4学时导入新课: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
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
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章要点: •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 • 四、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章难点
• 1、江泽民的“新三步走”战略与邓小平“三 步走”战略之间的关系。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目标提 出的根据和意义。
• 国家统计局2000年11月的《中国小康进程综合 分析报告》,全国有74.84%的人口达到了小康 水平,12.82%的人口接近小康水平,有12.34% 的人口离小康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
•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1、什么是工业化? • 工业化一般是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
• 小康是从温饱有余到比较富裕之间的发 展阶段。
• (1)经济发展上的特征 • (2)社会发展上的特征 • (3)生活发展上的特征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
• (1)低水平的小康 • (2)不全面的小康 • (3)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根据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制定的《全国人民 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在全国31个省市 自 治 区 中 , 15 个 小 康 实 现 程 度 达 90% , 9 个 达 80-90%,7个在80%以下。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 度达97.86%,中部地区达93.18%,西部地区只 有84.18%.
逐步实现现代化,做出了进一步的总体规划。
4、21世纪头20年,是大有作为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报告)
•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会逆转, 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有利条件,使我 们可以争取较长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 的周边环境,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
• 第二、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建立在准确 把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 基础上。
• 3、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必要性。 • 4、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同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系。 • 5、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途径、措施
第一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
•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
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 较长时间内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 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它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居于纲领性地位,是编制 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的 基础,也是制定和运用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 法的基本依据。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2、什么是新型工业化?
•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
•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 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就是要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广泛
应用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将成熟的 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工业中区。 • 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就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生产 设计、生无法适应新的需要,要求用高新技 术改造传统产业,这就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 富强——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争取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民主——政治现代化,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
• 文明 ——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教育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 。
5、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 (1)发展速度的适当性 • (2)发展目标的人民性 • (3)实现途径的开放性
(4)战略重点的科学性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什么是小康社会?
• 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
后,进以大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
公也,至仁也,治之至也。
•
——康有为《大同书》
2、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 战略步骤
• 1、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
•
温饱、小康、富裕
• 2、江泽民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
•
2010、2020、2050
• 3、“新三步走”战略与“三步走”战略的关 系
• 新三步走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 第三步进程的进一步展开,对我们在进入小康 社会后,如何分2010、2020、2050三个阶段,
• (2)科技含量高。 • (3)经济效益好。 • (4)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 (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 1、 • 2、 • 3、 • 4、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