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玻璃纤维
(完整word版)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综合实验研究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院系:航空航天工程学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教师:于祺学生姓名:王娜目录第1章概述1.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方法第2章手糊法制备玻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2.1实验原料2.1.1环氧树脂2.1.2玻璃纤维2.1.3咪唑固化剂2.1.4活性稀释剂2.2手糊成型简介2.4实验部分2.4.1实验仪器2.4.2实验步骤第3章力学性能测试3.1剪切强度3.2弯曲强度3.3实验数据的分析3.3.1 浸胶的用量及均匀度3.3.2 固化时间与温度的影响3.3.3 活性稀释剂的用量第4章结论与展望4.1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第1章概述1.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材的研究现状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比较成熟、应用最广的一种复合材料。
EP/GF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模量大、耐腐蚀性好、电性能优异、原料来源广泛、工艺性好、加工成型简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材料可设计性及特殊的功能性如屏蔽电磁波、消音等特点,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中无法代替的重要材料。
且复合材料的研究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经济水平的标准之一。
目前美,日,西欧的水平较高,北美,欧洲,日本的产量分别占33%,32%,30%。
毋庸置疑,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的质量轻,高强度等优于金属的特性,会在某些领域更广泛的使用,目前复材的粘接性能与力学性能成为主要的研究方面。
目前主要的成型方法有手糊成型,缠绕成型,热压管成型,RTM成型,拉挤成型。
1.2 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方法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采用一种固化体系,用手糊成型方法制备E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再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弯曲,剪切。
目的在于1,了解材料科学实验所涉及到的设备的基本使用。
2,掌握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配置及设计。
3,对手糊成型操作了解,及查找文献完成论文的能力。
玻璃纤维-演讲模板

在电子领域中,玻璃纤维可以用 来制造电子元件的支撑材料和电 磁波屏蔽材料等。例如,在电路 板中使用玻璃纤维布可以提高其 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在电子器 件中使用玻璃纤维可以减少电磁 波干扰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在环保领域中,玻璃纤维可以用 来制造各种环保材料。例如,在 废水处理中可以使用玻璃纤维作 为过滤介质;在垃圾焚烧中可以 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作为烟气 处理设备的主要材料之一
玻璃纤维
2. 玻璃纤维的种类
根据制造工艺和用途,玻璃纤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短切玻璃纤维:将玻璃纤维切成一定长度,用于增强热塑性塑料、混凝土等基体材料 的强度和稳定性
长纤维:将玻璃纤维拉成一定长度,用于增强热固性塑料、复合材料等基体材料的强 度和稳定性
玻璃纤维
连续纤维
将多根单根玻璃丝按照 特定的织法交织成连续 的纤维束,用于增强各 种基体材料的强度和稳
玻璃纤维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密 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硬度 、脆性、耐腐蚀性等。其中,密 度是衡量玻璃纤维的一个重要指 标,直接影响着其使用性能和应 用领域。例如,在建筑领域中, 密度较小的玻璃纤维可用于制造 保温材料和增强混凝土;而在航 空航天领域中,需要使用密度更 小的高强度玻璃纤维来制造各种 零部件
玻璃纤维
4. 玻璃纤维的应用领域
由于玻璃纤维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 性、防爆、耐久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地铁等建筑结构中。同时,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被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板、屋面板等构件的生产中
玻璃纤维
汇报人:XXX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包装概论 第二章

它是利用各种木材的纤维和棉杆、稻草、芦苇等植物纤维制成的 人造板。用于制作包装箱及其他包装材料。
共三十八页
木制品
共三十八页
二、纸包装材料(cáiliào)
以纸与纸板为原料制成的包装,统称为纸制包装。包括纸板箱、 瓦楞纸箱、蜂窝状瓦楞纸板、蜂窝纸板、纸盒、纸袋、纸管、纸桶 和其他包装用纸等。
食品包装用纸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符合卫生标准;
工业品包装用纸要求强度大、韧性好以及有特别性能。 包装用纸大致包括:纸袋纸、牛皮纸(pízhǐ)、中性包装纸、普通 食品包装纸、鸡皮纸(pízhǐ)、羊皮纸(pízhǐ)、玻璃纸、有光纸与胶版纸、 防潮纸、防锈纸等。 纸板主要是制作包装容器和衬垫,通常包括: 瓦楞原纸、箱纸板、 牛皮箱纸板、草纸板、单面白纸板、茶纸板、灰纸板、瓦楞纸板等。
共三十八页
总之,选用包装材料必须遵循(zūn xún)适用、经济、美观、方便、 科学的原则。
共三十八页
2.2 常用 包装材料 (chánɡ yònɡ)
共三十八页
一、木质(mù 材料 zhì)
木质材料主要是指由树木加工成的木板或片材。
木材是一种优良的结构(jiégòu)材料,长期以来一直用于制作运输包 装,近年来木材虽然有逐步被其他材料所代替的趋向,但仍在一定范 围内使用,在包装材料中约占25%左右。包装工业越发达,木制包装 在整个包装材料中的比重越低。
(2)包装材料能适应流通环境。流通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 左右着包装材料的选择,它包括流通环境的气候条件、运输方 式、运输范围、流通周期等方面。
(3)包装材料能与包装单元相协调。内包装与外包装对于包 装物所起的保护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4)包装材料与包装物的档次一致。包装物种类、物性(wù xìnɡ)及价格等的不同,对所采用的包装材料是有很大区别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4节 新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版)

第二章第4节新材料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碳化硅纤维是一种陶瓷纤维类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易加工编织等特性,用做增强材料时,常与碳纤维、玻璃纤维、金属铝复合,具有耐磨损、质轻、耐疲劳等特性。
下列可以直接用碳化硅纤维来制作的是()A. 喷气式飞机的刹车片B. 体育用品C. 过滤高温气体的滤布D. 汽车部件2.各种新材料正在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坚硬的纳米材料一石墨烯,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并有着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下列物体中不适合使用石墨烯制作的是()A. 防弹衣B. 电脑元件C. 隔热手套D. 太阳能电池3.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这种材料适合用来制造下列哪种物品()A. 自行车的车架B. 新型消防服C. 输电导线D. 便携式水果刀4.近年来,我国在科研领城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一些研究和应用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下列研究中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努力追赶的是()A. 量子科技B. 5G通信C. 北斗导航系统D. 芯片设计制造5.“智能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能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其中,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凝胶纤维能够对温度做出反应;电子纤维能够导电以及消除静电;记忆纤维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变纤维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体温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B. 用凝胶纤维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C. 电子纤维是一种绝缘体D. 记忆纤维发生形变后无法恢复原状6.纳米陶瓷作为高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浸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但它不可用于下列哪项技术中()A. 纳米陶瓷刀B. 公交IC卡C. “嫦娥二号”外表涂层D. 装浓硫酸的容器7.纳米磁性材料采用磁性颗粒作为记录介质,具有记录密度大、矫顽力高、记录质量好等特点,下列器件可用纳米磁性材料制成的是()A. 洗衣机内壁B. 耐腐蚀容器C. 计算机存储器D. 高性能防弹背心8.“纳米材料”的出现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们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制成了“纳米抗菌奶瓶”B. “纳米防水布”是利用纳米能防水的特性制成的C. 只要认真的去探究寻找还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纳米材料D. 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nm,它们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能发生了异常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的纳米材料9.下列现象中有悖文明的做法是()A. 将秤砣内部用密度小的材料填充B. 用黄金制作首饰C. 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活之中D. 用铝这种轻质材料制造飞机10.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坚硬、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完全无磁性等特点,它不能应用于()A. 公交IC卡B. 切割硬物的刀具C. “嫦娥二号”外表涂层D. 装浓硫酸的容器1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两位科学家,他们研究的石墨烯是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碳纳米新型材料,该材料属性奇特,其中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研究和生产石墨烯需要纳米技术B. 纳米技术是微观范围内的科学技术C. 石墨烯虽然是非金属但可以作为导体使用D. 石墨烯是超导体材料12.下列关于纳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B. 人们在纳米尺度内发现很多新的现象,给技术上带来很多新进展C.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D. 所有的高科技产品都与纳米技术有关13.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A. 长度B. 体积C. 质量D. 时间14.纳米陶瓷是一种高新科技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以下选项中哪项可以利用纳米陶瓷材料制造()A. 高压输电线B. 装浓硫酸的容器C. 银行储蓄卡D. LED发光二极管15.在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颗粒能制造出很多特殊功能的物体,但它并不是分子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仅有排斥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D. 铅笔笔芯在白纸上划出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二、填空题16.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我国制造出来的最薄的金箔的厚度为91nm=________dm.17.纳米是________的单位.1nm=________m,纳米技术是________尺度内的极微科学技术.18.石墨烯被证实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物质,它的导电性能好、导热性能强,熔点超过3000℃.你认为用石墨烯做成的导线________用来做保险丝(即熔丝);________用来做高压输电线(选填“能”或“不能”).科学试验表明:向空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如图所示),盖紧石墨烯薄膜,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只剩余酒精,再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在一个月时间内,烧杯内剩余液体的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说明石墨烯薄膜能使________的分子通过(选填“酒精”或“水”).19.纳米技术是在0.10纳米至100纳米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纳米技术研究领域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之一.纳米是________的单位.(填写物理量的名称)20.我国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纳米实际上是________单位,1nm=________m.21.经过纳米方法处理的领带具有很强的________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不易碎.22.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作技术.纳米(nm)是________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10nm,合________m.把________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mm.三、解答题23.我们学习了新材料及其作用,除了纳米材料、“绿色”能源、记忆合金外,写出你还知道的一种新材料的名称.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考点】纳米材料及其应用【解析】【解答】碳化硅纤维主要用做耐高温材料和增强材料,耐高温材料包括热屏蔽材料、耐高温输送带、过滤高温气体的滤布等。
关于编制玻璃纤维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玻璃纤维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玻璃纤维项目投资环境分析,玻璃纤维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玻璃纤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玻璃纤维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玻璃纤维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玻璃纤维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玻璃纤维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玻璃纤维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 - 1 - 第1章玻璃纤维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1.2.3 厂址 ..................................................................................................... 9§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1.2.5 环境保护 ............................................................................................. 9§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玻璃纤维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3.2 市场预测 ................................................................................................... 15§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5§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6§3.2.3 价格预测 ......................................................................................... 16§3.3 市场推销战略 ........................................................................................... 16§3.3.1 推销方式 ......................................................................................... 17§3.3.2 推销措施 ......................................................................................... 17§3.3.3 促销价格制度 ................................................................................. 17§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 17§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7§3.4.1 产品方案 ......................................................................................... 17§3.4.2 建设规模 ......................................................................................... 18§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 18第4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 19§4.1 资源和原材料 ........................................................................................... 19§4.1.1 资源评述 ......................................................................................... 19§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 19§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 20§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 20§4.2.1 自然条件 ......................................................................................... 21§4.2.2 基础设施 ......................................................................................... 21§4.2.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 22§4.3 厂址选择 ................................................................................................... 22§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 22§4.3.2 厂址推荐方案 ................................................................................. 23第5章工厂技术方案 ............................................................................................. 25§5.1 项目组成 ................................................................................................... 25§5.2 生产技术方案 ........................................................................................... 25§5.2.1 产品标准 ......................................................................................... 25§5.2.2 生产方法 ......................................................................................... 25§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 26§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 26§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26§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 27§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 27§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27§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 27§5.3.3 仓储方案 ......................................................................................... 28§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 28§5.4 土建工程 ................................................................................................... 28§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 28§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 29§5.4.3 建筑材料 ......................................................................................... 29§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 29§5.5 其他工程 ................................................................................................... 29§5.5.1 给排水工程 ..................................................................................... 29§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 29§5.5.3 地震设防 ......................................................................................... 30§5.5.4 生活福利设施 ................................................................................. 30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1§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1§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1§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 31§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 31§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 31§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31§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31§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32§6.1.8 交通运输情况; ............................................................................. 32§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第 2 章 陶瓷和玻璃材料

新兴材料 53、精细控制下的煅烧以获得微细陶瓷粒子。
溶胶-凝胶法可用来制备陶瓷和玻璃,其产物可以是纤维、也可以是粉末。
蒸馏提纯的醇盐(由金属氧化物与酒精反应形成)的水解也是溶胶-凝胶法的一个变量。
从溶体中沉淀出的氢氧化物是形状统一的球形亚微米粒子,而烧结不会明显改变这些人们期望的特征。
尽管溶胶-凝胶法的处理成本较高、生产周期也很长,但因溶体制备、成型和烧结工艺简便,形成的陶瓷性能突出,对于氧化物粉末,诸如氧化铝、氧化锆和氧化钛等,它仍不失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制备方法。
近来,关于溶胶蒸发相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它可以获得粒径小至10~20nm 的微细陶瓷粉末(如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等),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具有高能量输出的蒸发热源,如电弧、等离子射流或者激光束等,而粉末在载气中致密化后被碰撞过滤器或静电收集器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有时在化学气相沉积(CVD )工艺中,会直接在基体上致密化成膜。
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往往分为多个步骤或数段操作,每个操作由若干交互作用的变量(时间、温度、压力等)决定,这些变量通过对材料宏观和微观组织的特殊作用机制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当延性良好的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变形成型时,每一步的加工都会对材料施加载荷并可以暴露材料的缺陷(例如: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冷拔加工到细小皮下注射针头尺寸的能力,就强有力地证明了其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单个陶瓷粒子通常是脆性不可变形的,因此,陶瓷材料的制备流程一般会避免塑性变形加工;同时,因缺陷会在加工后继续存在,但变得不可见或会导致实际上的局部破坏,也存在巨大的固有风险。
先进陶瓷的最终性能对各种形式的结构性异质是高度敏感的,特种陶瓷和高新产品技术的进步使得无损监测技术在陶瓷制备的关键阶段得到长足的应用。
在先进陶瓷的设计阶段,应特别强调对整个产品制备计划应用下列指导方针: 1、先驱体材料,特别是超细粉末,应科学地确定其特征参数; 2、每一步工艺操作都应该精确地研究和控制; 3、应将整个操作流程与无损检测技术有机结合。
玻璃纤维简介介绍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玻璃纤维的性能特点
玻璃纤维的性能特点
• 玻璃纤维是一种由玻璃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拉丝 、织布等工艺制成的纤维材料。它具有许多优异 的性能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04
玻璃纤维的应用案例
玻璃纤维的应用案例
• 玻璃纤维是一种由玻璃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拉丝、 织布等工艺制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轻质、 高强、耐腐蚀、绝缘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 个领域。
玻璃纤维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玻璃纤维概述 • 玻璃纤维的制造工艺 • 玻璃纤维的性能特点 • 玻璃纤维的应用案例
01
玻璃纤维概述
玻璃纤维定义
•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采用玻璃原料经过高温熔化 、拉丝、织布等工艺制成的纤维状材料。它通常呈束状或织物 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玻璃纤维发展历程
• 玻璃纤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玻璃制成纤维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玻璃纤维的 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现在,玻璃纤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 子、环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玻璃纤维应用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
玻璃纤维被用作飞机、卫星等航空器的结 构材料,可以减轻重量,提高飞行性能。
玻璃纤维被用作建筑外墙、屋顶、地板等 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抗震 等性能。
02
玻璃纤维的制造工艺
玻璃纤维的制造工艺
• 玻璃纤维是一种由玻璃原料经过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 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绝缘等优 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电子 电器等领域。
第2章 绝缘材料及老化

绝缘劣化的特征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前者指明了运行中所 必须具有的性能,如耐电强度、机械强度等;后者和这些必须 具有的性能只是有着某种联系,但并无直接的、确定的关系, 如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等。直接特征量的确定通常采用破 坏性试验方法;间接的特征量则可以通过非破坏性试验方法确 定。因此间接的特征量对于绝缘在线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化学交联法是先将交联剂按 1%~3%的比例与聚乙烯相混合,
在低于交联剂的分解温度之下进行挤出,然后加热加压使 其交联。
化学交联法
2.1.4 气体绝缘设备
1、满足条件:
在使用温度范围以内为气体状态;
可进行压缩(压力可以按照需要增大); 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无毒,无公害; 不造成较大的成本负担。
巴申定律:
U s f (P d ) 固体绝缘中气泡或气隙发生局部放电遵循巴申定律。
油浸绝缘与交联聚乙烯相比,后者内部发生局部放
电时危害更大。
局部放电使高分子材料老化的机理:
1)带电质点的轰击;2)热效应;3)活性生成物 ;4)辐射效应;5) 机械力作用。
(1)电树枝 气隙表面材料受局部放电的腐蚀
气体绝缘材料
气体绝缘:
1. 气体作为主绝缘,其它固体电介质只起支撑作用(架空线、空气电容器、 断路器、充气电力电缆及通信电缆等); 2. 气体也可与承担主绝缘的固体或液体电介质以串联或并联形式存在; 3. 气体介质除了起绝缘作用外,有时还起灭弧、冷却和保护作用; 气体分普通气体和SF6气体。
真空绝缘:
2、能满足上面的条件的合成气体是六氟化硫,通常称为SF6气体。 3、SF6气体的分子量为146,分子构造是以硫(S)为中心、正八面体的顶 点为氟( F)的对称分布。 SF6气体在电力设备的通常使用温度范围内 可以被压缩到10个大气压。 4、SF6气体的放电电压为大气压下空气的2~2.5倍,压缩几个气压后,可以 得到 10 倍于空气的绝缘耐压水平。也就是说,压缩后可得到几乎与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 玻璃纤维的组成及分类
1、各种玻璃纤维的成分及性能
各种氧化物对处于玻璃态的玻璃行为及最终制品的玻璃的性能的影响 分析如下。
①SiO2是几乎所有玻璃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它熔点高,具有很高的粘 度,在熔融状态下气泡脱除速度很慢。对于最终玻璃,它的存在导致玻璃 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
②Na2O、Li2O、K2O等碱金属氧化物使玻璃具有低的粘度,改进玻璃 流动性。它们使成品玻璃具有高的膨胀系数及易受潮气(水分)的侵蚀。
在我国A玻璃也即平板玻璃,多为乡镇企业用在陶土坩埚艺中生产玻璃 钢增强材料。这种陶土坩埚拉制的高碱玻璃纤维由于性能很差,国家不允 许将其应用在玻璃钢生产中。
23
⑹E-CR玻璃
是一种改进的无硼无碱玻璃,用于生产耐酸耐水性好的玻璃纤维,其 耐水性比无碱玻纤改善7~8倍,耐酸性比中碱玻纤也优越不少。这是美国欧 文斯~科宁公司的专利,是专为地下管道、贮罐等开发的新品种。
电工无碱E 53.5 0.3
16.3 4.4 17.3
8.0
普通有碱A 72.0 14.2
SO3
0.6 2.5 10.0
0.7
普通中碱 64.5
12.5 4.0 3.5 8.5 4.0
3.0 1.5
中碱5#
67.5 <0.5 11.5 6.6 4.2 9.5
抗碱G20 耐酸C
71.0 2.49 65.0 8.0
2
2.1.2.增强纤维的品种与性能
复合材料组分之一是增强材料或称增强剂, 其主要功能是显著提高基体材料的机械性能,即 赋予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模量等力学性能。
增强剂的形态:微粒、薄片、纤维等。
其中纤维状增强效果最好。 例如:块状石墨是脆性材料,它的拉伸强度为 689MP,商用石墨纤维的拉伸强度在1700~ 2800MP。
玻璃纤维结构示意图
30
2.2.2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制备
1、生产玻璃纤维所用的玻璃原料
纤维玻璃的各种成分主要是由天然矿石原科引入的,也有少量成分来 自化工原料。前者指能形成玻璃网络结构、并能改进网络结构的一些原料。 辅助原料又称小料,指用量较少、主要用于促进玻璃熔制并赋予玻璃某些 性质的一些原料。
(1)主要原科
14
2、玻璃纤维的分类
玻璃纤维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从玻璃原料成分; 单丝直径、纤维外观及纤维特性等方面进行分类。
1) 按化学组成分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用于连续玻璃纤维的分类。一般 以不同的含碱量来区分:
有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大于12%; 中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6%~12%; 低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2%~6% ; 微碱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 含量低于2%;
21
⑷AR玻璃纤维
亦称耐碱玻璃纤维,主要是为了增强水泥而研制的。普通的波特兰 水泥呈碱性,一般玻璃纤维在这种水泥中很快就被腐蚀而丧失强度。而耐 碱纤维因含有16%的ZrO2,故耐碱性大为增加。目前这种耐碱纤维已在 增强水泥制品中应用。
我国已有生产,法国圣戈班公司也在北京建立一座专门生产耐碱玻璃 纤维的工厂。
⑦ZnO使玻璃液粘度稍稍上升,它在玻璃中有助于耐化学性的增加。 ⑧PbO大大降低了玻璃液粘度起着助熔剂的作用,在成品玻璃中增加破璃 密度以及光亮程度,导致高的热膨胀。用在生产高品质玻璃,也可用在耐辐照 玻璃纤维成分中。 ⑨BeO导致中等玻璃粘度,有助于增加玻玻璃产品的耐化学性及提高密度。 ⑩TiO2导致玻璃液粘度稍高,改善玻璃耐化学性,特别是耐碱性。 ⑪ZrO2显著增加玻璃液粘度及析晶倾向,它大大提高了玻璃的耐碱性。
8
国内进展: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诞生于1950年,当时只能生产绝缘 材料用的初级纤维。
1958年以后,玻璃纤维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全 国有大、小玻璃纤维厂家200多个,玻璃纤维年产量为5万 吨,其中无碱纤维占20%,中碱纤维占80%,纤维直径多 数为6--8μ m,正向粗纤维方向发展。
池窑拉丝工艺正在推广,重视纤维--树脂界面的研究, 新型பைடு நூலகம்联剂不断出现,许多玻璃纤维厂使用前处理工艺, 玻璃纤维工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复合材料及尖端科学 技术的发展。
20
⑶高强玻璃纤维
美国欧文斯—科宁公司生产的牌号为S和S-2玻璃纤维、法国圣戈班公司 生产的R-玻璃纤维、日本日东纺生产的T玻璃纤维及我国生产的HS玻璃纤 维均属于高强玻璃纤维。
特点:高强度、高模量。 用它们生产的玻璃钢制品多用于军工、空间、防弹盔甲及运动器械。 由于价格昂贵,目前在民用方面还不能得到推广,全世界产量也就几 千吨左右。
本篇分章讨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三个组分单元。
1
第2章 增强材料
2.1 概述 2.1.1 添加剂
是指被物理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而不明显地影响聚 合物分子结构的那些辅助材料。 (1)提高稳定性能; (2)改善力学性能; (3)改善加工性能; (4)改进表面性能和外观的添加剂; (5)提高耐热性能; (6)改变其他性能。
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的升高,逐 渐由固体变为液体,其软化温度范围比较大。
29
网络结构假说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 的四面体、铝氧三面体 或硼氧三面体相互连成 不规则三维网络,网络 间 的 空 隙 由 Na 、 K 、 Ca 、 Mg等阳离子所填充。二 氧化硅四面体的三维网 状结构是决定玻璃性能 的基础(图),填充的Na、 Ca等阳离子称为网络改 性物。
1.0 4.0 3.0 14.0
16.0 6.0
高强S 高模M
64.3 0.3
25.0 10.3
BeO TiO2 Li2O
CeO Fe2O3
53.7 8.0 7.9 3.0 9.0 12.7 3.0 0.5 2.0
13
总之,玻璃纤维化学成分的制定一方面要 满足玻璃纤维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要求,具有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满足制造工 艺的要求,如合适的成型温度、硬化速度及 粘度范围。
①引入二氧化硅(SiO2)的原料 纤维玻璃中的SiO2主要由硅砂引入,硅砂可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种。 要求SiO2含量为98.05%以上,Al2O3:0.85%, Na2O:0.1% Fe2O3: 0.1% 。
第二篇
组分材料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作为 分散相,树脂基体作为分散介质,互不溶混而构成一个整体结 构。在增强材料和基体树脂之间,还存在着第三相——增强材 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
增强材料,基体树脂和增强材料-基体树脂的界面,这 三个单元的有机组合,使复合材料具有增强材料或基体树脂单 独存在时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
15
(1)无碱玻璃纤维(通称E玻纤):
是以钙铝硼硅酸盐组成的玻璃纤维,这种纤维强度 较高,耐热性和电性能优良,能抗大气侵蚀,化学稳定 性也好(但不耐酸)。
无碱玻璃纤维最大的特点是电性能好,因此也把它 称做电气玻璃。
现在,国内外大多数都使用这种E破璃纤维作为复 合材料的原材料。
16
(2)中碱玻璃纤维(通称E玻纤):
18
2) 按纤维使用特性分。
国际上已经商品化的纤维用玻璃成分如下:
⑴E-玻璃
亦称无碱玻璃,系一种硼硅酸盐玻璃。 优点: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及机械性能, 用途:广泛用于生产电绝缘用玻璃纤维、也大量用于生产玻璃钢用 的玻璃纤维。 缺点:易被无机酸侵蚀,故不适于用在酸性环境。
19
⑵C-玻璃
亦称中碱玻璃, 优点:耐化学性特别是耐酸性优于无碱玻璃, 缺点:电气性能差,机械强度低于无碱玻璃纤维10%~20%。 国外的中碱玻璃纤维含一定数量的B2O3 。 我国的中碱玻璃纤维则完全不含硼。 国外用途:中碱玻璃只是用于生产耐腐蚀的玻璃纤维产品,如用于生 产玻璃纤维表面毡等,也用于增强沥青屋面材料, 我国用途:中碱玻璃纤维占据玻璃纤维产量的一大半(60%),广泛用于 玻璃钢的增强以及过滤织物,包扎织物等的生产,因其价格低于无碱玻璃 纤维而有较强的竞争力 。
3
连续长纤维复合材料
4
主要纤维品种:
1)无机纤维 (1)玻璃纤维。 (2)碳纤维。
聚丙稀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 (3)硼纤维。 (4)碳化纤维 (5)氧化铝纤维 2)有机纤维 (1)刚性分子链:
对位芳酰胺;聚苯并噁;聚芳酯 (2)柔性分子链:
聚乙烯;聚乙烯醇
5
有关纤维的增强作用将在复合材料力学 性能章节中讨论,本章只讨论纤维本身的组 成、制备、结构与性能,重点介绍目前聚合 物基复合材料常用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 纶等增强材料,为复合材料的材料设计、制 造和应用等打下基础。
6
2.2 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将熔融的玻璃液,以极快的速度拉 成细丝而成。由于它很细,因而除了具备普通块状玻 璃的一些性质外,还具备一些新的特点,如消失了玻 璃的脆性,变的质地柔软,具有弹性,可并股、加捻、 纺织成各种玻璃布、玻璃带等织物。
玻璃纤维的概况 玻璃纤维是复合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增
强材料。
③CaO、MgO使玻璃液具有中等粘度,易于析晶,在玻璃中它们能改 进制品的耐化学性、耐水性及耐酸、碱性,以及耐温性。
④B2O3使玻璃熔体具有中等粘度,在玻璃熔制时起助熔剂作,使玻璃 具有低的热膨胀性及稳定玻璃的电气性能。
10
⑤A12O3增加熔体粘度,使最终玻璃有高的机械性质及改进耐化学性。 ⑥Fe2O3作为着色剂使用,一般在玻璃中是作为杂质处理,在玻璃液中 吸收红外光,阻碍玻璃液中的传热。它的存在使玻璃着上绿色。
⑺D玻璃
亦称低介电玻璃,用于生产介电强度好的低介电玻璃纤维。
24
上述玻璃纤维目前实际的产量及价格差异甚大, 下表简要地说明了 这一情况,并可知无碱玻璃纤维是世界玻璃纤维的主流。
注:①不包括中国生产
E: 电绝缘(无碱)玻璃; C: 耐化学侵蚀(中碱)玻璃 ; A: 高碱含量玻璃 ; D: 介电性能优良的(低介电)玻璃; S: 高机械强度(高强)玻璃 ; AR: 耐碱玻璃 ECR: 耐化学腐蚀无硼无碱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