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上海市崇明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崇明区2020年一模语文卷

崇明区2020年一模语文卷

崇明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

(左思《》)(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

”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崇明区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北宋·秦观《________·郴州旅舍》)(2)吾师道也,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3)柳永《八声甘州》中“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一句,从对面着笔抒发情感。

杜甫《月夜》中同样采用这一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可堪孤馆闭春寒 (2). 踏莎行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 今夜鄜州月 (5). 闺中只独看【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堪”“庸”“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本题还涉及诗词标题等,需要注意。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要求选择。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周毕业多年后邂逅当年同窗好友,感慨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 吴先生面对争强好胜、惹是生非的小孙子,谆谆教诲道:“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C. 郑老师深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道,因此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D. 王助理的方案被领导否定,心情郁闷,同事安慰说:“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 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 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 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 ④③②①B. ③②①④C. ④②①③D. ③①②④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世胄蹑高位,______ 。

(左思《______ 》)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 ,______ ”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

B.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C.“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D.“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

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哀婉悲凉B.清幽质朴C.凄楚含蓄D.旷达闲适有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

2020届崇明语文一模试卷

2020届崇明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崇明区语文一模卷)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

(左思《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己,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精品】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常人岂可“无法”徐建融①20世纪前期的中国画坛,画家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之争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迄今学术界对此仍多有评论,大抵以倡“写实”、斥“写意”为非,指其“全面否定文人画以至中国画”,而以坚守“写意”、摒弃“写实”为是,以为这才能坚决捍卫并弘扬文人画也即中国画。

近读9月25日“笔会”躲斋先生《鲁迅与文人画》一文,提出鲁迅先生既否定文人写意画,又允肯陈师曾、齐白石的文人写意画——这一视点,可以提供我们对当年这场论争以新的认识。

②“存形莫善于画”。

造型,是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

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客观形似。

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真实的再现复制,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

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

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

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光凭过客观形似的造型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

而一旦成了优秀的画家,他对于客观形似的造型反而会有所不逮。

③明清时期勃兴的文人画也即“写意”画,它改变了中国画的造型本质,而以笔墨为中心,对于形象的塑造,它注重的是主观和神似,而不再是客观和形似,这样的形象,区别于“写实”,又称“意象”。

文人画家则又称“利家”,以区别于专业画家的“行家”,他的用功,主要也不在“画之本法”的造型,而在“画外功夫”的诗文、书法。

但问题是,过不了造型关,却拥有极高“画外功夫”的偏才实在少之又少。

所以,就如用钱锺书等个别人的成就,来否定高考、取消高考,大学的教育一定沦于“荒谬绝伦”一样,一旦用董其昌、石涛等个别画家的成就,来否定造型、取消造型,中国画的发展也一定沦于“荒谬绝伦”。

2020崇明高三语文一模(印刷稿)

2020崇明高三语文一模(印刷稿)

崇明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

(左思《》)(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高三语文共7页第1页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

2020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0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020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

(左思《》)(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

”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结发现专家的总成绩还不如索性把每个问题的三种可能性都均等的设为33%。

也就是说,专家的预测水平还比不上直接抛硬币。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专家对自己专业领域的预测得分居然比在自己专业外领域更差。

③但社会科学并非无路可走,它可能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前夜。

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硬科学一样,依靠实验和数据。

传统专家的预测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他们依赖的很多直观“常识”,其实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事实上,哪怕一个最简陋的统计模型,也能比专家预测得更好。

④谈起社交网络,有人提出,一件东西要想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

这些关键人物是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是普罗大众中的意见领袖。

根据这个理论,扩大知名度的最好办法是找名人做广告。

名人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应该比普通人的“口碑”重要得多。

“关键人物”理论完美符合人们的思维常识。

我们总是强调伟人对历史的推动,强调“一小撮”坏分子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强调明星对时尚潮流的引领。

问题是,这个理论没有获得大规模统计实验的支持。

⑤在现实生活中统计影响力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难测量一个人是被谁影响的。

现在微博、推特的出现给这种测量提供了可能。

那么名人的影响力到底怎么样呢?有人使用统计模型根据第一个月的数据把那些粉丝众多,并且成功引发广泛传播的“关键人物”挑出来,然后看他们在第二个月中的表现。

结果相当出人意料:这些人在第二个月再次引发广泛传播的可能性相当的随机。

平均而言,“名人”的确比一般人更容易导致一条消息被广泛传播,但这个能力的实际效果起伏极大,一点都不可靠。

⑥如果一个东西突然流行开来,我们的常识思维总是以为这个东西一定有特别出类拔萃之处,或者就是其幕后一定有推手。

但推特上的研究表明所谓幕后推手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

那么为什么某些书能够畅销,某些电影能够卖座,某些音乐能够上榜呢?完全是因为它们出类拔萃么?有研究表明,成功很可能主要是因为运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世胄蹑高位,。

(左思《》)(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③①②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马薇薇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

”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其实,这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

本来,她的研究主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

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

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

然而,在这位女士诉说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你这位妈妈,当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

⑤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惧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

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的时候,表现出“谴责受害者”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人不一样的地方。

⑥“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

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缘无故乱发火,比如员工上班被老板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办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⑦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

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实质上则更为可怕——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

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会给抢走了。

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

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

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

但是,很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

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苦就会下降。

⑧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

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他们可不接受“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

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

事实上,大多数人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

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对原因的渴求就会更加强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

⑨所以,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实。

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

⑩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

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绪干扰地去思考——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

(有删改)3.第②段加点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

(2分)4.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B.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5.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一种替代品。

B. “替代性攻击”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 “替代性攻击”是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

D. “替代性攻击”的核心特征就是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

6.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对第④段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

(4分)7.结合全文内容,对“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春行于野汤世杰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

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花忙,想着的,尽是些树啊花啊什么的。

②开得最早的,是楼下一株高大的冬樱花,年前还只零落开了几朵,一到新年,便盛放如一蓬温柔的火焰。

想用手机完整地拍下来,离得远了怕拍不出气势,近些吧毕竟树太大,拍完一看,好些枝杈没拍进去,发到朋友圈里时戏言:“糟了,这棵冬樱花要撑破我的屏幕了!”引来一众友人围观。

③稍后才见到腊梅。

院里的梅本来就少,且多在旮旯拐角处,等我看到时已然凋零,亏欠它了。

匆匆别了梅,去寻花期长的紫叶矮樱,那花倒真是莹白透红,一嘟噜一嘟噜的,爱死了人。

山茶乃南国冬日最殷勤的主,秋末冬初一路相随,开到眼下还在开。

到了这时节,紫叶矮樱已花谢叶繁,举着满树透亮的紫红嫩叶,花倒只剩几朵,想看新花,只好等着三月桃花开了。

④如此一想,辞冬迎春之际,许多朋友东奔西跑到处去寻花,我虽没跑得很远,却还是看到了冬去春来的全过程,何也?凭持的,唯一点静心的等待而已。

⑤等待其实并不轻松,间或更有焦急,甚至失落。

行走已成习惯,看不到预想的花,焦急便突然来袭——心想还不如不去,或不见天都去,过几天,花不就开了吗?也是,每个轻松的早晨,人都有两个选择:或回去蒙头大睡,浑浑噩噩地慵懒一天,或不管阴晴雨雪,起身追逐一点小小的梦想。

选择困难而又深刻,那是生命的选择。

迷茫时,或该选那条更难行的路吧?走出去,终归比不走的好。

树们花们,不都经历过风雪严寒么?它们都有过屏息的等待。

前方的险阻谁也无法预料,没人能给你明确的许诺,细想,那终是自己依着灵魂的前行。

⑥“天何言哉?”其实大地、树木、花朵,都在等待。

大自然对季候、时令的等待,从容而有耐心,不分季节也不分日夜——在冬夜一次偶然的等待中,我才明白了这个理。

那时,我坐在没于黑夜的车中,等着女儿——年末加班,她的车被人撞坏,不方便回家。

说好是晚上八点,却一直不见她来,只好继续等。

那会儿我待的地方,离城市北边当年西南联大的先生们居留过的司家营,已然很近。

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都在那里呆过。

那时他们都在等。

直到1944年5月,才相继搬离,但清华文科研究所仍留在那里。

到抗战胜利,朱自清复任清华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才迁走。

如今那一带早已高楼林立,让我和许多人,对先生们旧居的去存,一直有着揪心的焦虑……⑦我久已没有过那样长时间的等待了。

我说的当然是现实的等待,生命中那种长达数十年的,另一种焦急的等待,于我也记忆深切。

那样的等待既叫人窒闷,又叫人满怀某种似无着落的热望,生命的耗费就那样无声地消磨着时光。

其实那晚我等女儿,拢共也不过两个多钟头,不长也不短。

好在是坐在车里。

可以听到风在外面散步。

四周是些工地,墙篱高筑,显得既森然又还尚觉是在人间。

把车载音响打开,蔡琴的女中音反复地唱着,好像有“再爱我一次”之类温情又如同梦呓的傻话。

那离我那时的心境似乎过于遥远。

再想,或许又不尽然——你就没有期盼过什么吗?这样想时,不禁自己都差点笑出声来。

人是复杂的。

更复杂的是人的那些不可理喻的动机!比如,早就听说联大先生们的旧居,因年久失修,少有保护,面临坍塌。

媒体呼吁了多年,也不了了之。

直到最近,才听闻那里终于要复建、还原那个古镇了。

至于何时建成,建成什么样子,当然还要等。

⑧等待并非无能,只是对天道的顺应——有的事属人力可为,却非尽皆人力可为。

那晚直到终于接到女儿,已是晚上十点半了。

风已回家。

月亮压根儿就没出来过。

女儿说让我久等了,我倒想谢谢她让我重温了一下等待的滋味,还在那样偶然的冬夜里,重新品尝了一下孤独和寂静,以及某个遥远又遥远的夜晚。

⑨今晨再去院子里走,最先看到的照例是一朵山茶,在清晨的阳光下艳红着。

也许那已是最后一朵山茶了,居然从冬一直开到了春,宛若故人。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我已全力以赴,尽管一事无成——那样普通的生命,却总是最叫人牵挂。

久久凝视那朵山茶,转瞬间仿佛就把这世界看了个透。

此刻,南国已春光浓似酒,足可证花可醉人;若今宵夜色澄如水,堪任月来洗俗。

料想等桃花开时,思绪或会再飞出些蜂蜂蝶蝶来吧?8.分析第①-③段在构思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