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案

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案
雨水检查井施工方案

雨水检查井施工

本工程采用PE塑料管,污水检查井、雨水井用页岩砖砌筑,内外抹灰到顶,车道采用重型井盖座,非车道道路采用轻型铸铁井盖座。

一、施工前期准备

1、图纸会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准确领会设计意图,理解设计要求;在设计交底中,解决设计遗留、疑问及末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和分项工程的作业设计,以及施工操作要点等,为工程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工作。

2、线路复测:根据勘测部门放线交桩及其资料,进行纵、横坐标及水准点的复测,如有疑向,应及时与勘测部门联系,验证无误后、作好记载,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在复测基础上,定出道路里程桩。

3、复测断面:依据勘测放线和设计图纸,在监理工程师的督导下,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复测,复测完毕按要求给制出复测资料,经业主代表和监理审核后,即可正式动工。

二、排水工程施工

管道施工: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管道基础→下管→安装→接口→砌筑检查井→回填、碾压

1、测量放线

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工前要全面熟悉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了解设计意图,然后按照图纸资料、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测量。

为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套准确持久的测量控制系统,开工前请建设单位会同勘测院等相关单位到工地共同进行测量放线、现场交桩工作。根据设计图和勘测院指定的水准点进行校核,并设置临时水准点。做好施工放线的各种原始记录,并妥善保存。

具体做法是:根据勘测院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实地定出管道中心线,并在适当地点设置施工控制桩。一般情况下,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至少设一个,管道中心桩每隔20m设一个。各里程桩不应设在管道中心线上,应固定在沟槽边线外的同一侧,以便管道开槽时里程桩不会被挖掉。管线测量控制点位在交接桩后进行专门保护,避免遭到破坏或掩埋。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等,应经复核后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在管道施工前,除了复核勘测院施放的管中心线外,还应根据勘测院施放的中心点,用经纬仪自己制定一套导线网络系统,当沟槽开挖后,再用经纬仪将中心点位置返回沟槽。

2、沟槽开挖内容详见主要施工组织与技术措施中的土石方施工方案。

3、管道基础

沟槽开挖工作完成后,经过夯实处理,自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及质检人员验槽,并由试验人员测试基底承载力,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若遇不良土质或槽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及时请设计、监理及业主协商解决处理方案,保证基底质量。

验槽合格后,根据承插管长度,承插接口长度,管径大小确定承插接口凹坑位置及其深度,承插凹坑开挖时按制好中线每侧宽度,中线位移及其深度,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管道安装

1)、管材进场检查

塑料管必须具有合格证明,进场后要进行管材检查,包括管材的外观检查及尺寸检查。要求管子端面于轴线垂直。

管道下沟前,应逐根检查管材有无破损情况,对于缺陷修补管道,必须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安装使用。

管材堆放顺沟槽轴线方向,与施工道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堆放管材要根据施工图,有选择地定量堆放,以便于下管,减少现场内材料的二次运输。

2)、管道安装技术

A、安管时,采用三线控制法调正管道位置,即一根中线两根边线。具体做法:先在沟槽适当位置设置龙门板,用经纬仪在龙门板上分别测设出管道中线位置、边线位置,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个龙门板设置的高程,然后在沟槽上拉出三条控制线,分别在三条控制线上各设置一条竖垂线来控制管道中线。龙门板间

距为10m,在井位中必须设置,中间加设龙门板。管道安装就位后,必须用水准仪测设管道高程,确保高程准确。

井位留设沟槽开挖后,根据井位平面布置测出井位、具体桩号,根据图示尺寸留设井位。在井位留设过程中,如有支管井位需要及时埋设,不得留洞。

B、管道安装质量检查对管道中线位移,管底高程,接口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检查井的施工。

5、检查井施工技术雨水检查井与支管连接见下图

浅基础

深基础

按设计开挖检查井、基坑,经检查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施工。施工强

度达到设计的70%后才安放管道,砌筑接口,然后安设检查设备,接高检查井,检查井等构筑物应配合管路工程施工,先接高检查井,雨水口内、外抹灰,安检查梯,然后对检查井雨水口

周围采用人工填土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路基完后,施工检查井口,加固砼圈,安装井座、防盗、防跳井盖。井座、井盖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规范的具体要求。检查口及雨水顶端,要精确施工,纵横顺接,保证与管道要求配套。

当井内有支管接入且管顶与顶间的落差h≥1.2时,应设竖槽式跌水井(排流86-Ⅱ-1)。当管顶覆土h≥6m时,应采用现浇双层检查井室,每层井室高度h=2.0~2.4m。

构筑物砌体砂浆应满足设计强度,铺砌饱满。梯步均采钢筋混凝土预制梯步。检查井一律按有水处理,内、外抹灰至井顶。井盖座统一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构件,井盖设“污、雨”标志,施工时不得铺盖,回填土时先将盖板座浆盖好,在井墙和井墙周围回填土时分层夯实,密实度不低于95%。

A、所有检查井采用圆形排水检查井,井盖上应有“污”、“雨”标志。在道路上井盖与路面平,在绿化地上的井盖高出地面5cm。排水检查井采用铸铁井盖、井圈,车行道上采用重型,其余均采用轻型,检查井均内外抹面至井顶。井基础厚度不小于20cm,双层及多层井室检查井采用砼结构,其他采用砖砌结构(不能使用粘土砖)

B、砖砌井时,在地面上堆码砖块距坑槽边不得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大于 1.5m,不得在坑槽附近浇水浸砖,并随时清除槽边容易坠落的零星砖块等杂物。手推车装砖不准超过车帮高度,装砖应用砖夹起放。装砖时由后到前,卸砖时由前到后,推车不

得过猛,运输道路要平整,雨期应铺防滑材料。

C、管道与检查井接触部位要用钢丝绳刷毛;刷素水泥浆一遍,管道与井墙接触部位要用1:2.5防水砂浆抹三角灰,以防止管道与井墙部位渗透.

6、闭水试验

污水、雨水管道各自独立进行闭水试验,以两检查井为一试验段,在上游井的管沟边设置一试验水箱,用预制块封闭管口,或采用砌砖封闭管口及雨水口,将进水管接至堵板下侧,下游井内管子的堵板下侧应设泄水管,并挖好排水沟。从水箱向管内充水,管道充满后,闭水24小时,检查渗漏情况,如不合格,应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装改后,再次实验,直到合格。

根据成都1998年第426号文的指示精神,对闭水检验管道工程抗渗能力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污水管道

所有井段必须段段闭水(亦可几个井段连通一次闭水),闭水水头为 4.0m(0.04MPa),并含井在内同时闭水。其允许渗漏量按水头2.0m的标准检查验收。

(2)雨水管道

考虑到当时的实际状况,对雨水主管按“三抽一”的办法实施闭水检验,即:每三个井段中任意抽出一段作 2.0m水头(0.02MPa)的闭水试验,其允许渗漏量按2.0m水头的要求检查验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