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密度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在理解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3.建立密度的概念(二)引入新课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师: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

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塑料块,一个是铁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铁生乙:难道一大块塑料一定比一小块铁的质量小吗?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b、设计实验: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1、测出3个体积不同的塑料的质量与体积;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密度(实验)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密度(实验)教案苏科版

物质的密度(实验)教案苏科版物理[课题]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目标]知识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能力1、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

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过程]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2、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悬锤法针压法V=V2-V1 V=V2-V13、密度知识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2)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密度》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密度》学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教学设想重点: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密度概念的引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准备刻度尺、托盘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细线、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题引入一、密度概念的建立: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出示大小不等的铝块,分别测量出每快铝的质量和体积并填入下列表格:并在坐标系统中描出对应的点:质量(g)体积(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也就是说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二新课讲授密度及性质2、探究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出示大小不同的铁块,铜块和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它们的体积。

分别计算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并且与上一实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固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的一个属性,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个属性就称为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就叫物质的密度。

用公式可以表达为ρ=m/V单位及换算(2)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符号含义及其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3)kg/m3和g/cm3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3=1000kg/g/cm3=1kg/dm3理解密度的含义水的密度的1g/cm3,它的含义是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熟练掌握)钢铁的密度是7.9g/cm3,它的含义是_______。

三小结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学习指导用书家庭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密度一、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学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学案设计

第六章第 3 节物质的密度教案班级姓名教课目的(1)掌握密度的观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课要点:掌握密度的观点;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课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丈量教课过程:一、引入自然界是由各种各种的物质构成,不一样物质有不一样的特征,我们正是依据物质的某些特征来划分、鉴识不一样的物质。

二、新授教师手拿两个大小同样的铁块和铝块,问:能鉴识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取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识它们的种类吗?那么我们能经过比较什么来鉴识物质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识物质的种类,教师进行指引。

活动 1: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 取两种大小不一样的多个长方体非金属块和金属块,用天均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2). 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体积,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找寻规律。

物丈量对质量体积质量 / 体积质象/g /cm3 g/cm3非金属 1非金属 2非金属 3金属块 1金属块 2金属块 3剖析:从表格中可看出:同种物质的不一样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一样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应了物质的一种特征,密度就是表示这类特征的物理量。

活动 2:密度有关知识学习1). 定义:某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符号ρ2). 计算:ρ =m/V;m 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3). 单位:千克 / 米3(kg/m3) ; 克 / 厘米3(g/cm3)1g/cm3=1000kg/m34). 物理意义:333 3水的密度是 1.0 ×10 kg/m表示:1米水的质量是1.0×10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要素没关;不一样物质的密度一般不一样。

三、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四、讲堂练习:1.对于密度的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2.将一块质量散布平均的砖切割成体积大小不一样的两部分,则( ) .A .体积大的密度大C .二者的密度相等B.体积小的密度大D.二者的密度不相等3、一个木块切去一半,则剩下一半的密度()A、是本来的 2 倍B、是本来的一半C、跟本来同样D、没法判断4、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名话的真切含义()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B、铁的体积比木头小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铁遇到的重力比木头大5、气体因为分子间间隔较大,简单被压缩,当必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后,它的密度(A、变大B、变小)C、不变D、没法确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讲解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3.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增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铁块的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质量 = 密度× 体积= 7.9g/cm³ × 100cm³ = 790g。

2. 请分析下列现象,并解释原因:将100g的水和100g的酒精混合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00g,体积小于200cm³。

答案:由于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混合后体积减小,但质量不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三、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三、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公式: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 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4.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状态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密度计的使用、密度的测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3. 了解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浮力现象、物体在水中下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了解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同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同时让学生理解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概念。

2. 密度公式:ρ= m/V。

3.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3物质的密度-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6.3物质的密度-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6.3 物质的密度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下面,我将结合本次课程《6.3 物质的密度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的要求,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孩子们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水、酒精、盐、石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冰块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等,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

5. 应用拓展: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到水底,为什么酒精灯里的酒精会挥发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3物质的密度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3物质的密度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物体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记住水的密度。

(2)知道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会查密度表。

(3)会使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与习惯。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3)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1、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托盘天平的使用区分下列颜色相同、体积相同的两种物体,不进行触摸,哪个铁,哪个塑料?方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大的是铁,质量小的是塑料二、探究新知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活动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设计实验:选取体积不同(至少3个)的铁块(长方体),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活动1.探究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猜想与假设:不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相同,质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的。

设计实验:选取体积相的铁块、铝块、塑料块(长方体),用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根据表格,完成课本的交流与讨论的问题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重难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猜想: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质量越,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的。

方案: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分别用测出它们的质量,用测量出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再算出木块和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进行比较。

填入下表交流:(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是否相同?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作为区分的重要依据。

总结:练习:课本P11 WWW第3题
【要点2】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定义: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公式:类比速度的定义式试写出密度的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

思考 (1)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

(2)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3)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答:。

练习:
1、一铁块质量是
1、97t,体积是0、25m3,铁块密度多大?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10-3kg/m3=________g/m3
7、9g/m3=________kg/m3
四、达标检测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表1 表2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3)质量(g)物质实验次数体积(cm3)质量(g)水11010酒精1108220202xx3303033024m/gV/cm310203040102040030(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上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①分析表1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同种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密度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 )
A、ρ与m成正比
B、ρ与V成反比
C、ρ与m成正比又与V成反比
D、对某种物质来说,ρ是常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3、物体a的体积是物体b的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物体a 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的比值( )
A、2:1
B、1:2
C、4:1
D、1:4
五、课后巩固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 m3。

(1)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用地球上的什么物质做成?(2)这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挥动它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
2、25104kg/m
3、地球上此时有做成金箍棒的物质吗?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三节密度时间11年2 月18 日,周1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主备徐会
一、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密度表,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

二、重难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
认识密度表阅读:(1)书本密度表中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2)水的密度为:。

思考:(1)通过阅读密度表,说说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规律,。

(2)物质的密度是不是恒定不变,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密度的大小?。

练习: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要点2】
典型例题类型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例
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V甲 = V乙则m甲<m乙
D、若m甲 = m乙,则V甲>V乙类型
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例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
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例
3、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最,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

图像a、b分别表示物体甲、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图像可知ρ甲:ρ乙=、例
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若将甲物体截去一半,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一只氧气瓶里的氧气原来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余下的氧气密度是________。

四、达标检测
1、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__,体积
__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________体积大,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________质量大。

3、人们说“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质量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
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4、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5、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0、005m3
B、0、05m3
C、0、5m3
D、5m
36、红岩牌自卸汽车的额定装载货物质量是14000kg ,车厢容积为15m3,如果车厢装满泥土,试计算此时该车所载泥土的质量,并判断是否超载?(泥土的密度取
2、0103㎏/m3)
五、课后巩固
1、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
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 g/cm
32、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3、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托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
A、5kg
B、50kg
C、500kg
D、5000kg
4、图是我国设计的北京xx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

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
铜牌。

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
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
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

(已知:ρ玉=
3、0g/cm3,ρ金=
19、3g/cm3,ρ银=
10、5g/cm3)。

请问: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