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学案合集)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一、现代顺风耳-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l 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l 理解交换机的用途。
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l 通过观看录像、教师讲解,理解是如何传递。
l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通过理解贝尔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究精神,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l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1、的构造与原理。
2、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展新课:
1、的构造:贝尔创造了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构造与麦克风一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构造象喇叭线:传递信号。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l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l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l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l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
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话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光学现象。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使用凸透镜、凹透镜解决问题。
3. 解物质物理属性,并能运用这些属性解释实际问题。
4. 掌握电与磁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反射、折射现象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应用;透镜成像在生活中应用;物质物理属性及其应用;电与磁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凸透镜、凹透镜、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学现象、透镜成像、物质属性和电与磁现象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重点、难点,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分组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注重简洁、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反射、折射现象观察与解释。
(2)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运用。
(3)物质密度、比热等属性测量与计算。
(4)电流、电压、电阻基础知识应用。
2. 答案:针对作业题目,给出详细解题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物理科普读物,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将注重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50页)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图,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导学案有习题答案免费

一、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重点难点形成力的概念,学会从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力。
三、复习稳固1.力是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发生,就肯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________,另一个________。
2.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________也受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力,此时假设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______物体,墙是______物体,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______,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_________或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四、自主学习探究一:力的概念问题1:同学们,在你身边周围有哪些行为经常出现力?请你举例:在一般生活中在体育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中2.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特点:。
得出结论:力就是对的作用。
3.商量交流〔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
探究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2.做一做:〔1〕拍手游戏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学生穿轮滑鞋推墙穿轮滑鞋的学生推墙,观察到的现象是后退了,说明也受到了的推力,此时,学生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4.商量交流:游泳的时候,我们向后滑水,为什么反而可以向前进?探究三:力的作用效果1.想一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象呢?即是说力会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呢?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人教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路、电能、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分析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能绘制并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3. 了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认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与通信原理。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与作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的转换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电磁波实验装置、手机等通信设备。
2. 学具:电路图分析工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路的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第六章《电能》教学:讲解电能的转换与守恒,举例说明电能的应用。
6. 第七章《电磁波》教学:介绍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7. 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教学:讲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展示通信设备,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 目录:第五章至第八章重点内容3. 板书:每个章节的关键知识点、公式、电路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下列电路图,求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3)简述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4)列举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明确指出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有的放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校:年级:姓名:第七章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
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
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g=9.8N/Kg,并知道其含义。
9、能用公式G = mg计算有关的问题。
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教学重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第一节力:两课时第二节弹力:两课时第三节重力:两课时第一节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合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1节力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我学到的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节弹力学习目标: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
学习过程:一、形变、弹力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
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范性形变。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___________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
(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___。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三、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1、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它的主要构件名称、测量范围、分度值。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表示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答课本“议一议”栏目中的问题。
5、用手拉弹簧测力计,体验1N、2N、5N的大小。
6、用小纸条拉弹簧测力计,一直到小纸条拉断为止,注意拉断瞬间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有个“测量范围”?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堂堂清: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B.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属于弹力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D.弹簧测力计利用了物体的形变与力的关系2.力的单位是()A.牛顿B.千克C.毫米D.秒3.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正确是()A.弹簧测力计根据弹簧受到外力越大,物体形变越大原理制成的B.弹簧测力计一般都有量程,没有分度值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一定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D.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4.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B.使用前应先调零C.只要力的大小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这些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来测量这个力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记录力的单位5.小华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归纳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的最大值B.弹簧测力计必须水平放置,进行物体受力的测量C.并避免弹簧测力计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D.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位置6.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C.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D.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第3节重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3、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学习过程:任务一:知道什么叫重力学习要求:1、观察图7-12,认识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2、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应用。
思考题:质量均匀的球挂在墙上,如果质量为2千克,用力的图示画出它受到的重力任务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并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思考题:关于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表示m与G成正比B它表示G与g成正比C它表示g与m成反比D它表示G与m成正比堂堂清: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45N,则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