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左宗棠惭愧的乞丐_名人故事
左宗棠总是看曾国藩不爽,一个乞丐说了1句话,左宗棠听后立马释怀

左宗棠总是看曾国藩不爽,一个乞丐说了1句话,左宗棠听后立马释怀众所周知,晚清有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其中,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都是湖南人,两人年纪也差不多,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1月26日,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11月10日,曾国藩比左宗棠恰好大了一岁的年纪。
两人都是能征善战之人,不过曾国藩的威望和名气都远远大于左宗棠,这令左宗棠很是恼火。
左宗棠觉得曾国藩这人不见得比自己强到哪里去,因此左宗棠经常看曾国藩不爽,曾国藩心里也知道左宗棠看他不爽,但是曾国藩不与左宗棠一般计较,反而经常性的帮助左宗棠。
一直以来,左宗棠都在心底里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超过曾国藩。
终于,机会来了,1867年,一个叫做阿古柏的人在新疆发动叛乱。
左宗棠在朝堂之上与曾国藩的徒弟李鸿章就是否要出兵收复新疆一事,吵的面红耳赤,后来慈禧太后拍板,让左宗棠带兵出征。
之后,左宗棠扛着棺材就上阵了,表示不收复新疆,自己这条老命就不要了。
最终,左宗棠平定了新疆阿古柏的叛乱,左宗棠凯旋而归。
那一刻,左宗棠笑了,昔日曾国藩有平定太平天国的功绩,如今我左宗棠也收复新疆的功劳了。
虽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曾国藩已经去世了,但是左宗棠心里依然有一件事很不爽,那就是无论他立了多大的功,人们提到他和曾国藩的时候,总是把曾国藩放在他的前面,说他俩并称为“曾左”,左宗棠总是想,为什么不能是“左曾”呢,为什么曾国藩总是在自己的前面呢,曾国藩为什么总是要压过自己一头呢?左宗棠很不服,直到有一天,左宗棠在路边遇到了一个乞丐,左宗棠觉得这个乞丐似曾相识,于是左宗棠上去和乞丐聊了几句后,左宗棠才反应过来,自己早年出征新疆之时,也曾在路边遇到过这个乞丐,那时候这个乞丐在地上摆了一副象棋的残局,左宗棠也喜欢下象棋,于是他上去和乞丐在棋盘上杀了起来,结果左宗棠大胜,后来左宗棠在新疆的战场上,也屡战屡胜。
如今,左宗棠又遇到了这个乞丐,两人相视一笑,又杀起了象棋来,结果左宗棠三战三输,这时候左宗棠才知道眼前的这个乞丐是个高人啊,当年这个乞丐肯定是看着自己要出征了,不想挫自己的锐气,于是在下棋的过程中让着自己。
三个乞丐的故事(5篇)

三个乞丐的故事(5篇)第一篇:三个乞丐的故事三个乞丐的故事第一个乞丐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一天一个大奸商在街上散步,这时他看见街道旁有一个乞丐,大奸商为了让别人都尊重他自己,他往乞丐碗里扔了一个大元宝,可是乞丐没有感谢他,大奸商问乞丐:“你怎么不感谢我?”乞丐说:“给不给是你的事,我为什么要感谢你呢?”后来,大奸商不管给乞丐多少大元宝,乞丐都没有感谢他。
第二个乞丐的故事发生在俄国。
一次,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散步,一个乞丐向作家乞讨,作家对乞丐说:“对不起兄弟,我今天忘带钱和吃的了。
”乞丐说:“你已经给我比钱和食物更重要的东西了。
”作家问:“为什么?”乞丐说:“我本来想吃点东西就去自杀,结果你叫我兄弟,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
” 第三个乞丐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一天,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郑重其事的说:“你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人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第二篇:乞丐的操守故事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
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我真的很抱歉。
”不料,那乞丐却满带笑容地回答说:“谢谢,这已经够了。
”除了衣食和金钱的施舍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诚地对待和爱心的给予,这位乞丐在饥寒之中领悟并坚持这一点,实属不易。
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的趣事:痛骂此人王八蛋

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的趣事:痛骂此人王八蛋
左宗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左宗棠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后来成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成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鼎鼎有名的左师爷,甚至皇帝连皇帝也听过他的名号。
樊燮时任永州总兵,贪得无厌,大肆挪用军费,且下属稍有犯错,他便以杖刑处置,这些情况被总管一省军务吏事的左宗棠知道后大怒,反映给巡抚骆秉章,骆秉章立即参劾樊燮,可樊燮和时任湖广总督的官文关系非同一般,骆秉章在参他之前,官文已上折保奏他为湖南提督,樊燮自此与左宗棠结了仇。
后来,樊燮到省赴抚署请训,骆秉章让他直接去左公馆听候发落。
樊燮至左公馆,未下跪请安,左宗棠厉声喝曰:“武官见我,无论大小皆要请安,汝何不然?” 樊燮答曰:“ 朝廷体制,未定武官见师爷请安之例。
武官虽轻,我亦朝廷二三品官也。
” 左宗棠恼羞成怒,大骂一句:“ 王八蛋,滚出去!”
随即再次奏劾樊燮。
樊燮认为左宗棠不过举人竟如此嚣张。
他返乡后,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六字木牌,聘请名师教导两子,要求两子超越只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为父洗刷屈辱。
后来,次子樊增祥中进士,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已故的父亲,左宗棠虽为晚清一代名臣,但其举人身份再三被提,也是极为不易啊。
中国近代名人轶事

中国近代名人轶事中国近代名人轶事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近代名人轶事。
1.鲁迅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
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
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
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
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
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
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
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2.左公与曾公的胸怀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
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3.周恩来人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李小龙我是中国人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五篇范文

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五篇范文左宗棠当年率部出征,一路修桥筑路,种植榆杨柳树。
不出几年工夫,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左宗棠的爱国事迹篇11864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一个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喀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到1870年秋,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玛纳斯,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与此同时,沙俄也趁机侵占了新疆伊犁。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毅然承担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他这样说:“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我决不能告老还乡,我决不能不管。
我一定要和这个入侵的强盗干到底!”但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坚决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就是失去了,于朝廷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就算是收回新疆了,也不过是多了几千里的无用不毛之地,反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看来把李鸿章定为卖国贼确实没有冤枉他,历史是公正的。
)左宗棠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他认为“海防”、“塞防”同等重要,新疆断不可失。
清廷海防塞防之争中,李鸿章说,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主张放弃塞防。
左宗棠反驳道: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
而后左宗棠抬棺出征,誓死收复了新疆。
如今新疆石油储量超200亿吨,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30%。
当时的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领大军出玉门关,收复新疆。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囊中羞涩,拿不出西征的军费来。
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借外债,而且是高利贷,那也得借,左宗棠知道如果不借,军队就无法出关,就无法收复新疆。
最后,左宗棠借外债500万两,朝廷出300万两,海关出200万,凑了1000万两银子的军费。
被载入国史的乞丐

被载入国史的乞丐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1年第2期文/李嶷图/GC他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他是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和慈善家。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山东堂邑,一个地位卑贱到没有名字的人,为了他的理想,开始了长达38年的乞讨生涯。
做出这样被梁启超称为“奇节瑰行”举动,支撑他的理由似乎十分简单:因为他不识字,并且因此而受到欺凌。
他好像很自然地就想到:像他这样因为贫穷而不能上学的人肯定很多,所以他要建义学。
但是,他一贫如洗,身无长物。
他为自己想到的筹款方法,就是行乞。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他一直和母亲行乞为生。
现在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没有任何牵挂,于是开始施行自己的计划。
这是一个近乎荒唐的想法,他的理想和他的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世人都根本无法理解,觉得他是一个疯子,或者他一定是另有所图。
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道理:如果一种爱足够深厚,它将会提供取之不竭的动力;如果一种意志足够坚定,任何世间的困难都不值一提!最终,上天用他的例子告诉世人,地位卑微者,同样可以拥有和实现伟大的梦想!他开始行乞,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他手端破钵,身着破衫,白天四处乞讨,如果运气好,讨到了好的衣物,就卖掉换钱。
事实上,他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乞丐,因为他还会拣收破烂、绩麻,晚上缠线,然后用来换钱。
他也打零工,尽管收入微薄,但是他很高兴,因为每一点收入,都使他离自己的梦想更接近了一步!他不需要住所,每天吃的都是发霉的食物,或者是菜根之类的东西。
如果这些也能够换钱的话,估计他甚至舍不得吃掉。
9年过去了,他终于积攒了一笔财富:200吊钱。
于是他把钱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乡绅,代为置田收租。
这似乎是世上最纯洁的理财,因为这和他的生活好像没有一点儿关系,因为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整日乞讨!17年过去了,他积攒了更大一笔财富:230亩田,3800吊钱。
他终于可以开始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了。
乞丐的励志故事

乞丐的励志故事乞丐的励志故事(精选7篇)乞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的统称也叫“叫花子”或作“叫化子”。
过去乞讨称作“化”乞丐的方式基本以说唱为主所以在艺术流派上是叫“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乞丐的故事励志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乞丐的励志故事篇1仙华山下有一个法号为舒的乞丐人们总是称它为舒他总是说“舍得给予他人帮助的人总是舒心”。
舒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
然后就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的时候他总是面露喜色不停地说“因缘因缘”即使不给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小孩子用石头打他他也只是说“因缘因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因缘舒”。
晚上舒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过夜。
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舒醒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书生大吃一惊不停地道歉乞丐舒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睡错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的因缘。
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乞丐不安”书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没过多久因缘舒就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
书生信守诺言为乞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
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向书生说道“感谢你将我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就是给你的补偿。
”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
那可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切莫以貌取人处处有佛性人人均是佛。
乞丐的励志故事篇2冯国老告老还乡住在山东青州的冯府大院院内有一个硕大的花园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四季有花可赏。
那是个冬日寒冷的清晨。
冯国老像平时一样睡过温暖的一夜吃过丰盛的早餐独自到广大的花园散步。
正如同所有的富人早上到花园散步也如同所有的富人都需要有广大的花园那是一种身分与财富的象征。
有广大花园的富人从不自己种花他们只是享用园丁辛苦种花的成果赏花也就成了生活的例行公事。
冯国老看着花园里百花盛放正欢喜自己有这样的花园突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不吃馒头争口气:父亲没文化被左宗棠羞辱,儿子中进士超越左宗棠

不吃馒头争口气:父亲没文化被左宗棠羞辱,儿子中进士超越左宗棠湘军名将左宗棠才气过人,又棱角分明刚直不阿,对看不惯的人张口就骂,因为脾气火爆留下不少怨结,在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做军师的时候,曾跟永州总兵樊燮(xiè)有过一段斗气故事,没成想最后成了一段文史佳话。
永州总兵樊燮:八旗后裔不学无术,“大老粗”吹牛现场翻车清朝咸丰年间,湖北恩施有个纨绔子弟叫樊燮,出身八旗世家,打小不爱学术,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老粗。
樊燮受亲戚湖广总督官文的保荐,当上湖南永州镇总兵,是掌握一镇军权的正二品大员。
樊燮在民间饱受诟病,被戏称“轿子总兵”,身为武官却不会骑马,到哪儿都要坐八抬大轿,连阅兵也要坐轿子,湖广人还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樊总兵阅兵——坐着看。
”虽然没啥学识、能力也不行,樊燮却是一把贪污的行家里手,经常混迹官场,养成了不小的官威,喜欢摆谱、讲排面,骄纵惯了,在阿谀奉承中间飘飘然忘乎所以。
左宗棠彼时的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璋幕下做军师,对于这位不世出的栋梁之材,骆秉璋推心置腹、言听计从,正值太平军猖獗、地方举义不断,左宗棠为骆秉璋出谋划策、纵横捭阖,将内外交困的省内形势梳理的井井有条。
左宗棠虽然只是一个举人,没什么名分,但骆秉璋对他信任赞赏有加,许多大小事务交左宗棠直接处理,爱才惜才之心溢于言表,省内大小官员见了他,都表现地毕恭毕敬。
四川战事吃紧,朝廷调樊燮领兵支援,路过长沙,同在一省做官,永州总兵樊燮免不了拜访一下湖南巡抚。
这天,樊燮的八抬大轿停到了湖南巡抚衙门前。
见了骆秉璋,樊燮不谈正事,见识不甚了了,牛皮张口即来,扬言此行一举生擒石达开,剿灭太平军,一个马都不会骑的武官,敢情是跑湖南巡抚这儿吹牛来了!骆秉璋心里看不惯,也只是笑笑,托辞有事处理让左宗棠来接待他。
左宗棠刚介耿直,生平最恨无才无德、旷职浮事之辈,今日难得机会,有心杀杀樊燮威风,给他点颜色看看。
没文化被看不起:左宗棠怒骂王八蛋滚出去!一脚将樊燮踢出巡抚衙门易云:亢龙有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左宗棠惭愧的乞丐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由于才能出众,再加上他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功绩,因此被清朝政府所看重,而当时有一句俗话就反映出左宗棠在清朝政府的地位之高——“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慈禧太后更是器重左宗棠,曾经下旨30年内不许奏左宗棠。
功勋卓著被朝廷器重,再加上湖南人天生倔强的个性,因此,左宗棠很是自负,很少把谁放在眼里。
可是就是这样自负的左宗棠却两次在一个乞丐面前低下了头。
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征新疆的时候。
当时的左宗棠下定决心一定要收复新疆,因此抬着棺材出征。
而就在刚出城的时候,左宗棠却意外停了下来,他看到了一个乞丐摆着一盘残局。
左宗棠对象棋很有研究,而
且很少碰到对手。
而让左宗棠停下来的原因竟然是这个乞丐挂着一个“天下第一局”的招牌,于是,左宗棠来到乞丐面前,很快就破了这个残局,还扯下了“天下第一局”的招牌,然后带着大军出发了。
经过几年的交战,左宗棠终于收复新疆大胜而归,可是就在他班师回朝后不久,却又意外地碰到了那个“天下第一局”的乞丐。
左宗棠很是生气,上前就要再次扯下“天下第一局”的招牌,可是这时候乞丐却抬头说话了:“大人,何不再下一局,让我输得心服口服?”左宗棠一听也来了兴趣,于是又开始和乞丐下棋了。
可是让左宗棠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竟然很快就输了。
左宗棠不服,又连下三局,可都是以大败而告终,他这才知道自己的棋艺远远不是这个乞丐的对手。
可是左宗棠很奇怪,为什么会在出征前赢了乞丐呢?
乞丐笑着说道:“上次是左将军行将出征,重任在肩,老朽恐挫公锐气,且对弈时也多有暗示棋场如战场,风云多变,遇到险境,须有信
心方能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今日左将军得胜归来,未免有些心高气傲,挫您锐气,是恐您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于国于民都不利,因此老朽也就不能让您了……”左宗棠听后甚是惭愧,当即鞠躬拜谢老人,感慨道:“先生不仅棋艺高超,而且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可以终身为师矣!”
过了10多年,左宗棠又在闲逛的时候碰到了这个乞丐。
这时候的左宗棠已经是闻名天下的重臣了,当时人们都以“曾左”并称曾国藩和左宗棠。
可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却不以为然,虽然曾国藩多次帮过他。
左宗棠和乞丐聊了半天后,然后问道:“先生知道&lsquo:曾左&rsquo:吗?”乞丐说道:“那是天下人对曾大人和左大人的尊称呀!”
左宗棠接着问道:“为什么人们都说&lsquo:曾左&rsquo:而不说
&lsquo:左曾&rsquo:呢?”
乞丐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是因为曾公眼里有左公,而左公眼中无曾公!”
左宗棠听了乞丐的话不禁一阵惭愧,给老人再次鞠躬拜谢。
原来自己的自大已经是人人皆知了,而自己却依然像一只井底之蛙。
从那以后,左宗棠一改往日自负的毛病虚心向别人学习,而这个乞丐也被左宗棠接到了府上做自己的幕僚,以时时提醒自己切不可自负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