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

合集下载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姓名:郭星磊学号:405009809027【摘要】叔本华认为,因为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源泉, 悲观的基础, 因此要消除痛苦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 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和现实的理想和目的, 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 进入无我之境。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

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

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

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

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

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和佛教。

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

他的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

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

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内容1.痛苦的人生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无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

因此,人生在其本质上就是痛苦。

世界包括人生在内就其本质而言是意志,而人不仅是作为具体的欲求与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还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

意志的无所不在到销声匿迹_对叔本华意志的否定思想的解读及评析

意志的无所不在到销声匿迹_对叔本华意志的否定思想的解读及评析

第10卷 第2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10 No 2 2010年3月Journal of Hebe iP olytechnic U niversity(Social Sc ience Ed ition)M ar.2010文章编号:1673 2804(2010)02 0008 04意志的无所不在到销声匿迹对叔本华意志的否定思想的解读及评析王建志(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关键词:表象;意志;否定;无摘 要:叔本华是以唯意志主义的代表出现在西方哲学的舞台上的,意志的否定的思想在其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对世界是什么的追问到意志的否定是他的整个哲学思想的表达。

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叔本华哲学世界是什么开始到否定意志而走进无!为线索对叔本华的哲学进行解读,深刻的把握叔本华的思想,并指出叔本华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B516 41 文献标志码:A一尼采认为哲学家的思想与其本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叔本华也不例外,叔本华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从小孤僻、傲慢,有精神病气质,终身未娶。

H.G.伊恩肯普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叔本华专家,他在他专门为中国读者撰写的论述叔本华思想的文章∀叔本华的哲学思维方式#中记载了叔本华的一件往事:叔本华在23岁的时候拜访了已经年迈的诗人维兰特,维兰特劝他不要只学习哲学,说哲学不是一门可靠的专业。

叔本华不想同意这一说法,他回答说:∃生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已决定用对它的思考来度过此生%![1]。

叔本华在他的简短的回答中一方面体现出他的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同时也展露出他的哲学的初衷,后来在他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华明确的表达了他自己的哲学观:真正的哲学家是从观察世界产生的;冒牌哲学家则相反,他的疑难是从一本书中,从一个现成的体系中产生的[2],哲学不能从寻找一个目的或者有效因出发,不问世界的来由,不问为何有此世界,而只问世界是什么!,哲学将是世界在抽象概念中的一个完整的复制,好比明镜的反映作用是的![2],因此,哲学必须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的一个抽象陈述,既关于世界的全部,又关于其一切部分。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

1.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评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呢?叔本华给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这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即是生存意志,是一种以获取食物以求生存,战胜他人以求发展的一种欲望。

这种欲望是个人其他欲望的基础,也是整个世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之所以是悲观的主要是因为他把欲望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争取夺利、尔虞我诈,之所以会有欺诈、欺骗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别是战争的产生都是欲望的结果,一种欲望的产生不管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其结局都是痛苦的。

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毫无疑问就会产生莫大的痛苦,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满足后的空虚、无聊。

另一种是又产生了新的欲望,欲海难填,周而复始,人会不断处于日益膨胀的欲望之中,这些欲望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不断使人处于空虚、缺乏、疲惫、痛苦的状态之中。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深受东方佛学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文化。

东方佛学认为,人生就是苦海,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的,人只有不断地弃恶从善,止于到善,才能洗去自身的罪恶,达到“色即是空”的至高境界。

叔本华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有较深刻的研究,在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东方佛学很深的烙印。

他把这种东方佛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哲学,从人的内心深处即非理性的情、意、欲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他把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显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从事社会性的活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的动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一种欲望冲动,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其本质也只能是痛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摘要: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在他的哲学理论中,充满了消极与悲观,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成为他哲学理论的核心。

本文主要叙述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途径,以及在当代社会,面对痛苦时,我们应当怎么做。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痛苦叔本华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曾说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1]可以看出,叔本华是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叔本华看来,世界万物是作为“表象者”的“表象”而存在的,都是“直观者的直观”。

他在后面又说道:“世界是我的意志”。

在叔本华这里,意志是自在之物,是超越充分根据律限定之外的,世界万物的一切都是意志的表象,一切表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

[2]叔本华认为在意志客体化的过程中,较高级别的理念制服较低级别的理念。

[3]在意志客体化的一切级别上、在一切族类的个体之间,必然存现着无止无息的斗争,这是生命意志的表现。

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追求的是自我满足,这就使斗争更为公开、更为尖锐,利己主义成了一切斗争的出发点。

[4]在利己主义下,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伤害他人。

人类在意志的驱使下,产生了种种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不断地挣扎与奋斗。

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就像没有底的水桶一样,永远填不满。

什么都想要,但是又不能什么都能够得到。

有限的满足和无限的欲望带给人的只能是痛苦。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类处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当欲望得到满足时,人类又陷入无聊之中。

所以痛苦没完没了,没有最后的目标和持久的幸福,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痛苦的。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5]叔本华在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理论之上,他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

一是,通过欣赏艺术,获得一种内在情调,使我们的意识不再被我们的意志所充满,我们可以暂时摆脱痛苦。

认识及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认识及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

认识和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根本原理杨嘉龙2021822031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以其悲观主义而闻名。

他的悲观主义常常不被视为严肃的哲学思想,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此后西方哲学的开展。

罗素曾说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改变了西方哲学的气质。

确实,正是在叔本华之后,西方传统的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所具有的那种自信和乐观精神,尤其是近代以来启蒙理想对于进步的信仰逐渐丧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观、迷惘的思想和情绪 ,现代性的冲突与困惑日益突现出来。

霍克海默认为二十世纪的历史说明叔本华关于人类本性的悲观主义是恰当的。

要正确认识哲学史上这一显著的变化,就必须深入探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真实意义,弄清其根源和实质,并对其作出新的思考。

这不仅关系到如何理解叔本华哲学,而且也关系到人类自身当前的存在状态以及未来开展走向的问题。

一、关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争论学术界对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是否认叔本华的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认为非悲观主义如同悲观主义一样与他的哲学是相容的。

例如,布莱恩·麦琪(BryanMagee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在逻辑上独立于他的哲学,因为逻辑的一个根本点是没有真理的断言能够承担价值的判断,从“是〞(is推不出“是坏的〞(isbad。

“从现有的知识看,无疑,叔本华对于世界的绝望,尤其是他对于存在的可怕的一面如此地深信不疑,某种程度上是植根于他与母亲关系的神经质的表现。

〞同时,叔本华关于通过艺术审美、禁欲主义和宗教信仰可以使人获得解脱的观念说明他并未完全放弃希望。

与此相反,另一种观点肯定叔本华的哲学与悲观主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强调悲观主义本身就植根于叔本华的哲学之中。

托马斯·曼就把叔本华的意志和悲观主义看作是同一的,认为叔本华作为一个深思意志的哲学家必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意志的世界只能是痛苦的世界。

克里斯托弗·詹纳威(ChristopherJanaway认为麦琪关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看法从外表上看是正确的,但仅仅停留于此却是短视的。

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

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

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文化纵横谈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张>---7~"这个时代再没有荣誉的桂冠可以送人了,它的赞美是猥滥的,它的责备也没有什么意思."叔本华说,"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只是由'需求'和'迷幻'所支使活动.这种活动一旦停止,生存绝对荒芜和空虚便表现出来."在这梦幻般的现实中,我们,阿童尼一般"没有死,也没有睡,他不过是从生之迷梦中苏醒",活人迷于恶梦,像尸身一样在腐蚀着.我们没有所悲正如我们没有所喜,这一切,归结至此,而或它还将延伸,也不过是一场虚无.那么叔本华如何被合理的推崇为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呢?一,关于意志的论述在继"世界是我的表象"之后叔本华指出了"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实际上就是意欲,是一种生存意志,生命意志,在第四篇中叔本华做出了其间必要的转换:"意志既然是自在之物,是这世界内在的涵蕴和本质的东西;而生命,这可见的世界,现象,又都只是反映意志的镜子;那么现象就会不可分离地伴随着意志,如影不离形;并且!t~JL有意志,!I~JL就会有生命,有世界.所以就生命意志来说,它确是拿稳了生命的;"作为处于主客体形式之外的意志,它不服从于必然的根据律,而正是这同一个意志,它又在不停地分裂,"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意志便是欲求,欲求就是痛苦."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状况的不满而产生的,一天得不到满足,就要痛苦一天,况且没有一次满足是持久的,每一次满足反而只是又一新的追求的起点……追求挣扎没有最后的目标,所以痛苦也是无法衡量的,没有终止的."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我们在叔本华的着作里,丝毫看不到半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能感到人生的痛苦,无休止的烦恼,生存空虚, 以及没有任何希望的未来.这是因为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处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处于痛苦.正如叔本华所讲,"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意志必须以自身饱自己的馋吻而产生的,因为除意志之外,再没有什么存在的东西了",而它呢,却是一个饥饿的意志.人世的追逐,焦虑和苦难都是从这里来的这意志便决定了苦痛的人生.二,人生哲学现在我们都已认识到自己的现象的本质就是自己的意志,我们的现象既是由于我们的行为,又是由于这行为的不变底本,意志虽不是行为的原因,然而意志却决定着行为,于是, 我们也不得不同叔本华一样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这是因为,生存意志本身就意味着欲求和渴望,"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要追求一种欲望并得到满足,就会遭遇种种烦恼和痛苦.一种愿望与欲求得到实现与满12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和追求.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如此,痛苦也就无法消除.假如人的全部欲望都得到满足,又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空虚与无聊,这也是一种痛苦.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痛苦与无聊纠缠着我们,如同我们纠缠着欢乐与满足,这样,幸福就变得极其短暂,甚至这种幸福以渐渐的变成一种满足感,于是我们只好用~种贪婪压抑另一种贪婪,用一个悔悟延续下一个悔悟,我们马不停蹄的从一个低谷跌倒另一个低谷,我们极尽所能的享受着每次获得继而失去的喜与悲.甚至幸福只能在过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幸福就是以往事物的往来".此外,生命每时每刻都必须为抵御死亡而斗争,但死亡总要来临,不可避免.人从踏上生命的旅程也就等于踏上了死亡的旅程,我们在其间经历平凡与不平凡,经历随意的想象或是紧密的思考,我们视死亡为闺中密友而或心头大恨,死亡总是不紧不慢安详的对待每一个人,尽管你像圣者一样的与人为善,又或是你无恶不作.基于上述理由,叔本华认为,人生必然是苦难,人生在世即是一场悲剧.三,虚无主义及痛苦的消除细看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有这样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和人的意志是同一个意志,这样,人生的苦难和幸福,不过是意志自身的吞噬和成长了,也就是说意志本身在遵循一种补偿原则,当它在一面掠夺什么,另一面也必将失去着什么,万物依照等价交换的真理进行着循环,犹如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上层不断吞噬下层,而最高级又必将被生物界的最低级者分解消化,正是这斗争着的大自然,又因此而透漏着秩序与和谐.雪莱在《爱的哲学》曾说到: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与一种精神,何以你我却独异?当你透过摩耶的面纱,忽然醒悟,原来整个的世界就是我,于是你心甘情愿的为这个世界承受苦难,于是你面对痛苦如同迎接愉悦,无论你做了什么还是没做什么,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玩耍的游戏,这也是在对意志的否定中个人如何意识到全世界的痛苦的原由,当我们设想站在整个宇宙之外, (虽然叔本华不给予同意,也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来俯瞰这整个世界,你看到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人类的卑鄙和高尚,你无动于衷,这并非尘世的生活已激不起你的兴趣,而是这一切的一切,怎么说呢,我是欢喜还是悲伤,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说,虚无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无须多做解释,我们就要发现,乐观主义同样可以构成虚无主义,因此用虚无主义来给叔本华加上一层悲观主义是没有任何效力的,我们来细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其中绝没有渗透出悲观的意味来,最多只是"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是痛苦的",然而接下来我们就要说明,悲剧,痛苦同样无法构成悲观,在叔本华的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是一股彻底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和其整个意志"一就是全,全就是一"是紧密相关的,意志的自由本质,意志的逐级客体化,意志本身不断的自我分裂,自我吞噬,导致了痛苦的人生,然而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了解了一点点的叔本华,那么有关痛苦的消除我们将在两个方面很容易的做出解释.首先我们拿一个比喻作出说明,当然这也来自叔本华自身,"艺术的观审"将主体消融在现象之中,渗透到自然的直观之中,他说:"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即是说人们忘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这又集中体现在叔本华对优美和壮美的呈现上,尤其是对壮美的表达."他觉得自己一面是个体,是偶然的意志现象,而由此同时,他又是永远宁静的认识的主体,作为这主体,他是客体的条件,也正是这整个世界的肩负人,它自身宁静的把握着理念,自由而不知有任何欲求和任何需要".然而艺术上的"自失"却是短暂的,甚至天才也不能一直处于这种观照之中,在第四章中,叔本华给我们指明又一条路——禁欲,即对于生命意志的否定.斯多葛派给了我们新的提示"不让贪欲,不让恐惧和琐细的企望来激动你,烦恼你——永远一无所有的人",比"身体的无痛苦和内心的宁静" 更进一步,叔本华认同这肉体的磨难,我们无需在东方的宗教中引用除的.性一切于其中一级的象也取文化纵横谈痛苦的人生是可以被消f-,则所有那现象,在客体界由之而存在的并存在狗苟都取消了;一级又志的取消,意志的整个现时rH1和瘩r日1县岳基本形式主体和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四,结语黑暗如同白昼一样清晰,人生像梦幻一样虚假,在这里并没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谁有十足的把握要否定梦中的自己, 而现实中的人又有多少在尘世游荡.于是我们还要什么结论么,这一切也显得微不足道,同叔本华只在展示整个世界一样,在这个意志的世界里,我们的说明也显得无力,愿所有的一切,尽管这已是必然,在这个虚无的人生中静寂.参考文献:[1]胡元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广西师范大,2009(5).【2]马元德译.罗索.西方哲学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作者简介:张习文(1987一),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l~,g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上接第11页)来更好的展现原生态舞蹈的美,使其更加生动有力,这才是发展了原生态舞蹈.如前所述,要使传统舞蹈代代相传,积极的可行的方法是人为保护.具体而言,要人为地构筑保护空间.在人为保护方面,我们也要吸取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地区保护传统文化的有益经验.比如:韩国由国立国乐院专门保存流传下来的宫廷,民间音乐和舞蹈.此外,国家指定无形文化财保有者,由他们保存,传授相应的无形文化.还在很多地方设立,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些都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可存续的空间条件.另外,各地还根据当地的民俗,设立了一些民俗祭(节),使一些已失去生态的民俗在人为的环境中存活.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在人为造成的空间代代相传.那么,我们可否也指定一些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人为地保护,保存一些原生态民间舞蹈?或指定有专长的民间艺人保存,传授原生态民间舞蹈?笔者认为,在全国各地分散保存有当地特点的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三,保护发展原生态舞蹈的意义原生态舞蹈是展现民间艺术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历史韵味,是我国艺术史发展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万事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着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 原生态舞蹈也是如此,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这类民族文化的结晶需要我们尽心的去保护,并传承,发扬下去.如果不保护,原生态舞蹈就会流失,如果不发展,它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并最终还是会流失.所以我们需要对于原生态舞蹈的现状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切实的做好保护措施,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原生态舞蹈,就可以将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四,结语原生态舞蹈的保护,发展不只是口号,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实际措施去维护.原生态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的更多的是民族的特点和历史的风味.保护原生态舞蹈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精神的结晶.参考文献:【1]郭秀清.浅谈原生态民间舞蹈挖掘保护与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2]许莉.原生态舞蹈与民族文化生态4~gC[J].艺海,2010 (8).一13一(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剧团)。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

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的认识和评价姓名:陈岑学号:201203140202班级:2012级2班摘要:正如很多人所说的及很多人云亦云的人所认为的:“叔本华所持的是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最悲观的哲学家”。

叔本华的哲学似乎注定被扣上悲观的帽子。

但是,一般说来被扣上的帽子都不为人真正地认可和属实。

他的人生观在悲观之处体现着通达,让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得一种恍然大悟。

在孤独之处透着智慧的光芒。

而他的哲学也似乎总处于一种尴尬的被边缘化的地位。

但真如他本人怀着的“流传久远和发迹迟晚成正比”的自信一样,他的思想的深刻性并不体现在他的哲学地位上。

那么到底什么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为什么他的哲学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地位,我们又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叔本华所持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态度。

从这些方面的探索中,能否找到一条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人生观?这还有待分析斟酌推敲。

关键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通达孤独被边缘化深刻思想一、我所了解的叔本华“我很庆幸我认识的第一位哲学家不是黑格尔之流,而是叔本华”,记不清这是出自谁人之口,但难免让我也不得不那样认为,虽然我对黑格尔了解甚少,这样说并不代表我了解叔本华多少。

对叔本华是一种超越阶级超越情感的共鸣。

奇怪的是我并不像他那么有钱,也没有像他一样从小周游列国,从一开始接受的不是纯书本上的知识,更没有和母亲相处不愉快,也没有像他对女人一样深恶痛绝地对男人深恶痛绝,更没有像他一样拥有与生俱来的超群的智慧。

但他跟我不一样的一点是于他十八岁时父亲自杀,于我20岁时父亲意外身亡。

如此看来,他似乎比我更加不幸。

但我实际上是比他不幸的。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不幸哪能比较?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与他的人生经历相关密切。

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不同的观点,相似的人生经历中和不同已达到共鸣。

我想能与叔本华有所共鸣,有所分歧的原因也在这里。

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初见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人生就是痛苦”。

虚无与抗争——叔本华与尼采悲剧观之比较

虚无与抗争——叔本华与尼采悲剧观之比较
维普资讯
类上不同l表象的。它是一切表象,一切客体和现象,可见 丁
性 和 客观 性 。 ”也 就 是 说 ,意 志 是万 事 万 物 的本 源 , 唯一 的
实在。而作为世界 的另 一 方面 ,表象世界只不过是 “ 意志 的
麈 毳 抗 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客 体 化 ” ,例 如 “ ”, 我们 只 是用 眼 看 到 ,用 手 可 以触摸 水
成者,作为二人哲学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悲剧观由于 契合 了 志 ,而 是— — 我 这 样 教 给 你— — 权 力 意志 。 ”
对哲学的不 同思考使二人在对悲剧 的认识上分道扬镳 , 最终形成 了两种不同的悲剧模式。 严格的说叔本华并没有关于悲剧和悲剧观的专 门论述 , 但是他的哲学、美学体系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特
体而存在 ”,那么作为宇宙本体 社会中心 的人的意志是否
能决 定 世 界 的面 貌 呢 ?在 现 实 社会 生 活 中 ,人 的 意 志 主要 体
0赵 丽
现为 一 种 不断 要 求 得 到满 足 的 生命 欲 求 ,求 生 存 、求温 饱 、
求配偶 。这种欲求是一种先天具有 的原始生 命本能,因而他
人 民大 众之 间的 矛盾 ,但 是 人 们 发现 ,社 会 的 巨大进 步 并 没 最 后 归 结 为 “ 们这 个 如 此 非 常真 实 的 世界 ,包 括 所有 的恒 我
有消除社会 的不平等和人类 巨大的苦难。启蒙理想家们种种 星 和 银 河 系在 内, 也就 是— — 无 ” 。这 一点 明显 受 了 东方佛 动听的诺言并没有实现,相反新的两极分化取代了旧有的阶
征 ,探 讨 叔 氏的 悲剧 意 识 首先 要 从其 唯 意 志主 义 哲 学 入手 。 启 蒙精 神 的破 灭 ,他 抛 弃 了 同时 代 的黑 格 尔所 主 张 的 客观 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文化纵横谈叔本华虚无主义解读——取消其哲学的悲观主义意味■张>---7~"这个时代再没有荣誉的桂冠可以送人了,它的赞美是猥滥的,它的责备也没有什么意思."叔本华说,"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只是由'需求'和'迷幻'所支使活动.这种活动一旦停止,生存绝对荒芜和空虚便表现出来."在这梦幻般的现实中,我们,阿童尼一般"没有死,也没有睡,他不过是从生之迷梦中苏醒",活人迷于恶梦,像尸身一样在腐蚀着.我们没有所悲正如我们没有所喜,这一切,归结至此,而或它还将延伸,也不过是一场虚无.那么叔本华如何被合理的推崇为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呢?一,关于意志的论述在继"世界是我的表象"之后叔本华指出了"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而意志实际上就是意欲,是一种生存意志,生命意志,在第四篇中叔本华做出了其间必要的转换:"意志既然是自在之物,是这世界内在的涵蕴和本质的东西;而生命,这可见的世界,现象,又都只是反映意志的镜子;那么现象就会不可分离地伴随着意志,如影不离形;并且!t~JL有意志,!I~JL就会有生命,有世界.所以就生命意志来说,它确是拿稳了生命的;"作为处于主客体形式之外的意志,它不服从于必然的根据律,而正是这同一个意志,它又在不停地分裂,"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意志便是欲求,欲求就是痛苦."一切追求挣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对自己状况的不满而产生的,一天得不到满足,就要痛苦一天,况且没有一次满足是持久的,每一次满足反而只是又一新的追求的起点……追求挣扎没有最后的目标,所以痛苦也是无法衡量的,没有终止的."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我们在叔本华的着作里,丝毫看不到半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只能感到人生的痛苦,无休止的烦恼,生存空虚, 以及没有任何希望的未来.这是因为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处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处于痛苦.正如叔本华所讲,"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意志必须以自身饱自己的馋吻而产生的,因为除意志之外,再没有什么存在的东西了",而它呢,却是一个饥饿的意志.人世的追逐,焦虑和苦难都是从这里来的这意志便决定了苦痛的人生.二,人生哲学现在我们都已认识到自己的现象的本质就是自己的意志,我们的现象既是由于我们的行为,又是由于这行为的不变底本,意志虽不是行为的原因,然而意志却决定着行为,于是, 我们也不得不同叔本华一样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这是因为,生存意志本身就意味着欲求和渴望,"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要追求一种欲望并得到满足,就会遭遇种种烦恼和痛苦.一种愿望与欲求得到实现与满12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和追求.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如此,痛苦也就无法消除.假如人的全部欲望都得到满足,又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空虚与无聊,这也是一种痛苦.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痛苦与无聊纠缠着我们,如同我们纠缠着欢乐与满足,这样,幸福就变得极其短暂,甚至这种幸福以渐渐的变成一种满足感,于是我们只好用~种贪婪压抑另一种贪婪,用一个悔悟延续下一个悔悟,我们马不停蹄的从一个低谷跌倒另一个低谷,我们极尽所能的享受着每次获得继而失去的喜与悲.甚至幸福只能在过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幸福就是以往事物的往来".此外,生命每时每刻都必须为抵御死亡而斗争,但死亡总要来临,不可避免.人从踏上生命的旅程也就等于踏上了死亡的旅程,我们在其间经历平凡与不平凡,经历随意的想象或是紧密的思考,我们视死亡为闺中密友而或心头大恨,死亡总是不紧不慢安详的对待每一个人,尽管你像圣者一样的与人为善,又或是你无恶不作.基于上述理由,叔本华认为,人生必然是苦难,人生在世即是一场悲剧.三,虚无主义及痛苦的消除细看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有这样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和人的意志是同一个意志,这样,人生的苦难和幸福,不过是意志自身的吞噬和成长了,也就是说意志本身在遵循一种补偿原则,当它在一面掠夺什么,另一面也必将失去着什么,万物依照等价交换的真理进行着循环,犹如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上层不断吞噬下层,而最高级又必将被生物界的最低级者分解消化,正是这斗争着的大自然,又因此而透漏着秩序与和谐.雪莱在《爱的哲学》曾说到: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与一种精神,何以你我却独异?当你透过摩耶的面纱,忽然醒悟,原来整个的世界就是我,于是你心甘情愿的为这个世界承受苦难,于是你面对痛苦如同迎接愉悦,无论你做了什么还是没做什么,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玩耍的游戏,这也是在对意志的否定中个人如何意识到全世界的痛苦的原由,当我们设想站在整个宇宙之外, (虽然叔本华不给予同意,也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来俯瞰这整个世界,你看到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人类的卑鄙和高尚,你无动于衷,这并非尘世的生活已激不起你的兴趣,而是这一切的一切,怎么说呢,我是欢喜还是悲伤,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说,虚无主义是一种悲观主义,无须多做解释,我们就要发现,乐观主义同样可以构成虚无主义,因此用虚无主义来给叔本华加上一层悲观主义是没有任何效力的,我们来细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其中绝没有渗透出悲观的意味来,最多只是"人生是悲剧的""人生是痛苦的",然而接下来我们就要说明,悲剧,痛苦同样无法构成悲观,在叔本华的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是一股彻底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和其整个意志"一就是全,全就是一"是紧密相关的,意志的自由本质,意志的逐级客体化,意志本身不断的自我分裂,自我吞噬,导致了痛苦的人生,然而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了解了一点点的叔本华,那么有关痛苦的消除我们将在两个方面很容易的做出解释.首先我们拿一个比喻作出说明,当然这也来自叔本华自身,"艺术的观审"将主体消融在现象之中,渗透到自然的直观之中,他说:"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即是说人们忘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其人和直观本身分开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观景象所充满,所占据."这又集中体现在叔本华对优美和壮美的呈现上,尤其是对壮美的表达."他觉得自己一面是个体,是偶然的意志现象,而由此同时,他又是永远宁静的认识的主体,作为这主体,他是客体的条件,也正是这整个世界的肩负人,它自身宁静的把握着理念,自由而不知有任何欲求和任何需要".然而艺术上的"自失"却是短暂的,甚至天才也不能一直处于这种观照之中,在第四章中,叔本华给我们指明又一条路——禁欲,即对于生命意志的否定.斯多葛派给了我们新的提示"不让贪欲,不让恐惧和琐细的企望来激动你,烦恼你——永远一无所有的人",比"身体的无痛苦和内心的宁静" 更进一步,叔本华认同这肉体的磨难,我们无需在东方的宗教中引用除的.性一切于其中一级的象也取文化纵横谈痛苦的人生是可以被消f-,则所有那现象,在客体界由之而存在的并存在狗苟都取消了;一级又志的取消,意志的整个现时rH1和瘩r日1县岳基本形式主体和客体也都取消了.没有意志,没有表象,没有世界."四,结语黑暗如同白昼一样清晰,人生像梦幻一样虚假,在这里并没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谁有十足的把握要否定梦中的自己, 而现实中的人又有多少在尘世游荡.于是我们还要什么结论么,这一切也显得微不足道,同叔本华只在展示整个世界一样,在这个意志的世界里,我们的说明也显得无力,愿所有的一切,尽管这已是必然,在这个虚无的人生中静寂.参考文献:[1]胡元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广西师范大,2009(5).【2]马元德译.罗索.西方哲学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作者简介:张习文(1987一),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l~,g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上接第11页)来更好的展现原生态舞蹈的美,使其更加生动有力,这才是发展了原生态舞蹈.如前所述,要使传统舞蹈代代相传,积极的可行的方法是人为保护.具体而言,要人为地构筑保护空间.在人为保护方面,我们也要吸取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地区保护传统文化的有益经验.比如:韩国由国立国乐院专门保存流传下来的宫廷,民间音乐和舞蹈.此外,国家指定无形文化财保有者,由他们保存,传授相应的无形文化.还在很多地方设立,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等.这些都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可存续的空间条件.另外,各地还根据当地的民俗,设立了一些民俗祭(节),使一些已失去生态的民俗在人为的环境中存活.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在人为造成的空间代代相传.那么,我们可否也指定一些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人为地保护,保存一些原生态民间舞蹈?或指定有专长的民间艺人保存,传授原生态民间舞蹈?笔者认为,在全国各地分散保存有当地特点的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三,保护发展原生态舞蹈的意义原生态舞蹈是展现民间艺术的一种方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历史韵味,是我国艺术史发展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万事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着自己的一个发展过程, 原生态舞蹈也是如此,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这类民族文化的结晶需要我们尽心的去保护,并传承,发扬下去.如果不保护,原生态舞蹈就会流失,如果不发展,它就会失去应有的魅力,并最终还是会流失.所以我们需要对于原生态舞蹈的现状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切实的做好保护措施,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原生态舞蹈,就可以将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四,结语原生态舞蹈的保护,发展不只是口号,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实际措施去维护.原生态舞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蕴含的更多的是民族的特点和历史的风味.保护原生态舞蹈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精神的结晶.参考文献:【1]郭秀清.浅谈原生态民间舞蹈挖掘保护与发展[J].黄河之声,2008(18).【2]许莉.原生态舞蹈与民族文化生态4~gC[J].艺海,2010 (8).一13一(作者单位:贵州省黔西南州民族歌舞剧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