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姓名:郭星磊学号:405009809027【摘要】叔本华认为,因为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源泉, 悲观的基础, 因此要消除痛苦就必须彻底否定生命意志,抑制人的欲望,摆脱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 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和现实的理想和目的, 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 进入无我之境。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德国哲学家,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
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
叔本华明确地阐述了一种双面理论来理解我们的现实世界。
它指出,世界由意志与表象组成,它们同时存在又相互区别。
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
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和佛教。
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
他的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
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
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内容1.痛苦的人生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无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
因此,人生在其本质上就是痛苦。
世界包括人生在内就其本质而言是意志,而人不仅是作为具体的欲求与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还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

1.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评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呢?叔本华给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这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即是生存意志,是一种以获取食物以求生存,战胜他人以求发展的一种欲望。
这种欲望是个人其他欲望的基础,也是整个世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之所以是悲观的主要是因为他把欲望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争取夺利、尔虞我诈,之所以会有欺诈、欺骗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别是战争的产生都是欲望的结果,一种欲望的产生不管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其结局都是痛苦的。
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毫无疑问就会产生莫大的痛苦,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满足后的空虚、无聊。
另一种是又产生了新的欲望,欲海难填,周而复始,人会不断处于日益膨胀的欲望之中,这些欲望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不断使人处于空虚、缺乏、疲惫、痛苦的状态之中。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深受东方佛学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文化。
东方佛学认为,人生就是苦海,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的,人只有不断地弃恶从善,止于到善,才能洗去自身的罪恶,达到“色即是空”的至高境界。
叔本华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有较深刻的研究,在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东方佛学很深的烙印。
他把这种东方佛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哲学,从人的内心深处即非理性的情、意、欲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他把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显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从事社会性的活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的动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一种欲望冲动,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其本质也只能是痛苦。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述评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述评
叔本华是一位德国哲学家,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之一。
他的哲学作品对现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人生的智慧》,他在其中提出了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苦难和痛苦之路。
人的欲望和冲动推动着他们的行动,但是这些行动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满。
他认为,人生本质是一场无尽的苦难、疾病和痛苦,而个人的存在只是无意义的遭受。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伦理观之上的。
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邪恶和自私的,人的行为是出于背后动机的,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善。
此外,叔本华强调了死亡的重要性,认为死亡是人生中的最终结局。
他认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接受死亡的必然性,并尽量减少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痛苦和苦难。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是一种比较悲观的理解,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他通过深刻的哲学思考,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问题,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纯真本质,从而在人生中找到意义。
总的来说,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虽然被视为一种极端的理解方式,但它仍不可避免地引导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世界的真相。
它鼓励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目标,并倡导对人性以及世界的一个更深入和真正的理解。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
他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唯意志主义本体论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
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休验的结果。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
既然人生就是无尽的欲望,不尽的痛苦,是一场悲剧。
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痛苦的,同时他还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和悲剧。
一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存意志痛苦的理论。
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
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
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
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
即表象背后的本质。
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象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
“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
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
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
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独立和绝对自由的。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被认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不免充满痛苦和苦难,而这种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他的哲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不是源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而是基于对人生本质的分析和思考。
他相信,人生中的痛苦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苦难是由人生存在的本质决定的。
在他看来,人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欲望、满足和失望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不可能被打破,从而导致了人类永无止境的痛苦。
二、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失败的和虚无的。
他主张拥有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
他认为,人类需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并试图达到一种内在的平静。
在他的哲学中,这种内在平静被称为“超越”。
叔本华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欲望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求那些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
人的欲望始终无法满足,因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而这种欲望最终会导致失望和绝望。
在他看来,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这也意味着痛苦将永远存在。
叔本华认为,人类是一个自私和残忍的物种,这源于人类的本性。
他主张人类应该在自己的悲惨和不幸中认清自己的本性,并寻找一种优秀的方式来面对这种本性。
他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因为痛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并希望人类在悲剧中铸造出自己的人格。
四、叔本华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叔本华认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的行动是由自然的现象所驱动的,而非我们自己的决定。
他主张人类应该摆脱对自由意志的信仰,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行为。
五、叔本华对宗教的看法叔本华不信任宗教,因为他认为它们是对人的欲望和苦难的认知上的幻觉。
他认为,宗教只会让人们更加渴望和追求,从而导致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在他看来,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信仰,而非追求快乐和满足。
谈叔本华幸福观中的悲观色彩

谈叔本华幸福观中的悲观色彩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其幸福观有浓厚的悲观色彩。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渴望幸福的,但幸福并不能持续,只是一种短暂的快感,人们追求幸福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满。
以
下是叔本华幸福观中的悲观色彩。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的本性永远渴望更多。
无论一个人获得了多少财富、权力和享乐,他都会觉得不够,并继续追求更多更多。
这种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只会让人越来越
痛苦。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无休止的欲求和失望之旅。
”
其次,叔本华认为,人们对于幸福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
他认为,人们通常认为幸福
来源于外部因素,比如财富、地位、名誉和享乐,但这些东西都是短暂的,不能带来真正
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满足和平静,这是通过自我超越和深入思考获得的。
第三,叔本华认为,人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他认为,人的存在是苦难的源头,而死亡是人类解脱的唯一途径。
他说:“人类不是生存于快乐之中,而是从痛苦中涌现出
来的。
”
最后,叔本华认为,人们对于自己的悲惨境遇应该感到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他认为,
人们的生命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人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无望的梦境,注定要在痛苦和苦难中度过。
综上所述,叔本华的幸福观有浓厚的悲观色彩。
他认为欲望和追求只会带来更多的痛
苦和不满,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满足和平静,而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对于自己
的悲惨境遇,人们应该感到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类的本质应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即从生存意志来解释世界,并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主要包括人的内在生命性质及人生苦难的解脱。
虽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理论思想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在理性压迫下的非理性因素和人类主体性问题;以及我们对现世生活应持有的态度。
标签: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在对人生的认识上,叔本华与尼采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致的,即人生是痛苦的。
叔本华将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生存意志。
这种生存意志当中潜在的生存欲望会使人类不断追求,但是始终得不到全部满足,这就使人类陷入了痛苦当中,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由此形成了他关于人生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一、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叔本华从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的体现为基础出发,表达了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叔本华认为人生与世界就是生存意志的体现,生存意志是无法满足又无处不在的欲望,而人生又总是在追求这些无法满足的欲望,因此他得出“人生是痛苦的”帶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结论。
(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先,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的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
他认为对于“物是我的表象”这个命题是无须证明的,因为人们随时都可以清楚明白地感知到它。
人和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但应该注意的是,动物是没有自己的意识的,只有人能思考、是有意识的,所以也只有人能够把外部世界的表象纳入自己的意识当中,感知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也就是意志的世界[1]。
所以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之前,世界就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认为这个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由此他得出表象的世界是“虚”的,即使它真实存在,而意志的世界是“实”的,二者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要获得最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要得到真理,就必须从意志去考察,而不是仅从表象去考察世界,这样才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甚至整个世界的最全面的认识。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作者:申俊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1期摘要叔本华被誉为西方反理性思潮的鼻祖,他继承了康德的物自体思想,认为理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他视意志为万物的本源。
因为生存意志不能满足,他认为人生即痛苦,唯有死亡、宗教和艺术才能解脱。
这样叔本华就将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从人类严密的理性思维转变成了感性思维,影响至今。
关键词意志反理性表象悲剧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识码:A叔本华是西方现代哲学中反理性哲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唯意志哲学是西方反理性哲学思潮的开端,他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的悲观主义哲学颠覆了西方正统的理性主义哲学,但反理性的哲学其实也是在以理性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前提下发展的,本文试图从叔本华哲学的诞生背景、内容主张两个方面来分析他的悲观主义哲学。
1诞生背景反理性哲学的兴起是为了解决理性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的。
马克思曾说:“文明每前进一小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
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机构,都转变成他们原来目的的反面。
”意思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前进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们心理孤独、苦闷、抑郁等异化现象。
他认为理性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相反还会带来许多新的矛盾。
叔本华也是因此提出了悲观主义哲学。
1.1社会背景当时工业革命的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资本的逐利性又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利益至上的现象。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理性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表现在社会经济层面就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工人的异化。
叔本华发现了依赖理性的缺陷,在接受康德的物自体和现象界学说后,他质疑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衍生万物的主张,认为绝对精神就算存在,也是物自体中的内容,处于现象界中的人类无法认识,所以他质疑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开始质疑理性主义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摘要: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叔本华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在他的哲学理论中,充满了消极与悲观,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成为他哲学理论的核心。
本文主要叙述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解决途径,以及在当代社会,面对痛苦时,我们应当怎么做。
关键词:叔本华悲观主义痛苦
叔本华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曾说道:“‘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
[1]可以看出,叔本华是位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叔本华看来,世界万物是作为“表象者”的“表象”而存在的,都是“直观者的直观”。
他在后面又说道:“世界是我的意志”。
在叔本华这里,意志是自在之物,是超越充分根据律限定之外的,世界万物的一切都是意志的表象,一切表象都是意志的客体化。
[2]
叔本华认为在意志客体化的过程中,较高级别的理念制服较低级别的理念。
[3]在意志客体化的一切级别上、在一切族类的个体之间,必然存现着无止无息
的斗争,这是生命意志的表现。
人作为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级别,追求的是自我满足,这就使斗争更为公开、更为尖锐,利己主义成了一切斗争的出发点。
[4]在
利己主义下,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伤害他人。
人类在意
志的驱使下,产生了种种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进行不断地挣扎与奋斗。
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就像没有底的水桶一样,永远填不满。
什么都想要,但是
又不能什么都能够得到。
有限的满足和无限的欲望带给人的只能是痛苦。
当欲望
得不到满足时,人类处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当欲望得到满足时,人类又陷入无聊
之中。
所以痛苦没完没了,没有最后的目标和持久的幸福,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的
本质就是痛苦的。
“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有什么目的可言”。
[5]
叔本华在认为人生是痛苦的理论之上,他提出了两种解决途径。
一是,通过
欣赏艺术,获得一种内在情调,使我们的意识不再被我们的意志所充满,我们可
以暂时摆脱痛苦。
“我们在那一瞬间摆脱了欲求而醉心于纯粹无意志的认识,我
们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世界,平常困扰我们的事物都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宁静和
愉悦,我们从欲望中解放出来取消了幸与不幸的差异。
”[6]二是,实行禁欲主义,否定生命意志。
通过克制欲求,达到一种与世无争的状态,获得内心的宁静。
叔本华在书中这样说:“这些超脱的人。
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内心却充满着
愉悦和宁静。
这是一种不可动摇的安定,是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内心的喜悦。
”[7]
读着叔本华,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
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幸福”、“人生
的意义”等词语逐渐出现在媒体和大众的口中。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
思想也出现在中国青年群体之中。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加大,使许多
人不堪重负,他们选择“躺平”。
“佛系青年”是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词语,它表达了许多社会青年选择随波逐流的无奈之感。
在当代社会,“内卷”现象如
此严重,我们要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追求物质的
同时,不忘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幸福快乐与否,主要取决于内在,而不
是外在。
各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
并不会因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
[8]所以,我们不能只沉迷于钱财
等身外之物的追求,也要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
另外,我们要把握好当下,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过去已成为过去,将来还没
有到来。
我们不能只沉迷于回顾过去,也不能只把希望寄托于将来。
把握不好现在,是没有未来的。
“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
任意地糟践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9]最后,保持自己身体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叔本华曾这样说:“身体的健康价值
无比,它构成了我们幸福的最首要和最关键的要素。
”[10]总之,我们要保持自
己身心健康,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握现在,努力奋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参考文献:
[1]阿图尔·叔本华.叔本华文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卷[M].王成
等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
[2]李为涵.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18.
[3]李为涵.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19
[4]陶黎铭.一个悲观者的创造性背叛——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75.
[5]阿图尔·叔本华.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M].王成等译.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
[6]阿图尔·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探寻人生痛苦的根源[M].
董建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76.
[7]阿图尔·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探寻人生痛苦的根源[M].
董建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156.
[8]阿图尔·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
[9]阿图尔·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1.
[10]阿图尔·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