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8-22章)【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类型电影答: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
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
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2.爱森斯坦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
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
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3.色彩答:电影色彩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的应用使电影更加贴近自然,同时作为电影视觉语言最外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电影的叙事、造型等都有一定影响。
成熟起来的电影色彩逐渐摆脱了对现实世界机械还原的束缚,色彩的运用与心理和文化结合,成为自觉自由的创作元素,从而更合乎艺术创作的规律。
根据对人的心理造成感觉的区别,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4.《我父我主》答:这是塔维亚尼兄弟保罗和维托里奥第一部取得国际性成功的影片,讲述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童通过对父亲的倔强反叛而成为一个语言学专家的故事。
电影开始的场景就引入了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
5.阿巴斯答:阿巴斯是伊朗导演中被誉为“9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他的创作整体影响着伊朗电影的发展,代表作品包括《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橄榄树下》等。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17章)【圣才出品】

第13章法国一、填空题1.请写出三部勒内·克莱尔的现实主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
【答案】《巴黎屋檐下》;《百万法郎》;《自由属于我们》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___。
【答案】勒内·克莱尔;让·维果3.让·雷诺阿的作品_____表现了工人自己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被看作是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影片。
【答案】《朗吉先生的罪名》4.诗意现实主义的“黑色时期”出现的突出代表人物有_____和_____。
【答案】马塞尔·卡尔内;朱利恩·杜维威尔5.让·雷诺阿在电影《大幻影》和《游戏规则》中,成功地运用了_____镜头和_____镜头的叙事手法,为电影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精深;长6._____创建了长镜头方法。
【答案】雷诺阿7.在战争的废墟上拍摄的新现实主义影片是_____。
【答案】《德意志零年》8._____构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前提条件,形成了它特有的主题、样式和风格。
【答案】贫困和苦难9._____完整的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成果,为新浪潮奠定了基础。
【答案】巴赞二、名词解释1.让·雷诺阿答:让·雷诺阿(Jean Renoir,1894—1979),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电影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切地关注各个阶层,特别是底层民众悲惨的现实和凄苦的命运,他的影像始终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人们从中发现了自己试图超越现实的理想,于是将这位大师称为“诗意现实主义者”。
代表作有《大幻影》(1937)和《游戏规则》(1939)。
2.诗意现实主义答: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
在1930年至1945年间,诗意现实主义共经历了过渡期、乐观主义时期、“黑色时期”等三个阶段,出现了让•雷诺阿等诗意现实主义大师。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引论(电影史和做电影史的方法)【圣才出品】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引论电影史和做电影史的方法一、关注老电影(一)原因电影是百余年来最具影响的媒介之一。
人们蜂拥观看最新的热门大片或从音像店租借所热爱的影片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我们同样应该关心老电影。
1.电影观赏老电影提供了与我们观看当代电影所获得的同样的洞见。
(1)一些老电影提供了非常强烈的艺术体验或其他时代和地域的穿透人心的人类生存景象。
(2)一些老电影是对继续影响当前时代的日常生存或超常历史事件的记录。
(3)一些老电影是全然陌生的。
它们抗拒着与我们当前思维习惯的同化,迫使我们承认电影可以完全不同于我们所习惯的那个样子,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视野,去容纳被另外一些人认为理所当然却令我们惊异的电影样式。
2.电影研究电影的历史不只包括电影。
研究老电影和制作它们的时代从根本上讲是非常有意思的。
简言之,由于老电影的数量远多于新电影,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令人陶醉的观影经验。
(二)定位不存在任何关于电影历史的宏大叙事可以解释所有事件、原因和结果,电影史更适合被看做各种电影历史的集合,因为研究电影的历史包括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寻找证据,以便在论证的过程中回答这些问题。
二、电影史学家的任务(一)提出问题,寻求解答1.设定研究项目电影史学家们设定研究项目,系统地探寻往昔之事。
研究项目是围绕需要回答的各种问题而组织起来的,同时也是由各种假设和背景知识组成的。
2.提出问题资料管理员的研究项目广义上就是做出鉴别。
这部影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它是什么时间制作或发行的?它是在哪个国家制作的?谁制作的?演员是谁?3.进行鉴别如仅有片名的神秘影片《间谍旺达》)。
它很可能是进口影片,而不是在发现拷贝的国家里摄制的。
幸好拷贝中还是有一些线索,可供知识渊博的史学家进行认定。
(1)根据演员坐在前景处的女主角是一位明星,名叫弗朗切斯卡·贝尔蒂尼。
认出她,几乎可以肯定这部影片属于意大利,制作于1910年代——她的职业生涯巅峰时期。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真题详解2021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电影历史及理论》考研全套目录•全国名校电影史考研真题汇编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钟大丰《中国电影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预售]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常江《影视制作基础》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摄像基础一、填空题1电视摄制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FP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SP电子演播室摄制方式查看答案2摄像机无带化存贮介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盘;硬盘;存储卡查看答案3按图像质量档级分类摄像机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级摄像机查看答案4持机方式分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固定机身方式;徒手持机方式查看答案5电视摄像的拍摄要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稳;准;匀查看答案6三角形机位布局可有三种基本变化,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布局查看答案7摄影通常称为______,是用______为工具,用______绘画。
【答案】照相;照相机;光查看答案8传统摄影是一个______过程,影像存储在______上。
【答案】光化学;感光片查看答案9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本质上的不同点是:传统摄影是______过程,数码摄影是______过程。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一、填空题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_月_____日。
【答案】12月28日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兄弟。
【答案】卢米埃3.卢米埃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答案】维太(放映机)5.胶片是电影的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
【答案】成像基础;存在形式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答案】“诡盘”;“活动连环画转盘”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续摄影术;胶片;活动放映术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与_____。
【答案】汤姆斯•爱迪生;卢米埃兄弟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答案】24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
【答案】法国;英国;美国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将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答案】《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遭难者》12.通常认为,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答案】梅里爱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爱于_____年建造的。
【答案】1897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爱拍摄的_____。
【答案】《月球旅行记》15.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答案】布莱顿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爱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重点笔记pdf考研真题解析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重点笔记pdf考研真题解析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填空题1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答案】《白丝带》查看答案【解析】法国当地时间2012年5月27日,第65届戛纳电影节在南部海滨小城戛纳闭幕,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影片《爱》拿下金棕榈大奖,这也是哈内克继2009年凭借电影《白丝带》拿下金棕榈后再次获此殊荣。
2影片《黑暗中的舞者》的导演是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3研] 【答案】拉斯·冯·提尔查看答案【解析】《黑暗中的舞者》是由拉斯·冯·提尔执导,比约克、大卫·摩斯主演的犯罪类、剧情类、歌舞类电影,该片于2000年9月8日在丹麦上映。
影片讲述了在60年代的美国小镇,塞尔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一家乡村工厂工作,同时是单身母亲。
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热爱,特别想参演当地正在排练的《音乐之声》的故事。
2000年,该片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奖和金棕榈奖两项大奖。
3电影《公民凯恩》是美国导演______的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答案】奥逊·威尔斯查看答案【解析】《公民凯恩》是由奥逊·威尔斯执导,奥逊·威尔斯、多萝西·康明戈尔、约瑟夫·科顿、鲁斯·沃里克等主演的电影,于1941年5月1日在美国上映。
整部影片由报业巨子凯恩临死前说的一个字“玫瑰花蕾”而引出,随后某报编辑部派记者去采访凯恩生前的亲人和好友,通过那些闪回的记忆片断,试图寻找该字的涵义。
记者自始至终没有查出真相,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把“真相”告诉了电影观众——那是凯恩幼年时玩的雪橇的名字,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
该片于1942年获得第1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电影史复习资料 (1)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 20世纪一战前后)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
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
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
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
(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
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6-12章)【圣才出品】

第6章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一、名词解释1.爱森斯坦答: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大师,1922年,他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了《杂耍蒙太奇》,这是第一篇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纲领性宣言。
在爱森斯坦看来,蒙太奇不仅是电影的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
他指出:两个并列的蒙太奇镜头,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代表作品有《战舰波将金号》《罢工》等,其中1925年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是其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段落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2.《战舰波将金号》答:《战舰波将金号》(1925)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实践自己的蒙太奇理论的杰出作品。
影片具有史诗般的格调:主题重大、冲突鲜明、结构精巧、充满诗情画意。
影片中的蒙太奇运用相当完美,“敖德萨阶梯”是影片中的杰出段落,爱森斯坦利用节奏的变化,把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时间扩展为影片时间,此外,他还把同一事件表现了不止一次,因此也扩展了时间。
这种蒙太奇处理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3.蒙太奇答: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发展成一种电影中镜头组合的理论。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在电影问世后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
后来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
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4.敖德萨阶梯答: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战后非西方电影:1945~1959
一、填空题
1.在“电影荒年”期,苏联电影创作遭到了严重破坏,_____年,全苏联的电影生产仅有5部。
【答案】1952
2.请写出两部苏联电影“解冻”期的代表作:_____、_____。
【答案】《第四十一》;《雁南飞》
3.苏联电影“解冻”期的主要影片在美学倾向上都属于_____的范畴。
【答案】“诗电影”
4.1962年12月,苏联电影界开始了_____运动,《未寄出的信》《一年中的九天》等影片受到了公开指责与批判,所谓的“解冻期”逐步结束。
【答案】“反自由化”
5.二战后日本电影重见曙光,这一时期由两部电影代表了新转折,它们分别是木下惠介的《_____》和黑泽明的《_____》。
【答案】《大曾根家的早晨》和黑泽明的《无愧于我们的青春》
6.50年代战后,日本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_____,这一时期还有_____、小津安二郎等。
【答案】黑泽明;沟口健二
7.50年代后一代导演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小林正树、市川昆、_____等人。
【答案】新藤兼人
8.沟口健二被称为“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1936)和《_____》(1936),《_____》(1952)和《_____》(1954)。
【答案】女性电影大师;《浪华悲歌》;《青楼姐妹》
9.小津安二郎是日本导演中最能体现其民族风格的人,主要代表作有《_____》(1929)和《_____》(1953)。
【答案】《西鹤一代女》;《近松物语》
10.50年代以表现生活而著称的演员兼导演卡普尔,他最著名的影片有《_____》(1950)。
【答案】《流浪者》
二、名词解释
1.小津安二郎
答:小津安二郎(1903—1963),生于东京,是日本电影史上最具有民族审美形态风格的大师,被认为是日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
小津的作品,通常是以描述普通日本家庭之生活琐事,在寻常处刻画日本人之生活面貌和人生苦乐,展现日本现代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他的电影形式严整完美,内涵丰实周延,成熟地阐释了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影像美学特征。
重要作品有《浮草物语》《东京物语》《秋刀鱼的滋味》等。
2.《东京物语》
答: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
影片《东京物语》讲述一对老夫妇前往东京与其他子女相聚而产生的感情矛盾。
旧家族制度亲子关系面临瓦解,年轻人忙于应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无暇顾及敬养老人,老人们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内心充满了惆怅。
本片淡淡地联结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巧妙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生活姿态,反映二战后日本家庭关系中所发生的划时代的巨大变革,手法优雅流畅,细致而质朴。
20世纪70、80年代,赢得世界影坛的广泛认同。
3.《雁南飞》
答:导演为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是苏联第一代著名电影艺术家,也是20世纪50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讲究运用“情绪摄影”的理论,用强烈的情绪色彩感染观众,在影片总体风格上追求诗意的境界,以及“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式叙事结构。
1958年摄制的《雁南飞》是其代表作,该片在拍摄中采用大量升降镜头,其中男女主角在黎明前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的恋爱戏回肠荡气。
影片拍摄于苏联文艺解冻时期,片中没有丝毫政治说教色彩。
影片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也为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带来世界性声誉。
三、简答题
1.关于日本电影的民族性。
答:(1)日本早期电影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传统美学的制约,如: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中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女性,影片中所有的女性都由男性来扮演,被称为“女形”。
日本无声时期出现的“弁士”(解说员),这种拒绝电影剪辑的叙事编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无声中最无声的影片。
(2)小津安二郎在日本电影史上被认为是日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
他在熟悉和掌握了西方电影技巧之后,便在自己的影片中背离了那些体系,而发展了具有民族审美形态的个人风格。
而他那被称作“顽固的自信”的独特风格,使人感到似乎只有小津才能拍出真正的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电影作品。
(3)小津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描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爱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解等等。
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味。
然而,对于熟悉习俗的日本人却能够从中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品味,这种品味渗透着许多属于这个民族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习俗的体验。
日本人在接受了我们的佛教“禅宗”思想之后,曾把它作为民族的精神核心,符合了日本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
日本人强调这其中所具有的“静”(形)和“定”(神),并在日本茶道中作了集中的体现。
(4)小津的影片对于日本生活习俗的表现也是非常准确和细腻的,其中关于人物对话、坐态的安排就很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影片中的人物在日常对话时,要么同坐在酒吧的柜台前,要么跪坐在榻榻咪上,人物总是双方共同面向一个方向,而避免面对面的谈话。
这种人物对
话姿态的处理,也体现着一种民族心理习惯。
(5)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图的视觉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
(6)在小津的影片中,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征的形式表现,比如:以既符合日本建筑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的稍稍仰起的视角;以稳定的幽雅、达观的画面构图;以摄影机处于一个聚精会神的倾听者位置拍摄的人物讲话的正面处理;以场景转换时展示叙事空间的过渡镜头;以富有连贯性和视觉节奏感的切换等。
(7)小津始终一贯的形式处理,形成了自己适合于民族审美要求的个人风格。
因此,吸引了日本的电影观众。
同时,这种区别于任何形式系统独特风格,也使得异邦民族感到新奇,并把它作为一种民族电影文化的特殊形式领域接受下来。
小津在近4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约55部影片,为日本民族电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什么是“斯大林神话”?它对苏联电影业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答:1945年至1953年被称为苏联电影荒年期,斯大林将苏联人民二战与卫国战争胜利成果占为己有,变本加厉地推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
苏联生产了一大批后来被称为“斯大林神话”的影片,影片中斯大林被塑造成神,歪曲了现实伪造了人物形象。
与此同时,苏共中央对电影工作者发动斗争,斯大林甚至亲自过问影片创作,压制了电影工作者与苏联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电影创作遭到严重破坏。
1952年苏联电影产量仅5部。
3.1956年苏共开始了全面的“非斯大林化”过程,这在电影艺术中是如何表现的?导演们是如何看待这场文化运动的?
答:“非斯大林化”在影视艺术中的表现如丘赫莱依在《晴朗的天空》中“斯大林死了”的台词与冰块破裂镜头的组接,具有象征意义。
苏联电影在这一时期并没有直接揭露的作品出现,时代的变迁首先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对人物的刻化上。
老一代导演们纷纷投入创作,还出现了一些探索性影片。
另外,解冻期间电影界还涌现了一大批青年人,在以后20年成为了苏联电影改革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