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论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地位
聊斋志异 开创中国怪谈文学

聊斋志异开创中国怪谈文学中国文学历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是《聊斋志异》,这部集合了各种超自然现象和怪谈故事的小说集,开创了中国怪谈文学的先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聊斋志异》对中国文学的意义以及它对后来的作品和文学流派的影响。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撰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431个故事。
这些故事涉及各个方面的超自然现象,包括鬼魂、妖魔、仙人以及其他神秘事件。
这些故事通过幽默、荒诞的笔墨描绘出人与妖之间的关系,展示出一种神秘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观。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让读者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和猜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妖魔和超自然题材并不罕见,但《聊斋志异》所呈现的风格和价值观与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
蒲松龄通过这部作品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将现实与虚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巧妙地运用了幽默、讽刺和嘲笑来刻画人物,同时又将超自然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情节中。
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了中国怪谈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聊斋志异》的出版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的单调局限,提供了新鲜的题材和文学形式。
其次,它激发了其他作家对于神话、传说和怪谈题材的创作灵感。
许多后来的作家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纷纷创作了自己的怪谈小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
《聊斋志异》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现代。
在这部作品之后,中国文学界涌现出了许多以超自然元素为主题的作品,如《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等。
这些作品继承并发展了《聊斋志异》的精神,创造出更加复杂和富有内涵的怪谈故事。
与此同时,怪谈文学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媒体上都有广泛的传播。
总之,《聊斋志异》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怪谈文学的先河,为后来的作家和文学流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它以其幽默、嘲讽和想象力成为了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其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聊斋志异》的文学渊源、叙事风格特点、叙事功能拓展、奇幻元素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写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聊斋志异》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审视,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和文学传统的延续,对于今天的文学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叙事功能、创作背景、文学价值、文学渊源、叙事风格、奇幻元素、社会生活、古代文学史、影响。
1. 引言1.1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小说集,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蒲松龄生于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十分热爱文学创作,曾先后任职于各地官府,但因为反对不当行政而多次被贬谪。
在这些贬谪的岁月里,他有大量时间静心著作,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
这部小说集充满着蒲松龄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丑陋和道德沦丧。
通过《聊斋志异》,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善恶的体察,这些都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其中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丰富多彩,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2 《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本书所展现出的惊异奇幻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注意,成为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其描写的鬼怪神仙、人鬼情仇等奇幻元素,给人带来了超越现实的快感和惊奇,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
《聊斋志异》的价值 解读清代传奇小说聊斋

[键入文字]《聊斋志异》的价值解读清代传奇小说聊斋《聊斋志异》的价值:我国文言小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记录神鬼怪异和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
至唐人“有意为小说”,发展为传奇,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元明时期创作传奇和志怪小说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思想和艺术仍没有超越前人的水平。
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才把我国文言小说推到了更高的阶段。
蒲松龄自幼爱好民间传说,喜欢搜集精魅神鬼的怪异故事,积累很多;但他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熔铸进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爱憎情感,以毕生精力写出了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是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是采自民间传说,或是作者的虚构。
虽然有些故事模仿痕迹明显,但是由于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虽以神鬼怪异为主要内容,却同传统的志怪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它创作的目的并不是张扬神道,也不是单纯的博人博己的消遣之作,作者在《聊斋自志》中已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部充满现实生活血肉的、抒发孤愤之作,其情感立场不言而喻是异常鲜明的。
《聊斋志异》中多数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所有的这些都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在《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异的世界中,却充满了人间的土壤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血肉;其中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重大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广泛的社会人生。
可以这样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聊斋志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三题古代文学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的小说发展史上,志怪小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从汉魏六朝到当代,时时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聊斋志异》就是其中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不论从它的题材、内容、思想、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一部至关重要的文学作品。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并吸收了白话小说的长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人物语言活泼生动。
结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色彩。
它以文笔生动传神、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诡异奇特而脍炙人口。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文言短篇小说,它在清代,以至于现在,它的光辉都不曾有所减少,足可见蒲松龄的学识才华,以及他对于社会的洞察和自己心灵流露与整个世人的有着共通之处,从而使得大众产生了共鸣。
“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在唐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后便进入了一个长期的衰落阶段,历经五六个世纪的艺术滑坡,至清初奇迹般地出现了又一个高峰,这便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它的出现页为后来的各种仿效或是批判的文言小说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像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和邦额的《夜谈随录》、沈起凤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更重要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可见如果没有《聊斋志异》在这个清代鼓起一股大浪,那么在后的这些小说的有无都还有待考证了,这正是说《聊斋志异》是“包括白话短篇小说在内的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巅峰”[4]之作。
一、取材广泛《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它的取材来源广泛,在文章中,他不仅仅表现出了对过去文言小说的继承,也体现出了他对古代文言小说的创新,这给了中国文言小说带来了新的生机,从而将中国文言小说从崩溃的边缘拯救回来,同时也成为后世文言小说的取材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开山之作”。
也是它之所以吸引人、流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蒲松龄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他不仅有他个人的天赋,同时也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广泛地汲取传统诗歌、史传、古文、文言小说的营养,同时也大量的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的表达方式,再加上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加以语言的虚构,从而创作出了这部文言小说。
为什么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为什么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由清代作家蒲松龄所编写。
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聊斋志异》为何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一、《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聊斋志异》于清代康熙年间创作完成,其文化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同时,中国的封建道德观和宗教信仰开始发生剧变,民间信仰也愈发活跃。
这一时期,短篇小说的创作才华迸发,文人们以纸糊窗户为口,通过小说作品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蒲松龄也是一个典型的作家代表。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很早就开始接触各种古籍、文献。
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作品非常受欢迎,很快就在文人和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被广为传唱。
在《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的短篇小说发展达到了顶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并为后期的小说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1.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以中国古代传说及神话为素材,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基础,著名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短篇小说的特点。
其中每个故事都拥有其独特的传奇性质,例如:《牛郎织女》谈恋爱遭遇九重难关,偶得天帝庇佑才成眷侣;《黄粱美梦》讲述一对夫妻不辞辛劳为了更好的未来悲剧结局;《钟馗捉妖》描写中国传说中著名的神话故事,所有这些故事都蕴含着人们的疑问和猜测化作的故事,因此,《聊斋志异》的故事从创意到情节都堪称经典,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小说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在于其资料来源的广泛性,蒲松龄不仅收集了当时流传的各种说唱故事、神话传说,还极力并且广泛地搜集了民间传说、民间神话、哲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由于作者的学识渊博,小说的语言处理得极其娴熟,句式流畅精妙,因而达到了文体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历史趣谈《聊斋志异》的价值 解读清代传奇小说聊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聊斋志异》的价值解读清代传奇小说聊斋
导语:《聊斋志异》的价值:我国文言小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记录神鬼怪异和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
至唐人“有意为小说”,发展
《聊斋志异》的价值:我国文言小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出现了大量的记录神鬼怪异和人物轶事的笔记小说。
至唐人“有意为小说”,发展为传奇,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元明时期创作传奇和志怪小说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思想和艺术仍没有超越前人的水平。
直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才把我国文言小说推到了更高的阶段。
蒲松龄自幼爱好民间传说,喜欢搜集精魅神鬼的怪异故事,积累很多;但他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熔铸进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爱憎情感,以毕生精力写出了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是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是采自民间传说,或是作者的虚构。
虽然有些故事模仿痕迹明显,但是由于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虽以神鬼怪异为主要内容,却同传统的志怪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它创作的目的并不是张扬神道,也不是单纯的博人博己的消遣之作,作者在《聊斋自志》中已明确地告诉读者,这是一部充满现实生活血肉的、抒发孤愤之作,其情感立场不言而喻是异常鲜明的。
《聊斋志异》中多数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因果报
生活常识分享。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1. 引言1.1 《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介绍翟理斯(J.L. Dudgeon)是一位英国传教士和学者,他在19世纪末编纂了一部名为《中国文学史》的著作,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他专门提及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将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撰写的一部小说集,收录了许多超自然现象和灵异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文学史》中,翟理斯详细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各个故事,探讨了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作品的文学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聊斋志异》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今天,通过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部经典之作,让其继续在文学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1.2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蒲松龄(约1715-约1779),字嗣源,号不二山人,江苏无锡人。
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也是《聊斋志异》的作者。
蒲松龄生平传世资料相对匮乏,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传说和未经证实的说法。
据传,蒲松龄曾游历各地,广泛地吸收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为后来创作《聊斋志异》奠定了基础。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聊斋志异》上,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
蒲松龄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境,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尽管蒲松龄的生平经历鲜为人知,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蒲松龄以其《聊斋志异》的杰出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将长久地为后世所传颂和纪念。
2. 正文2.1 《聊斋志异》的内容概述《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讲述鬼怪奇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
古代文学论聊斋志异的集大成之作

论《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
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神仙狐鬼精魅的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关键词:聊斋志异古典文言小说集大成艺术正文:《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推向了顶峰。
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手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仙狐鬼精魅的世界,用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形象鲜明的人物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交谈,传说蒲松龄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了一个茶棚,凡是进来的人都不收银子,遇到客人就与之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
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之后记录下来,“志”就产生了,即是“记述”的意思,“异”就是自己所听得到的奇闻异事。
这便是《聊斋志异》的由来。
因为蒲松龄听到的都是一些奇闻异事,所以作者在记录的时候,造奇设幻,采用了浪漫主义和传奇的手法,写出了一部“鬼狐史”,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聊斋志异》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
《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特点,还吸取了史传文学艺术精华。
其实,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变到六朝, 而多为志人志怪的小说,唐宋以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出现了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白话小说以其语言的通俗和内容的贴近现实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在唐传奇的高峰以后,文言小说虽然代不乏作,数量亦相当可观,但是有影响的传世佳作却非常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蒲松龄及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为主要组成内容的蒲文化在今天发挥着深远影响。
其在文学上创作上可谓使鬼怪灵异小说得到长足发展,在影视创作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以其文化效应名人效应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深远影响。
由于从小对于神鬼故事的喜爱,我自小爱看《聊斋志异》、《希腊神话》之类的书。
最早接触《聊斋》是在小学一次逛书店,无意间看到,特别好奇向往,便买下来成为了自己的收藏品。
那时候只觉得这些小故事有趣,让人神往,后来慢慢长大,才知道《聊斋》不只是神话鬼故事那么简单,它还有着更加浓重深厚的意义。
出于个人的兴趣,我这学期选修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课,并且有幸能够听老师讲的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学习中国古代小说。
老师也多次提到了《聊斋》,然后就对它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对它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清代,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而在这期间产生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著作,譬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
《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红楼梦》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虽有人论述,但至今并不统一。
鲁迅先生对《聊斋》的评价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可见在鲁迅先生眼里,对《聊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于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即为地理博物体的志怪小说,如《山海经》、《洞冥记》、《海内十洲记》等等;直至魏晋南北朝进入鼎盛期,《搜神记》堪称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的确是有史以来价值最高、对后世元、明、清影
响最大的志怪小说;唐朝进入演变期,唐人作传奇文,而元稹的《莺莺传》成为唐人传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唐传奇之一,后改编为《西厢记》;进入宋朝就进入了萧条期,一方面,志怪及传奇文日趋式微,另一方面,作为通俗小说的话本应运而生,并赢得了日益广泛的读者,这时的小说多取材于历史,少现实;到了明代,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短篇白话小说不仅成了小说的主流,更是成为了一代文学的主要代表,而作为文言小说的志怪传奇虽也产生了像《剪灯新话》的作品,但其在思想艺术成就或实际产生的影响都无法与当时的白话小说相抗衡。
也正是在这种形式下,清初出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远绍“史”,“汉”而中承唐人传奇,“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仅“一书而兼二体”,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把我国传统的古代小说推进到一个历史高度,因此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看,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拟晋唐小说的崛起,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的志怪传奇的中兴,而且代表了作为我国小说一支的文言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
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
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
寄托了他从现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
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和孤愤。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
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蒲松龄,山东淄川人,清末文学家。
他的一生都在科举中度过,然而命途不济的蒲松龄至死也未谋得一官半职,但是作为一个文人他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他的足迹,至今无论在文学、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蒲文化的影响都是广泛而深刻的。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问世后便风行一时,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新齐谐》等。
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斋志异》的形式,于其寄托“孤愤”的积极精神略无涉及;虽也不乏文笔流畅之作,但却始终未有可媲美聊斋的作品。
到了唐代,传奇作者的小说家意识压倒了史家的意识,使得传奇与史分道扬镳,因而成为真正的小说。
《聊斋志异》则继承了志怪和传奇创作的经验,并加以融合,提高和发展,使文言小说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创作之时,蒲松龄广泛搜集民间传说,而对所收集的传闻,则不仅注重其奇异性,又侧重作品中所蕴
藏的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心目中,《聊斋志异》的写作与屈原创作忧愤深广的《离骚》并无差异,他所追求的已不再是“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的“信使”。
而是寄托他来自生活,并与人民的爱憎感情息息相通的“孤愤,并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由于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但是家道中落,加之之后屡试不第,曾任幕僚,这样即使他接触了大量的统治阶级的人物,又与下层人民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他对封建社会的重重人物——上至官僚、举子、名仕,下至农村夫妇、贱婢娼妓、恶棍无赖等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和命运遭遇,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统治的黑暗的认识,为他的创作大侠身后的基础,这种孤愤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的鲜明态度。
其次《聊斋志异》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比唐传奇单纯描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中的人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而主动,并且看中的是人的品质。
另外,《聊斋志异》第一次在志怪传奇小说作品中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它为后来的《儒林外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像《聊斋志异》这样既反映现实,又充满幻想,既十分真实,又极其荒诞,既在意料之外,又属情理之中的作品,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不得不说明的是, 蒲松龄和许多著名的古代作家一样, 世界观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
就整个思想倾向而论, 他并不属于离经叛道的人物。
在他的头脑里, 既包含着属于未来的东西。
更充斥着属于过去的东西。
这种状况,构成了《聊斋志异》一书的良莠不齐, 也制约着他对妇女何题的态度。
蒲松龄总是不惜调动他脑库中最美妙的词汇来把他心所其许的女性装扮成“媚丽欲绝”的人间仙女,她们频繁地往来于《聊斋》的字里行间,一颦一笑,一步半跬都是如此奇异迷人,这就难怪一部《聊斋》读下来,过
不多久,读者头脑中仍然保留的印象几乎就只是这形形色色媚女的光彩了。
基于此不少论者都以为《聊斋的成功主要得力于这众多形象塑造的成功,《聊斋》的意义也多来源于这些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为错。
近年来,根据《聊斋志异》改变剧种也是几乎涉及到全国,并且成绩斐然。
除了在戏剧上的影响,电影电视的改编也不在少数,根据《聊斋》改变的最早的电影是1922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根据《珊瑚》改编的《孝妇羹》。
《聊斋志异》不仅标志了我国传统志怪传奇文学的中兴, 而且代表了作为我国小说一支文言小说的高峰,它在我国小说史上起到了对文言小说历史总结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