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4篇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篇2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质基础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基础实习报告三篇地质基础实习报告篇11. 实习概况1.1区域地质概况北京市在地质构造上正处于华北地区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过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
特别是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造山运动,构成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骨架和地貌的雏形。
伴随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形和断裂发育广泛,岩浆活动也很频繁。
平原地区凹陷隆起的边缘,都为大断裂所控制。
这些大断层之间往往分布着许多较小的断裂破碎带。
北京地区的岩性条件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和基岩两大类。
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了北京地区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实习概述实习两条路线分别为延庆硅化木公园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岭单斜旋回粒序的观察和下苇甸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观察以及妙峰山复式背向斜褶皱及其形成圈闭的描述。
2. 分点论述2.1 六道河背斜(缝洞单元体)2.1.1 地质描述(名称+特征+形成机制)核部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是长城系串岭沟组紫红色页岩与团山子组白云岩组成的背斜,背斜特点西翼缓东翼抖具体产状如图所示。
西翼以紫红色泥页岩和灰质白云岩为主,地层向上厚度加大,并且在背斜西翼发生正断层发生地层的错位与滑脱。
核部地层遭受强烈风化,发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后期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影响,华北地台收到强烈挤压而形成的造山带褶皱带。
主要重点观测到一个在白云岩中延伸2-3m的裂缝,呈V字形,顺节理缝发育(节理产状276°倾角76°)。
远处观察白云岩中的缝洞单元体比较发育,且都顺节理发育。
据李阳等在20xx年提出的,溶蚀缝是地下水在裂缝内流动、溶蚀作用的结果,是在其他裂缝基础上溶蚀扩大的裂缝,通常原始裂缝被溶蚀扩大几倍甚至于几十倍,其分带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缝发育特征控制。
据杜秀娟等在20xx年提出的,在油气运移的过程中,构造挤压运动导致脆性岩层形成的较大型节理缝以及碳酸盐岩中的溶蚀孔缝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

地质实习报告优秀5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地质实习报告,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地质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对《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的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远在xx亿年前的太古代,xx山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泥砂物质、火山喷出物等,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这些物质变成了石英砂岩和火山岩。
在距今xx到xx亿年前,xx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xx山运动,使海底沉积的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变质,形成了石英岩。
xx山主要由一些坚硬的、不易风华的石英岩组成。
石英岩是由砂岩经变质而成的。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所以岩石既坚硬,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
强烈的地壳上升运动,把它抬升起来高出中原数百米,形成群山耸立,层峦迭嶂的山势。
《诗经》上称“嵩高为岳,峻极于天”,古有“峻极峰高四望雄,中原颖气弱天下,西连华岳三峰渺,下瞻黄河一线通”的说法,都是对xx山高大雄伟的形容。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xx山地质博物馆。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去了xx庙和xx水库。
了解了元古界的岩石——砂岩、河流阶地和洪积扇、河漫滩三种流水地貌单面山。
河流阶地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河漫滩相对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种地形就叫做河流阶地。
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谷底,后来河流向下侵蚀。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由于人们长期的开矿、挖山铺路,致使当地的许多地质地貌遗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研究地史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实习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3)实习时间:XX-12-31二、实习内容1、xx自然保护区概况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xx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习内容1植物样方调查1.1样方调查的目的了解植物分布情况。
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心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2土壤剖面2.1挖土壤剖面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导语】⼤学⽣选择实习单位,应该根据⾃⼰的专业选择。
专业毕竟是⾃⼰在⼤学所学的知识,⾃⼰有⼀定的基础。
依据⾃⼰的专业来选择实习单位,这样对所学的专业也有⼀定的帮助。
毕业以后找专业对⼝的⼯作会⽐较容易。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供⼤家参考学习。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篇⼀ ⼀、实习⽬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个⽐较全⾯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为以后的⼯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地质作⽤。
(3)初步掌握⼀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从⽽逐步树⽴艰苦奋⽃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实习时间:20xx年5⽉16⽇到20xx年5⽉20⽇ 三、实习地点:xx地质实习基地 四、⼈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潮⽔峪—⼭⽺寨—⽯门寨—上庄坨—⼤⽯河—⼩傍⽔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花场峪、义院⼝,东起⼭海关,张崖⼦,西⾄⽡家⼭等地,总⾯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门寨北⽅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然地理位于燕⼭⼭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分⽅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四通⼋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为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习专业课时理论与实际联系,获得工程地质学方面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地质形态和现象的形成与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同时培养我们更加热爱专业,树立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献身的志向,我们专业举行了一次认识实习。
通过这次对地质构造短暂的认识实习,让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初步掌握构造分析的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地质学奠定了基础。
更是让我们了解学习和体味到了地质思维方式:由“果”寻“因”的逆向思维和时间——空间想象能力;将今论古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这次实习认识,锻炼了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我们学习的能力得以大大的提升。
我们这一西的认识实习内容:1.地质现象:喀斯特地形;2.地质构造:岩溶洼地,背向斜,断层,节理;3.一般地质现象的理解认识;4.地质罗盘等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8月14日,阿哈湖,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大量的沉积岩。
在我们贵州,这是较多的。
它是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成的岩石,和沉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固结。
其组成的常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等。
沉积岩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两大类:1.碎屑结构,即是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2.非碎屑结构,即是岩石中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者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我们在对此岩石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多此岩石进行了产状的测量,测量出了它的走向,倾角,倾向。
初步使用罗盘,实际的操作,引发我极大的兴趣,为我们在后来几天的认识实习打下基础。
我们找到了它的层面,把罗盘靠上去。
开始的时候,练习了怎样才能把罗盘放水平。
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我们学习地质学,付诸实践的关键。
通过反复的练习,现在我们当中几乎都会了。
那是我们认识实习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成功,也是我们第一次尝到动手的重要性。
在阿哈湖的沿岸有一道修长的排水管道,我们沿着这管道前行。
我们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动手,用手中的钉锤敲来石头观看。
发现在这些沉积岩的沉积构成中,有着很多不同的类型。
有层理,即是沉积岩的成层性,并有着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有泥痕——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里面填充着泥,沙,粉沙或者其他的物质。
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岩石有白云岩,和石灰岩,其中石灰岩的硬度是比较大的,用钉锤是不容易敲来。
它常常被打成碎石或者沙,用于建筑石料。
以它的硬度,用来修建的建筑是比较坚固的。
这一天,我们走通整个阿哈湖沿岸的管道,我们一路跋涉,老师和同学都出了很多汗,那是辛苦啊。
不过苦中的乐又有谁能说得清呢?那是我们努力以后,也是我们进入大学以后的第一天实习,是我们第一次实践的机会,大家都是努力,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掉队。
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团结的,我们的奋斗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
我们的感受在这一天都是最深刻的,大家的收获在这一天也是非常的大的。
累,带来了乐,带来了对岩石的初步认识,带来了可以初步对一些工具的使用。
课堂的学习是比较死的,只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可是实际的操作才是最重要的。
劳逸结合,乐多也。
8月15日,学校后面的岩溶洼地,其主要是以峰丛洼地为主。
在里面,我们发现很多的沙岩。
沙岩的硬度比较大,用钉锤不容易划动。
大多数被土掩埋,用放大镜观看,可以发现它具有亮晶晶的沙粒。
在此,我们学会了怎么样使用放大镜。
放大镜有两个镜片的,也有三个镜片的。
其使用不同数量的镜片,可以调节到不同的放大倍数。
确切的说就是,使用镜片的个数越多,就放大的倍数越大。
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的就是要调节焦距。
具体操作是,用小拇子按住要测量的石头,然后慢慢调节焦距。
这样的测量方式,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放大镜会看到凭借肉眼不能看到的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岩石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
在这一天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岩溶洼地,也就是常见的喀斯特洼地。
而这些岩溶洼地,一般是洼地的四周都是比较高的。
在雨季,雨水从四围的山上冲刷下来,带有岩石的溶解物,到低洼出沉积。
而雨水则大多数渗透到地下,少部分成为地表水。
在这些地方往往安有岩溶管道,水就沿这些岩溶管道排泄进入河流。
射电天文望远易于安装在这种地形。
这样的岩溶洼地是比较肥沃的。
而在这些低洼处,有些地方往往具有消水洞。
在这样的地方,哪怕是很多的雨水在此聚集,过不了多长时间也会由消水洞渗透掉,而形成地下水。
这也是地下水的形成之一。
水资源是当今非常重要的问题。
水是我们生命之本。
在不同的岩层,不同的地质作用之下,可以形成不同的地下水。
有的可以引用,而有的比较脏。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我们世世代代生命延续的保证。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重视。
并得从自我做起,保护好每一滴水。
在这一天的行程当中,在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还认识到,有一些岩层的产状,不一定好测量。
但是,在这些岩层的周围往往有着彼此相同的岩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彼岩层的产状,而测量出此岩层的产状。
由此,我们在描绘一个地方岩层的产状的时候,我们只要知道它们具有相似性,也可以根据此岩层来描绘彼岩层。
在这一天里,我们还挖出了很多漂亮的化石。
上面的化石图案十分明显,有生物类化石,栩栩如生,也有植物化石,各种产状,都是远古时代由于构成作用和沉积作用所产生的。
在今天,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考古,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在我们当中很多同学还带回了很多作为标本,这给我们的认识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兴趣。
大家的兴致在那时刻都是十分的高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好象是过去的景况。
从化石的研究来看,以前的一切就会历历在目。
8月16日,乌当——金阳,这一天,是我们行程最远的一天,但是有了前面两天的经历。
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到疲惫,因为我们所到的是我们真正的实习基地——乌当。
我们来到乌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片美丽的景观。
四围是茂密的丛山,欣欣向荣。
渐渐的走近,各种各样的石块也就和我们渐渐的接近了。
在我们这些认识学习地质的人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主食”。
我们所到的第一处就是一个以化石居多的小沙坝,上面的化石各式各样。
我们便用手中的钉锤敲下去,一块一块的的化石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附送:地质学实习心得地质学实习心得地质实习报告(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图3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
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室内参观及实习心得体会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10月22日星期四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去学校的地质实验室看造岩矿物和岩石。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们对矿物还有岩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实习收获、体会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