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测试方案模板
系统测试方案模板

内部资料文档编号:XXXX—XXXX—XXXX—XXXX金融信息平台一期项目的项目《系统测试方案》编制单位:XXX二o一 X年X月X日文档修订记录说明:1. 版本栏中填入版本编号或者更改记录编号。
2.状态分为三种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3.在简要说明栏中填写变更的内容和变更的范围,“XXX”是根据实际情况可替换的信息。
4.表中所有日期格式为:YYYYMMDD目录1引言 (1)1.1文档编制目的 (1)1.2测试目的 (1)1.3测试背景 (1)1.4术语及缩略语 (1)1.5参考资料 (1)2测试基本内容 (1)2.1测试方法 (1)2.2测试策略 (2)2.2.1测试目标 (2)2.2.2测试范围 (2)2.2.3测试重点 (2)2.2.4问题描述 (2)2.3测试环境 (2)3实施计划 (2)3.1角色职责 (2)3.2各阶段时间分配 (3)3.2.1各阶段测试时间安排 (3)3.2.2阶段任务计划方案 (3)3.3测试具体范围及任务划分 (3)3.3.1子系统一 (3)3.3.2子系统二 (3)3.3.3...........................................................................................................................34测试过程文档数据成果 (3)4.1测试用例 (3)4.1.1功能性测试 (3)4.1.2非功能性测试 (4)4.2系统质量目标 (5)5测试结束准则 (5)6总结 (5)1引言1.1文档编制目的说明编写本测试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
1.2测试目的说明进行系统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效果。
1.3测试背景7—系统名称、系统编号、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等内容。
1.4术语及缩略语♦丁二*列出本方案中所用到的术语和缩略语,对其进行解释。
1.5参考资料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xxx系统集成测试用例设计(模板)

xxx系统集成测试用例设计(模板)系统集成测试用例设计模板1.测试目的-确保系统各模块之间的集成无误,确保系统整体功能正常且稳定。
-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下的兼容性。
2.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支持的操作系统列表(例如:Windows 10, macOS, Linux)- 数据库:支持的数据库列表(例如:MySQL, PostgreSQL, Oracle)- 浏览器:支持的浏览器列表(例如:Chrome, Firefox, Safari)-硬件设备:支持的硬件设备列表(例如:手机,平板,PC)3.测试用例设计3.1集成测试用例-模块1与模块2的集成测试:-测试输入数据:输入特定的数据-预期输出结果: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验证机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模块2与模块3的集成测试:-预期输出结果: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验证机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根据系统模块的复杂度和需求进行设计更多的集成测试用例)3.2兼容性测试用例-在不同操作系统下的兼容性测试:-操作系统:选择一个操作系统-测试输入数据:输入特定的数据-预期输出结果: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验证机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检查系统在该操作系统下的兼容性-在不同浏览器下的兼容性测试:-浏览器:选择一个浏览器-测试输入数据:输入特定的数据-预期输出结果: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验证机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检查系统在该浏览器下的兼容性-在不同硬件设备下的兼容性测试:-硬件设备:选择一个硬件设备-预期输出结果:期望得到的输出结果-验证机制: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预期一致,检查系统在该硬件设备下的兼容性-...(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设计更多的兼容性测试用例)4.测试执行流程-根据测试目的执行集成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提交问题报告,并与相关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重复执行测试过程,直到所有问题得到解决,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5.附注-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避免因环境问题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

XXX项目系统集成测试验收方案版本:0.5日期:XXXX年XX月修订记录目录1.文档说明 (3)1.1.文档目的 (3)1.2.适用范围 (3)1.3.参考资料 (3)2.项目概述 (4)2.1.背景 (4)2.2.项目工作范围 (4)2.3.项目目标 (5)2.4.阶段划分 (5)2.5.外网网络基础环境 (5)2.5.1.外网设备部署图 (5)2.5.2.拓扑结构 (6)3.验收概述 (7)3.1.验收条件 (7)3.2.验收总体内容 (7)3.3.验收方法概述 (7)4.验收计划 (9)4.1.人员及角色 (9)4.2.验收流程 (9)4.3.任务安排 (9)5.验收内容 (11)5.1.集成验收 (11)5.1.1.设备测试 (11)5.1.2.网络测试 (12)5.1.3.操作系统的测试 (12)5.1.4.其他测试 (15)5.1.5.软件测试测试 (16)5.2.相关文档验收 (18)6.附件 (20)网络环境集成测试报告 (20)附表1设备测试表 (21)附表2网络测试表 (22)附表4 服务器测试表 (32)附表5 设备电源线测试表 (33)附表6 软件测试表 (34)附表7 遗留问题记录表 (36)1.文档说明1.1.文档目的本文档主要用于指导相关人员对外网基础环境进行集成验收工作。
这里所说的相关人员包括:业主单位:监理:承建单位:1.2.适用范围本文档只适用于恢复启用工程外网基础环境进行集成验收。
验收内容只包括合同中所要求的在集成测试验收阶段必须实现的各项要求及相关文档。
本文档不适用于内网基础环境的验收。
1.3.参考资料2.项目概述2.1.背景————————恢复启用工程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以下简称“办公厅”)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以下简称“运行局”)作为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最终用户为运行局。
本项目于2006年11月30进行公开招标。
集成测试用例模板

集成测试用例模板1. 测试案例概览1.1 名称:集成测试用例1.2 编号:TC-INT-0011.3 版本:1.01.4 作者:测试团队1.5 创建日期:2021年10月10日2. 测试案例描述本测试用例旨在检验系统的集成性能,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等各方面的集成情况,以确认系统在整体运行中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并在集成环境中是否能够正确地相互协作与运行。
3. 测试目标3.1 确认系统在集成环境中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3.2 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协作情况3.3 检验系统在集成环境中的性能表现4. 测试环境4.1 软件环境:系统 A、系统 B、数据库 C、网络 D4.2 硬件环境:服务器 X、网络设备 Y、PC 工作站 Z4.3 网络环境:局域网、互联网5. 测试资源5.1 人力资源:测试人员 3 人,开发人员 2 人5.2 设备资源:服务器 X、网络设备 Y、PC 工作站 Z5.3 软件资源:系统 A、系统 B、数据库 C6. 测试流程6.1 前提条件:各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均已搭建完毕6.2 测试步骤:依次进行以下测试6.2.1 系统 A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6.2.2 系统 B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6.2.3 系统 A 与系统 B 的集成测试6.2.4 全系统的集成测试6.3 预期结果: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协作运行7. 测试用例7.1 系统 A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用例7.1.1 测试目标:确认系统 A 能够正常读写数据库 C 中的数据 7.1.2 测试步骤:步骤 1:检查系统 A 是否能够连接数据库 C步骤 2:在系统 A 中进行数据操作,如添加、修改、删除步骤 3:检查数据库 C 中的数据是否同步更新7.1.3 预期结果:系统 A 能够正常读写数据库 C 中的数据7.2 系统 B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用例7.2.1 测试目标:确认系统 B 能够正常读写数据库 C 中的数据 7.2.2 测试步骤:步骤 1:检查系统 B 是否能够连接数据库 C步骤 2:在系统 B 中进行数据操作,如添加、修改、删除步骤 3:检查数据库 C 中的数据是否同步更新7.2.3 预期结果:系统 B 能够正常读写数据库 C 中的数据7.3 系统 A 与系统 B 的集成测试用例7.3.1 测试目标:确认系统 A 与系统 B 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交互 7.3.2 测试步骤:步骤 1:在系统 A 中生成数据步骤 2:系统 A 将生成的数据传输给系统 B步骤 3:系统 B 接收并处理数据7.3.3 预期结果:系统 A 与系统 B 能够正常进行数据交互7.4 全系统的集成测试用例7.4.1 测试目标:确认全系统各项功能协作正常7.4.2 测试步骤:步骤 1: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启动系统 A、系统 B、数据库 C 步骤 2:进行各项功能测试,如登录、查询、数据操作步骤 3:模拟并发操作,检查系统性能7.4.3 预期结果:全系统各项功能协作正常,系统运行稳定8. 风险分析8.1 集成环境硬件故障,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8.2 网络传输延迟,影响系统数据交互8.3 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兼容,导致数据交互失败9. 风险应对9.1 定期维护硬件设备,保障集成环境稳定运行9.2 使用高质量网络设备,优化网络传输测算9.3 确保子系统间的通信协议一致,确保数据交互顺畅10. 测试报告10.1 测试结果统计10.1.1 系统 A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通过10.1.2 系统 B 与数据库 C 的集成测试通过10.1.3 系统 A 与系统 B 的集成测试通过10.1.4 全系统的集成测试通过10.2 测试问题和建议10.2.1 集成环境存在网络传输延迟,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10.2.2 通过定期维护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有效解决集成环境的稳定性问题10.3 测试结论全系统在集成环境中表现稳定,各项功能正常运行11. 附录11.1 集成环境配置信息11.2 测试数据及结果截图11.3 测试用例执行记录以上是集成测试用例的模板,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系统集成与测试设计方案

系统集成与测试设计方案1. 引言系统集成与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旨在验证系统各个组件的互操作性、稳定性和性能,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个系统集成与测试的设计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 系统集成与测试目标在开始设计系统集成与测试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系统集成与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a. 验证各个组件之间的集成关系,确保系统能够正常通信和交互;b. 验证系统对外部接口的适配性和可靠性,确保系统能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正确集成;c. 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包括功能完整性、性能稳定性和负载容量等方面。
3. 测试环境搭建在开始集成与测试之前,需要搭建适当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应包括以下内容:a. 搭建集成测试环境,包括所有系统组件以及必要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设备;b. 配置测试数据,确保测试所需的数据准备就绪;c. 模拟真实的运行环境,包括网络拓扑、服务器配置等。
4. 集成测试策略针对系统集成测试,需要制定适当的测试策略:a. 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制定不同层次的测试用例集;b. 进行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确保系统各个组件的正常集成和运行;c. 进行接口测试,验证系统与外部系统或设备的正确集成;d. 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负载容量和响应时间;e. 进行安全性测试,确保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受到保护;f.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
5. 集成测试流程在执行集成测试时,需要遵循以下流程:a. 准备测试环境,包括搭建集成测试环境和准备测试数据;b. 根据测试策略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c.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d. 进行问题跟踪和复现,确保问题得到及时修复;e. 定期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修复的问题不会产生新的影响;f. 编写集成测试报告,总结测试过程和结果。
6. 风险管理与质量保障在系统集成与测试过程中,需要关注风险管理和质量保障措施:a. 管理和追踪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b. 进行代码审查和静态分析,确保代码质量;c. 进行系统性能测试,评估系统的负载容量和性能瓶颈;d. 进行安全性测试,确保系统的数据和功能安全;e. 进行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综合电子系统集成测试解决方案

综合电子系统集成测试解决方案概述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电子系统(如航空电子系统)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或交通工具上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整体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综合电子系统组成的设备众多,信号交联复杂,在进行装配和全系统联试之前,需通过一系列试验流程,对综合电子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
目前的试验手段在科学性、有效性和方式方法上均有待提高。
综合电子系统规模大,各系统间的交联和协作关系复杂。
为了提高系统集成的效率,减低人力和时间成本,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以降低试验的复杂度。
理想的系统集成方法是:从全系统的数字仿真开始,将数学仿真模型转变成为具备真实物理接口的实时仿真模型(仿真件),通过真件与仿真件之间的逐一替换,逐步完成整个航电系统的集成工作,这一方法有利于在集成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定位问题。
综合电子系统的测试一般采用“激励-响应”测试和动态综合测试两种方式。
“激励-响应”测试是指给待测的设备或系统提供一个激励信号,通过对其响应的结果进行采集或测量,并与期望的响应进行比对,以得出测试的结论。
动态综合测试基于实时的环境和对象仿真,为综合电子系统的测试提供数据激励源,以全面考察综合电子系统在实际任务环境下的工作情况。
借助自动化测试技术,可以通过测试用例的形式将测试的方法固化下来,并与测试结果协同管理。
通过对测试序列的反复执行,实现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回归。
对于复杂的综合电子系统,整个测试过程需进行有序的管理,包括测试流程管理、试验构型管理、测试用例管理、测试问题管理和测试数据管理等。
1. 解决方案1.1 总体解决方案综合电子系统集成测试试验平台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试验平台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 设备真件及激励系统设备真件及激励系统包含所有的参试的分系统或设备真件及其运行所必须的激励环境。
其中,试验驾驶中安放真实的显示器、仪表和操控面板,驾驶舱与其他电子设备交联的信号通过综合配线系统接入到试验系统中。
软件集成测试计划-模板

XXXXXX软件集成测试计划SRIJS-T0-/V0.0XXXX年XX月—1—目录1.介绍 (4)1.1目的 (4)1.2定义和缩写 (4)1.3参考资料 (4)2.测试内容 (4)3.集成测试策略 (4)3.1测试方法 (4)3.2测试环境 (5)3.3测试工具 (5)3.4测试接口 (5)4.测试活动计划进度 (5)5.准入/准出原则 (5)6.测试用例 (6)6.1维护接口 (6)6.2通信接口 (6)6.3I/O接口 (6)7.输出文档 (8)附录 (9)缺陷状态定义 (9)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9)XXXXXX软件集成测试计划1.介绍1.1目的请在这里描述编制本文档的目的,并指明读者对象。
1.2定义和缩写1.3参考资料2.测试内容请描述本次集成测试的内容。
如:通过对XXXXXX设备中通信功能、服务接口功能、I/O功能进行软件集成测试,尽可能发现并改正软件中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并且验证是否满足EN50128标准中关于SIL2等级认证和软件概要设计的相关要求。
3.集成测试策略集成测试也称子系统测试,是在所有模块都通过单元测试和子系统额功能测试成功的基础上,按照XXXXXX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的接口测试。
3.1 测试方法集成测试将对概要设计中涉及到的对外接口进行黑盒测试。
3.2 测试环境描述测试所需的电气或自然环境、试验地等。
3.3 测试工具3.4 测试接口4.测试活动计划进度5.准入/准出原则准入原则:准出原则:如下表。
6.测试用例6.1 维护接口追溯编号测试用例对应的设计文档的功能编号,例如SWIOMGD003用例ID TC+项目缩写+测试阶段+XXX(001-999),例如TCIOMIT001功能描述例如,维护接口功能用例目的例如,测试维护接口功能是否正常前提条件例如,CPU模块硬件工作正常,以太网连接正常输入/动作期望的输出/响应测试结果例如,启动程序更新命令例如,下载完毕后,程序是否正常启动6.2 通信接口追溯编号SWIOMGD001用例ID TCIOMIT002功能描述CPU模块外部MVB通信功能用例目的测试与外部MVB设备通信是否正常前提条件CPU模块硬件工作正常,MVB设备连接正常输入/动作期望的输出/响应测试结果半实物仿真平台给出指定端口数值维护软件收到正确数值维护软件强制指定端口数值半实物仿真平台收到正确数值6.3 I/O接口6.3.1数字量输入接口追溯编号SWIOMGD004用例ID TCIOMIT003功能描述DI数字量输入功能用例目的DI数字量输入功能是否正常前提条件DI模块工作正常输入/动作期望的输出/响应测试结果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2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2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2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2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3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3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3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3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4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4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4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4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5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5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5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5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6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6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6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6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7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7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7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7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8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8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8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8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9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9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9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9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0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0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0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0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1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1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1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1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2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2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2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2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3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3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3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3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4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4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4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4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5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5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5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5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6路采集通道输出高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6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1”I/O测试平台给DI模块的第16路采集通道输出低电平信号维护软件接收DI模块的第16路采集通道数字量信号为“0”7.输出文档●软件集成测试计划●软件集成测试报告●软件集成测试缺陷报告附录缺陷状态定义缺陷严重程度定义。
系统集成测试计划

更新信息* A代表新增,M代表修改,D代表删除。
目录系统/集成测试计划 (1)1介绍 (3)1.1项目概览 (3)1.2测试目标 (3)1.3假设 (3)1.4提交物 (3)1.5职责 (3)1.6相关资料 (3)1.7定义、缩略语和术语 (3)2测试设计 (3)2.1测试策略和方法 (3)2.2系统集成方法 (3)2.3系统/集成测试结束的标准 (4)3测试环境 (4)3.1硬件环境 (4)3.2软件环境 (4)4测试内容 (4)4.1需测试的单元模块 (4)4.2需测试的功能 (4)4.3不需测试的功能 (4)5测试活动安排 (4)1 介绍1.1 项目概览<提供项目简述>1.2 测试目标<系统/集成测试目标>1.3 假设<进行该系统/集成测试活动的假设条件>1.4 提交物<该系统/集成测试活动后需要提交的文档或其它输出>1.5 职责<对系统/集成测试活动负责的人 >1.6 相关资料<列出本计划参考的所有文档和其它资源。
对列出的每一项材料,都要说明其版本号和存放位置。
相关文档如:需求分析文档,用户操作手册,合同,方案等等。
>1.7 定义、缩略语和术语2 测试设计2.1 测试策略和方法<描述系统/集成测试所采取的方法,如交叉测试、白盒、黑盒测试,缺陷记录和修改方法等>2.2 系统集成方法<描述当集成的环境或应用有多种可能的方式时所采取的方式。
如有过个服务器,数据库可分布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上,应用的安装顺序及组件的选择,与外围集成环境(如操作系统或系统外的应用)的集成方式。
>2.3 系统/集成测试结束的标准<系统/集成测试结束的标准>3 测试环境3.1 硬件环境其它硬件环境/设备:3.2 软件环境4 测试内容4.1 需测试的单元模块<将要集成和测试的单元模块>4.2 需测试的功能<系统/集成测试时将主要测试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系统集成测试计划
理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IDEAL S&T INFORMATION CORP.
目录
修订历史记录 (2)
1简介 (5)
1.1 目的 (5)
1.2 背景 (5)
2系统集成及验证 (5)
2.1 集成范围 (5)
2.2 集成过程 (5)
2.3 集成验证 (6)
2.4集成注意事项 (6)
3测试需求 (6)
3.1 测试范围 (6)
3.2 项目核实 (6)
4测试特征 (7)
4.1 测试类型 (7)
4.1.1 数据库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7)
4.1.2 功能测试 (8)
4.1.3 业务周期测试 (8)
4.1.4 用户界面测试 (9)
4.1.5 性能评测 (9)
4.1.6 负载测试 (10)
4.1.7 强度测试 (11)
4.1.8 容量测试 (11)
4.1.9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12)
4.1.10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13)
4.1.11 配置测试 (14)
4.1.12 安装测试 (15)
4.2 工具 (15)
4.3 异常事项处理流程 (16)
4.4 测试报告 (16)
5资源 (16)
5.1 角色 (16)
5.2 系统资源 (17)
6测试风险 (18)
7工作量估算 (18)
8产出物 (18)
8.1 测试记录 (19)
8.2 缺陷报告 (19)
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
是否是否注:可适当地删除或添加文档项。
]
重复上述步骤,尽量减少客户机工作站上的常规可用内存。
]
完成标准[对于测试对象软件和非测试对象软件的各种组合,所有事务都成功完成,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需要、可以使用并可以通过桌面访问哪种非测试对象软件?通常使用的是哪些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正在运行什么数据?例如,在 Excel 中打开的大型电子表格,或是在 Word 中打开的 100 页文档。
作为此测试的一部分,应将整个系统、Netware、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都记录下来。
]
4.1.12安装测试
[安装测试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确保该软件在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不同条件下例如,进行首次安装、升级、完整的或自定义的安装都能进行安装。
异常情况包括磁盘空间不足、缺少目录创建权限等。
第二个目的是核实软件在安装后可立即正常运行。
这通常是指运行大量为功能测试制定的测试。
]
测试目标核实在以下情况下,测试对象可正确地安装到各种所需的硬件配置中:
首次安装。
以前从未安装过 <项目名称> 的新计算机
更新。
以前安装过相同版本的 <项目名称> 的计算机
更新。
以前安装过 <Project Name> 的较早版本的计算机
技术[手工开发脚本或开发自动脚本,以验证目标计算机的状况(首次安装 - <项目名称>从未安装过;<项目名称> 安装过相同或较早的版本)。
启动或执行安装。
使用预先确定的功能测试脚本子集来运行事务。
]
完成标准
<项目名称> 事务成功执行,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应该选择 <项目名称> 的哪些事务才能准确地测试出 <项目名称> 应用程序已经成功安装,而且没有遗漏主要的软件构件?]
4.2工具
此项目将使用以下工具:
[注:可适当地删除或添加工具项。
]
工具产商/自产版本测试管理
8.1测试记录
[说明用来记录和报告测试结果和测试状态的方法和工具。
]
8.2缺陷报告
[本节确定用来记录、跟踪和报告测试中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其状态的方法和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