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筑 摄 影

合集下载

用普通数码相机采集建筑物立面信息及立面图绘制

用普通数码相机采集建筑物立面信息及立面图绘制

嵯] ㈩

的信 息较 少 , 且耗 用 大 量 时 间 。尤 其 是 对 特 殊 形式 的
古建 筑物 或 欧式建 筑 , 其 立 面上 的 复杂 脚 线 、 浮雕 、 装 饰 曲线等 就很 难 完整地 测绘 出来 。激光 三维 扫描 方法 可 以获取 丰 富 的建 筑 物 立 面 信 息 , 但 是 数 据 处 理 需要 专用 软件 , 也 需要耗 用 大量 的 内业 时间 , 且设 备费 用 昂 贵 。近景 摄影 测量 方 法可快 速 获取 建筑 物立 面 的空 间 信息 , 但采 用传 统 的 近景 摄 影 测 量 方 法 需要 专 用 的相
古建 筑 往往 由于 时 间久远 而建 造 时 的施 工 图纸 大
都 完全 遗失 或 是 残 缺 不 全 , 一 旦 受 到 意外 破 坏 ( 如 火
灾、 地震 倒 塌 ) , 要 想 重 建 会 遇 到 很 大 困难 。因 此 , 建 筑 图测 绘是 古建 筑保 护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为 了保 护 和 维修 具有 文 物价 值 的 建 筑 , 需 要 绘 出 建筑 图 。建 筑立 面 图是建 筑 图重 要组 成 , 建 筑 立 面 图描 述 建 筑 物 外 观 形态 信息 及各 门、 窗 与墙 面布局 的位 置 关系 。 测绘 建 筑物 建筑 立 面图 的传统 方法 有 常规测 量 方 法、 近景摄 影 测量 方法 、 激 光三 维扫 描方 法等 。常规测 量方 法 比较 简单 , 但 是 每一 次 量 测 所 采 集 建 筑 物 立 面 法 可 以得 到像点 n的像 空 间坐标 与其 相应 目标 点 A
( 1 . 广 东 工 业 大 学 土木 与 交 通 工 程 学 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0 0 6 ; 2 . 佛 山 市 广 联 检 测 技 术 有 限公 司 , 广东 佛山 5 2 8 3 0 0 )

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 * 16-35mm F2.8 ZA SSM镜头

卡尔·蔡司Vario-Sonnar T * 16-35mm F2.8 ZA SSM镜头

计 ,这 只镜 头 还具 有很 强 的环 境 光线 适应 能 力 ,配 合 索尼 的机 身 防抖 技术 和 高感 光 度噪 音 控制 技术 ,

在 光 线 昏暗 的 室 内 或 夜 晚 ,手 持 拍 摄 也 成 为 了 可
能 。 (图2)
t j i
t 镀
ADI E 、 D、 确 _ -曩 木 : 圆 形 光 圈 . F … . HB、Au‘ 、亡U、 ” … 。
最 佳 光 圈 的 图 像 分 辨 率 无 论 是 中 央 还 是 边 缘 分 辨 率 差 距 都 不 算 太 大 。 此 后 。 其 光 圈 虽 然 缩 小 , 但 画 质 依 l保 持 稳 定 , 直 到 F 6 圈 时 仍 E l 1光 具 有 优 异 的 画 质 ,到 F 8 圈 时 才 出 现 画质 劣 1光
向。 ( 1 6 图 1 mm分 辨 率 ) 1 在 3 mm端 全 开 光 圈 时 ,这 只 镜 头也 表 现 出 5 优 异 的 图像 综 合 分辨 率 ,且 边缘 和 中央 图像 分 辨
率 方 面 ,堪 称优 异 。而 在 实拍 时更 是具 有讨 人 喜 欢 的色 彩表 现 和细 节 表 现 能 力 。其 出色 的操 控 性 能 ,更 是令 人欣 喜 。 不过 ,过于 宽 大 的镜 筒 、冗大 的重量 以及在 广 角端 较 为 明显 的 畸 变和 暗 角则 是其 令 人遗 憾 的地 方 。而 其相 对 而言 过 于 高 昂的价 格 ,也 很 容 易让 广 大对 其心 仪 的 摄 影 爱好 者 为 之却 步 。但 对 于对 画 质要 求 很高 的 专业 风 光 与建 筑摄 影
F8 28 30 2860
2 5 0 2 3 2 4 0 2 9 2 5 3 2 6 2 71 2 9

建筑摄影:展现建筑精神与生命力的瞬间与永恒

建筑摄影:展现建筑精神与生命力的瞬间与永恒

色 。 照片 不 是 简单 地 表 现 现 实— — 自然 主 义 地表 现 , 它 是 由现 实 精 确 地对 应 照 片 而 受 到 的审 阅 和评 估 。 作
何在 , 它 意 味 着 我 们 正 在 建 设 十年 、 二 十 年 后 的 这 个 家 左 拉 曾 说 : “ 你 只 有 拍 摄 过 之 后 才 能 证 明 你 真 的 看
夫. 这 正 是 因为 精 神 可 以 通过 建 筑 这 种 屹立 不 倒 的物 念 。它使 被 拍 摄 的 对象 更 深 刻 地 留在 人 们 的 印 象 中 。 质 延续 而 建 筑 也 只有 体 现 一 种 精 神 , 才 能 体 现 它 的 摄 影 带 领 人们 看 见 了建 筑 的 内在 精 神 , 使 得相 距 遥 远 价值 , 才 能够 永 存 。 因 此 我们 能 够 理 解 , 建 筑 蕴 涵 了一 的人 们 能 够 亲 密 接 触 建 筑 的结 构 、 光线和环境 , 它 能
这样 的简 单 。 摄影 除 了有 记 录 和纪 念 社会 仪式 的作用
之外 ,在 美 化 其 拍 摄 的 世 界 中扮 演 了极 为 成 功 的 角
在 当今 这 个 建 筑 的 时代 , 每 天 都有 大 量 有 关 建 筑 的作 品 涌 现 , 人 们 往 往会 忽 略 我 们 今 天 大兴 土 木 意 义


化 性 与摄 影 的 艺术 性 相 互渗 透 和 交融 。 建 筑摄 影 的 发 现 。
展, 从 以往 的 对 工程 项 目进 行 记 录 、 纪 实, 发 展 到 从 摄
建 筑 和摄 影 是 天 生 应 当结 合 在 一 起 的 . 他 们 都 是 光 和影 的艺 术 。1 9 9 2 年 版 美 国摄影 百 科 全 书 对 “ 建 筑 摄影 ” 的定 义 是 : “ 建 筑 摄 影 主要 是 记 录 建筑 特 点 , 专 为建 筑 师 、 设 计 师 或 历 史学 家 服 务 。 ” 但 事 情往 往 不 是

以建筑摄影的专业化服务于中国建筑文化

以建筑摄影的专业化服务于中国建筑文化

第 二届中 国建筑摄影大奖赛
2 0 0 3年 6月 一 9月

北京 北 京 、 天 津 、 沈 阳 、上 海 青 岛

2 0 0 8年北 京 奥 运 工 程 建 设 整 体 拍 摄 及 资 料 2 0 0 4年 留存 2 0 0 8年 第1 2届亚 建 协 大 会 ・中 国建 筑 摄 影 五 人 作 2 0 0 6年 9月
筑 文 化
迄 今 ,由 中 国建 筑 学 会 建 筑 摄 影 专 业 委 员
在 逐 步形 成 一 个 有专 业 学 术 水 准 、同 时 向普 及 会主编的有代表性 的建筑摄影专业著作 至少有 性 延 伸 的蓬 勃 发展 局 面 。学 会 常 务 副 会 长 金 磊 四册 ( 见表 1 ) 。 曾在 2 0 1 2年 年会 上 发 表 “ 建 筑 摄 影 对 建 筑 设 专业 及权 威 的建 筑 摄 影 学 术 及 文 化 活 动 也 活动 使建 筑 摄 影 从 城 市 建 筑 层 面 上 升 到 为 见表 2 ) 。 计作品表现力的再认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 蓬蓬勃 勃 开展 起来 (
1 9 9 9年 4月 2 O O 1 年1 O月 一 1 2月 2 O O 1年 1 2月 4日~ 6日
北京 北 京 北京
山 西 平 遥 、 五 台 山、佛 光 寺
平 遥国际摄影 大 展 ・中国建 筑摄 影 论坛 暨 五 2 0 0 3年 9月 台山摄影大奖赛
5 6 7
2 0 0 4年 7 月
2 0 0 7年 7月
收稿 日期 :2 0 1 3年 1 O月 2 4日
作者简 介 :金 李 陈
磊 ( 1 9 5 7一) ,男 ,曾任 B I A D《 建筑创 作》 杂志社主编 ,现为 国家 文物局支持 主办 《 中国 沉 ( 1 9 6 2一) ,男 ,《 中国建筑 文化遗产 》杂 志社 副总编辑 , 《 建筑评 论》 执行 主编 ,研究 鹤 ( 1 9 8 3一) ,男 ,《 中国建筑 文化 遗产》 杂志社 建筑摄影师 ,研究方 向:建筑文 化。

建筑摄影

建筑摄影

414. 图 4-5 受漫射光照射的威尼斯广场
摄影/何惟增
黄昏时的光线色温明显低于胶片的平衡色 温,所以在黄昏时拍摄就能得到暖色调的影像。
415. 彩图 16 城市风光(暖色调)
摄影/何惟增
太阳一旦落下,光线的色温立刻升高, 并高于胶片 的平衡色温,影像的色调也就由暖调转为冷调。
416. 彩图16 城市风光(冷色调)
205. 图 2-3 围墙
摄影/何惟增
金茂大厦在接近平射的侧向光线照射下,建筑的立体感 得以增强,主体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了强烈对比的光影效果。
206. 彩图 03 夕照金茂大厦
摄影/何惟增
用于商业用途的照片应主体突出、构图严谨、用光讲究、 对焦精细,特别是透视失真现象应该被严格控制。
207. 彩图 05 住宅客厅
501. 图 5-1上海明都城幼儿园
404. 图 4-2 鲁伯森广场(受侧向光线照射)
摄影/何惟增
405. 彩图 01 长寿商业广场
摄影/何惟增
406. 彩图 02 门
摄影/何惟增
407. 彩图 13 浦东张杨路建筑群
摄影/何惟增
408. 彩图 10 亚拉河畔建筑群(澳大利亚墨尔本)
摄影/何惟增
409. 彩图 37 浦东小陆家嘴建筑群
107. 图 1-7 哈苏Flex Body 相机
108. 图 1- 8 哈苏Arc Body 相机
109. 图 1- 9 荷兰金宝广角相机(Cambo Wide)
• • • • •
保护膜面层 感光乳剂层 结 合 层 片 基 防 光晕膜 底 层
110. 图 1-10 胶片构造示意图
使用一台变焦倍率较大的连体数码相机也能满足建筑摄影的一般 要求,但在拍摄时应利用取景构图的拍摄技巧来避免透视变形。

建筑摄影的介绍及表现手法

建筑摄影的介绍及表现手法

建筑摄影的介绍及表现手法百家号17—10—0813:09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

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研究建筑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建筑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建筑摄影艺术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建筑摄影构图也是一种视觉理性的思想方式,作为一种造型手段,具有着区别于它种艺术所特有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只有在认真掌握建筑美学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摄影的造型特点,充分发挥摄影构图的各种手段,再现建筑的人性化审美情趣,才能实现建筑摄影的艺术美。

关键词:建筑摄影对称与均衡主次关系黄金分割画面空白取景构图一、摄影构图的概念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

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

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

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通常简明说法,即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然而,要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展示。

二、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一)画面构图的景象构成诸成分1、主体即拍摄者所关注的主要建筑对象,它可以是一座宫殿、一幢高塔、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群落、一组建筑体系;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一个局部;既可面积庞大,也可体态细微.但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和主导。

建筑风光摄影

建筑风光摄影

旅行必经的一站是城市,许多旅游者爱好摄影那些建筑雄伟、外墙亮丽的“城市森林”,城市风光由此而成。

拍摄建筑的方便之处在于摄影者可从容构图,选择不同的视角。

从专业建筑物摄影来说,最好是使用移轴镜头,它能调节防止建筑物的变形。

但普通摄影爱好者不具备这个条件,故也不求必强。

第1招:城市建筑的取景与构图由于建筑物具有不可移动性,选好拍摄点对取景构图就尤为重要。

拍摄点应有利于表现建筑的空间、层次和环境。

空间是建筑的主体,层次是表现空间的变化和深度,而环境则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建筑,创造一种气氛,其本身就是建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焦距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摄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像效果不同。

我们把50mm焦距镜头称为标准镜头,其拍摄出来的照片与我们的视觉相同,最能反映事物的客观性。

以这个焦距为基准,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差。

镜头焦距越短(28mm或者16mm),建筑物变形越大,但透视效果好,画面的纵深感也能得到较好的表现,同时还能获得大范围的清晰度。

童话般的地方,幽默摄现代都市的建筑密集,可能遇上因场地限制不能前后移动,短的镜头焦距也就会经常使用了。

通常来说,我们最常用的是广角(28mm)至标准的(50mm)焦距,也就是我们能够买到的常用短焦距。

拍摄高楼大厦的主要弊病是建筑物的变形(下大上小),因为建筑物外观多呈直线条,仰拍则变形更为严重。

那么,短焦距就不适合拍摄焦距吗?不是的。

我们可以在取景时尽量往高处走,以减少建筑物的变形,而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广角镜靠近建筑物仰拍,艺术地夸张所表现的现代建筑的戏剧性效果。

第二步:取景的方法优秀的建筑(或建筑群)必然具有优美的建筑环境。

在拍摄都市建筑时还应特别注意避开与主题无关的邻近建筑、电线、广告牌等物的干扰,寻找能充份表现建筑的拍摄点,以获得满意的构图效果。

有时为了突出主题,取景构图时也可故意摄入其它建筑作为陪衬,但一定要注意主题建筑与其它建筑的透视关系,不能喧宾夺主。

7个古建筑的拍摄技巧,拍出让人震撼的建筑摄影

7个古建筑的拍摄技巧,拍出让人震撼的建筑摄影

7个古建筑的拍摄技巧,拍出让⼈震撼的建筑摄影照⽚才能表现中国古建筑的意境之美?怎么样才能拍出震撼⼈⼼的建筑摄影?试⼀下这7个古建筑的拍摄技巧,或许能让你拍到意想不到的建筑⼤⽚!1.寻找对称、利⽤对称众所周知,中国⼈对于建筑⾥的中轴线,有着千年不变的恪守,这正是源于⾻⼦⾥,对于对称美的钟爱。

在拍摄这类型的建筑物时,让建筑的对称⾯与取景框的对称⾯重合,采⽤对称构图,往往能取得很不错的拍摄效果。

如果这些景点⼈太多,没有办法拍到全景,不如尝试换个⾓度,拍局部,⼀样也能找到对称元素,说不定还能获个⼤奖呢!看下⾯这幅古建筑⼤赛的获奖作品:这幅作品将两个屋檐和祈年殿的顶部构成了完美对称。

俯拍屋檐,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连凉亭的顶部,也是典型的中⼼对称。

2.加⼊环境元素拍建筑,要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利⽤环境要素,突出主题,增强表现⼒,才更加凸显中国古建筑的意境之美。

这张故宫⾓楼,利⽤天上的云朵,以及⽔⾯,让建筑与倒影遥相呼应,清丽动⼈,在云卷云舒中,展⽰着它的美丽。

再来看这⼀张,冬季的颐和园⼗七孔桥:虽然没有赶上“⾦光穿孔”的时候,但冬季的颐和园却有着别样的美。

左侧利⽤树⽊,在突出季节特征的同时,将草⽊、亭⼦、⼣阳结合起来,让⼗七孔桥变得⽣动、鲜活。

如果你为了渲染氛围和情绪,再让建筑带⼊其中,就可以⼤胆地以表现环境元素为主。

3.发掘细节之美在拍摄古建筑时,不要光想到磅礴⼤⽓、富丽堂皇。

其实,等你慢慢欣赏下来,发现它更多的是体现在细节上,匠⼼独运,浑然天成。

这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垂脊九兽。

他们不仅是很好的装饰物,同时也代表了威威皇权。

中国的古代建筑拥有着⽆穷微妙的细节,或⼤⽓,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既蕴涵着审美旨趣,⼜表达着伦理规范,成为建筑美学世界中⼀颗耀眼的明珠。

4.⽤线条强化表现⼒拍摄线条不仅简洁,⽽且还具有出众的表现⼒。

在拍摄古建筑时,要善于利⽤线条。

⽐如说故宫的红墙:还可以利⽤环境中的线条充当前景,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让画⾯更具有延伸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建筑摄影大多要按照建筑设计师或委托方的想 法进行拍摄,反映的也是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思想, 虽然摄影师能够参与光线选取和拍摄角度选择等创 作过程,但是不符合委托方要求的摄影作品,显然 不是成功的实用建筑摄影作品。
与客观建筑摄影不同,主观建筑摄影表达的是摄
影师的创作意图,没有了“别人”的束缚,创作 起来显得更加自由,作品也更具有视觉艺术的表 现风格。在主观建筑摄影的创作中,摄影师可以 忽略建筑的使用功能,而单纯的把建筑物作为一 种拍摄主体,使建筑物融入到画面的形式美感当 中,让观看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建筑。这样 的建筑摄影作品,可以是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唯美 的“风景摄影”,也可以是抽象的具有视觉冲击 力的构成摄影。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摄影作品中,经常可以看 到以建筑物为主体的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城市建筑摄影作品。 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应该将其单独规划为一 个摄影门类,而是很自然的把它看成是城市风景 的一部分,当时拍摄那些作品的摄影家前辈们可 能没有想到,正是由于他们早期的的建筑摄影作 品,一个全新的摄影门类正在孕育,并在一百多 年以后大放光彩。
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 建筑思潮逐渐在全球范 围内蔓延开来,大量打 破传统观念的新潮建筑 横空出世,这为建筑摄 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出于记录新落成 的建筑物的目的,建筑 摄影作为一门实用摄影 逐渐受到了重视,逐渐 独立为一个新兴的摄影 类别。
第二节 建筑摄影的分类
建筑物是建筑摄影作品 的拍摄主体,但是无 论是拍摄什么样的建 筑物,都可以按拍摄 目的总结为两大类: 实用建筑摄影和主观 建筑摄影。
鱼眼镜头拍摄全画幅照片
鱼眼镜头拍摄
电脑数字处理图像效果图
点线面沟通建筑摄影
这些新趋势之所以让建筑摄影变得“更艺术”, 在于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摄影师 将这些冷冰冰的建筑物进行独特的选择和截取,为 作品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更加具备视 觉艺术所应有的特征。
不同时间下,不同拍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不同
鱼眼镜头特别适合拍摄街道或者城市的全景等大视 角的建筑摄影作品,尤其是横竖线条多、高矮参差 不齐的建筑群,这样在镜头的畸形透视的作用下, 线条变形会更加夸大,使画面更有张力。
PS软件下处理处理出来的球面化效果图比照
视觉语言是利用具象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引起人们的联想,如果图像只是表达图像本身, 而不能够形成抽象的概念,那么视觉语言也就不 存在了。优秀的摄影师应该意识到视觉语言的特 殊性和重要性,通过安排和组织画面形式来使观 众产生兴趣。
摄影作品中的“形式”
摄影是平面的视觉艺术形式,图像信息都是捕捉自现 实生活中,因此,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其实 就是构图。这里所指的构图是一张图片所包含的所有 视觉元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影调、质感等一 系列肉眼能看到的信息,甚至包括器材、技术上的运 用。受众在观看摄影作品的时候,能够通过摄影作品 呈现出来的图像的形状、线条、色彩等构图形式或组 织结构,想到一些具有相似性质的其它事物上,这便 是由观看照片而引发的联想,形成人们观看摄影作品 之后主观情感反应。
实用建筑摄影
主观建筑摄影
实用建筑摄影是一种不过多掺杂摄影师主观思想的 摄影,它反映的是建筑设计师眼中的建筑或建筑 物客观的面貌特征,在建筑业运用十分广泛,因 此可以总结为“客观建筑摄影”。在传统意义上, 这种建筑摄影就是按照建筑设计师或委托方的要 求,在客观表现建筑物原貌的基础上美化建筑。 比如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竣工摄影,竣工 摄影的产生是为了记录一个新建筑的落成,委托 摄影师进行拍摄,要求必须客观真实的再现建筑 的整体、细节等,同时也要全方位的展示出建筑 的特色和使用功能。
第四节 建筑摄影的视觉语言
视觉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透过 作品看到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的平庸形象有所区别, 特点得到了强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 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不得不承认,“艺术” 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人对摄影作品 的感知活动中,视觉语言往往通过图片的形式符 号表现出来,使观看者能够从中概括出某种情感。
除了“构成摄影”外,表现意境美感的摄影作品 逐渐在建筑摄影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类摄影作 品在早期往往被看做是“风景摄影”的一部分, 可以说是以建筑为主体的风景。人们之所以认为 它是风景摄影,取决于其唯美的画面意境,尤其 在拍摄传统民居或者古建筑时,摄影师可以通过 手中的相机将民俗历史娓娓道来。建筑摄影同样 可以“剑走偏锋”,彻底打破写实主义的枷锁。 利用镜头或者电脑设计软件彻底颠覆传统建筑摄 影的中规中矩,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很受思想前 卫的年轻人的喜爱,是彰显个性的视觉手段。
随着人们对建筑摄影审 美需求的提高,建筑摄 影作品的美感及艺术性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甚至关注度超过了其使 用功能,这就使得表现 建筑的建筑摄影有了新 的意义,突破了原来传 统的记录建筑物原貌的 功能,走向了更加多元 化艺术舞台。
建筑摄影艺术的产生
建筑摄影其实一直伴随着整 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法国 人尼埃普斯于1826年拍摄的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 景物》(图1),还有摄影 术的发明者达盖尔1838年拍 摄的《巴黎寺院街》(图 2),这两位摄影界的鼻祖 都不约而同的把拍摄主题投 向了建筑物。
建筑摄影
主讲人:杨寒冰
第一节 建筑摄影背景
建筑摄影相对于其它摄影门类来说是一门新兴的 摄影艺术,20世纪中叶飞速发展的经济使得大量 新兴建筑拔地而起,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 依赖建筑生存的建筑摄影的蓬勃发展。特别是 “读图时代”的到来和世界信息化速度的加快, 把整个摄影界推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各种 资讯通过摄影的手段加以传播,其中也包括建筑。
这种镜头拍摄的建筑作品显然不符合实用建筑摄影 的要求,实用建筑摄影是为了表现建筑最真实的美 感,这一点鱼眼镜头无法做到的。但是,正是由于 这种镜头的特殊性,很多富有创造力的摄影师大胆 的运用它来创作新奇的建筑摄影作品,用鱼眼镜头 展示出人眼所看不到的世界,利用镜头的畸形透视, 拍摄出极其夸张、有趣的城市面貌。这类建筑摄影 作品在近几年中屡见不鲜,观众也乐于接受新鲜的 视觉刺激,毕竟传统的建筑拍摄风格过于中规中矩, 观众从内心深处也渴望新鲜的事物来打破这种审美 疲劳,鱼眼镜头所带来的奇特世界无疑适应了人们 的这种需求。
拍摄建筑摄影中存在的困惑
◎首先,建筑的体量很大,要想准确的表现出建筑 的全部信息实属不易; ◎其次,建筑是“死物”,不像风景和人物那样生 动,很难引起观看者的情感联想。 这样的作品要想赢得情感的共鸣,必须充分利用不 同的工具和构图上的技巧,帮助作品视觉语言的形 成。
拍摄于榆林
第五节 技术因素对建筑摄影作品的影响
建筑摄影对建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古 代建筑还是现代新兴建筑,都需要借由建筑摄影作品 的展示才能被世人熟知。有很多人无法实地观看一座 建筑物,只能通过照片来认识和评价它,因此,一张 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很可能为建筑物的知名度推波助澜。 除了摄影以外,以往记录建筑物的艺术形式还有绘画、 摄像等等,与它们相比摄影有着独特的优势——快捷、 分毫毕现的图片形式,这一特点决定了摄影更优于绘 画和摄像等记录方式。摄影图片可以广泛应用于任何 视觉类的传播媒介,并将建筑物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发 布出去;而色调、影调、构图方式的不同又使得建筑 摄影作品比其他的展示方式更具有真实又美化的艺术 效果。这些优势都是其它建筑记录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一般来说,摄影的 技术方面是指对器材的选择和掌控,包括镜头、 相机、曝光参数等等,器材上的优点如果能利用 得当,有利于创作出更有艺术感的作品,因此, 建筑摄影的拍摄首先需要依靠技术上的帮助,了 解不同器材的特点是进行艺术创作的第一步。
1、用鱼眼镜头表现建筑
鱼眼镜头的可视角度甚至可以超过180度,鱼眼镜头是它 的俗称,其实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可谓是镜头的极 限。这种镜头的焦距极短,由于光学原理,焦距越短,视 角越大,超出了人眼的视角范围,其特点导致了鱼眼镜头 拍摄的物体存在着强烈的球面透视变形:画面中心的景物 透视保持不变,越靠近四周边界畸形越严重。
建筑光影
第三节 建筑摄影的新趋势
建筑摄影在最近十几年间有着极为显著的变化, 突破了原有中规中矩的表现形式,走向了更加多 元化的创作舞台,使之朝着“更艺术”的方向发 展。建筑摄影逐渐成为可以表达摄影师情感或是 反映某种意境的手段,也能通过特殊的构图使摄 影作品充满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感。
近几年的建筑摄影作品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 些形式独特的“构成摄影”。这些“构成摄影” 是借鉴一些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原理,用独特 的眼光截取建筑的点、线、面、色彩等的微妙关 系,通过特殊的构图使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得以强 化。这种追求单纯的形式美感的摄影作品很能够 吸引观看者的目光,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发现建筑 的可观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