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了解纯培养的原理及方法,以及熟悉细菌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1. 细菌分离培养方法细菌分离培养是指将混合菌落中的单一细菌分离出来,使其在无竞争的环境中独立生长。

常用的方法有均匀涂布法、斜坡涂布法和点式涂布法。

2. 纯培养原理及方法纯培养是指将混合菌落中同一种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培养。

常用的方法有挑选法和稀释法。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细菌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和条件的一种人工环境。

根据不同需求可制备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基,如寒偏好性、厭氧性、选择性、差异性等。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普通营养琼脂平板、LB 平板等。

三、实验步骤1. 细菌分离培养(1)取一支无菌的铂丝,将其消毒并冷却。

(2)取一份混合菌落,将铂丝在其表面轻轻刮几下,使细菌附着在铂丝上。

(3)将铂丝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4)重复以上步骤,涂布多个琼脂平板。

(5)将琼脂平板放置于恒温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 纯培养(1)取一份混合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挑选出同一种细菌。

(2)取一支无菌的铂丝,在混合菌落表面轻轻刮几下,使细菌附着在铂丝上。

(3)将铂丝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单独培养。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1)按照需要制备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基,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将需要进行分离或纯化的混合菌落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四、实验结果1. 细菌分离培养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看到琼脂平板上出现单一的细菌菌落。

2. 纯培养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看到琼脂平板上只有挑选出的同一种细菌菌落。

3. 细菌培养基制备与使用制备好的细菌培养基可用于分离、纯化和大量繁殖特定细菌。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器材需消毒并严格无菌操作。

2. 均匀涂布法需注意铂丝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3. 液体培养基需注意摇晃均匀以使细菌均匀分布。

4.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工作台面。

实验三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三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 ⑥将干燥皿边缘涂一层凡士林油,并盖盖密封,轻轻摇动 干燥皿,使焦性没食子酸落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将干燥皿 放入温箱培养,经2~3d,即可看到细菌生长。
➢ 美蓝指示剂可显示干燥器中的厌氧程度,美蓝在有氧时呈 氧化型(蓝色),无氧时呈还原型(无色)。
➢ (2)李伏夫法
➢ 此法系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以 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其反应式如下:
➢ 方法:
➢ ①取一个干燥器,用水量出其体积。
➢ ②按体积计算并称量出焦性没食子酸和10%氢氧化钠的用 量。
➢ ③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干燥皿的底部,将焦性没食子酸用 纸包好,用青霉素小瓶将焦性没食子酸支撑于氢氧化钠溶 液上方,两种药品勿接触。
➢ ④放上隔板,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在隔板上。
➢ ⑤放入一支美蓝指示剂管。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nana22ss22oo44na22coco33na22soso44na22sosoco22该法与焦性没食子酸法操作基本相同只该法与焦性没食子酸法操作基本相同只是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来吸收罐是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来吸收罐中的oo22按1000cm1000cm33空间用连二亚硫酸钠空间用连二亚硫酸钠及碳酸钠各及碳酸钠各3g3g称取药品在纸上混匀后称取药品在纸上混匀后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立即放入干燥器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立即放入干燥器底部上放隔板及培养皿密封培养
,接种后将平皿用石蜡密封,倒扣置37℃恒温箱 中培养2~3d后,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先 后生长的现象。
➢ 2、化学方法
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 基内的氧气吸收,或用还原氧化型物质,降 低氧化-还原电势。
➢ (1)焦性没食子酸法
原理: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1)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称为菌落,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 表面、颜色、溶血等情况。
Colony morphology

¹ Ì Ì å
Ï ¾ ¾  ¸ ú ú ä Å ¾ Ï» µ µÃ Ï Î¾ Í ÆÂ à ú ¸ù Ä çæ Ô ¢ú ¼ ¬ä Ï Ñ °± ×Ï ¾ ¾ ¸ ø û í Ó ¸ µ ú
三.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菌膜
对照
菌沉淀
均匀浑浊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1)有鞭毛的细菌,由于能运动,在半 固体培养基内沿穿刺线弥漫生长,原来的 穿刺线不清。 (2)无鞭毛的细菌,因不能运动,接种 后仍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与周围界限清 晰。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上的培养特征
abd 沿穿刺线生长
cef运动生长
三.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1、3:有动力 2:无动力
三、器材和试剂
1、菌种 : 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2、培养基 : 液体(普通肉汤)、半
固体和固体培养基(琼脂平板和斜面)
3、其他 : 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
1、平板接种法 三段分区划线分离法
意义:本方法可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
菌分散成单个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各自生长
繁殖成单个细菌集团即菌落,以获得纯培养,
为进一步鉴定细菌提供条件。
2、斜面接种法 意义:主要用于纯菌移种,以进一步鉴定或 保存菌种。 3、液体接种法 意义:用于肉汤、蛋白胨水、糖发酵管等液 体培养基的接种。 4、半固体穿刺接种法 意义:用于半固体培养基和KIA培养基的接 种,以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动力和生化反应。
四、结果判定
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习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习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能够正确使用细菌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是一种将混合菌液中的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单独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将不同种类的细菌分离开来。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

-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等。

- 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

-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显微镜、培养箱等。

2. 实验步骤1) 菌种的准备:将各种菌种分别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

2) 培养基的制备:按照配方制备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等,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 接种方法:a) 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环在琼脂平板表面划线,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

b)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种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中稀释后,涂布在琼脂平板表面。

4) 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的观察:观察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菌种的鉴定:根据菌落的特征和生长习性,对不同菌种进行鉴定。

四、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准备菌种、制备培养基、进行接种操作以及观察菌落等技能。

同时,我也明白了细菌分离培养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从而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对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我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制作方法; 2.掌握革兰染色法和细菌的基本形态; 3.了解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二、革兰染色原理
原理
细胞壁学说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 结构,乙醇处理时,脱水 引起网状结构孔径变小, 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 复合物不易脱去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连续划线分离法:①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标 本少许;②左手持平板,五指固定平皿盖边缘,向外反 转手掌,装有培养基的平板于手掌内用拇指、小指和 无名指固定,并将平板边缘稍微提高呈现30~45度角, 置酒精灯前上方5~6cm;③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 先在平板一端涂布,然后快速大幅度左右来回以密而 不重的曲线形式作连续划线接种,使整个平板布满曲 线④划线完毕,将平板作好标记,置35℃孵育18-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 脂类物质含量高,乙醇处 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结晶 紫-碘复合物易脱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标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物。 2.试剂 :革兰染液。 3.其他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 细菌涂片制备 ⑴涂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按无菌的方法取1~2环生 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按无菌的方法各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 菌 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均匀研磨,涂好的菌膜直径 1cm左右。 ⑵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或于酒精火焰半尺高处烘干。 ⑶固定:火焰加热法。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载 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
培养方法
2 二氧化碳培养法 (1)二氧化碳孵箱: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温度, 使用较为方便。 (2)烛缸法:取有盖磨口标本缸或玻璃干燥器,在盖及磨 口处涂以凡士林。将接种细菌的培养基放入缸中,点燃 缸内蜡烛,加盖密封。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缸内氧气并 产生CO2,随着缸内氧气的逐渐减少,蜡烛会自行熄 灭,此时缸内CO2浓度约为5%左右。 (3)化学法(重碳酸钠一盐酸法):(自学)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3、常用的接种方法
① 划线接种 ② 液体接种: ③ 穿刺接种 ④ 涂布接种 ⑤ 三点接种 ⑥ 浇混接种 ⑦ 注射接种
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细菌,接种到 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将 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称为液体接种。
3、常用的接种方法
① 划线接种 ② 液体接种 ③ 穿刺接种: ④ 涂布接种 ⑤ 三点接种 ⑥ 浇混接种 ⑦ 注射接种
四、实验内容
1. 平板划线的练习
每人取普通平板1个: ① 练习如何打开平板; ② 练习接种棒的火焰灭菌; ③ 练习挑取单个菌落; ④ 练习分区平板划线。 再取普通平板1个, 4区划线后, 37℃培养, 作为考查内容.
接种环的火焰灭菌
平板分区划线示意图
把接种环上的材料涂在培养基的一侧,一般作3-5 次划线。
5、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① 营养 ② 水分、pH、渗透压 ③ 温度: ④ 气体环境 ⑤ 培养时间 • 只有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 长速度才最快,代时最短。 • 病原微生物通常为37℃。
5、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① 营养 ② 水分、pH、渗透压 ③ 温度 ④ 气体环境: ⑤ 培养时间 有的细菌还需要一定浓度的CO2 • 需氧菌 • 兼性需氧菌 • 厌氧菌 化学去氧 生物去氧 隔绝阻氧 替代驱氧
1、四个概念
① 分离培养: ② 接种 ③ 菌落 ④ 菌苔
就是把病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分离培 养出来,并获得分离物的单一生长材料, 以进行诊断及有关研究工作。
1、四个概念
① 分离培养 ② 接种: ③ 菌落 ④ 菌苔
将微生物接到适合于它生长繁殖的 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 做接种。
1、四个概念
2 1 3 4
2. 琼脂斜面的接种
每人取琼脂斜面1支: ① 练习打开斜面; ② 练习斜面到斜面的接种。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在细菌学诊断中,分离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离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在含多种细菌的病料或培养物中挑选出某种细菌。

在分离培养时应注意:选择适合于所分离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气体条件等。

同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标记。

[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2)掌握厌氧菌培养的原理及其方法。

[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斜面、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肉汤等。

器械:剪刀、记号笔(以上小组共用)。

培养基:普通肉汤和普通琼脂斜面、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酒精灯、接种环(以上每人一套)。

[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1.划线分离培养法此法为常用的细菌分离培养法。

平板划线培养的方法甚多,可按各人的习惯选择应用,其目的都是达到使被检材料适当的稀释,以求获得独立单在的菌落,防止发育成菌苔,以致不易鉴别其菌落性状。

划线培养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左手持皿,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皿盖揭开呈20。

左右的角度(角度愈小愈好,以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皿中将培养基污染)。

(2)右手持接种环,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肉汤中取少许材料涂布于培养基边缘,然后将接种环上多余的材料在火焰中烧毁,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与所涂材料的地方轻轻接触,开始划线,方法如图(5-l)。

(3)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稍弯曲,这样易和平皿内琼脂面平行,不致划破培养基。

(4)划线中不宜过多地重复旧线,以免形成菌苔。

(5)接种完毕,在皿底上作好菌名、日期和接种者等标记,平皿倒扣,置37℃培养。

2.纯培养的获得与移植法将划线分离培养37℃24h的平板从温箱取出,挑取单个菌落,经染色镜检,证明不含杂菌,此时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移植于琼脂斜面培养,得到的培养物,即为纯培养物,再作其他各项试验检查和致病性试验等。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两试管斜面移植时,左手斜持菌种管和被接种琼脂斜面管,使管口互相并齐,管底部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松动两管棉塞,以便接种时容易拔出(图5—2)。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②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 (如血液/血清、酵母浸膏或生长因子等);用以培养对 营养要求高的微生物(2216E)
③ 选择培养基:利用细菌对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这类物质,利于所需分离的细菌生 长,而抑制不需要的细菌生长,从而达到分离某种微生物 的目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利:一种定量检测鳗弧 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利用鳗弧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 】
④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
基。某种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培养后,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能与这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发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反应;
从而达到区分不同的微生物.。(TCBS)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病料在接种培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应检查其 生长状况。首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细菌生长;若有, 则需进一步检查菌落是否纯一。形态特征包括: 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 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 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水可直接涂布平板
• 平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培养24h,观察细菌生
长状况
(注意:操作台在使用前后都需要用酒精棉球擦拭
台面,保持操作台的整洁)
.
8
二、细菌的培养
培养基:培养基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用于微生物 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培养基的种类
①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营养物 质;可作为一些特殊培养基的基础成分(普通营养琼脂)
11
生化鉴定管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 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 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 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掌握挑菌、 2 掌握挑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3 了解细菌的菌落形态及其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 性状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斜面、 1 菌种:大肠杆菌斜面、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 球 菌的混合培养肉汤等; 菌的混合培养肉汤等; 培养基: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 2 培养基:普通肉汤、普通琼脂斜面、普通琼脂平 板 器械:剪刀、记号笔、酒精灯、 3 器械:剪刀、记号笔、酒精灯、接种环
4.穿刺培养法 4.穿刺培养法
半固体移植多用穿刺法接种。 半固体移植多用穿刺法接种。 多用穿刺法接种 方法基本与纯培养接种相同, 方法基本与纯培养接种相同,不同的是用接种针 挑取菌落,垂直刺入培养基内 从培养基表面的中 挑取菌落,垂直刺入培养基内。从培养基表面的中 部一直刺入管底,然后按原方向退出即可。 部一直刺入管底,然后按原方向退出即可。 原方向退出即可
1. 生物学法
动物组织及其他物质加入法:在液体培养基内加入肝脏、 (1) 动物组织及其他物质加入法:在液体培养基内加入肝脏、肾脏等动 物脏器,因其中的半胱氨酸的一SH基极不稳定,为强还原剂。 SH基极不稳定 物脏器,因其中的半胱氨酸的一SH基极不稳定,为强还原剂。 共栖培养法: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同一个平皿内, (2) 共栖培养法: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同一个平皿内,利用需 氧菌的生长繁殖将氧气消耗后,造成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 氧菌的生长繁殖将氧气消耗后,造成厌氧环境利于厌氧菌生长。
7.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 7.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
(1)抑菌作用: 有些药品对某些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1)抑菌作用: 有些药品对某些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另外一些细菌没有 抑菌作用 抑制作用,所以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细菌的分离。 抑制作用,所以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细菌的分离。 (2)杀菌作用: 将病料如结核病料用15 硫酸溶液处理,其他杂菌均被杀死, 15% (2)杀菌作用: 将病料如结核病料用15%硫酸溶液处理,其他杂菌均被杀死,而 杀菌作用 结核杆菌因具有抗酸性而存活。 结核杆菌因具有抗酸性而存活。 (3)鉴别作用: 利用细菌对某种糖的分解能力,通过培养基中指示剂的变化来鉴 (3)鉴别作用: 利用细菌对某种糖的分解能力, 鉴别作用 别某种细菌。 别某种细菌。
2.1
两试管间的斜面移植
斜持菌种管和 左手斜持菌种管 被接种琼脂斜面管, 左手斜持菌种管和被接种琼脂斜面管,使 管口相互并齐,管底部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 管口相互并齐,管底部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 松动两管塞子,以便接种时易拔出( 松动两管塞子,以便接种时易拔出(图3)。 )。 右手持接种棒,火焰灭菌后 右手持接种棒,火焰灭菌后,用右手小 指和无名指并齐同时拔出两管塞, 指和无名指并齐同时拔出两管塞,将管口 进行火焰灭菌,使其靠近火焰。 进行火焰灭菌,使其靠近火焰。 将接种环深入菌种管内, 将接种环深入菌种管内,先在无菌生长 深入菌种管内 琼脂上接触使之冷却, 使之冷却 的琼脂上接触使之冷却,再挑取少许细菌 后拉出接种环立即放入另一斜面培养基上, 后拉出接种环立即放入另一斜面培养基上 放入另一斜面培养基 勿碰及斜面和管壁,直达斜面底部。 勿碰及斜面和管壁,直达斜面底部。 从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向上至斜面顶 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 端为止,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塞好棉塞, 端为止,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塞好棉塞, 灭菌接种环,作好标记,置于37 37℃ 灭菌接种环,作好标记,置于37℃温箱培 。(图 养。(图4)
2. 化学方法
利用还原能力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消耗,或还 利用还原能力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消耗, 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1) 焦性没食子酸法: 平板培养法、Buchner氏试管法、史氏厌氧培养 焦性没食子酸法: 平板培养法、Buchner氏试管法、 氏试管法 法、平皿厌氧培养法 、玻罐或干燥器法 (2) 李伏夫(B.M.JIbBOB)氏法 李伏夫(B.M.JIbBOB) 硫乙醇酸钠法:液体培养基法、 (3) 硫乙醇酸钠法:液体培养基法、固体培养基法 厌氧罐法、真空干燥器法、加热密封法、 3. 物理学方法 厌氧罐法、真空干燥器法、加热密封法、高层琼脂柱
图1 划线分离示意图
图2 连续划线法
区划线法
2.纯培养的获得与移植法 2.纯培养的获得与移植法
---琼脂斜面分离法 ---琼脂斜面分离法 的平板从温箱取出, 将37℃下培养 ℃下培养24h的平板从温箱取出,挑取 的平板从温箱取出 单个菌落,镜检不含杂菌,即用接种环挑取 单个菌落,镜检不含杂菌,即用接种环挑取 不含杂菌 单个菌落移植于琼脂斜面培养, 单个菌落移植于琼脂斜面培养,所得的培养 移植于琼脂斜面培养 物即为纯培养物。 物即为纯培养物。 纯培养物
6.芽胞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6.芽胞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如果被检材料中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可先将被检材料加少量生理盐水或肉汤, 如果被检材料中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可先将被检材料加少量生理盐水或肉汤, 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 置于80℃水浴箱中维持15~20分钟,再进行培养。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细菌仍可 置于80℃水浴箱中维持15~20分钟,再进行培养。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细菌仍可 80 15 分钟 带芽孢 存活而生长繁殖,不耐热的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存活而生长繁殖,不耐热的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3.营养肉汤增菌培养法 3.营养肉汤增菌培养法
当组织病料中含病原菌少,或有抗菌药残留时 当组织病料中含病原菌少,或有抗菌药残留时,用 病料中含病原菌少 抗菌药残留 琼脂斜面或平板分离法可能无菌落长出, 提高由病 琼脂斜面或平板分离法可能无菌落长出,为提高由病 料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机会,这时可以无菌操作剪取一 料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机会, 分离培养细菌的机会 小块病料直接投入肉汤, 37℃培养, 小块病料直接投入肉汤,经37℃培养,在肉汤中长出 肉汤 细菌后,观察其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细菌后,观察其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再用琼 脂斜面或琼脂平板分离。 脂斜面或琼脂平板分离。
二 厌氧型细菌分离培养法
细菌接种后,直接放在恒温箱内培养, 细菌接种后,直接放在恒温箱内培养,可以使需氧菌与兼性 厌氧菌生长繁殖;但对厌氧菌, 厌氧菌生长繁殖;但对厌氧菌,则需将培养环境或培养基中的 厌氧菌 氧气除去,或将氧化型物质还原,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 氧气除去,或将氧化型物质还原,降低其氧化还原电势,才能 生长繁殖。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 生长繁殖。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较高,不 适于厌氧菌的生长。为使培养基降低电势, 适于厌氧菌的生长。为使培养基降低电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 分压是十分必要的。 分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很多,主要有生物学法、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很多,主要有生物学法、化学法和物理学 生物学法 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划线培养时注意问题: 划线培养时注意问题:
(1) 左手持皿,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 左手持皿,用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将平皿揭 开约呈20°的角度(图 ; 开约呈 °的角度 图1); (2) 右手持接种环,灼烧冷却后从混合培养肉汤中 右手持接种环,灼烧冷却后从混合培养肉汤中 少量涂布于培养基边缘 开始划线(图 ; 于培养基边缘, 取少量涂布于培养基边缘,开始划线 图2); (3) 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稍弯曲,使之易与琼脂面 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稍弯曲,使之易与琼脂面 接种环稍稍弯曲 平行,不致划破培养基; 平行,不致划破培养基; (4) 划线中不易过多的重复旧线,以免形成菌苔; 划线中不易过多的重复旧线,以免形成菌苔; 不易过多的重复旧线 (5) 接种完毕,在皿底作好标记(菌名、日期、接 接种完毕,在皿底作好标记 菌名、日期、 作好标记( 种者等),平皿倒扣,置于37℃培养。 ),平皿倒扣 种者等),平皿倒扣,置于 ℃培养。
三 细菌培养性状的检查
(一)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1.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 细菌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 1.琼脂平皿上的生长表现 :细菌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肉眼 可见的细菌集落群体,称为菌落。各种细菌的菌落,按其特征的不同, 可见的细菌集落群体,称为菌落。各种细菌的菌落,按其特征的不同,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鉴别某种细菌。 在一定程度上鉴别某种细菌。 葡萄球菌在琼脂平皿上,由于产生色素的不同, 葡萄球菌在琼脂平皿上,由于产生色素的不同,形成各种颜色的圆形而突 起的菌落;炭疽杆菌形成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 起的菌落;炭疽杆菌形成扁平干燥,边缘不整齐的火焰状菌落,用放大镜观 察时,呈卷发样构造;肠道杆菌属的细菌,形成圆形、湿润、粘稠、扁平、 察时,呈卷发样构造;肠道杆菌属的细菌,形成圆形、湿润、粘稠、扁平、 大小不等的菌落;巴氏杆菌和猪丹毒杆菌,形成细小露珠状菌落。 大小不等的菌落;巴氏杆菌和猪丹毒杆菌,形成细小露珠状菌落。观察菌落 的方法除肉眼外,还可用放大镜,必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进行检查。 的方法除肉眼外,还可用放大镜,必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进行检查。(见图 5-6)
实验三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两个概念:
在细菌学检验中, 在细菌学检验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 本技术之一。 本技术之一。 分离: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 分离: 方法; 方法; 纯培养: 纯培养: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 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图3 斜面接种时试管的拿法
图4 斜面接种时无菌操作接种棒,火焰灭菌,左手打开平皿盖, 手执接种棒,火焰灭菌,左手打开平皿盖,将接种
环置于平皿盖上使之冷却; 环置于平皿盖上使之冷却; 挑取可疑的菌落,左手盖上平皿盖后立即取斜面管, 挑取可疑的菌落,左手盖上平皿盖后立即取斜面管, 深入斜面管中, 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 深入斜面管中,从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向上至斜面 顶端为止; 顶端为止; 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塞好棉塞,灭菌接种环, 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塞好棉塞,灭菌接种环,作好 标记,置于37℃温箱培养。 标记,置于37℃温箱培养。 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