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其实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而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运用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导语:《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张若虚用乐府旧题写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翻译

一、《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二、《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来看看春江花月夜原文繁体版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译文【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江花月夜篇一
朝代:唐代。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文《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该诗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

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的古诗全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古诗春江花月夜赏析初唐诗人张若虚是广陵人,他的传世名作只有“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虽纤美,却是从容大气,充满诗情画意。
写于大唐初始的《春江花月夜》,既雍容又纯洁,展现在眼前的是那么富有生命活力的纯洁诗意。
今天,车行润扬大桥,桥下的长江依然阔大,江面上征帆点点。
只是,一切都是那么工业化,真的很难再寻找那份初始的纯美。
瘦西湖公园亭台错落,美景如画,一簇簇的游人穿行其间。
对着“锦泉花屿”,有着宛转碧水和鲜花青草的水岸,我不胜喜爱,试图想象诗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样如诗如梦的美景。
今天的花屿和昔日的芳甸也许还有些相似,那么花屿的边上还找得到当初江边那个思恋情郎的女孩吗?我不禁恍惚了。
《春江花月夜》的场景日日在瘦西湖边上的舞台上上演着,今日的扬州人以此炫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
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吧.《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月夜 杜甫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
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 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 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 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 与热爱。
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 远隔天涯,情何以堪!也可解释为思妇对 游子的牵挂与企盼,我等的花儿都谢了, 君何淹留在他乡。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 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思妇的青春、 幸福和憧憬。
却被无情恼。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 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 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 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 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 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 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别恨,诗人才提出这 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 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月光多情,徘徊不忍离去,多情
诗人。扬州人,曾 经做过兖州兵曹。 玄宗开元初年与贺 知章、张旭、包融 号称“吴中四士”。
初唐风韵
• 贺知章,嗜酒,号“四明狂客”,“知章
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张旭,苏州吴人。世称张颠,擅长草书。
时常酒后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张旭三 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 云烟。”
• 才华横溢,个性旷达不羁,追求自在的闲适生
• 鸿雁、鱼龙,信使, • “江潭岁尽愁不尽,鸿雁春归身未归”
(唐·刘长卿)
• 仰望天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
飞也徒劳;俯视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 只是激起圈圈涟漪,跃也无用。向以传信 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 又凭添几重愁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这二句,既可理解为“扁舟子”连做梦也
• 视角的变化:远→近→特写
望 月 怀 远
张 九 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霰”“霜”既可理解为实有其物,又 可理解比喻无形月色的密度。大千世界笼 罩在茫茫月色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 的意境。
广度、密度、动感。
• 第一节状景,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
《 春 江 花 月 夜 》
一、 学习目标
• 1、阅读诗歌,感受和认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2.你认为全诗的灵魂是什么?
• 3.阅读本诗,体会诗中江、花、月三种意象的构
建。并分析三种意象与春、夜的结合。
• 4.学习诗歌鉴赏方法,体会诗的意境。 • 5、古代诗人的明月“情结”。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 张若虚是初唐后期
•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
题,相传是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制,隋炀帝也曾作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
星来。
•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
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结构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 月皆如此”。
•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
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 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 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 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 诗歌可分三个章节: • 一,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 二,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
到了人生图象,引出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 三,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
思念之情。
赏析
• 第一节 写景 • 入手擒题,潮涨则有明月。“生”极形象
富有动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千万里”境界开阔,极言月色之 广。
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为下
面的阐理、抒情作烘托与铺垫。
第二节 阐理
•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
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 之。
• 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露,去日苦多”。
•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 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活,是不甘封建礼教束缚的风雅之士。
作者作品
• 张若虚的诗留传至今的,只有《代答闺
梦还》和《春江花月夜》。
评价
• “在这首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
乎是亵渎。”
•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
多)
•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 • 只靠一篇诗而被尊为“大家”,这是文学
史上绝无仅有的。(程千帆)
• 第二节,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
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
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第三节 抒情
• 意象解析: • 白云”漂泊意象,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唐·韩
愈)
•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唐·李
商隐)青枫浦泛指渡口,夜晚停寓渡口,可见没有 归宿。古诗词中行人外出时间,陆上多在早晨,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 水中行舟多是黄昏,“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 新”。(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