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BJ重力坝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前言 (2)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地理位置 (3)1.2 流域概况 (3)1.3 工程任务与规模 (3)2 基本资料 (4)2.1 水文气象 (4)2.2 坝址与地形情况 (11)2.3 工程枢纽任务与效益 (12)3 枢纽布置 (13)3.1 枢纽组成建筑物及其等级 (13)3.2 坝线、坝型选择 (14)3.3 枢纽布置 (17)4 洪水调节 (19)4.1 基本资料 (19)4.2 洪水调节基本原则 (22)4.3 调洪演算 (23)4.4 调洪计算结果 (27)5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28)5.1 设计原则 (28)5.2 剖面拟订要素 (28)5.3 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31)5.4 应力计算 (33)6 溢流坝段设计 (36)6.1 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6)6.2 工程布置 (37)6.3 溢流坝剖面设计 (38)6.4 消能设计与计算 (41)7 细部构造设计 (42)7.1 坝顶构造 (42)7.2 廊道系统 (43)7.3 坝体分缝 (44)7.4 坝体止水与排水 (45)7.5 基础处理 (46)7.6 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7)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1 洪水调节 (49)1.1 调洪演算 (49)1.2 调洪计算结果及分析 (63)2 非溢流坝段计算 (64)2.1 非溢流坝段经济剖面尺寸拟定 (64)2.2 重力坝非溢流坝段主要荷载 (68)2.3 抗滑稳定分析 (75)2.4 抗剪断强度计算 (78)2.5 应力分析计算 (80)3 溢流坝段设计 (84)3.1 顶部曲线 (84)3.2 反弧段 (86)4 消能防冲设计 (87)4.1 洪水标准和相关参数的选定 (88)4.2 水舌抛距计算 (89)4.3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及最大冲坑厚度 (90)致谢 (92)参考文献 (93)前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根据根据教学要求,对水利水电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最后一项教学环节。
TL混凝土重力坝设计

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TL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容摘要重力坝是一种古老而迄今应用很广的坝型,因主要依靠自重维持稳定而得名。
重力坝的断面基本呈三角形,筑坝材料为混凝土或浆砌石。
在中国的坝工建设中,混凝土重力坝也占有较大的比重。
本次设计为TL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基本资料的分析、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
设计的主要容首先是进行坝体的设计,进行坝型选择,设计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容包括挡水坝段的设计,溢流坝段的设计,底孔坝段的设计等。
然后是细节构造与坝基处理,有坝基清理、坝基加固、坝基防渗及坝基排水设计、断层处理等。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剖面设计;荷载计算;应力分析目录引言11 设计资料31.1 某重力坝基本资料31.1.1 流域概况31.1.2 地形地质31.1.3 建筑材料31.1.4 水文条件31.1.5 气象条件41.2 某重力坝工程综合说明42 坝型及坝址选择72.1 坝型选择72.2 坝址选择83 挡水建筑物设计93.1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93.1.1 坝顶高程的拟定93.1.2 坝顶宽度的拟定113.1.3 坝坡的拟定113.1.4 上、下游起坡点位置的确定113.2 荷载计算及组合123.2.1 自重W133.2.2 静水压力133.2.3 扬压力133.2.4 泥沙压力143.2.5 浪压力153.2.6 荷载组合163.2.7.荷载计算成果173.3 抗滑稳定分析213.4 应力分析224 坝体细部构造234.1 坝顶构造234.2 廊道系统234.2.1 基础廊道234.2.2 坝体检查排水廊道244.3 坝体分缝244.4 坝体止水254.5 坝体排水265 地基处理275.1 地基开挖与清理275.2 坝基的帷幕灌浆275.3 坝基排水275.4 坝基的固结灌浆28结论29参考文献30引言重力坝的断面基本呈三角形,筑坝材料为混凝土或浆砌石,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

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水库重力坝优化设计论文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优化设计1.1坝体布置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成直线布置,坝轴线方位角为NE53°,坝顶长113.83m。
右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00.00m~坝0+055.10m,左岸非溢流坝段由桩号坝0+063.10m~坝0+113.83m,两岸非溢流坝段坝顶总长105.83m,坝顶宽7.0m,坝顶高程1747.10m。
非溢流坝段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m=0.7,起坡点高程1737.10m。
坝体中部桩号坝0+055.10m~0+063.10m为溢流坝段,采用开敞式溢流表孔,堰顶高程1744.00m,溢流堰面按WES型剖面设计,下游面采用台阶式及底流联合消能,台阶高1.0m,宽0.7m,下游护坦长6m,护坦高程1711.76m。
放空底孔与取水口采用上下重叠式布置,位于右坝段0+052.60m桩号处,冲沙底孔进口高程1712.30m,喇叭型进口,设置2.0m×2.0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进口高程1716.40m,进口为喇叭型,并设置固定式拦污栅,其后为1.5m×1.5m(宽×高)事故检修闸门孔及相应的启闭设备,取水口后接压力管道,管道中心高程为1716.65m,直径为0.5m,管道外用C20钢筋混凝土包裹。
1.2坝体结构1.2.1坝顶结构坝顶高程1747.10m,顶宽7.0m,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分别长50.73、55.10m,上下游侧均设栏杆,溢流坝段设交通桥,右岸坝顶与顺龙公路连接。
1.2.2坝体材料工程区出露地层为峨眉山玄武岩,无可选料场,所选料场距坝址区约10km,由于运距远、人工费高、施工进度慢,故放弃了浆砌石筑坝方案。
经对C15常态混凝土和C15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前者施工机械较少,后者具有工艺简单、上坝强度高、工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大坝填筑总量30408m3。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

重力坝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基本资料 (1)仁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1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建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李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泄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苗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3.3.2设计水头Hd (15)3.3.3流呈:系数加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而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宜的确定 (26) 4.2.5剖而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而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 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 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而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 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 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 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査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I 上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 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重庆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
重力坝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毕业设计

中文摘要重力坝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坝型,对其进行风险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讨论十分激烈。
目前,针对坝体工程的风险评估以及可靠性设计已经成为比较有创新点的论题[1]。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重力坝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本文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重力坝的设计部分,重点对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进行了计算,另外,对于其细部构造也进行大概的设计。
下部分为对该重力坝方案进行了风险评估,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该方案风险较低。
本文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各种方法之后,结合案例本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重力坝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中考虑到了设计、施工、运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又重点对每个子目标下面的几个属性分别作了研究,最后得出各个子属性的权重数值,再根据该方案在各个属性下得到了评估分数,综合测评该重力坝方案的风险性。
最后,较全面的对于影响重力坝稳定的因素都做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重力坝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重力坝设计工程风险1ABSTRACTGravity dam in China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am,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bout the field discussion is very fierce. At present, in view of the dam engineering risk assessment and reliability has become a more innovative design thesis [1]. This article is in this context, for gravity dam risk evaluation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design of gravity dam sections, focusing on the computation of gravity dam.In addition,it is for the detail structure and general design. Lower part is divided into the risk assessment scheme of the gravity dam.Finally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scheme risk is low.After assessment method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case itself,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gravity dam, which took the design into account,such a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economic, environmental .I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ttributes to each target which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and finally I conclude that the weight of each attribute value.Again, under each attribute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evaluation scor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gravity dam about project risk has been made.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vity dam stability have been made analysis.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gravity dam design of gravity dam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risk2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一.绪论 (5)1.1研究目的与意义 (5)1.2国内外坝体风险研究情况 (5)1.21国外研究状况 (5)1.22国内研究状况 (6)二.重力坝设计 (6)2.1工程概况 (6)2.11流域概况及枢纽任务 (6)2.12水文、水利调洪概况 (6)2.13气象 (7)2.14地质勘测 (7)2.2结构设计 (8)2.21工程分等与建筑物分级 (8)2.22坝型、坝址选择 (8)2.23非溢流坝设计 (9)2.24溢流坝设计 (29)2.25泄水孔设计 (34)2.26细部构造 (35)三.重力坝系统风险识别 (37)3.1风险的概念 (37)3.11风险的含义 (37)3.12与风险有关的概念 (37)3.2重力坝所受风险特点 (40)3.3重力坝所受风险因素 (41)四.风险评估方法 (41)34.1层次分析法概述 (41)4.2模糊综合评价法 (46)4.3贝叶斯网络分析法 (47)五.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力坝设计案例分析 (47)5.1分析过程 (47)5.2得出结论 (55)六.总结与展望 (55)6.1全文总结 (55)6.2展望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7)4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近几年,我国将大力开发非化石能源,增加其装机容量。
桃林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1.基本资料1.1枢纽概况及工程目的桃林口水库位于河北省青龙县与卢龙县交界处,控制流域面积506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80%。
青龙河是滦河较大的支流之一,水量充沛,但年内及年际的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必须兴建大型控制型工程进行调节,丰富的水资源方可得到充分地利用。
水库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供秦皇岛市和港口码头、钢铁基地及滦河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结合引水发电、水面养殖、洪水错峰等。
可得到综合利用的效益。
供水原则是:在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的同时,对农业用水也给以一定的重视。
特别是移民迁建灌区用水应优先保证;其次是在现在灌区用水及盘家口、大黑丁两库的配套灌区,新增灌区要安排在缺乏地下水的滨海地区。
枢纽工程在三个坝段选择了二条坝线,二种坝型。
I83坝线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红层坝线采用当地材料坝。
本设计选择I83坝线、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枢纽建筑物包括主坝、泄水建筑物及电站等,详见“套林口水利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按水电部制定的SDJ12—78设计标准。
水库枢纽工程属大(一)型。
主要建筑物按一级设计,辅助建筑物按三级,临时建筑物按四级设计。
1.2基本资料1.2.1水文分析1.2.1.1年径流青龙河流域水量丰沛,是滦河流域水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一条支流。
年径流由年降雨产生。
年径流在地区与时间上的分布与年降水基本一致。
年径流在年际间变化悬殊。
套林口实测资料1956~1982年资料中,丰水年1977年达21.34亿立米。
苦水年1981年仅1.667亿立米,相差19.37亿立米,约合12.8倍。
且丰、枯水年连续发生。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6亿立米。
1.2.1.2洪水青龙河洪水由于暴雨形成。
本地区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地面坡度陡,洪峰陡涨陡落。
一次洪水历时一般为3~5天。
流域南部位于燕山山脉东侧的暴雨中心地带,因此洪水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
本流域洪水多发生在七、八两月,出现在七月的占34%,出现在八月的占66%。
水电站重力坝毕业设计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时 间:
水电站首部 拦河重力坝设计
2010 级 水利水电工程
西华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 设计基本资料..................................................................................................4
1.2.1 气象条件............................................................................................ 4 1.2.2 水文条件............................................................................................ 5 1.3 湖南镇工程地质............................................................................................ 6 1.4 当地建筑材料和交通状况............................................................................ 7 1.5 设计参数........................................................................................................ 7 第二章 枢纽布置及挡水泄水建筑物..........................................................................8 2.1 枢纽布置........................................................................................................ 8 2.2 挡水泄水建筑物............................................................................................ 8 2.2.1 枢纽等别及大坝级别........................................................................ 8 2.2.2 挡水建筑物........................................................................................ 9 2.2.3 泄水建筑物...................................................................................... 26 2.3 细部构造设计.............................................................................................. 36 2.3.1 坝体分缝.......................................................................................... 36 2.3.2 坝体排水.......................................................................................... 36 2.3.3 廊道.................................................................................................. 36 2.3.4 坝顶.................................................................................................. 37 第三章 溢流坝工作桥结构布置及配筋计算............................................................38 3.1 启闭机的选择.............................................................................................. 38 3.1.1 钢闸门自重估算.............................................................................. 38 3.1.2 启门力 FQ 的计算及启闭机的选择.................................................38
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目录

摘要本次设计为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基本资料的分析、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进行坝体的设计,进行坝型选择,设计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设计内容包括挡水坝段的设计,溢流坝段的设计,底孔坝段的设计等。
然后是细部构造与坝基处理,有坝基清理、坝基加固、坝基防渗及坝基排水设计、断层处理等。
设计中认真总结,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了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重力坝、剖面设计、荷载计算、稳定分析、应力分析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concrete gravity dam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preparation work includes basic material analysis, dam type selection and the general layou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design is the first of the dam, the design of type selection, design scheme, design of concrete gravity dam block dam section includes the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computation of the dam base, etc. Then detail 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clean, dam foundation seepage and dam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drainage design, processing, etc.In the design, use summarization years theories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the task of graduation design thinking and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but also strengthen thecalculation, drawing, write design documents, use, manual competence, enable us to become qualified talents of water.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crete gravity dam, section, the load calcul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ress analysis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2)1 . 工程概况 (2)1.1 概述 (2)1.2 水库特性 (2)1.3 主要建筑物及其尺寸 (2)2. 设计基本资料 (3)2.1 地址区自然条件简况 (3)2.2 水文特性 (4)2.3 地质概况 (4)2.4 建筑材料及水源 (5)2.5 坝基岩石及砂砾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5)2.6 水库特性表 (5)3. 坝型选择与枢纽布置 (6)3.1 坝型选择 (6)3.2 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 (7)3.3 坝顶高程的确定 (7)3.4 枢纽布置 (8)4. 挡水坝段设计 (12)4.1 基本剖面设计 (12)4.2 坝体稳定分析及应力分析 (13)4.3 荷载及荷载组合 (15)4.4 强度、稳定指标分析总结: (17)5. 溢流坝段设计 (19)5.1 溢流坝剖面设计 (19)5.2 堰面水深计算 (23)5.3 消能设计 (24)5.4 导水墙设计 (24)5.5 闸墩、胸墙和启闭机 (25)5.6 荷载计算 (26)6. 底孔坝段设计 (32)6.1 底孔的剖面轮廓尺寸 (32)6.2 泄洪能力校核 (34)6.3 消能设计 (34)7. 细部构造与地基处理 (35)7.1 坝体细部构造设计 (35)7.2 地基处理 (38)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39)1.挡水坝段设计 (39)1.1 坝顶高程的确定 (39)1.2 基本剖面尺寸确定 (40)1.3 荷载计算 (41)1.4 稳定分析 (51)1.5 应力分析 (52)2. 溢流坝段 (58)2.1 泄流能力校核 (58)2.2 空蚀验算 (60)2.3 溢流坝曲面设计 (61)2.4 堰面水深计算 (63)2.5 消能设计 (65)2.6 稳定分析及应力分析 (68)3. 底孔坝段设计 (82)3.1 孔口尺寸的确定 (82)3.2 泄流能力验算 (84)3.3 检修门槽空蚀检验 (85)3.4 消能设计 (86)参考文献 (91)谢辞 (92)附录 (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基本资料 (1)仁1.流域概况 (1)1.2水文气象特征 (1)1.3地质条件 (2)1.41程枢纽任务 (3)2枢纽布置 (4)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建 (4)2.2坝址、坝型选择 (5)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 (5)2.2.2选址、选型原则 (5)2.2.3亭子口坝址概况 (6)2.2.4李家嘴坝址概况 (7)2.2.5坝址比较 (8)2.3枢纽布置 (9)2.3.1布置原则: (9)2.3.2枢纽的总体布置 (9)3洪水调节 (11)3.1基本资料 (11)3.1.1洪水过程线的确泄 (11)3.1.2相关曲线图 (13)3.1.3确定天然设计洪峰流量和天然校核洪峰流量 (13)3.1.4确定下泄设计洪峰流量标准(p=0.2%)和下泄校核洪峰流量标(p=0.1%) (14)3.2洪水调苗基本原则 (14)3.2.1确定工程等别和级别 (14)3.2.2水库防洪要求 (14)3.2.3水库的运用方式 (14)3.3调洪演算 (15)3.3.1堰顶高程 (15)3.3.2设计水头Hd (15)3.3.3流呈:系数加的确定 (15)3.3.4方案拟订 (16)3.3.5计算下泄流量 (16)3.3.6半图解法调洪演算 (17)4非溢流坝剖而设计 (22)4.1设计原则 (22)4.2剖面拟订要素 (22)4.2.1坝顶高程的拟订 (22)4.2.2坝顶宽度的拟订 (25)4.2.3坝坡的拟订 (26)4.2.4上、下游起坡点位宜的确定 (26)4.2.5剖而设计 (26)4.3抗滑稳定分析与计算 (28)4.3.1分析的目的 (28)4.3.2滑动而的选择 (28)4.3.3对坝基面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29)4.4应力计算 (30)4.4.1分析的目的 (30)4.4.2分析方法 (30)4.4.3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 (30)4.4.4荷载组合 (30)4.4.5应力计算 (30)5溢流坝段设计 (32)5.1泄水建筑物方案比较 (32)5.1.1布置原则 (32)5.1.2泄洪方案选择 (32)5.2溢流表孔布置 (32)5.3溢流坝剖而设计 (33)5.3.1顶部曲线 (33)5.3.2中间直线段的确定 (34)5.3.3反弧段 (35)5.4消能设计与计算 (35)5.4.1闸墩的设计 (36)5.4.2消能形式选择 (37)5.4.3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38)5.4.4辅助消能工设计 (41)5..4.5消力池护坦的设计 (42)6细部构造设计 (42)6.1坝顶构造 (42)6.2廊道系统 (43)6.2.1基础灌浆廊道 (43)6.2.2检査排水廊道 (44)6.2.3排水管 (44)6.3坝体分缝 (45)6.3.1横缝 (45)6.3.2纵缝 (45)6.3.3水平施工缝 (45)6.4坝体止水与排水 (45)6.4.1I 上水 (45)6.4.2坝体排水 (46)6.5基础处理 (46)6.5.1坝基开挖 (46)6.5.2固结灌浆 (47)6.5.3帷幕灌浆 (47)6.5.4坝基断层及破碎带处理 (48)6.6混凝土重力坝的分区 (48)参考文献 (50)1基本资料•流域概况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凤县东北的秦岭山脉,流经陕西、、、重庆四省(直辖市),干流全长1120km,落差有2300m,平均比降2・05%。
,全流域面积为15.98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嘉陵江水系发育,自上而下主要支流有西汉水、白龙江、东江、西河、渠江、涪江等。
嘉陵江流域大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中下段的盆地区,冬季温暖多雾,霜雪少见,上游段山区则冬季寒冷,霜雪较多,乂多风暴,往往一雨成灾。
春夏时节,流域内降雨自东向西移动,若遇季风弱而迟,则西部常形成春旱和初夏干旱天气。
流域内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50%集中在7〜9月。
而且降雨在区域上分布上很不均匀,一般聚集在盆地边缘的降水大于盆地中部。
中游南充至合川的年径流量为300〜400mm:下游合川至重庆为400〜500mm;而南充至苍溪为川中径流量深低值区,仅300mm;中游苍溪以上至广元的大滩场,由300mm递增到600mmo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98.8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汛期干流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83%,非汛期在11月到次年的4月,占仃%〜25%。
1・2水文气象特征坝址地区雨量丰沛,资料显示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95.8,脑,多年平均流量598〃//“ 相应多年平均径流量189亿〃径流深309〃州。
多年平均气温16・6°C,多年平均风速1・9”7$,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2〃F/S,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9.2°C,多年平均水温15.5°C〔。
坝址区河段平直开阔河谷呈浅U形,谷底宽200〜350加,在正常蓄水位458///高程处谷宽778 m〜856加,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 m ,水面宽170〜200加水深1.5 - 4・5加河床覆盖层最厚处约13.5,n,基岩顶板高程352.9〜364加⑹。
水库规划指标:水库正常蓄水位458 m ,设计洪水位461.3加,相应洪峰流量34500加7“校核洪水位463/?/,相应洪峰流量37610〃F/s,总库容40.67亿防洪库容19.56亿川,坝前淤沙高程373 m .1・3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嘉陵江山北北西向南南东流经坝址区,流向170° ,河段平直开阔,呈浅“U”型河谷, 谷底宽170〜350m,高程458m处谷宽778〜856m。
河床左侧为主河槽,枯水位370〜371m、相应水面宽170〜200m.水深"〜4.5m。
河床覆盖层厚度一般6〜10m,最厚处约13.5m, 基岩顶板高程352.86〜364m。
左岸山体宽厚,临江峰顶高程657.8m,岸坡中部高程480〜400m间为缓坡平台,平台宽150〜360m,长2500m,台面高程自上游至下游降低,斜坡段地形坡度20〜25。
右岸山体临江峰顶高程550m,岸坡中分布两级缓坡平台,下级高程390〜410m,台地宽120〜150m,长大于500m,上级缓坡平台高程445〜460m,台地宽100〜120m,长约500m,斜坡段地形坡度15〜20°。
(2)地层岩性坝区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i』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总厚度480m,为软硬相间不等厚的层状岩层。
主要层位有Kic6\ Kic4\ Kic3\ Kic2\ K/1等5层,除层为长石石英砂岩结构较疏松,为软岩外,其余4层均为较坚硬的岩屑砂岩,其中河床坝基下Kf「层砂岩厚23〜28m。
坝区第四系分布较广,主要为河流冲积与崩滑堆积。
河床冲积砂砾石厚6〜13.50m:左岸古滑体厚度一般20〜40m,最大厚度63m。
(3)地质构造坝址处于九龙山背斜东南翼,岩层走向30〜60° ,微倾下游偏左岸,倾角1〜5。
,未见断层。
砂岩中两组陡倾角裂隙较发育,一组走向350〜360。
,倾向东或西,倾角70〜90° ;一组走向75〜90° ,倾向南或北,倾角70〜90° o(4)水文地质坝址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孔隙〜裂隙水。
地下水主要以井、泉形式排泄于地表,流量较小,季节性变化大,砂岩层间裂隙水局部微具承压性,地下水水力联系差。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对栓均无侵蚀性。
岩体透水性具有较明显的层状特征与不均一性,两岸砂岩中等透水;K1c4-2长石石英砂岩中〜强透水,粘土岩、粉砂岩和河床分布的砂岩为弱透水或微透水。
(5)岩体风化与卸荷岩体风化受岩性和环境制约,不同部位表现不同的风化特点。
河床及漫滩基本上是微风化带,厚度小于3m:谷坡地带全〜强风化带厚度多小于2.0m,弱风化带厚度3〜28m;左岸崩滑体平台下伏基岩全〜强风化带厚度小于1.0m,弱风化带约4m左右。
岩体卸荷与岩性、微地貌相关。
江边岩体卸荷水平宽度较小,卸荷水平宽度一般小于20m, 最大可达37m (平PD5);两岸岸坡中部(460m平台以下)卸荷带水平宽度25〜66m, 460m平台以上岸坡卸荷带水平宽度左岸较大,卸荷水平宽度69〜85m,右岸卸荷水平宽度43〜52m;砂岩的卸荷宽度大于粉砂岩或粘土岩的卸荷宽度。
1・4工程枢纽任务本枢纽经过技术经济调查阶段,以及水利、水能计算,提出了如下参数,作为进行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正常蓄水位:458.0/»设计洪水位461.3加校核洪水位463.0加死水位(淤积结果)438加最有利工作深度20/n水库防洪限制水位442川2枢纽布置2.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确定根据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别确定为一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电站厂房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
表2・1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分等指标②治涝面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2・2坝址、坝型选择2.2.1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河段规划等前期硏究匸作确定该枢纽工程有李家嘴和亭子口两个坝址可供比较选择, 它们分别位于苍溪县城上游15km和28 km处。
两坝址间无大的水系汇入,水文气象条件基本一致,其主要特征洪水见表1,两坝址的相对位置见图1。
图1坝址相对位置表1主要特征洪水洪峰流量两坝址区的出露地层均为口垩系下统苍溪组红色碎屑岩,总厚度约480 m。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性,自下而上分为khc至k81c共8段,其中k11c~ k41c为坝基岩体,其主要持力层为位于河床部位的k21c层,该层主要为巨厚层状浅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夹有浅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粉砂岩和粘土岩等,岩相较为稳定。
两坝址坝肩均为k31c~ k41c层岩体, 大多为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互层体,岩性相变较大。
其中砂岩类岩体抗压强度较高, 饱和抗压强度在30-55 MPa左右;而粘土岩类抗压强度较低,饱和抗压强度只有&13・5 MPa左右,属软岩类。
两坝址区均无大的断裂构造。
2・2・2选址、选型原则坝型、坝址选择是水利枢纽设计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不同的坝址可以选用不同的坝型,同一个坝址也应考虑儿种不同的枢纽布置方案并进行比较。
在选择坝型,坝址时,应研究枢纽附近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流条件和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枢纽布置等:(1)地质条件。
地质是坝址、坝型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拱坝、重力坝需建在岩基上;土石坝则岩基,土基均可修建。
坝址选择应该注意一下儿个方面的问题:①对断层破碎带, 软弱夹层要查明其产状、宽度(厚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对垂直水流方向的陡倾角断层应尽量避开,对具有规模较大的垂直水流方向的断层或是存在活断层的河岸,均不应选择坝址;②在顺向河谷(指岩层走向与河流方向一致)中,总有一岸指与岩层倾向一致的顺向坡,当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岩层乂有软弱结构面时,在地形上存在临空面,这种岸坡极易发生滑坡,应当注意;③对于岩溶地区,要掌握岩溶发育规律,特别要注意潜伏溶洞、暗河、溶沟和溶槽,必须查明岩溶对水库蓄水和对建筑物的影响;④对土石坝,应尽量避开细砂、软粘土、淤泥、分散性土、湿陷性黃土和膨胀土等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