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旅游地理讲课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第十章 旅游区划

幻灯片1第十章旅游区划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中国旅游文化区划幻灯片3第一节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一、旅游区的概念和特性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幻灯片4●一般而言,旅游区具有下列特性:●系统性:旅游区具有一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的是恢复和增强旅游者的健康、能力、体力与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需要。
●地域性:旅游区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
●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等级层次。
●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及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达到最佳程度,最大限度发挥旅游区的功能。
幻灯片5二、旅游区划的类型●旅游资源区划●旅游气候区划●旅游者产出区划●旅游感应区划●功能区划●现状旅游区划和远景旅游区划●综合区划幻灯片6三、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幻灯片7四、旅游区划的原则●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完整性原则。
●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幻灯片8五、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
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区划方案。
幻灯片9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一、区划原则,5个: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多层次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二、区划方法●三、区划指标,一级区划指标两个:区域地质、地貌和气候;区域旅游资源宏观特征的差异。
幻灯片10第三节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一、区划原则和方法●濮静娟、朱晔应用特吉旺以气温为主导因素来考虑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的概念,对中国大陆地区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地多年月平均值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由其时空分布分析归纳出各地最佳旅游月份和适宜旅游季节,进而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旅游地理学PPT——第10章 旅游区划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 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 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 画无不让人神往!
• 第二,旅游区的地域不连续性。旅游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
经济区划等不同,由于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 往往有较大的空间不具备发展成有明显效益的旅游区的条件, 可以将其置于旅游区之外。因此,旅游区之间可以相连,也 可以不相连。
第二节 区划案例
一、中国旅游区划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 区划。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从科 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 同的区划方案。
3.层次性:旅游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的层次之分, 各个层次的旅游区组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旅游区系统。
4.优化性:指组织建立旅游区以外及旅游区经营管理都达到 最佳程度,从而可以最大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最顺利地 达到理想的目的取得最佳效果。旅游区由于加入了人的干 预,是一个具有预定目的的、可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 因此从整体上达到了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 用,实现综合最优化。
三亚旅游区
南山海上观音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金玉观世音
金玉观世音圣像高 3.8 米 ,由观音 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须弥底 座四部分组成。共动用黄金 100 多 公斤、南非钻石 400 粒、翠玉 100 多公斤、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 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数千粒。其总 价值人民币 1.92 亿元。
二、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 1、区划原则 • 阎守邕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划为三级:一级、
二级、三级区。
• 五个原则: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
旅游地理-- PPT课件

(1)图中的河流, 其上游属于“三江 并流”自然遗产地 B 的是( ) 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2010年· 浙江卷)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流并肩 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 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考 点 五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增加外汇收入 提供就业机会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有利于社会稳定 ——国际旅游
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考 点 五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增加外汇收入 提供就业机会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有利于社会稳定 ——国际旅游 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 ——国内旅游
旅游发展规划 ——以行政地域或特定区域为规划对象 旅游开发建设规划
——具体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
(2010· 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 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 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 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 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旅游地理复习
考 点 一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和价值
旅游资源的分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建筑景观 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民情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地质地貌景观—云南路南石林
气象气候景观—海上日出
水文地理景观—壶口瀑布
生物景观—青海湖鸟岛
建筑景观—北京故宫
文化艺术 景观—缅 甸仰光大 金塔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___ 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其主要影响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 离、生态观念 。
中国旅游地理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

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第一节概述一、旅游地理环境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交接地带,地形复杂多样(2)河网稠密,湖泊较多(3)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人文地理环境(1)荆楚文化特色鲜明(2)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第二节湖北旅游亚区一、鄂西北游览区(一)鄂西旅游线1、屈原故里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乡。
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平里,至今存留着不少关于屈原的遗迹。
每个景物都有与屈原有关的优美传说,说连秭归县的县名也与屈原有密切的联系。
传说屈原被流放后,回到家乡躬耕,他的姐姐也回来同他一起种地。
乡人见了,觉得异常,就取名“姊归”以后逐步演变成“秭归”。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
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
2、灵山秀水育美人一一兴山昭君故里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在王昭君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昭君的美好传说。
香溪中那美丽珍奇的桃花鱼,也伴随着王昭君的传说。
“昭君台”是一座由几百株柑桔树簇拥着的亭台。
亭台旁一石碑上刻着;“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
”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
197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
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的地方。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学科:地理年级:高中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3. 了解旅游地理对于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2.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1.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影响;2. 如何分类旅游地理。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3. 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并引出旅游地理的概念。
Step 2:讲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分类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即旅游与地理相结合的学科,通过地理的角度来研究旅游现象。
然后介绍旅游地理的分类方法,如按地域划分、按资源划分等。
Step 3:探讨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分类方法,列举该分类下的旅游地理对经济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
Step 4:展示案例和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地理案例,如马尔代夫、巴黎等,引导学生思考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性,并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旅游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其旅游资源和对经济的影响,并撰写一篇报告。
教学资源:1. PPT或投影仪2. 图片或视频素材3. 分组讨论活动的相关资料教学评估:1. 分组讨论活动中的小组讨论表现和汇报的质量;2. 作业报告的写作质量和分析深度。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旅游地理研究,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第十章 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界闻名
东南沿海,海域广阔, 海岸线曲折;热带、
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
位置邻近港、澳、台
热带、亚热带 气候,植被茂 盛,生态旅游 前景美好
3
10.1.2旅游人文地理环境
环境特征
4
10.2.1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在全国 位居前列,入 境旅游优势尤 其突出
现状分析
国内客源以华 东、华南为主, 入境客源三省 差异较大
第十章 南国侨乡-岭南文化旅游区
主要学习内容
旅游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自然地理环境 旅游人文地理环境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主要旅游地及旅游线
2
10.1.1旅游自然地理环境
位处我国东南沿海, 海滨旅游条件优越
环境 特征
奇峰异石类本型区多包括福建、广东、
样,丹霞地海貌南世三省,位居我国
肇 庆
34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从 化 温 泉
35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清
远 飞 来 峡
36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肇肇 庆庆 鼎七 湖星 山岩
37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南 海
西 樵 山 瀑 布
38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佛 山 清 晖 园
39
广 东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村万 宁 东 南 亚 民 俗 风 情
56
海 南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天涯三 亚 海角之南天一柱石天涯石刻天 涯 海 角 导 游 图 刻
天 涯 海 角 之 南 海 观 音 像
57
海 南 旅 游 地 之 图 示
旅游地理教学 ppt课件

关于旅游你知道些什么
• 你都去哪儿旅游过? • 到附近的公园游览算不算旅游?
旅游也要游个明明白白
旅游概述
什么是旅游 研究旅游关注什么
何谓旅游?
例1:一般词典对旅游一词的解释 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 活动。
清康、乾隆 官宦:苏轼… 文士:李白/杜甫/谢灵运… 僧侣: 现代:大众化活动,平民是旅游的主角。
1. 旅游的发展
(2)旅游的俗称: 帝王:巡游 官僚、王公:宦游 有识之士:壮游 僧侣:玄游、遨游 四处游说者:周游 平民百姓:郊游
(3)旅游的发展动态
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旅游活动已不再局限在地面上,开始向 空中、水下发展; 探险旅游、农家乐旅游、科考旅游、农 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迅速兴起。集优 美环境、现代高科技、深厚文化内涵于 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和游乐场所, 深受人们的青睐。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耶路撒冷拜祭哭墙、到普陀山拜观 音菩萨,这样的旅游是宗教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到巴黎逛商场、到意大利买皮具、到 香港选择免税商品,这样的旅游是购物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类型
按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五种主要类型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 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 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 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一、旅游资源
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 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
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形成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 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 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
活动促进、刺激了环境保护,同时直接提供经济手段使保
护措施得以实施。
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指的是,旅游业对旅游 目的地社会带来的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 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 方面的变化,简单的说,是对人的影响,是旅游地 居民通过与游客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所受到的影响。
我国更是有着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传统。 无论是帝王将相的巡游、狩猎、还是诗人学 者的浪漫旅行、和尚、道士的化缘云游,在 我国古代都较为多见。这些都可视为古代旅
游的形式。
在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游记文学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到了宋、元、明、清,山水游记 文学更是空前的繁荣。然而,自鸦片战争以 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战乱 频繁,民不聊生,近现代大众旅游并没能在 我国兴起。
1976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确定的国际游客的 概念: 不属于游客:(1)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 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2)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3)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4)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属于游客:(1)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 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2)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3)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 包括安装机械设备的技术人员; (4)国际团体雇用不超多一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
西班牙斗牛表演,法国的葡萄节,意大利 的狂欢节,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芬兰的仲 夏节。
(三)美洲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阿拉斯加的冰河湾
冰河湾的瀑布
黄石国家公园
落基山脉
三、我国的旅游资源
我国旅游资源的优势:
1. 山河锦绣,风光秀丽 2.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3. 民族众多,民俗多彩
第10章
旅游地理
内容摘要 第1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2节 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第3节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第4节 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第5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思考题
多数人认为: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 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 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 系的总和。
留的侨民。
2.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游超过24h而
小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
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国内短途旅
游者是指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
不超过24h的人。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1) 游客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
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 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 或地方,连续逗留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
会效益。
特征:
一是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区域性; 二是在时间上具有变化性; 三是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 四是认知性和非旅游功能性。
二、世界旅游资源
(一)亚洲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河象热血流 树都根
连根 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 田野织彩绸 亚洲江
山多俊秀 亚洲物产也富有 亚洲人民最勤劳 四海
会宾客 五洲交朋友
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自然环境
物质文化层面 行为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层面
图10-2
旅游地文化的图层结构示意图
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性 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主要指的是文 化的地域差异性。它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旅游地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限制作用。 不同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塑造了旅游 地文化的特征,使文化在地域空间分布上 的多样性进一步明显。
四、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文化移植理论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
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
进了相互理解。一些学者认为,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跨文 化交流,在引起旅游地文化的适应性变化的同时,保护乃 至振兴了富有当地色彩的文化。
思考题
1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那几种?分析旅游的 区域特征 2 讨论感知环境是否是旅游地的宣传促销的理论 基础 3 影响旅游决策的最大效益原则如何影响区域 旅游开发? 4 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旅 游发展的理解
(四)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 旅游过渡超前发展 2. 引起土地价格上升
三、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1. 独立关系 2. 冲突关系 3. 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 要对目的地的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保护重要的旅游 资源也就是对潜在的旅游业投资。旅游不仅通过其自身的
(四)直观性
直观性是指旅游的客体对象直接作用于
主体的视听感知,这是旅游地所具有的新奇
感人的永恒魅力之一,只有这样旅游主体才
得到原有空间所无法得到的新鲜感受。
(五)季节性 旅游地文化的季节性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相对应。特定的季节所显现的自然景观特征 是明显不同的,而有的自然景观只有在特定 的季节里才会出现。
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它的直接就业 是由于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的,就业部门涉及到商
店、旅馆、酒吧、运输、导游等多个部门。旅游业
也是一项季节波动较大的行业,旅游就业也会(三)旅游与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 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由于旅游消费是 一种比较高水平的消费,要求更新换代的速 度高于耐用的消费品。旅游消费涉及到食、 住、行、购等多方面,为了与旅游者的消费 结构相适应,必须调整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调整最明显的是直接提供旅游消费资料的部 门。
1.东亚旅游资源
中国 日本 朝鲜 韩国 蒙古等国。
富士山
东京塔
朝鲜金刚山
朝鲜思想塔
朝鲜马铜像
蒙古草原
2.东南亚
东南亚由亚洲东部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 地跨赤道,群岛棋布,绚丽多彩的热带滨海滩岛是 本区自然风景的突出特征。它是佛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交汇地,民族众多。
第2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
一、旅游者 二、客源地与目的地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一、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1. 国际旅游者 1937年: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 旅行24h以上的人。 1970年,经济与发展组织旅游委员会采 纳了1967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的定义:除 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 到一个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东南亚
东南亚风情村
3.南亚旅游资源
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佛 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 季风气候。本区人种复杂,民族众多,其中 印度素有“世界人类学博物馆”和“动物的 天国”之美誉。
4.西亚和中亚旅游资源
西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伊斯兰教、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拥有麦加、麦地那、耶 路撒冷等世界性宗教圣地。本区西部内陆有举世闻 名的死海。世界七大奇迹中本区就占有两个:“巴 比伦空中花园”和“阿苔密斯神殿”。
(二)大众性
当代的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大众活
动,所以说旅游地文化属于社会大众文化,
具有一般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商品性、娱乐性
等特征。
(三)综合性 旅游地文化的综合性是社会环境中多种文 化现象的综合反应。首先,旅游地文化可以 满足旅游者多种文化需求,多种混合旅游动 机的对象;其次,旅游地已经具有服务于旅 游者食、行、游、住、购、娱等各方面的设 施和专业人员。
旅游盛行,提洛岛、特尔裴和奥林匹斯山都是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盛行到圣地 — 麦加的活动,也对旅游 活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世纪以来,由于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更 加频繁起来。
到了十五六世纪,在欧洲,由于资本主义 的萌芽,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寻找香料、黄金 的“大航海”活动,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极 为盛行。“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扩大了人们 的视野,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旅游 活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2)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
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 侨、港澳台同胞。
(3) 海外一日游游客 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 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 侨、港澳台同胞。
第5节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二、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四、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
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一)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1. 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品 2. 旅游业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 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品
(二)旅游与就业
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
(1)旅游主体(旅游者) (2)旅游对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
(3)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 施)。
第1节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二、大众旅游的发展
一、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和其后的罗马帝国的兴起,各个城邦国之间的 公务、贸易、考察等活动频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在当时,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