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生平
冰心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生平与文学贡献

冰心中国现代女作家的生平与文学贡献冰心,中国现代女作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远的影响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冰心女士的生平和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25日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富裕商人家庭中。
她从小就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儿时的她就酷爱阅读,并自己动手创作小说和诗歌。
在家庭的支持下,冰心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继续深造。
冰心的文学活动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
她加入了中国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推翻旧的文化观念和传统观念为目标,试图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在这个时期,冰心女士开始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对社会问题、女性地位和人性的思考成为她作品的主要题材。
冰心的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早期作品《呐喊》、《寻找》等,以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痛苦。
这些作品使她迅速获得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除了短篇小说和散文,冰心女士还以其深入人心的长篇小说而备受赞誉。
她的代表作品《烈火中永生》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惨命运和女主人公对社会不公的抗争。
这部作品强调了个人精神追求和对社会改革的呼吁,以其感人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力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文学作品的创作相伴随的是冰心女士的社会活动。
她积极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和反对侵略者的抗战活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冰心女士在国内各地举办文艺晚会,为抗战士兵和平民筹款,用自己的力量支援国家。
她的努力和奉献让她成为中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知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冰心女士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作品创作,她还担任过文学刊物《潮》的主编,并致力于推广儿童文学和教育。
她倡导儿童文学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价值,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她的儿童文学作品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智慧的世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冰心女士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冰心生平经历-1

冰心生平经历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隆普营,原名谢婉莹。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预科学习。
1914年,考入北京贝满女子中学。
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晨报》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9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首次使用“冰心”的笔名。
1923年,入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学习。
1926年,毕业回国,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
1936年,赴欧洲游历。
1937年,回到北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6年,赴日本,发表《给日本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1947年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受日本东京大学邀请,讲授中国新文学。
1951年,在周总理关怀和有关部门周密安排下全家回到祖国。
1953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全国文协会员代表大会。
11月,赴印度访问。
1954年,当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中央委员。
1960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66-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得到周总理的保护,到“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
1988年,“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在新建的北京图书馆展出。
1990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在北京设立,并举行首届颁奖大会。
1992年,当选民进中央荣誉主席。
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巴金任会长。
1993年,“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在福州举行。
1995年,获我国出版界最高荣誉----第二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1996年,冰心文学奖创立,并在泰国曼谷举办冰心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97年,冰心文学馆举行开馆典礼,这是国内首座为健在作家建造的文学馆。
1998年,获首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第二届冰心文学奖颁奖。
1999年2月28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女作家冰心生平事迹简介

女作家冰心生平事迹简介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原名为谢婉莹,那冰心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冰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生平简介谢冰心就是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是福建福州长乐人,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家。
冰心虽然曾经在美国留过学,在日本也居住了将近五年左右,但是冰心的国籍从未改变,一直是中国。
冰心认为:爱故乡是爱国家和爱人民的起点。
所以,她永远都深爱着自己的故乡和祖国。
冰心出生于一个海军世家,她的父亲是海军训练营的营长,曾经在甲午海战的时候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之后,冰心的父亲因为要创办海军的学校,因此全家都搬到了烟台,那时的冰心才四岁。
冰心在之后的八年中度过了自己色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的时候,冰心就开始接触学习,那时候就已经接触了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学,七岁就已经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书,她对这些书籍也是相当感兴趣。
同时,她还阅读了国外一些作者的作品,对她以后的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
因为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的熏陶,再加上被父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所感染,所以年少的冰心那时就有一颗爱国的情怀,从小就立志想为国效力。
冰心在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的大学攻读英国的文学,在那段时期专心研究文学。
在她出国的那段时间里还不忘将自己在异国他乡所见所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由此可见她对祖国存在着深深的依恋。
虽然之后,她与丈夫去到欧美很多地方留学,在那里也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并没有想过要更换自己的国籍,所以冰心的国籍永远都是中国。
冰心的诗集《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中收入了冰心从1919年到1921年所写的小诗,一共有164首,最开始是发布在了北京的《晨报》上。
《繁星》是冰心在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所创作的,用她的话讲,就是将自己零碎的思想装在一个盒子中。
总体来说,这部冰心诗集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冰心诗集《繁星》第一方面的内容讲的是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
冰心生平简介

冰心生平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
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
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
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主要译作:1. (散文诗集)凯罗·纪伯伦《先知》(叙利亚)(1931新月,1957人民文学出版社)2.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印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3.泰戈尔《吉檀迦利》(1955年中青初版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4.《印度民间故事》(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出版社)5.《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6.《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7.《泰戈尔选集.诗集》与石真合译(1958,人民文学出版社)8.《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9.《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10.《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11.《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13.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14. (诗集)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马耳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主要著作:《繁星》(诗集)1923《春水》(诗集)1923《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南归》(散文集)1931《姑姑》(小说集)1932《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 《闲情》(诗、散文集)1932《去国》(小说集)1933《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 《小桔灯》(儿童文学集)1960《樱花赞》(散文集)1962《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记事珠》(创作谈)1982《冰心论创作》1982《冰心作品选》1982《冰心散文选》1983《冰心选集(1-2)1983《冰心文集(1-3)1983《冰心全集》(1-8)1994。
冰心简介资料

冰心简介资料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冰心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冰心人物经历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 ),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
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
冰心生平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爱、童真、自然的赞美,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1900年10月5日她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者。
4岁时她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1912年,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并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从1920年开始,冰心又以诗歌体裁抒唱对人生的感受。
由于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她写出了著名诗集《繁星》和《春水》,摹仿者不乏其人,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
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
1940年,冰心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6年11月,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演讲,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心的一生可谓十分充实,她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世界上充满了光和爱,等着青年自己去找,不要走那条悲惨的道路!
1。
冰心的生平事迹3篇

冰心的生平事迹(一)冰心,本名谢婉莹,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一位杰出女性作家,她的创作涵盖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冰心的生平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冰心于1900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书香世家。
她的祖父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士大夫,父亲则是一位文化人物,曾经在清朝时期服务过外交部。
冰心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亲教给她许多文化知识,使她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1920年,冰心赴日留学,进入了早稻田大学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她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曾为《早稻田大学新闻》撰写文章,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1923年,大地震发生,冰心亲眼目睹了日本灾民的生活困境,这次经历对她的人生观和创作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开始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帮助灾民,发表了《对灾民的紧急呼吁》一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1924年,冰心回到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
她以清新脱俗的文笔,写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小说、散文和诗歌。
她的创作涉及的主题十分广泛,有关于青春、爱情、亲情的作品,也有关于社会风貌、历史变迁的作品。
她的作品充满着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和热爱,对社会正义和人性的追求,使得她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二)冰心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她曾多次前往欧美等国家访问和演讲,深受海外读者的青睐。
1957年,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是一种巨大的荣誉。
除了文学成就,冰心还涉足了许多其他领域。
她曾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对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还参与了新中国文艺界的组织和建设,被誉为“新文艺运动的旗手”。
然而,冰心的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了极大的迫害,身心俱疲。
1977年,她得到了平反,回到了文学创作的岗位上,但时已年逾古稀。
1987年12月,冰心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女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

女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女作家冰心的简单介绍冰心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原名为谢婉莹,那冰心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冰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1999年),福建福州长乐人。
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意,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1900年,冰心出生于福州的一个开明绅士家庭,父亲时任海军副舰长,母亲是位有文化的淑女,三个弟弟聪明可爱,家庭温馨和乐。
后因父亲调任,幼年冰心随全家迁到山东烟台,在那里度过了幸福的海滨童年。
家庭和海洋对冰心的影响很大,在她以后的作品里,多次写到大海、母爱、父爱和手足之情。
13岁时,冰心移居北京,上了贝满女子中学。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时,她才19岁,还在念大学预科。
为了发表宣传文章,冰心大着胆子联络了当时正在当报社编辑的表兄,并试着以新文学的形式投稿。
这个尝试,为她开出一条成名路。
她开始发表白话小说和散文,不久成名。
1921年,冰心把自己的“一些零碎思想”整理成自由体小诗,在当时引起很大回响。
1923年夏,冰心以优异的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后获聘回母校教书。
这期间她与吴文藻博士结婚,在燕京大学校园里安家,生育儿女。
冰心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一边养育子女。
1936年,她陪夫婿赴欧考察一年。
抗日战争时,她随夫婿去了大后方,战后又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团的眷属,到了日本。
在重庆,她应一位同学之约,开始写作一组别具风格的短篇小说,即《关于女人》。
1949—1951年,冰心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任外籍女教授,授课之余还撰写了一些短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东京,冰心夫妇心已向往,却因特务的阻挠不能归国。
1951年秋,吴文藻假借应聘耶鲁大学之机替家人办了离境手续,终于辗转回到北京。
归国后的冰心随即投入繁忙的写作、翻译及当文化使者的工作,期间的散文结集成《小橘灯》、《樱花赞》等,并出版了多部译作。
文革期间,冰心一家都成了被斗的对象。
年逾70的冰心夫妇被下放到农村,万幸一年后特批返城。
文革结束后,高龄冰心的创作热情大振,写出了一系列佳作。
纵然从1995年开始要长住医院,她仍未放弃笔杆。
1999年,冰心带着爱离开人间。
从19岁开始发表作品,到九十多岁还在写作,冰心的创作活动持续了将近八十年。
她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老祖母,又是大陆文坛的常青树。
她的作品体裁多样,小说、散文和诗都有代表作。
冰心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高潮期间,以一篇反映家庭问题的小说《两个家庭》登上文坛,之后相继发表了数篇反映当时敏感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统称为问题小说。
此外,她还在部分小说里宣扬她的爱的哲学。
进入中年以后,她的小说如《分》、《关于女人》,风格明显与前不同。
文革后,冰心又发表了多篇引起了强烈反响的写实小说,如短篇小说《空巢》、《明子和咪子》、《干涉》等,再攀高峰。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散文家、女诗人。
她的散文被誉为“冰心体”,诗歌被誉为“春水体”,受到年轻人争相模仿。
她的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关于男人》,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在中国都拥有几代读者。
冰心一生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先知》、《印度童话集》、《泰戈尔选集》等均出自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