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有坡度计算、沟槽土方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55179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管沟挖槽土方计算公式

0.000
0.000
0.000
“米”。沟槽基础垫层厚度:一般土质100㎜,较差土质200㎜。
1634.935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宽 度 表(Hs:管材半强度)
Hs≤3000
1600 1700 1800 2000 2100 2200
3000≤Hs≤4000
1700 1800 1900 2100 2200 2300
Hs>4000
1800 1900 2000 2200 2300 2400
度 表(Hs:管材半强度)
Hs≤3000
1900 2000 2100 2300 2400 2500
45.5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 1400 1600 1700 1800
Hs>4000
—— —— 1500 1700 1800 1900
公称直径
DN700 DN800 DN900 DN1000 DN1100 DN1200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土石方工程—沟槽土方工程量计算

挖填 施工 运 高度 方法 距
起终 点点 室基 外础 设或 计垫 地层 面底
部
机人 载人 械工 重力 挖挖 汽车 土土 车运
运土 土
1km 50m
无施工组织设计假定条件
岩土开挖 施工组织
岩岩 岩 石 石石 石 渣 开爆 清 凿破 运 运 方方 方 距 法法 法
单独土石方 基础土石方
>5000m3
二、土壤、岩石类别的划分:
七、下列土石方工程,执行相应子目时乘以系数:
7.推土机推运土(不含平整场地)、装载机装运土土层平均厚度运0.30m 时,相应子目 人工、机 械乘以系数 1.25。 8.挖掘机挖筑、维护、挖掘施工坡道(施工坡道斜面以下)土方,相应子目人工、机械 乘以系数1.50。 9.挖掘机在垫板上作业时,相应子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 1.25。挖掘机下铺设垫板、 汽车运输 道路上铺设材料时,其人工、材料、机械按实另计。 10.场区(含地下室顶板以上)回填,相应子目人工、机械乘以系数 0.90。
2.基础施工需要搭设脚于架时,其工作面宽度,条形基础按1.50m计算(只计算 一面):独立基础按 0.45m 计算(四面均计算)。 3.基坑土方大开挖需做边坡支护时,其工作面宽度均按 2.00m 计算。 4.基坑内施工各种桩时,其工作面宽度均按 2.00m 计算。
工作面的规定
5.管道施工的工作面宽度按下表计算。
cd
c
b
cd
K =(K1h1 +K2h2)/(H)
五、基础土方放坡:
4.计算基础土方放坡时,不 扣除放坡交叉处的重复工程 量。
240
J1
J2
J1
300*300
300*300
ZJ
ZJ
J1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一公里水渠排水坡度计算公式

一公里水渠排水坡度计算公式
建筑排水用水渠是建筑物排水的理想选择,这些水渠通常由管道或沟槽组成,
其设计和施工恰当对建筑物的顺利排水非常重要。
计算每公里水渠的排水坡度是建筑排水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方法是笼统地调整水排坡度,但计算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建筑物排水效果。
因此,每公里水渠排水坡度的准确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规律,水渠的坡度
计算按照以下公式进行:S=(P-N)/L,其中S为每公里水渠排水坡度,P为水渠出
流面和入流面的高度差,N为受控水位(上游水位)和平水位(下游水位)的差值,L为水渠的长度(公里)。
如此计算才能精确把握水渠发挥的洪水排出作用,避免水位上涨和下降,保证
建筑物排水系统制度性可靠。
在施工中,应确定正确的水排坡度,既要满足工程需求,又要考虑安全及施工成本等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
每公里水渠排水坡度的计算公式,既是评价水渠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实现排水目的的重要前提条件,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
有效的计算、合理的施工,能使建筑物排水系统工作良好,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排水制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建筑⼯程放坡系数及⼟⽅放坡计算公式⼟⽅放坡系数(m ):(如图所⽰)是指⼟壁边坡坡度的底宽 b 与基⾼h 之⽐,即m=b/h 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开始;2、管线⼟⽅⼯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放坡系数规定如下:2.01m ?4.00m ,按 1:0.7 放坡; 4.01m ?5.00m ,按 1:1 放坡;挖⼟深度⼤于5m,按⼟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放坡。
注意:计算⼯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的重复⼯程量不予扣除。
因⼟质不好,基础处理采⽤挖⼟、换⼟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槽、坑时,如遇不同⼟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都适⽤,只是通⽤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类单⼀⼟质时,普通⼟(⼀⼆类)开挖深度⼤于1.2⽶开始放坡(K=0.50), 坚⼟(三四类)开挖深度⼤于1.7⽶开始放坡(K=0.30)。
⼟类混合⼟质时,开挖深度⼤于1.5⽶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o⼟⽅放坡系数(1) 挖⼟深度在 lm 以内,不考虑放坡;挖⼟深度在 1.01m ?2.00m ,按 1:0.5 放坡;挖⼟深度在挖⼟深度在建筑⼯程施⼯⼿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度、⽐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壤类别、放坡⽐例以不同⼟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度应⾃垫层下表⾯⾄设计室外地坪标⾼计算。
放坡系数及⼯作⾯宽度的确定1 ?放坡不管是⽤⼈⼯或是机械开挖⼟⽅,在施⼯时为了防⽌⼟壁坍塌都要采取⼀定的施⼯措施,如放坡、⽀挡板或打护坡桩。
放坡是施⼯中较常⽤的⼀种措施。
当⼟⽅开挖深度超过⼀定限度时,将上⼝开挖宽度增⼤,将⼟壁做成具有⼀定坡度的边坡,防⽌⼟壁坍塌,在⼟⽅⼯程中称为放坡。
(1)放坡起点。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壤边壁直⽴不加⽀撑开挖的最⼤深度。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 b 与基高 h 之比,即 m=b/h 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 lm 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 1.01m~2.00m,按 1:0.5 放坡; (3)挖土深度在 2.01m~4.00m,按 1:0.7 放坡; (4)挖土深度在 4.01m~5.00m,按 1:1 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 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 ,如遇不同土壤类别 ,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 ,只是通用规则 ,根据 2009 年新规范 讲义: 土类单一土质时 ,普通土(一二类 )开挖深度大于 1.2 米开始放坡 (K=0.50), 坚土(三四类 )开挖深度大于 1.7 米开始放坡 (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 ,开挖深度大于 1.5 米开始放坡 ,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 放坡系数 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 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土壤类 别
一、二 类土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
四类土
放坡深度规定 (m)
超过 1.20
超过 1.50
超过 2.00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
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