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富贵不能淫》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

《富贵不能淫》中考真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真题及答案

一、(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
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
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
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专题09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富贵不能淫》(解析版)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⑵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⑵〔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⑶〔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⑷〔焉〕怎么,哪里。

⑸〔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⑹〔冠〕行冠礼。

⑺〔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⑻〔命〕教导、训诲。

⑼〔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⑽〔女家〕这里指夫家。

⑾〔女〕,同“汝”,你。

⑿〔夫子〕这里指丈夫。

⒀〔正〕准则,标准。

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⒂〔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⒃〔由〕遵从。

⒄〔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⒅〔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⒆〔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⒇〔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答案】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⑶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答案】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⑷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答案】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⑸戒之曰:“往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答案】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⑹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答案】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理。

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失下之大道。

【答案】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富贵不能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0.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 必敬必戒戒: 告诫C.往之女家女: 同“汝”,你D. 与民由之由: 遵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一怒而诸侯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B. 居天下之广居汝之不惠C. 以顺为正者以君之力D.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丈夫之冠,古人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B.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C.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于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不迷乱、动摇、屈服。

D.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赞赏了他们坚决顺从帝王的行为。

答案:(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10.B(3 分)戒:谨慎11.A (3 分)A 都表顺承 B 助词“的”;主谓之间 C“把”;“凭借”D“怎么,哪里”;语气助词12D(3 分)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对于他们无原则的顺从帝王是不屑鄙视的态度。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富贵不能淫》满分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富贵不能淫》满分精练(含答案解析)

5富贵不能淫【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____(3)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只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

D.孟子的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有醒世作用。

4.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B. 皆布衣之.士也C. 称善者久之.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中考训练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父命之命:教导、训诲C.无违夫子..夫子:先生,老师 D.富贵不能淫淫:使……惑乱,使……迷惑2.下列各项中加点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戒之.日此之.谓大丈夫B.安居而.天下熄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以.顺为正者人多以.书假余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了孟子和纵椎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B.孟子“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孟子用“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进行正反对比,他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D.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女:同“汝”,你B.以顺为正者正:正确C.与民由之由:遵从D.贫贱不能移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余之勤且艰若此 B.其反激之力 C.康肃笑而遣之 D.往之女家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间的战与和,是了不得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行、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只是“委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商位.实现自己已的政治理想。

D.柔于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觉不能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用”。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C.戒.之曰戒:告诫D.以顺为正.者正:正义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怒而.诸侯惧自钱孔入,而.钱不湿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必有我师焉.C.往送之.门已而之.细柳军D.子未学礼乎.在乎.山水之间也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丈夫之冠,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篇富贵不能淫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____同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丈夫
..之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女子的配偶
3.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①富贵不能淫.
原意为惑乱,迷惑,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贫贱不能移.
原意为改变,动摇,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原意为屈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1
(2)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为居住,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丈夫之冠.也
原意为帽子,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1)戒①戒.之曰 ________________
②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
②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
(3)得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志 _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以顺.为正.者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独行其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辨析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内容为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B.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C.孟子认为的“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3
D.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顺从君王,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善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双方的观点都很鲜明。

B.孟子认为大丈夫要有顺从之德,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C.“焉得”一语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D.“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

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

四、文意理解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的“是”和“此”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否定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重点字词
1.女汝你
2.成年男子
3.(1)①使……惑乱、迷惑②使……改变、动摇③使……屈服
(2)居所,住宅
(3)行冠礼
4.(1)①告诫②谨慎
(2)①居住②居所,住宅
5
(3)①能够②实现
5.(1)真正,确实
(2)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教导、训诲
(4)顺从准则,标准
(5)遵从
(6)道路
二、句子翻译
1.(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富贵不能使其心智惑乱,贫贱不能使其操守改变,武力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三、综合分析辨析
1.B 2.B
四、文意理解
1.“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6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从“仁”的角度出发,没有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他们不是大丈夫。

4.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