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基本学习知识及其解答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专科知识问答

神经外科专科知识问答

神经外科应知应会目录1、头皮解剖及头皮血液供应特点?2、颅骨组成?3、颅低分哪几个窝?4、脑表面有几层被膜?5、脑有几部分组成?6、大脑半球各脑叶分别是什么?7、下丘脑主要机能?8、下丘脑损伤后体温变化特点?9、脑干包括什么?10、脑脊液的产生速率及日分泌总量是多少?11、12对颅神经分别是什么?12、后组颅神经包括哪几对?13、术后脑水肿高峰期?14、正常颅脑内容物包括什么?15、颅内压正常值?16、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17、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是什么?18、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原则?19、降低颅内压的护理方法有哪些?20、神经外科常用的脱水剂有哪些?21、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22、预防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23、常见的脑疝有哪两种?24、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症状有哪些?25、枕骨大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26、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不同点?27、脑疝的急救护理?28、意识障碍分类?29、浅反射、深反射定义?30、瞳孔的观察要点?31、如何划分幕上与幕下?32、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正常值?33、肾全正常值?34、血气分析正常值?35、垂体瘤常规内分泌检查正常值?36、垂体腺的解剖?37、腺垂体分泌哪几种激素?38、垂体腺瘤的分类?39、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前准备?40、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护理要点?41、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尿崩症的护理?42、经蝶术后脑脊液(CSF)鼻漏的护理?43、经蝶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护理?44、经蝶术后并发颅内出血的观察?45、开颅手术的术前护理?46、开颅手术的术后护理?47、枕大孔区畸形的主要临床表现?48、枕大孔区畸形术前护理要点?49、枕大孔区畸形术后护理要点?50、脊髓肿瘤临床表现?51、脊髓肿瘤术前护理?52、脊髓肿瘤术后护理?53、动脉瘤病人的术前护理要点有哪些?54、缺血性脑血管病术前护理?55、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压调节?56、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伤口观察?57、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抗凝的护理?58、缺血性脑血管病出院指导?59、神经外科常见引流有几种?护理要点?60、如何观察伤口引流?61、脑室引流术后护理?62、什么是创腔引流?63、为什么放置创腔引流?64、创腔引流的护理?65、腰椎穿刺术时病人的体位?66、腰椎穿刺术点为何处?67、腰穿术后注意事项?68、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69、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70、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如何护理?71、何谓蛛网膜下腔出血?72、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73、何谓硬脑膜外血肿?74、何谓硬膜下血肿?回答:1、头皮解剖及头皮血液供应特点?答:头皮是被覆在头颅穹隆部的软组织,按位置可分为额顶枕部和颞部。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

熟悉断面解剖、提高CT、MRI阅片水平的一个好地方:.tw/main.htm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体会1病因及临床诊断: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大多数病人有中间清醒期),瞳孔改变,锥体束征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其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头部外伤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随着CT的普及,头颅CT扫描的精确定位和动态观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其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应判定在脑疝征象之前,只要早期诊断,适时手术,预后多属良好,目前死亡率已降至10%左右。

2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论其施行手术与否,均须进行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

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变化、CT扫描及GCS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

2 1保守治疗:对于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瞳孔无变化,血肿量幕上<30ml,幕下<10ml,层厚<10mm,中线结构移位<10mm,且病情稳定者可在严密临床观察的前提下予以保守治疗,主要措施是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应用脱水剂时在早期不宜大剂量,应以能缓解症状为宜,以免颅内压下降过多,导致硬膜外血肿扩大。

在保守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利用CT作动态观察,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急诊施行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

2 2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骨窗开颅或骨瓣开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充分止血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血肿延用已久的术式。

近年来,随着CT扫描的广泛应用,应用微创(包括钻孔引流,小骨窗开颅引流等)治疗硬膜外血肿获得成功的报道逐渐增多。

作者认为应注意掌握各种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技巧,方可取得满意疗效:①骨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危急,已有脑疝,未行CT扫描进行诊断与定位而直接送手术室抢救的病员。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培训_2022年学习资料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培训_2022年学习资料

瞳孔的观察-·颅脑损伤时的瞳孔变化-1、伤后一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如果伤后病人神志 醒,而一侧-瞳孔散大,可能为动酿神经损伤。-2、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提示脑受 或脑疝。-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则提示临终状态。
瞳孔的观察-4、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则可能是桥-脑损害、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能是大量应用-镇静药所致 -5、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应-差,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6、眼球震颤为小脑或脑干损伤。
头皮的血管、神经及淋-2.神经:除面神经分布于额肌、枕肌和耳周围肌-外,颅顶部头皮的神经都是感觉神经。额部 -肤主要由三叉神经第一支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布。颞部皮肤主要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耳颢神经分布。 廓后面的皮肤由颈丛-的分支耳大神经分布。枕部皮肤由第二颈神经-的枕大神经和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如枕大神-经 近的瘢痕、粘连可引起枕大神经痛。
头皮的解剖-3.帽状腱膜:为白色坚韧的膜状结构,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侧方与颢浅筋膜融-合。
头皮的解剖-4.腱膜下层: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其中有许多导血管与-颅内静脉窦相通。化 感染时,感染可-沿导血管延入颅内静脉窦,引起颅内感-染或栓塞。
头皮的解剖-I0-5.骨膜:贴附于颅骨表面,在颅缝处贴附-紧密,其余部位贴附疏松,故骨膜下血-肿可被局限在 块颅骨的范围之内。骨-膜对颅骨的营养有一定的关系,但部分-骨膜被剥离后,颅骨常不至于坏死。
头皮的血管、神经及淋巴-1.血管:头皮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动静脉之间-有多个吻合支,若头皮创伤破裂,则出血 猛-甚至导致休克。供应头皮的血管来自颈内外动-脉系统,有额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以及枕动脉 与动脉伴行得静脉,其-血液都回流至颅内静脉窦,仅枕和颢部的静脉-血,部分回流至颈外静脉,头皮的静脉借导血与板障静脉、静脉窦相通

神经外科科普知识大全

神经外科科普知识大全

神经外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

以下是一些与神经外科相关的科普知识:神经外科概述:定义:神经外科是专注于诊断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病变的医学专科。

专业医生:神经外科医生通常被称为神经外科医生或神经外科医师。

神经系统结构:中枢神经系统(CNS):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处理和传递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PNS):包括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负责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分。

神经外科手术:脑手术:包括脑肿瘤切除、脑动脉瘤修复、癫痫手术等。

脊髓手术:如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手术等。

周围神经手术:包括神经瘤切除、神经修复等。

常见疾病和病症:脑卒中: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部损伤。

颅内肿瘤:大脑或脊髓内的异常组织生长。

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

神经创伤:脑震荡:头部受到撞击或剧烈晃动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脊髓受到外伤性损伤,可能导致瘫痪。

神经监测和影像学:脑电图(EEG):记录大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学检查。

脑核磁共振(MRI):用于获取详细的脑部影像。

神经肌肉电图(EMG):评估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修复和康复:物理疗法:通过锻炼和治疗来促进神经康复。

言语疗法:帮助恢复语言和沟通能力。

康复手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的手术干预。

创新技术和研究:神经调控:利用电刺激或药物来调节神经功能。

脑机接口:将计算机技术与神经系统连接,实现脑-机交互。

请注意,神经外科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多个亚专业和专业技术。

患有神经系统相关问题的个体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疗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及解答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及解答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及解答一、头皮分几层答: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1)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2)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3)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4)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间隙范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

腱膜下间隙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

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撒。

所以该间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二、头颅由哪几块颅骨组成答:共23块.脑颅:8块,构成;面颅:15块,构成面部支架. 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内。

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

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和。

三、脑分为哪几部分答:分为大脑,小脑,脑干(间脑,中脑,桥脑,延脑。

)四、大脑分为哪几叶答:额、颞、顶、枕、岛五、脑脊液循环通路为何答:脑脊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

两个脉络丛最丰富,产生的脑脊液最多,这些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再经流入。

各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的。

最后经矢状窦旁的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使脑脊液回流至系统。

脑脊液的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间的有效。

脑和脊髓的血管、周围间隙和也参与脑脊液的吸收。

六、 12 对颅神经的名称答: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及副舌下完。

神经外科所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外科所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外科所学知识点总结一、神经外科基础知识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控制中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肌肉活动。

2. 神经系统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器质性疾病是指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脑血管病变、颅脑外伤等。

功能性疾病则是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如癫痫、帕金森病等。

3.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

二、神经外科诊断技术1. 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影像学技术是神经外科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CT、MRI、脑血管造影、脑电图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判断病变性质和大小,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2. 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脑电图、肌电图等,可以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客观评估,并为手术路径规划提供依据。

3. 神经内镜技术神经内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技术,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和内镜探头对脑部病变进行检查和治疗,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三、神经外科手术技术1. 颅脑手术颅脑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重要手术之一,包括脑肿瘤切除、脑血管栓塞、脑功能性手术等。

颅脑手术需要医生具有精湛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巧,同时需谨慎对待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2. 脊柱手术脊柱手术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脊髓肿瘤切除等。

脊柱手术需要医生熟悉脊柱解剖结构,对于手术切口和操作要点有深入的了解。

3. 神经调节术神经调节术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

通过刺激或阻断神经传导通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四、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严格的术前术后消毒措施和抗感染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灶,预防并控制感染的扩散。

神经外科应知应会100题(内容参考)

神经外科应知应会100题(内容参考)

神经科新护士应知应会100题1、神经系统的组成?答: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

根据周围神经在外周分布的不同,又将其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2、颅骨的组成?答:颅骨是由额骨(1块)、顶骨(2块)、颞骨(2块)、枕骨(1块)、蝶骨(1块)、筛骨(1块)构成。

3、颅底分几个窝?答: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4、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答:脑是由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组成。

5、大脑半球包括哪几部分?答:大脑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等。

6、大脑皮质运动区位置?损伤后会出现什么症状?答:主要位于中央前回,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

若一侧中央前回损伤,可造成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

7、什么是基底神经节?答:是大脑皮质下的一组神经细胞核团,它包括纹状体、杏仁核、屏状核(袋状核),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它对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觉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都有关系,参与精巧运动的形成。

8、间脑的组成?答:间脑被分为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丘脑后部等五个部分。

9、丘脑下部的结构与机能?答:包括视交叉、终板、灰结节、漏斗、垂体与及乳头体,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10、脑干的组成?答:脑干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部分,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什么是脑干网状结构?答:指脑干内除边界明显的灰质和白质以外的细胞体和纤维相互混杂分布的部分,其中细胞大小不一,散在分布,神经纤维交错穿行于其间。

网状结构接受外周的终支与侧支,又发出上、下行纤维,直接和间接地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着复杂的生理功能。

12、什么是真性球麻痹?答:真性球麻痹又称延髓球麻痹,因延髓又称球,又称球麻痹。

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因系延髓管理的肌肉瘫痪所致,主要表现为够音障碍和吞咽障碍。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神经外科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医学领域,主要涉及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方法。

这包括各种类型的脑部和脊髓损伤、肿瘤、血管疾病、先天性畸形、功能性障碍等。

以下是一些神经外科的基础知识:1. 神经外科疾病•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等。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创伤性脑损伤: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头部损伤和脑损伤。

•脊髓损伤和疾病:如脊髓压迫、脊髓肿瘤等。

•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如脊柱裂、脑积水等。

•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等。

2. 神经外科诊断工具•影像学检查: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电生理检查:EEG(脑电图)、EMG(肌电图)、脑电生理监测等。

•神经功能检查: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和定位。

3. 神经外科治疗方法•开放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开颅或开脊来直接访问治疗区域。

•微创手术:包括内镜手术、立体定向手术等,相比开放手术,创伤更小。

•放射治疗:如伽玛刀、直线加速器等,用于治疗脑肿瘤和血管畸形。

•介入神经放射学:通过血管内路径对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如动脉瘤栓塞。

•神经调控治疗:如深部脑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等。

4. 神经外科护理神经外科患者需要特别的护理,包括术前术后的全面评估、监测神经功能状态、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等。

5. 研究和发展神经外科领域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得许多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变得可以治疗,如神经再生、干细胞疗法、精准医疗等。

神经外科是一个复杂且不断进步的领域,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医院对疾病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基本知识及解答一、头皮分几层?答: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1)皮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2)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3)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4)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间隙范围较广,前置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裂多沿此层。

腱膜下间隙出血或化脓时,血液可沿此间隙蔓延。

此间隙内的静脉可经若干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因此,此间隙内的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撒。

所以该间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5)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二、头颅由哪几块颅骨组成?答:共23块.脑颅:8块,构成颅腔;面颅:15块,构成面部支架. 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

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腔,容纳脑。

面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三、脑分为哪几部分?答:分为大脑,小脑,脑干(间脑,中脑,桥脑,延脑。

)四、大脑分为哪几叶?答:额、颞、顶、枕、岛五、脑脊液循环通路为何?答:脑脊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两个侧脑室脉络丛最丰富,产生的脑脊液最多,这些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

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

最后经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使脑脊液回流至静脉系统。

脑脊液的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血脑屏障间的有效胶体渗透压。

脑和脊髓的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和室管膜也参与脑脊液的吸收。

六、 12 对颅神经的名称?答: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及副舌下完。

七、主要脑供血血管有哪几条?答:人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在安静状态下仅占体重2%的脑,大约需要全身供血总量的20%左右,所以脑组织对血液供应的依奈性很强,对缺氧十分敏感。

脑血管的特点:动脉壁较薄;静脉壁缺乏平滑肌、无瓣膜,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形成独特的硬脑膜窦,血液与神经元间有血脑屏障,此屏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脑功能依奈于通过致密的血管网不断的运输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脑、脸和头皮的血液主要由二组血管来供应:即双侧的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

脑组织由四条大动脉供血,即左右两条颈内动脉构成的颈内动脉系统和左右两条椎动脉构成的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部血液供应量约80%-90%来自颈内动脉系统,10-20%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

八、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1)维持身体平衡,由前庭小脑完成,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

(2)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脊髓小脑(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蚓部和半球中间部)(3)协调随意运动(脊髓小脑)。

九、简述肌力分级?答: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十、何谓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答:昏迷的定义:昏迷是觉醒状态与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对强烈的疼痛刺激也不能觉醒。

根据程度分为:①浅昏迷。

对强烈痛刺激有反应,基本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

②中度昏迷。

对痛刺激的反应消失,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

③深昏迷。

除生命体征存在外,其他均消失。

④过度昏迷。

即脑死亡。

某些部位的病变可出现一些特殊的昏迷:①醒状昏迷。

又称去皮质状态。

两侧大脑半球广泛性病变。

②无动性缄默症。

网状结构及上行激活系统病变。

③闭锁综合征。

桥脑腹侧病变。

昏迷状态的鉴别(1)癔病性不反应状态①病人常伴有眼睑眨动,对突然较强的刺激可有瞬目反应甚至开眼反应,拉开其眼睑有明显抵抗感,并见眼球向上翻动,放开后双眼迅速紧闭;②感觉障碍与神经分布区域不符,如暴露部位的感觉消失,而隐蔽部位的感觉存在;③脑干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等存在,亦无病理反射;④脑电图呈觉醒反应;⑤暗示治疗可恢复常态。

(2)木僵状态①开眼存在;②可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等,或谈及病人有关忧伤事件时,可见眼角噙泪等情感反应;③夜间人静时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询问时可低声回答;④脑干反射存在;⑤脑电图正常。

(3)闭锁综合征①开眼反应存在,能以开眼或闭眼表示“是”或“否”和周围人交流;②第Ⅴ脑神经以上的脑干反射存在,如垂直性眼球运动、瞳孔对光反射存在;③脑电图多数正常。

(4)醒状昏迷醒状昏迷是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的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语言和运动反应严重丧失,而皮质下的大多数功能和延髓的植物功能保存或业已恢复,自发性开眼反应及觉醒-睡眠周期等都存在。

可见于去皮质状态、无动性缄默及植物状态。

(5)去皮质状态临床表现为意识内容完全丧失,病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毫不理解,对言语刺激无任何意识性反应,常伴有去皮质强直、大小便失禁。

但觉醒-睡眠周期保存或紊乱,觉醒时病人睁眼若视,视线固定有瞬目,或眼球无目的转动,茫无所知。

皮质下植物功能的无意识活动存在,咀嚼、吞咽动作、呼吸、循环功能正常,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不受影响。

可伴有不自主哭叫,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逃避反应。

(6)无动性缄默症主要表现为缄默不语,四肢运动不能,疼痛刺激多无逃避反应,貌似四肢瘫痪。

可有无目的睁眼或眼球运动,睡眠-觉醒周期可保留或有改变,如呈睡眠过度状态。

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温高、心跳或呼吸节律不规则、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尿便潴留或失禁等,无锥体束征。

一般肢体并无瘫痪及感觉障碍,缄默、不动均由意识内容丧失所致。

(7)植物状态①对自身或环境毫无感知,且不能与周围人接触;②对视、听、触或有害刺激,无持久的、重复的、有目的或自主的行为反应;③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④睡眠-觉醒周期存在;⑤丘脑下部和脑干功能保存;⑥大小便失禁;⑦颅神经(瞳孔、眼脑、角膜、眼-前庭、咽)和脊髓反射保存。

(8)晕厥晕厥是一种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常有先兆症状,如视觉模糊、全身无力、头昏眼花、出冷汗等。

然后晕倒,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数秒钟至1min即可完全恢复。

昏迷的持续时间更长,一般为数分钟至若干小时以上,且通常无先兆,恢复也慢。

(9)发作性睡病临床表现在通常不易入睡的场合下,如行走、进食、上课或某些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可抗拒的睡眠,每次发作持续数秒钟至数小时不等。

发作时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且多数可被唤醒,故与昏迷不难区别。

十一、脑穿的目的有哪些?腰穿的禁忌症有哪些?腰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哪些?(1)目的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压力检查,椎管内注入氧气或碘注射剂进行脑和脊髓造影,以助诊断,椎管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从椎管内引流炎性分泌物、血性脑脊液或造影剂,放出适量脑脊液,以改善临床症状。

(2)适应证常用于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颅脑手术后、颅脑外伤、脊髓病变等。

(3)禁忌证1.颅内压明显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占位性病变,或已疑有早期脑疝的患者为防止导致脑疝、突然死亡而禁忌腰椎穿刺。

2.穿刺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有感染病灶者,为防止细菌带入中枢神经系统而禁做腰椎穿刺。

3.全身感染疾病如败血症者。

病情极其危重、躁动不安或高位颈椎外伤、占位病变者不宜强行腰椎穿刺。

(4)腰穿并发症:肥胖患者的界标很难确定,这对于医师是一种挑战。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侧凸、腰部手术史、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可能使腰椎穿刺较难完成。

对于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请麻醉科医师或介入放射科医师会诊,以提高腰椎穿刺的成功率。

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脑疝、心肺功能受损、局部或牵涉痛、头痛、出血、感染、蛛网膜下表皮囊肿和CSF漏。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头痛,其在腰穿后48小时内的发生率高达36.5%。

头痛的原因是CSF从穿刺部位渗漏的速度超过CSF的生成速度。

头痛发生率的增加与所用腰穿针的粗细有关。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疝,如果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差大,就有可能导致脑疝。

在腰椎穿刺过程中,这种压力差可增加,导致脑干疝形成。

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体检,可以发现易发生脑疝的高危患者。

如果医师对进行腰椎穿刺仍有顾虑,CT可能有帮助,但颅内压升高不一定都能被影像学检查发现。

但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接受CT检查,因为它可延误诊断和治疗。

有出血性素质的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出血,出血可导致脊髓受压。

关于凝血障碍程度与出血危险的关系,尚无绝对标准,所以医师必须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蛛网膜下表皮囊肿是因皮肤栓子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采用有针芯的穿刺针就可避免其发生。

十二、小脑幕切迹疝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答:小脑幕切迹疝:典型表现是在颅内压增高基础上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出现早);患侧瞳孔先缩小后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病变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继续发展深昏迷,四肢全瘫、去皮质强直、生命体征(出现晚)严重紊乱、呼吸心搏停止死亡。

十三、感觉包括哪些?1.一般感觉:(1)浅感觉:为皮肤黏膜感觉,如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2)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皮质感觉(复合感觉):包括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

2.特殊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十四、正常瞳孔直径为多少?多少为瞳孔绝对散大?答:瞳孔直径一般在2~5毫米,平均为4毫米,最小可到0.5毫米,最大可到8毫米。

小于2毫米者称为瞳孔缩小(mi0sis),大于5毫米者称瞳孔开大(mydriasis)。

两侧瞳孔等大,若不等大称为瞳孔不均(anisocoria)。

瞳孔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①年龄:新生儿、老人瞳孔小,幼儿或成人瞳孔大,以青春期最大;②种族:虹膜含色素少者瞳孔大,含色素多者瞳孔小;③性别:女性者大于男性,④屈光状态:近视眼者大于远视眼者。

瞳孔缩小,见于:①副交感神经受刺激如桥脑出血;②交感神经受抑制如Horner氏瞳孔;③光反射;④熟睡下,由于瞳孔收缩中枢失去大脑皮质的控制及阻断了交感性对其之抑制;⑤中枢神经受抑制;⑥全麻下第三期;⑦深呼吸下,⑧虹膜炎;⑨房水流出后;⑩瞬目反射下;⑥药物作用如滴用毛果芸香硷,服用吗啡等;⑧其他如老年外伤、轻度意识减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