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醋的研究与开发
浅议葡萄果醋

三、食用菌在 荤菜一 菌菜一 素菜合理膳 食中的地位 、 意义、及作用 食用菌在荤菜一 一菌菜~ 素菜合理膳食结 一 构中的营养作用, 具有与荤菜、 素菜食品同等的 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它的位置位于荤菜和素 菜中问,属保护性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在题为 《 防治慢性病是一项 极其重要的投资》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老年 慢性病每年造成约 3500 万人早逝,而我国 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 万,是人类健康的 主要杀 在发展中国家,因 手。 慢性病死亡人 数占
长 50 %。 在我国,人口 老龄化已 是不争的 事实。20 05
故降低脂褐质含 有利于延缓衰老。用茶树菇 量, 活 性提取物培养果蝇发现, 0g L的茶 2 / 树菇活 性提取物能显著延长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半 数死亡时间, 其平均寿 命延长率达4 .4 l0 18% 0 8 m /k d的茶 g (g・ ) 树菇活性提取物能使雄性小鼠 血清S D活性提高4.6 肝脂褐素含量减少 O 23%, 5. o 脾脏指数增加3.3 , 00/ 6o , 33% 脑指数增加1. 7 8%。 5 小鼠对茶树菇活性提取物的耐受量至少为 2 /k d 。 O g (g・) 说明茶树菇活性提取物具有良 好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效果,且 毒副作用较
效益。
不足5 万升,因此它是醋中 0 极品, 其价格十分 动脉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杀菌防病等功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 究 研 所 昂贵, 一小瓶10 定价10 40 有的 0ml 0 — 0 美金。 据欧美等国家的统计显示,在常饮用葡萄醋的
2 我国 、 果醋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人们的心脏病发病 全部死亡人数的 80 %。导致死亡的慢性病主 要有心脏病、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未来 10 年,我国慢性病年死亡人数将增长l9 其中 %,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增
固定化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果醋的研究进展

工业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38果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酿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别致的酸味调味品,口感呈酸性,在人体代谢后呈碱性,可以中和呈酸性食品,并有利于它保存各种营养素和促进钙的吸收。
苹果可以调节肠胃功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防癌、减肥、还可以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存在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能增强儿童记忆力的锌。
开发果醋可以提高水果的使用效率,促进水果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利用了我国的水果资源,同时可以减少粮食的消耗,也丰富了苹果的加工产品,还能给人们提供集营养、保健、食疗为一体的新型饮品。
现在国内主要生产果醋的方法是选用试管菌种进行扩培发酵,进入发酵期需经过前期活化、分离纯化、种子培养等步骤,这使得发酵时间变长[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使得各国学者竞相研究。
其产品的质量稳定,易于实现生产的连续化。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果醋生产中的应用、工业技术改造和标准化等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果醋及苹果醋饮料果醋的主要原料是果实,其通过醋酸菌发酵而成,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变成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产品。
果醋含有丰富的营养,能清除自由基,从而平衡人体内的酸碱度。
苹果醋具有苹果的典型风味与口感,成本较低,营养价值高,兼有水果和食醋的营养保健功能,是苹果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比食醋的营养更高,风味更好,能够直接饮用。
果醋能降低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因此能达到抗氧化、降低血压、减轻糖尿病影响、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
1.1 果醋的功能性1.1.1 保健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使亚硝胺的分解,避免人体受到侵害。
①作者简介:金欣(1995,10—),女,朝鲜族,黑龙江延寿人,本科,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白龙律(1982,12—),男,朝鲜族,黑龙江宝清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微生物发酵工程。
通讯作者:朴文香(1984,5—),女,朝鲜族,吉林柳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E-mail:piaowenx iang@ybu.e du.c n。
苹果醋的开发与研究综述

f nc i n,m e h nim ff r nt ton,fa o ,br wi g p o e s,t e n h e e r h a t l y o p— u to c a s o e me a i lv r e n r cs yp sa d t e r s a c c ua i fa t
经成 为果 醋 家族 中 的重 要 一 员 。
1 苹果 醋 的功 能
醋 自古 以来 被用 作 烹 饪 调 味 品。然 而 , 近 的研 最
究 表 明除了其众所 周知 的抗菌 活性作 用外 , (g 醋 f 为饮 料 饮用 ) 赋予 了众 多 涉 及 健 康 的 优 点 , 括 降 低 血 被 包 压 , 氧化 , 抗 减轻 糖尿病 影响 , 预防心血 管疾 病 , 进新 促 陈代谢 等 。消 费者现在 开始理 解和认 可醋对 健康 的好
Na in l gn e ig Ree rh Ce trf rBit c n l g ,Na jn 1 8 6 Chn ) to a En i e r s a c n e o o e h o o y n n ig 2 1 1 , i a
Ab t c : eh so y a dc re tst ain o p l ie ie a r o hr ve di h sa t l.Th sr t Th it r n u rn iu t fa pecd rvn g ra eb t e iwe t i ri e a o n c e
果醋开发意义、工艺研究及果酣类型

随着 经 济 的飞速 发 展 ,各 类 果 树 的栽 种 面 积 都 有 大 幅度 的增 加 。 由 于 经 济 增 长 、科 技 进 步 , 种 植 果树 与管 理 果 园的 技 术 得 以提 高 ,水 果 大 丰 收 。我 国水 果 品种 多 ,除 了 一般 的水 果 ,还 有 数 量 较 大 的 地 方 特 色 野 生 资 源 。 水 果 除 了 国 内 出 售 和 出 口外 ,还 有 的 进 行 储 存 加 工 、深 加 工 , 加 工 成 果 汁 饮 料 、 果 酒 等 [。 但 目前 我 国 水 果 的 田 问 腐 2 J
要 以 大 米 、 玉 米 、 麦 、 高 梁 等 粮 食 为 原 料 ,而 现
在 以 水 果 代 替 粮 食 酿 醋 ,不 仅 充 分 利 用 了 水 果 资
源 ,也 大 量 地 节 约 了 粮 食 资 源 。
12 果 醋 营 养 价 值 高 , 具 有 保 健 功 效 .
果 醋 按 酿 造 原 料 不 同 ,其 营 养 成 分 亦 不 同 。
【 作者简介】 吴 国卿(9 7 )女 , 江东 阳人, 1 8一 , 浙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开发利用 。
及 人 体 所 需 的 多 种 氨基 酸 、维 生 素 及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能 有 效 维 持 体 内 的 酸 碱 平 衡 ;醋 中 的 挥 发 性 物 质 及 氨 基 酸 能 刺 激 大 脑 神 经 中 枢 ,使 胃 部 分 泌
1. 以 果 代 粮 。 不 仅 充 分 利 用 水 果 资 源 而 且 节 约 了 1 粮食
但 大 多 富 含 醋 酸 、 琥 珀 酸 、苹 果 酸 、柠 檬 酸 、 酒 石 酸 、 葡 萄 糖 酸 、 乳 酸 、 富 马 酸 ,各 种 氨 基 酸 和 多 种 维 生 素 、 矿 物 质 及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嘲 果 醋 矿 物 。
桑黄保健果醋的开发与研究

w Y 型手 持糖 度 计 : 都 兴 晨 光 学 仪 器 有 T 成
限公 司 ; HHS型 电热 恒温 水 浴 锅 : 海博 迅 实 业 上 有 限公 司 医疗 设 备 厂 ; HS 一A 型酸 度 计 : 海 P J4 上
分, 近年 来研究 发 现 , 果 汁经微 生 物发 酵所 产生 苹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09 7 (0 8 1—0 90 1 0 —9 3 2 0 ) 20 5 —3
Re e r h a d d v l p n fh al a e v n g ro e u g ir s s a c n e e o me to e t c r ie a fPh In s ina i h l i u
新 型桑 黄果 醋保健 调 味品 。
科 ,针 层 孔 菌 属 , 要 寄 生 在 桑树 、 树 、 树 等 主 杨 栎
树干 上 。《 草纲 目》 味微 苦 , 本 , 能利 五脏 、 软坚 、 排
1 材 料 与设 备
1 1 材 料 .
毒、 血 、 止 活血 等 。桑 黄 的主要 化学 成分 为桑 黄多 糖、 酮及其衍生物 、 豆素类 、 黄 香 甾醇 类 、 基 酸 氨
摘要: 以桑黄 茵丝和 苹果 为原料 , 经发 酵 制成 桑黄 保健 果 醋 , 该产 品具 有较 高 的营 养价 值 和保
健作 用。并 采 用正 交试验 方 法 , 桑黄 多糖提取 液 制备及 酒精 发 酵条件进 行 了探讨 。 对
关键 词 : 桑黄 2 T 2 42
第 1 2期 20 0 8年 1 2月
CH I NA CoN DI ENT M
中 国 调 味 品
NO 1 .2
D e .2 8 c 00
果醋酿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果醋的酿造原理,研究果醋的酿造过程,了解如何控制果醋的品质和口感,并掌握果醋酿造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水果(如苹果、葡萄、梨等)- 砂糖- 醋酸菌- 清水- 滤纸- 温度计- 玻璃瓶- 玻璃棒- 酒精灯- 消毒剂2. 实验试剂:- 硫酸铜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盐酸- 碘液三、实验器材1. 实验器材:- 玻璃瓶(500ml、1000ml)- 三角瓶(100ml)- 烧杯(250ml、500ml)- 玻璃棒- 滤纸- 温度计- 砂糖- 醋酸菌- 消毒剂四、实验原理果醋酿造是一种利用醋酸菌将含糖物质转化为醋酸的过程。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水果榨汁,加入砂糖和醋酸菌,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醋酸菌将果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醋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其他风味物质。
五、实验步骤1. 水果处理:- 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
- 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取果汁。
2. 果汁调配:- 将果汁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砂糖,搅拌均匀。
- 用滤纸过滤果汁,去除杂质。
3. 接种醋酸菌:- 将醋酸菌用无菌水稀释后,加入果汁中。
4. 发酵:- 将果汁装入玻璃瓶中,密封瓶口。
- 将玻璃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25-30℃)进行发酵。
5. 观察与检测:- 定期观察果汁的变化,如颜色、气味等。
- 使用酸度计检测果汁的酸度。
6. 离心分离:- 将发酵好的果汁倒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得到醋酸。
7. 调整酸度:- 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酸度调节剂(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8. 包装与储存:- 将醋酸装入瓶中,密封瓶口,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发酵过程中,果汁颜色逐渐变深,产生酸味。
- 使用酸度计检测,果汁酸度逐渐升高。
2. 结果分析:- 果汁中的糖分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醋酸,使果汁酸度升高。
- 醋酸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产生风味物质,使果汁具有独特的酸味。
红枣果醋的研究进展探讨

红枣果醋的研究进展探讨作者: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04期果醋作为一种新型保健饮料,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口感俱佳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红枣果醋就是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和醋酸发酵而成,既可作为调味品,又可作为饮料直接饮用。
该文从红枣的营养、加工现状等方面综述红枣果醋的研究进展,说明红枣果醋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酿醋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集营养与功能于一体的果醋及果醋饮料正逐渐成为国内饮料研究热点,果醋作为一种时兴饮料,以其天然、健康、营养优势,市场上对果醋的需求量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科技工作者开展了番木瓜果醋、野生酸枣果醋、苹果醋、葡萄果醋、南瓜果醋、西瓜醋、山楂果醋、水蜜桃果醋等系列果醋及果醋饮料的研究,保健果醋是当今世界市场的热门。
新疆红枣资源丰富,品质好,红枣果醋饮料不仅具有人们喜爱的水果味,而且因其富含丰富功能成分,赋予人们保健作用的魅力,充分利用红枣资源开发红枣果醋产品,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又部分解决了鲜果的销售问题。
多种低档果,残次落果,果品加工后剩下的果皮、果屑、果渣、果心等通过固液发酵工艺制醋,更具经济效益,红枣果醋就是以红枣或红枣加工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过调配或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果醋饮品。
果醋概述果醋是以水果或果品加工的下脚料为主要原料,经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优良,保健作用突出的新一代酸性调味品或饮料。
我国果醋历史悠久,几乎与果酒是同时代的产物,早在夏朝就开始有记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醋的保健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正掀起喝果醋的热潮。
有关果醋菌种、果醋工艺和果醋调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果醋按酿造原料不同,其营养成分亦不同。
但大多富含醋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乳酸、富马酸,各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生物活性物质。
果醋矿物质含量丰富,营养元素钙、铁含量比大多数传统醋要高,铜、锌、钾与传统醋相当。
沙棘果醋的开发与研究综述

Th e e c n e elpme ts mmar fs a c t or n a e r as r h a d d v o n u y o e bu k h n vieg r
CHANG n j AO n, U ig q a Yig, I Ya LI Jn - u n’ ( qh rUnv riy Qii a ie st ,Qii a 6 0 6 Chn ) qh r1 1 0 , ia
1 沙棘果醋的营养保健作用
1 1 促进 消化和 吸收 .
沙棘果 醋 中的总 酸含 量 较低 , 而有 机 酸 的种类 较
多, 而且含 有一些 特 殊 的有 机 酸 。这 些有 机 酸 可 以促 进 消化液 分泌 , 助 于食 物 中营养物 质被 人体 吸收 , 有 健
特别 是含 有类 胡萝 卜 、 生素 C、 素 维 维生素 E等许 多活 性物 质[ ] 3 。沙 棘果 实酸 味突 出 , 作鲜 果 食 用 较少 , 近 年来 利用 沙 棘发 酵果 醋的研 究较 多 。沙棘果 醋是 以沙
论 , 对 沙棘 果 醋的发展 前景 和趋 势进行展 望 。文章 为充分 利 用 沙棘 资 源进行 果 醋 产 品的 开发 与 深加 并
工及 综合 利 用提 供 参考 。
关键 词 : 沙棘 ; 果 ; 开发研 究
中 图分 类号 : 2 4 2 TS 6 . 2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号 :0 O 9 3 2 1 ) 1 0 4 4 1 o 一9 7 (0 1 1 一o 4 一O
果 醋是 以水 果 或果 品加 工下 脚 料 为 主要 原 料 , 利
棘 果为原 料 , 酒精发 酵 、 酸发酵 酿制 而成 的一种 营 经 醋
养丰 富 、 味优 良的酸性保健 调 味品 , 有沙 棘 的典 型 风 具 风味 与 口感 , 风味与 营养均 高于普 通食醋 , 产 的醋 酸 生 饮料 可直接 饮用 。沙 棘 果醋 对 人 体 心脑 血 管 、 陈 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醋的研究与开发
果醋是继食醋之后新一代的调味品,含有丰富人体所必需的钾、锌等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种有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调节酸碱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糖升高、开胃消食解酒保肝、抗菌消炎、开发智力、美容护肤延缓衰老、减肥等生理功能。
在注重质量、崇尚健康的现代社会,果醋势必为社会所推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凸显了果醋开发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围绕果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醋的开发工艺,包括选育酵母菌和醋酸菌、优化发酵工艺、澄清剂和澄清方法的研究等,针对不同果醋的工艺优化尤其受到重视。
虽然各类果醋品种繁杂,但大多停留于实验室阶段,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较少。
国外果醋开发研究主要是围绕工业化生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果醋成分测定及方法研究,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研究以及仪器分析和数理分析测定抗氧化活性等功能性作用和挥发性物质。
一、果醋工艺研究进展
1、菌种
目前还没有针对果醋的专门酵母菌,国内酒精发酵多选用葡萄酒酵母。
但是单一菌种发酵会影响产品的风味,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而多菌共发酵可以有效改善产品风味,提高产品稳定性。
国内醋酸发酵采用的醋酸菌大多为食醋菌种,主要是醋酸菌AS1.14 和沪酿1.01,相比于混合菌,其应用于果醋生产,产酸能力欠佳。
为了提高果醋产量,改善产品风味,当前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从自然界分离培养高效专一菌种和对现有菌种进行诱变选育。
2、发酵工艺
果醋生产主要工序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酒精发酵中,影响酒精产量的因素主要有氮源、糖度、温度、接种量、初始pH以及发酵时间等。
醋酸发酵中,温度、接种量、初始酒度、装液量、通风量、初始pH对醋酸产量有不同影响。
目前,工艺优化的研究主要是选取3~4个变量进行研究,主要是酒精发酵阶段的接种量、糖度、温度和时间以及醋酸发酵阶段的接种量、酒精度、温度和时间。
人们也对菌种固定化发酵的工艺优化进行了研究。
在众多果醋发酵工艺优化中,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被广泛采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3、发酵方法
果醋发酵根据发酵状态可分为全固态发酵法、全液态发酵法和前液后固发酵。
全固态发酵法作为传统的制醋方法,酿造的果醋风味好,操作简便,但由于卫生条件相对差,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产醋也不高,所以其并不适合于果醋机械化生产,因此围绕全固态发酵的研究并不多。
另外,由于要加入辅料与填充物,口感也不佳。
全液态发酵法培养条件易控制、卫生条件好、原料利用率高、质量稳定,易于操作管理,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目前在果醋的机械化生产中,果醋的酿造方法以全液态发酵法为主。
全液态发酵法又分为液态表面静置发酵法、液态深层发酵法、液态浇淋发酵法等方法。
液态表面静置发酵法是在醋酸发酵的过程中静置发酵,该法发酵时间较长,但是果醋酸味柔和,口感优于液态深层发酵法,并且形成了含量较多的包括酯类(如乳酸乙酯)在内的多种风味物质。
表面静态发酵的优点:第一,易操作,能耗低;第二,发酵过程易于控制。
第三,后续处理快捷方便,无废水排放。
尽管如此,表面静态发酵法也有不足之处:第一,生产过程中在敞口容器中制备醋种,容易受污染,因此不适合于无菌要求严格的制品的生产;第二,所需的资金投入大。
表面静态发酵法规模化生产能减少劳动成本,但是较高的设备要求,也推动投资的增大;第三,生产时耗长。
研究表明:不同干物质含量的水果均可使用表面静
态发酵法进行果醋的酿造。
液态深层发酵法是目前果醋酿造最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操作卫生条件好、原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7~10天)、质量稳定易控制的优点。
但生产周期短等原因使果醋风味相对淡薄,产品不挥发酸和乳酸含量分别仅为固态发酵醋的15.7%和25%,未检出在醋香中重要的乳酸乙酯。
在发酵过程中可采用添加产酯产香酵母或后期增熟、调配等方法来改善风味。
采用分割法深层液态法发酵时,取醋及补液的同时,必须不间断地搅拌通气,否则,会造成醋酸菌死亡,影响正常醋酸发酵。
对于使用液态深层发酵法生产果醋的技术改进研究较多,研究表明:含水量较多的果实最适合用作该法发酵生产果醋的原料,如柑橘、木瓜、水柿、猕猴桃等。
液态回流浇淋发酵法发酵时间短,质量稳定易控制,但产品果醋香气欠足,酸味欠柔和。
前液后固发酵法可分为固态翻醅发酵法、固态浇淋发酵法。
这种发酵方法相对而言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卫生条件,果醋的风味较液态发酵得以提高;但操作比液态法复杂,周期长,仍有待改善。
4、澄清工艺
发酵结束后的果醋含有悬浮状的酵母、醋酸菌和其它微生物、果实组织碎片和果胶、蛋白质、单宁、多酚及色素等大分子物质,比较混浊,果醋的品质低。
同时果醋在贮存和销售期间,常常会出现醋体返混、颜色加深,因此必须澄清处理果醋产品。
目前对果醋澄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采用澄清剂(壳聚糖、果胶酶、明胶、硅藻土)和膜过滤(无机陶瓷膜、超滤膜)工艺这两个方面。
壳聚糖性质稳定,无毒无味,带有正电荷而能吸附极性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果胶等。
章斌等研究了活性炭负载壳聚糖对苹果汁的澄清效果,对于澄清果醋具有参考意义。
此外,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改善胃肠动力,调节免疫,降脂、减肥、抑菌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果醋的生理功效。
果胶酶包括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裂解酶(PL)和果胶酯酶(PE)等分解果胶的一组酶。
水果破碎打浆时会产生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利用的果胶和纤维素,在果醋中均匀分布很难沉淀。
果胶酶可以将水果浆中大量的果胶和纤维素等固形物分解为半乳糖醛酸和果胶酸,使其对果醋品质的影响降低。
对果胶酶澄清作用的研究,表明影响澄清效果的因素:酶解时间>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
明胶是由氨基酸组成相同分子量不等的两性多肽混合物,果醋中带正电荷,可以吸引带负电的单宁胶体形成絮凝,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
硅藻土是一种多孔物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它成分有氧化铝,CaO,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等。
它可以吸附部分果胶、色素、酵母等固体悬浮物,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
无机陶瓷膜具有化学稳定性好、力学性能好,耐强酸、强碱和微生物侵蚀、耐高温的特点,无机陶瓷膜易于清洗、可消毒处理、分离效率高,并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耗能少,因此广泛应用于啤酒、鲜奶、食醋等各食品领域中。
超滤是近年来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在国外已广泛用于果蔬汁的澄清和除菌。
超微滤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近似机械筛分,具有无相变、不添加化学试剂、能耗低、操作简单和较好保持原果汁风味和营养成分等优点。
目前果醋澄清方法中仍存在一些诸如果醋脱色、风味降低的问题。
膜技术澄清果醋,可以很好解决含菌含浊及返浑问题,但因为浓差极化和膜污染而效率不高。
5、果醋风味
果醋风味是果醋品质的重要指标,也很大程度上决定果醋产品的市场前景,因此提高果醋风味也是发酵中时刻关注的问题。
果醋含有多种风味物质但含量较少,风味物质主要成分是酯
类、有机酸、醇类、醛类、酚类等,其中有机酸是主要呈酸物质,酸类、酯类和芳香醇类是果醋的主要风味物质。
发酵原料直接影响果醋的风味,陈酿可使果醋酸味柔和、色泽加深、质地浓稠,并具有特殊的刺激食欲的醋香味。
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发酵工艺技术对果醋风味的影响及提高风味的工艺措施。
采用产香酵母以及多菌共酿也是提高果醋风味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果醋生产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果醋产品已相当风靡。
与之相比,我国的果醋生产却比较落后,完善的果醋市场尚未形成,果醋开发的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生产和开发过程中还有好多问题尚未解决。
生产果醋的方法并不如人意。
先进的液态深层发酵需不断通气,否则菌种会死亡,对菌种、设备要求也很高,建厂投资大;若采用液态表面发酵,发酵的效率低,易造成杂菌污染。
总之,液态发酵果醋风味、色泽及体态方面不及固态发酵工艺生产。
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法,虽简单易行,但是也存在辅料消耗多及需要浸淋工序等不足,口感也不佳。
前液后固发酵虽兼有全液发酵和全固发酵的特点,但同样也不完善。
目前,有关完善果醋的生产技术我国仍在探索阶段。
关于果醋工艺优化的研究林林总总,研究涉及的水果种类繁多,确定的最优工艺多样,即使相同原料,不同实验确定的最优工艺也不相同;此外,工艺优化的因素少,不同研究间缺乏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联系,很难应用于工业生产。
在醋酸发酵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避免产膜酵母的污染,如何提高醋酸的产率以及醋酸发酵中通气对产酸的影响,如何解决水果在榨成果汁后褐变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在果醋工艺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也很多。
多菌共酿中菌种的选择及最优比例的研究不多;增加液态深层发酵果醋风味的研究也较少;澄清工艺中,膜过滤的浓度极差和污染的瓶颈还未突破;影响果醋功能性成分的要素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