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上里古镇采风创作实习

合集下载

采风社会实践报告(5篇)

采风社会实践报告(5篇)

采风社会实践报告(5篇)采风社会实践报告1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现在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开拓我院学生的视野,我们09环艺(一)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活动,分别对苏州乌镇杭州等民居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

苏杭的自然风景因为有园林景观的衬托,整个自然风景有了山水画的味道,清新自然。

说到这,不得不说这苏州的园林代表——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民族采风实习报告

民族采风实习报告

民族采风实习报告一、引言近期,我参与了一项民族采风实习活动,深入了解国内不同民族文化,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

在此报告中,我将分享我的实习经历、所见所闻以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感悟。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由学校组织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探索民族多元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实习地点被选为云南省,该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资源,是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的理想之地。

三、实习过程1. 目的地选择在确定实习地点时,我们选择了丽江古城,这里有着纳西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丽江古城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聚居地,维护着其独特的风貌和传统习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采风实践基地。

2. 实地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节日活动来了解纳西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参与了纳西族的传统婚礼欢庆活动,亲身体验了民族婚礼的独特魅力。

此外,我们还参访了当地的文化遗址、博物馆和纳西族民居,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艺术形式。

3. 采访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我们进行了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采访。

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逐渐感受到纳西族人民对于家庭、友情和自然的重视。

他们的生活理念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实习成果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通过参与当地的传统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制作活动,学习了一些纳西族的传统技艺,例如木雕、织锦等。

这些技艺的独特之处深深吸引了我,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纳西族手工艺人的智慧和才华。

五、感悟与收获通过实习活动,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族多元性的重要性。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的传承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所在。

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才能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六、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活动,我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采风实习实践报告

采风实习实践报告

采风实习实践报告
一、前言
采风实习是我们在大学期间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走进大自然,深入基层,感受生活,体验民俗,我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于2023进行了一次采风实习,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悟。

二、实习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了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我们走进农田,体验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深刻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我们深入村庄,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了民俗的魅力。

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还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美丽的景象和感人瞬间。

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和建议。

三、实习感悟
通过这次采风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走出课堂,深入基层,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理解人民的生活。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检验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此外,我还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只有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这次采风实习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

我看到了祖国的美丽河山,看到了人民的生活幸福。

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
采风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完)。

雅安上里古镇采风总结

雅安上里古镇采风总结

雅安上里古镇采风总结
雅安上里古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上里镇。

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川西民居特色,保留了传统的民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采风创作的好地方。

下面是对雅安上里古镇采风的总结:
一、自然环境优美
上里古镇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较好,周围山峦起伏,水流清澈。

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很多大自然的美景,如溪流、森林和田野等,它们将为你的创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二、古镇风情浓郁
上里古镇是川西一带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聚集地之一,仿佛是遗存在时间里的一个古老村落。

古建筑、民间艺术、乡土风俗、人情味道,都是上里古镇的代表性文化符号。

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四川西部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乡土风情。

三、颜值极高的古建筑
上里古镇有着众多具有浓郁川西风格的古建筑,如廊桥、园林、宅院、石板路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气势磅礴,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是拍摄风景、建筑的好去处。

四、美味的食物
上里古镇有着独具特色的川西美食,如豆腐脑、擂辣椒、糍粑、羊肉汤等,口感鲜美,值得品尝。

采风期间可以在这里品尝地道的当地美食。

总之,在雅安上里古镇进行采风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这里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风景,是创作和旅行的理想之地。

采风实习报告总结通用

采风实习报告总结通用

采风实习报告总结通用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采风实习已经落下帷幕。

这次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次重要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文化采风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收获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次采风实习的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和体验文化采风工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先后赴多个地区进行采风。

我们通过访谈当地居民、查阅历史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各地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意识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1. 访谈当地居民我们团队共采访了数十位当地居民,包括老年人、青年人、传承人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当地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访谈资料对我们整理和撰写文化报告具有很高的价值。

2. 查阅历史资料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地方志等资料,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为我们撰写文化报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对当地的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现场观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困境。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文化采风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克服了诸多困难。

通过相互协作、沟通交流,我们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文化传承者,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

上里古镇风景写生总结2000字

上里古镇风景写生总结2000字

上里古镇风景写生总结2000字上里古镇风景写生总结上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

这个古老的小镇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和摄影师前来写生和拍摄。

上里古镇的美景令人陶醉。

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古老的建筑,构成了这个古镇独特的风景线。

一条条曲折的小巷蜿蜒而过,沿途的石墙上爬满了藤蔓,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游客们可以漫步在这些小巷中,欣赏着古镇的美景,感受着这里的悠闲氛围。

古镇的建筑也是上里古镇最大的亮点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宅院和庙宇,它们都是当地人们的居住和信仰场所。

这些建筑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保存得相当完好。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品,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这些建筑的细节,感受到了古镇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韵味。

除了古建筑,上里古镇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吸引人。

这里有许多绿树和花草,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古镇周围环绕着水系,清澈的小河和湖泊与古建筑相映成趣。

在写生的时候,我常常选择一个靠近水边的位置,一边悠闲地写生,一边欣赏着水面上的倒影和岸边的景色。

这样的体验让我感到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中。

除了风景之外,上里古镇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

比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里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龙舟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在这个节日里,整个古镇都洋溢着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此外,上里古镇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坊,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制作过程,了解这些传统工艺的精髓。

总的来说,上里古镇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这里写生,我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次写生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

采风实习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某地文化艺术中心。

实习内容:
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采访和报道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各
类活动。

我先是进行了一些基础的采访技巧培训,学习了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等技巧。

随后,我开始参与实际
的采访工作。

我采访了一些艺术家、表演者和观众,他们对于文化
艺术中心的活动和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通过这些采访,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还了解了文化
艺术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拍摄和录音。

我用
相机拍摄了一些艺术中心的活动现场,也用录音笔记录了一些采访
的内容。

这些素材不仅可以用于我的报道,也可以作为文化艺术中
心的宣传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里的活动。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采风实习,我不仅学到了采访和报道的技巧,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影响。

我意识到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一个展示和推广艺术作品的地方,更是一个促进人们交流和思考的平台。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文化艺术的发展,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文化艺术,让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同时,我也会继续提升自己的采访和报道能力,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风实习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正文】一、引言我在这次实习中有幸参与了一次采风活动,并将此次采风的经历和心得进行详细总结和报告。

本文将从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准备工作、采访过程和采访心得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采访对象的选择在进行采访之前,我首先需要确定采访的对象。

通过我的实习导师的指导和我的观察,我选择了某地区的一家知名企业作为采访对象。

这家企业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他们在近期进行了一项重要举措,这使得我对他们的采访更具有代表性和新闻价值。

三、采访准备工作在确定了采访对象后,我开始了采访准备工作。

首先,我积极收集有关该企业的背景资料,包括其历史、发展动态、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我准备了一系列问题,以确保采访的针对性和深度。

这些问题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我安排了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并确认了与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

四、采访过程采访过程是本次采风实习的重要环节。

在采访前,我按照事先准备的问题清单逐一进行了提问。

在采访中,我尽可能地深入、详细地了解了该企业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核心业务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我还特别关注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他们对于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采访过程中,我采用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并灵活运用了提问和引导的技巧。

我注重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并在必要时进一步追问和引导,以确保采访得到充分的信息和细节。

整个采访过程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我与采访对象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五、采访心得通过这次采访,我对采访技巧和现场应变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事先准备采访问题,如何灵活运用交流技巧,以及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我还意识到在采访过程中时间的把握和组织的能力对于采访的效果和结果至关重要。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采风实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还提升了自己的采访技巧和现场应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雅安上里古镇艺术采风创作实习摘要雅安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建筑以明清风貌的吊脚楼为主。

古镇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

这次实习主要是对上里古镇建筑、材质、规划、民族特色进行拍照或速写记录。

具体到一些街道、建筑、规划等。

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环境的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就形成各具风格的建筑的类型。

这些都是先辈们用其智慧和双手创造文明的淀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文化生命的内涵,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实习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更深一步的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了建筑与艺术的魅力。

艺术的享受搀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建筑形式、特色乃至民俗中引入了设计中。

关键词: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总体风貌;景点第1章前言1.1 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是去到四川雅安上里古镇,上里古镇是四川文化名镇,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建筑以明清风貌的吊脚楼为主。

古镇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

所以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1.考察和学习上里古镇的古建筑、园林景观、传统艺术、民俗民风、装饰元素及风格。

2.使用素描、速写、手绘、线描和摄影等方式对考察的内容进行收集和记录。

3.整理收集的资料及摄影照片,撰写艺术创作采风实习报告书。

4.准备艺术创作采风实习的成果汇报展览1.2 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此次安排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了解更多的环境艺术,认识不同类型的建筑、景观及装饰。

学习各种园林景观,规划方面的知识。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了解地方民俗、民风等方面的知识及元素,学会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收集各种环境艺术类的设计元素,仔细观察和学习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形式,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加以运用。

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的建筑风格,构建出自己的设计特质。

通过这种亲身的实践和观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真实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意义就是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学习到各种艺术形式的建筑,景观。

采集各类关于环境艺术的设计元素、装饰,达到实习的最终目的。

本章要求内容详实,围绕艺术采风创作实习的过程(包括实习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实际的外出考察情况、实习回来后资料整理情况、设计创作情况等)进行说明,并附上相关素材资料等图片,围绕图片进行说明。

第2章上里古镇之行2.1 校内准备工作2.1.1初步了解上里雅安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

上里古镇位于川南(雨城)雅安之北26公里距成都约110+26(公里),行程约3小时,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

上里古镇于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

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 (因地处罗绳山东面而得名),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关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从这里到邛崃(临邛城)至芦山(姜城)和雅安(雅州城),各为一日行程。

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世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

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三十里建场,因这里位于上十里,故名上里。

(图1上里的区位地图)图1 上里的区位地图2.1.2网上收集资料在网上收集关于上里古镇建筑及风景的有关资料,通过网上视频教程学习速写、素描、手绘、线描等艺术表现手法。

手绘表现是园林景观设计者的主要表达语言,是表现园林具体构想的个性创作。

主要针对一些组合小景搭配、植物、建筑、山石、水体、路、桥、路灯、路标等的表现手法。

园林景观设计以园林植物为主,但也不可缺少与山石、水体景观、园路、园灯、园林建筑小品等景观元素的配合,所以要以手绘的形式用科学、艺术地形式表现出它们的大小、高低、姿态及相互间组合等。

还有就是掌握绘画的技巧,掌握各种不同要素的特点。

才能正确地体现出作品的真实性。

通过在网上的学习和研究后,对校园的各处进行小小的手绘训练,手绘作品如下图所示。

图2 手绘图书馆图3 手绘体育馆2.2 上里实习之路2.2.1古宅“韩家大院”全镇座落四处韩家大院,现具保存完好的韩家建筑群有两处,一位于四家村,一位于古镇内。

大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川戏折子戏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地方一绝。

位于四家村8社的韩家大院,系民间古建筑,始建于清朝乾至道光4年。

系钦点进士及第、署云南省禄权县知事、代署武亭州官韩廷藩和武举韩腾蛟、韩廷锐、痒生韩廷儒家的“华居”,清朝朝廷赐挂“卫守府”金匾。

图4 韩家大院外景大院坐南朝北,呈一完整的四合院格局,地势平坦、视域开阔,其中木雕窗格最为精美。

韩家大院窗格分为格类、如意纹以及仕锦嵌花三类,线条流畅、受力均匀,布局巧妙,是上里原有传统营造工艺的典范之作。

图5 韩家大院内部结构整个建筑有7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整个院落占地约,7个四合天井为四合院式木结构穿斗,布局严谨,大门呈“八”字两柱撑檐,饰木雕人物图案。

升台阶为正厅华堂,两旁设置厢房、耳房。

大小天井有走廊互相贯通,皆以正方形、长方形地板铺地。

光洁平整。

后院建耍楼、花园。

建筑以镶嵌、木雕称奇,门窗、梁檐、枋柱等多用银杏、楠木、红豆、红杉、檀木等做材料,雕刻人物、鸟兽、花卉、仙房等图案以及民间故事和社会风俗等场面,栩栩如生。

如图6、7、8所示韩家大院细节图片。

分件雕刻成型后,镶嵌于设计位置,入槽合缝,粘结牢固,一人一物都体态匀称、神情各异、图纹清晰、风格独特。

图6 门上的浮雕图7 镂空窗花2.2.2桥“二仙桥”上里古镇,之所以能远远超越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的一般层次,以其水墨画般的中国传统人文风格突破岁月的风尘,正是因为以水为魂。

有水就有桥。

二仙桥位于古镇西约200米处的陇西河上的治安村1社,为上里杨家所建。

二仙桥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桥为高卷拱单孔石桥,桥面两侧有石栏,正中雕刻龙头、龙尾,桥头坚一宝塔,正面浮雕神像和二仙桥三个大字,塔壁阴刻文字,记述了曾先后三次建桥过程,此桥与周围山峦、河水、田野相映有江南水乡美景之感。

站立于桥上物影倒影水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桥南田野间耸立着数十座馒头小山包,人称“十八罗汉拜观音”;桥北为天台山,如遇晴天可观尝到天台山脉由由山脊构成的巨型卧佛。

图9 二仙桥风景图10 上里古桥速写2.2.3古戏台“群玉楼”上里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上里古戏台由石木构建,戏台雕龙画凤,雕刻景物栩栩如生,反映出上里精致的木雕和石雕工艺。

古戏台是古场镇在春节或逢年过节演出川剧的主要地方,而演出的剧目主要依民俗进行选择。

此外在古戏台的背面留有红军的字刻。

古戏台最吸引人的是上面的对联:‚陈姑赶潘玉出彩勤老哥哥不忙回去萧方杀船更斗艳看面娃娃就要出来‛。

如此有趣而又超长的对联估计在其他地方不多见。

逢年过节时,古镇上的居民会请戏班在古戏台唱戏,意为‚万人共乐‛。

图11 上里古戏台古戏台的建筑非常美观,侧面是戏剧石刻,石刻的人物生动形象、姿态优美,管是镂空的窗花,还是柱子上的木雕都是精雕细琢,其中韵味令人深思。

通过对上里古戏台的研究和分析,我对它进行了速写写生,将它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记录下来。

如图13所示,完成后,指导老师对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需要加强对建筑细部的描绘。

构图需要完整,笔法需要流畅,观察要细致等。

图12戏剧石刻图13古戏台速写2.2.4街道“井字街道”上里主要街市的“井”字布局由南北向的两条街道以及东西向的两条街道组成,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水胜谷丰”之意。

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为川中场镇不多见的巧妙设计。

据杨莲中老人介绍,古镇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火灾,特别是民国初年的一场大火,除靠山的几处大院幸免于难之外,其余房屋铺面均焚烧殆尽。

灾后重建古场镇便被设计成“井”字格局,意在“井中有水、水能灭火”,又在场镇中心“水巷子”处掏一水井,以进一步落实“井中有水”之意,并且在镇中巧妙布局,以真正起到“水能灭火”功用。

图14 上里古街通过一天的时间对古街进行拍照记录和用线描的形式对古街进行了速写记录,我深深的喜欢上古镇那种古色古香的气息,创作完成后,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评奖,针对这次我的作品,老师建议我仔细观察建筑细部的结构,多采集一些设计元素。

图15 上里古街速写2.2.5古牌坊“贞洁牌坊”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石牌坊“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系褒扬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

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

坊前有双斗桅杆一对,分别高米,气势颇为恢宏,是我国石刻艺术之精品。

图16 上里古牌坊第3章实习总结通过这次采风实习让我重新认识了许多中国的传统艺术建筑的美丽,收集到了许多设计元素和各种传统图案。

领略到在环境设计中要与自然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

古镇,与别的人类文化遗存一样,不可替代、不可重复制造和再生,有难以替代的代表性与重要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无比珍贵的财富。

上里古镇作为有川西独具特色的小镇,在历史、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所不能告诉我们的。

从实习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家都对它抱有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在实习前的准备过程中还是在实习进行中,我们组的队员都是积极热情,严肃认真的,这种良好的学习实习态度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实习成果,既有大量的资料、调查结果,又有对实践教学增加知识与见识,提高动手能力的进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古镇的聚落形成和历史演变,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与文明,是传统建筑风貌、建筑艺术、建造技艺、空间形态和民俗风情的真实载体。

这次实习收获了对团队精神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受益匪潜!期待更多这样的实习活动。

参考文献[1]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2] 孙霄奕.安仁古镇街巷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J].小城镇建设,2007(8).[3] 乔文星.中西建筑的差异中国科技纵横论文[M].北京: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20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